9月1日起强制免疫用口蹄疫疫苗执行新标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为落实《国家疫病防控中长期规划》,促进口蹄疫防控工作开展,自2013年9月1日起,国家强制免疫用口蹄疫疫苗将逐步执行新的疫苗质量标准。
通知规定了标准修订参数和实施时间,在现有口蹄疫疫苗质量标准的基础上,提高效力检验标准,增加内毒素和总蛋白检测参数。
(一)自2013年9月1日起,新生产的口蹄疫灭活疫苗及合成肽疫苗效力检验标准由每头份3PD50提高到6PD50;新生产的口蹄疫灭活疫苗内毒素每头份疫苗不超过50EU。
(二)口蹄疫灭活疫苗总蛋白检测参数分两个阶段实施,自2014年1月1日起,对总蛋白含量实施不定期抽样检测,并公开检测结果;2015年1月1日起,总蛋白含量每ML疫苗不高于500ug。
(三)新的检测参数实施前生产的产品,可在产品有效期内流通使用,并按原质量标准进行监督检验。
通知提请中国兽医药品监察所组织拟订效力检验、内毒素和总蛋白检测标准,修订口蹄疫灭活疫苗及合成肽疫苗质量标准,尽快报农业部发布执行。
同时,要加强口蹄疫疫苗新质量标准执行中的监督与指导,及时收集和反馈相关问题和意见。
通知要求,各口蹄疫疫苗生产企业要结合自身实际,尽快组织企业生产和质量检验人员,认真学习、准确理解新增检测参数,掌握检验技术,确保口蹄疫疫苗质量标准提升工作顺利实施。
(摘编自:中国兽药1142013-6-8)9月1日起强制免疫用口蹄疫疫苗执行新标准
6月7日,农业部在四川省成都市召开部分省份口蹄疫防控工作座谈会,深入分析当前口蹄疫防控形势,全面部署下一阶段防控工作。
首席兽医师于康震强调,要进一步加大防控力度,构建口蹄疫区域应急联防联控机制,切实将防控工作抓好抓实,努力确保不发生区域性重大疫情,保障畜产品特别是牛羊肉的有效供给。
于康震指出,各地要准确把握当前防控形势,抓住关键环节,强化措施联动,近期重点抓好各项工作。
一是切实把基础防疫工作落到实处。
抓好种公牛、奶牛的免疫工作,做好牛羊强制免疫,加强免疫效果监测,切实强化疫情监测和流行病学调查工作,摸清底数。
二是切实抓好疫情排查。
针对边境地区、养殖密集区、种畜场、活畜交易市场等重点地区重点环节,深入开展口蹄疫疫情排查,及时发现和消除疫情隐患。
三是坚决处置突发疫情。
科学规范地处置新发疫情,严密封锁疫区,坚决果断处置疫点病畜及同群畜,严格落实消毒和无害化处理等措施。
四是切实强化检疫监管。
严格执行产地检疫和屠宰检疫,充分发挥公路动物卫生监督检查站的作用,切实强化活畜跨省调运检疫监管和运载工具消毒,有效防止疫病跨区域传播。
于康震强调,针对当前口蹄疫防控形势,与会各省要切实强化联防联控机制。
在原有的西南西北地区重大动物疫病联防联控机制基础上,建立口蹄疫区域应急联防联控协作机制,加强重点区域防控合作,及时通报信息,强化动物移动监管,形成防控合力。
西藏、新疆、青海、四川等10省份兽医部门负责同志,农业部防控重大动物疫病定点联系工作组西南、西北片区负责同志,以及部属有关事业单位负责同志和专家参加了会议。
(摘编自:中国畜牧兽医信息网2013-6-13)
农业部部署口蹄疫防控工作保障牛羊肉有效供给
近年来,我国畜牧业规模化、标准化、产业化水平提升很快,产业信息化建设也取得实质性进展,在畜牧业生产经营、生产指挥调度、质量安全监管等信息化建设中均有所突破,为转变畜牧业生产方式、提升行业管理水平、保障肉蛋奶有效供给和质量安全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
畜牧业生产经营信息化加快发展。
畜禽养殖环境监控、饲料自动给喂、育种繁育、疾病诊断与防控、养殖场管理、质量追溯管理等信息化管理系统在一些畜牧业龙头企业及大型养殖场逐步推广运用。
畜牧业生产指挥调度信息化水平提升。
完善畜牧业和饲料工业生产监测预警系统,农业部畜牧业司2008年启动实施了“百场(厂)千村万户”建设计划,对主要畜禽品种生产情况开展定点跟踪监测。
目前,监测范围已覆盖760个监测县、5800个村、1.4万养殖场户、480个集贸市场、1.3万奶站、265个工业饲料生产企业、1600个重点养殖和加工企业等,实现了生猪、蛋鸡、肉鸡、奶牛、肉牛、肉羊6大品种全覆盖,形成了涵盖监测村、养殖户、集贸市场、奶站、企业、种畜禽场在内的完整体系,建立了畜牧业生产监测系统、手机数据采集上报系统、智能数据分析系统、畜牧业灾情调度评估系统等软件平台。
1.4万养殖场户可手机采集上报生产情况
动保资讯
※科技动态
