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历史上册:第19课《江南地区的开发》教学设计(人教新课标版)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江南地区的开发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了解西晋的兴亡、少数民族的内迁、东晋和十六国的简单概念、前秦和淝水之战、南朝的简单概念,江南地区经济开发的状况。

综合认识头绪纷繁和时段较长的历史过程,把握其发展线索。

过程与方法
理清线索:西晋兴亡(少数民族内迁)→东晋十六国的对峙(淝水之战)→南朝经济的开发。

通过对淝水之战胜负双方情况的分析,掌握比较、综合、概括的方法,提高其分析问题的能力。

初步认识我国历史上存在的主要经济区域,并运用这种认识,思考相关的社会经济问题。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通过对淝水之战史实的学习,感受不畏强暴、勇于抗敌的精神,同时也要汲取骄傲自满带来的教训。

通过江南开发的史实,认识不同地区之间经济交流对于经济发展的重要作用,认识劳动人民对于社会物质文明发展的重大贡献。

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淝水之战、江南地区的开发。

教学难点:本课头绪纷繁和时段较长的历史过程、江南地区的开发。

教学设计思路
本课知识头绪纷繁,历史时段较长,注意理清线索。

充分利用新课标教材上的动脑筋、活动与探究等有趣栏目,调动学生积极性。

教学媒体
投影
教学结构和过程
导入新课
复习提问:
1.“三国”指的是哪三个政权?定都在哪里?建立者分别是谁?各是哪一年建立的?
2.“三国”中,哪一国实力最强?哪一国实力最弱?
(魏国实力最强,蜀国实力最弱。


过渡讲解、置疑:263年魏国先灭了蜀。

265年,司马炎夺取帝位,改魏为晋,西晋建立。

280年,西晋灭掉吴,重新统一了全国,所以常有人说:“三国尽归司马氏”。

但是,西晋统一的时间很短,不久就灭亡了。

从此,中国又进入了分裂割据的历史时期。

这段历史的发展线索如何?民族关系发生了什么变化?社会经济出现哪些新的景象?
组织学生学习和探究新课
一、西晋的兴亡和内迁各族
1.西晋的统一
司马懿出身名门望族,青少年时期就有人夸赞他是“非常之器”。

曹操忌他智谋过人,未加以重用。

曹丕称帝以后司马懿成了朝廷重臣。

丕死,他与曹魏宗室曹真受命辅佐魏明帝曹睿。

这期间,他在平定辽东,抗拒蜀、吴的战争中逐渐掌握了军事大权,成为魏国最有权势的大
臣。

明帝死,他又与曹真的儿子曹爽共受遗诏,辅佐年仅8岁的小皇帝曹芳。

曹爽见司马懿权势一天天增大,就设计夺了他的军权,老谋深算的司马懿见势不妙,托病不出,用假象欺骗曹爽。

249年司马懿通过政变铲除曹爽集团,曹魏政权逐渐控制在司马氏手中。

司马懿死后,他的儿子司马师、司马昭相继执政。

公元265年,司马昭的儿子司马炎逼迫魏帝“禅位”,自己称帝,建立晋朝,定都某某,史称西晋。

司马炎就是晋武帝。

魏、蜀、吴分足鼎立半个多世纪,虽然各自都有历史性建树,但是三国的发展是不平衡的。

曹魏由于实行屯田,使境内“鸡犬之声,阡陌相属”。

三国767万人口中,它占有443万。

蜀汉虽有足智多谋的诸葛亮治理,但由于地少人少(94万人),又由于连年伐魏,劳师扰民,使蜀国国力受到严重损耗。

诸葛亮死后,昏庸无能的X禅任用宦官,朝政极端腐败。

司马昭专权的魏国于263年派兵10万,只用三个月就灭掉了蜀国。

吴国人口230万,士兵却多达23万,官吏达33000多,吴国兵役和赋税沉重的程度由此可以推想得出。

孙权死后,统治集团内部攻杀不休,政治一片混乱。

晋武帝派20万大军,分兵六路攻吴,280年,吴国灭亡。

至此争战不休的三国归于一晋。

西晋王朝一开始给人民带来的就是灾难和痛苦。

晋武帝后宫蓄养万名后妃宫女,西晋统治者荒淫腐朽;王恺石崇斗富,说明社会上层奢靡成风。

西晋统治下的中华大地,真如一座人间地狱。

司马氏集团所造成的罪恶和灾难深重无边。

2.内迁的各族
从东某某叶开始,经三国、西晋,我国北方和西方的少数民族大量迁入内地。

西晋初年,内迁各族人数达到几百万,内迁的少数民族有匈奴、鲜卑、羯、氐、羌等,史称为“五胡”。

内迁的少数民族同汉族长期杂居,互相影响。

西晋统治者对内迁各族以“非我族类”为借口,采取岐视压迫的政策。

向少数民族征收重税,强迫他们当兵服役,甚至掠卖为奴婢。

就是少数民族的一些首领,也逃不脱饥寒无告和被奴役的境遇。

羯族小帅石勒先后在商人地主家作田客,出力为主人耕种。

西晋的民族岐视政策激起了少数民族人民的反抗,一些少数民族的上层分子利用民族矛盾,趁机发动与西晋争夺统治权的斗争。

思考回答:
1.“三国尽归司马氏”讲的是什么历史事件?
(3世纪时,姓司马的家族先后消灭蜀国、改魏为晋、吞并吴国,重新统一全国。


2.西晋建立于哪一年?灭亡于哪一年?
(265年——316年)
3.根据101页“动脑筋”:西晋的统一为什么只有很短的时间?
(A.统治集团非常腐朽:奢侈之风盛行,在位皇帝弱智;
B.统治集团发生内乱:皇族争夺帝位,破坏统治秩序,耗竭西晋国力;
C.民族矛盾激化:内迁的少数民族受欺压,其上层人物起兵反晋,最终推翻西晋。