建立了全国标准化示范场信息管理系统。
2010年以来,农业部共创建了3178个国家级畜禽养殖标准化示范场。
为加强示范场信息管理,目前已完成全国标准化示范场信息管理系统框架设计等前期工作,建立了覆盖100个国家级生猪养殖标准化示范场的生产信息手机采集上报系统。
初步建立了全国种畜禽许可管理系统框架。
种畜禽场管理系统目前已完成第一期建设,即国家种畜禽生产经营许可证管理系统,已在全国试运行,截至2012年底,共记录种畜禽场18053个,实现了许可信息的录入、查询,正在向实现全国统一的实时许可建设目标推进。
健全草原生产生态监测预警系统。
初步搭建了全国草原资源和生态监测信息平台,全国草原监测地面调查数据网络报送管理系统监测范围覆盖全国400多个县。
初步搭建全国草原防火和鼠虫生物灾害防控信息平台,建立了农业部草原防火综合管理系统,实现草原防火值班信息传送、卫星监测热点反馈、防扑火物资储备信息调度等功能;草原生物灾害监测与治理信息统计分析系统在全国600多个县及其地、省运行,同时在小范围内进行了基于3S 技术的监测预警示范。
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信息化日益完善。
完善饲料质量安全监测信息系统,2006年以来,先后建设了饲料监测工作平台网站和饲料监测结果上报系统。
建设饲料安全生产管理信息系统,多数大型饲料生产企业自行研发或购置饲料生产过程控制软件系统,部分企业采用条码技术对产品销售进行信息跟踪。
畜牧业资源保护利用信息化开始起步,建立和完善畜禽遗传资源信息管理平台。
目前,已建立了全国种猪遗传评估中心,肉牛遗传评估信息平台已完成框架设计。
截至2012年,在全国种猪遗传评估中心注册的猪育种企业达241家,累计收到种猪登记619万条,生长测定记录111万条;全国共有22个测定中心,每年测定奶牛40多万头,参测牛场1000多个。
(摘编自:中国畜牧兽医信息网2013-6-17)国家质检总局10日发出通知,要求从即日起到9月底,以特种设备使用单位和危险化学品生产企业为重点,集中开展安全生产大检查。
质检总局要求以危化品为重点开展安全生产大检查
进行两项试验评估了日粮中添加β-葡聚糖对用脂多糖(LPS )攻击后断奶仔猪生长性能和免疫功能的影响。
试验1用40头21±2日龄初重7.89±0.84kg 的断奶仔猪测定了日粮β-葡聚糖对生长性能的影响。
将猪随机分成添加0或0.1g β-葡聚糖/kg 日粮两种处理。
结果表明,虽然日粮添加β-葡聚糖不影响生长性能,但减少了粪便大肠杆菌数(P <0.05)。
试验2将20头断奶仔猪(6.22±0.25kg 体重和21±2日龄)单头饲养于代谢笼中测定了用LPS 攻击后的免疫反应。
给猪饲喂添加0或0.1g β-葡聚糖/kg 日粮42天。
试验结束时,将每种处理一半的猪以100g/kg 体重的浓度腹腔内注射大肠杆菌LPS ,另一半注射生理盐水溶液。
处理按照LPS 攻击(生理盐水与LPS )和添加β-葡聚糖(0g/kg 与0.1g/kg )的2×2因子安排。
注射LPS 后,在0、2、4、6、8和12小时(h )时采血进行血细胞计数和血液炎症反应测定。
在4、6和8h 时,β-葡聚糖增加(P <0.05)白细胞计数,在2、4和6h 时,增加血淋巴细胞浓度,在2、4、6和8h 时,LPS 攻击增加(P <0.05)白细胞计数,在2和4h 时,增加血淋巴细胞浓度。
在攻击后2、4、6和8h 时,直肠温度升高(P <0.05)。
在攻击后2和4h 时,β-葡聚糖减少(P <0.05)而LPS 攻击增加(P <0.05)血浆肿瘤坏死因子(TNF-α)浓度。
在攻击后2、4和6h 时,β-葡聚糖增加(P <0.05)分化抗原4细胞簇(CD4+)的浓度,在4和6h 时,增加(P <0.05)分化抗原8细胞簇(CD8+)的浓度。
在攻击后2、4和6h 时,LPS 攻击增加(P <0.05)
日粮β-葡聚糖对断奶仔猪生长性能、粪便微生物
与免疫的影响
质检总局的通知要求,特种设备使用单位检查要突出人员密集场所和劳动力密集型企业,突出电梯、大型起重机械、大型游乐设施、客运索道,突出氨制冷企业,重点是肉类、水产、蔬菜等食品加工储存场所。
检查范围还包括各类危险化学品生产企业,以及质检系统内部各单位。
质检总局将组成督查组对各地的安全大检查情况进行督查。
(摘编自:中国畜牧兽医信息网2013-6-17)
动保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