4.根据104页“活动与探究1·填图与思考”:
(A.画线与箭头,见课本。

流动趋向:北方的一些少数民族迁往中原,中原的部分汉族人民迁往江南。

B.意义:促进了北方民族大融合和江南地区的开发。


过渡讲解:西晋灭亡之后,国家重新陷于分裂。

南方是东晋,北方有“十六国”。

在东晋十六国期间,发生了一场著名的战争,就是“淝水之战”。

二、淝水之战
1.东晋的建立
317年,司马懿的曾孙司马睿建立政权,定都建康,史称东晋。

东晋是以王导为首的北方南下官僚贵族和南方大地主为支柱建立的政权。

司马睿在政治上依靠王导,军事上依靠王敦,王氏子弟都作了高官,当时流传到“王与马共天下”这句话,真实地反映了东晋初年的政治状况。

2.前秦统一北方
4世纪后期,氐族建立的前秦统一了黄河流域。

前秦皇帝苻坚任用汉人王猛为丞相;王猛被史学家称作“第一流的将相”。

他抑制豪强,休息民力,使秦国强盛起来。

前秦的版图东到大海,西并龟兹,南包襄阳,北尽大漠。

一时国泰民安,北方出现汉魏以来少有的安定。

3.淝水之战
苻坚见北方统一,国力日强,于383年发兵百万,举国攻晋。

东晋宰相谢安坚决主X抵抗,
派弟弟谢石、侄儿谢玄带兵迎战。

晋秦双方在江淮之间展开了一场决生死、定存亡的鏖战——淝水之战。

淝水战前,苻坚骄傲轻敌。

他吹嘘前秦百万大军“投鞭于江,足断其流。

”。

他设想此战必灭东晋无疑,于是为降服的东晋皇帝和宰相等提前封了官,还在长安为他们修了住宅。

其实,前秦统治存在隐患,被征服的鲜卑、羌等民族一直地伺机反抗。

东晋虽偏处江南,但境内较为安定。

战争开始不久,秦晋两军隔淝水对峙。

苻坚望见东岸晋军布阵严整,又把远处八公山上摇动的草木,误认作晋兵,不同得心虚胆怯。

谢玄为了速战速决,以隔水作战不便为由,请秦军稍退,待晋军渡江再战。

苻坚欲乘晋军渡河时突袭,下令秦军后撤。

不料,秦军刚刚移动,就有人高呼“秦军败了”!那些不愿卖命脉的秦兵,乘机逃跑。

晋军渡过淝水,勇猛追击,大获全胜。

溃退的秦兵,一路上听见风声鹤唳,都以为是晋军追来,昼夜不敢停步。

苻坚也受了伤,率残部十万多人逃回北方,不久为部将杀死。

从兵力来看,淝水之战中前秦兵力强:前秦兵力87万人,东晋兵力8万人。

约为十与一之比。

但前秦失败了。

思考回答:
1.淝水之战发生于哪一年?作战双方力量对比情况如何?结果怎样?
2.你知道哪些成语是出自淝水之战的?
(投鞭塞流、草木皆兵、风声鹤唳)
3.组织学生根据103页“动脑筋”:苻坚拥兵80多万,却不能统一江南,这是为什么?(A.从前秦方面看:
军队的民族成分复杂,当时民族融合的程度不深,其他民族不满于前秦氐族贵族的统治,希
望秦军失败,秦军中的汉人更是希望东晋的汉族军队获胜。

秦军劳师远征,战线过长,苻坚指挥失误。

B.从东晋方面看:
广大将士在保卫江南、恢复中原的思想激励下,士气高昂,团结作战;
将领足智多谋,指挥得当。


淝水之战是中国古代一次以少胜多的著名战役。

它告示人们,人心向背是战争胜负的重要因素。

淝水之战以后,前秦统治迅速瓦解,北方再度陷入分裂和混战的状态。

东晋乘势收复了黄河以南的许多失地。

过渡讲解:淝水之战后,形成南北对峙局面。

北方混战,南方则相对稳定,经济有所发展。

但是,南方的东晋政权被大将所夺。

420年大将X裕称帝,国号宋,南朝开始(宋、齐、梁、陈)四个王朝,总称为“南朝”。

三、江南地区的开发
1.江南地区开发的原因
提问:同学们还记得三国时期吴国对江南的开发吗?自西晋八王之乱以来,经过东晋,直到南朝,北方的战乱连年不断,北方的劳动人民为逃避战乱连续不断的南迁。

他们带去了北方先进的生产技术和劳动工具,大大提高了南方的生产力,对江南的开发做出了重大贡献。

南北方劳动人民共同开发了江南,促进了江南经济的恢复和发展。

江南经济发展的另一个原因是:当时南北方形势比较来看南方社会比较安定,因此,为南方的社会生产的发展提供了安定的社会条件。

下面我们就来看一看江南地区的开发和经济发展情况。

2.开发的地区
农业:南北方人民共某某修了许多工程。

吴兴的塘堰,可以灌田20多万亩,围湖造田,开出大片肥沃土地,水稻栽培技术有了提高,稻田里开始种植绿肥,牛耕和粪肥也普遍推广;小麦的种植推到江南,还发明了水磨等。

长江中下游一带,某某某某某某都在一定程度上得到提高。

手工业:冶铁业出现了以某某、荆州为主的冶铁中心。

灌钢法的发明是冶炼技术的一大进步,
也大大提高了钢的产量,钢不仅能制造锋利的兵刃,而且能制造坚硬的工具。

丝织业、养蚕缫丝技术比前代大为提高,荆州、某某是江南丝织品生产最多的地方。

制瓷技术有了明显的提高,瓷器成为普遍的生活用具,青瓷、白瓷的烧制技术都很有特色。

纸的生产不仅质量精美,而且数量很大。

思考回答:
1.《史记》怎样描述汉朝的江南经济?
(地广人稀,生产生活水平落后,商业很不发达,贫富分化程度很低。


2.《宋书》怎样描述汉朝的江南经济?
(物产丰富,在丰收的年分,一年的粮食收成可以满足几个郡人口的需要,出产的丝绵布帛可以供给天下人穿用。


3.汉朝与南朝的江南经济为什么会发生这样的变化?
(因为汉朝的江南尚未开发,南朝的江南已经过三国、西晋、东晋的长期开发。


课时小结
三国以前的政治、经济中心都在北方,长江以南许多地方非常落后,魏晋南朝时期,江南得到开发,对我国经济产生了深远影响,并为经济中心的逐渐转移奠定基础。

板书
一、西晋的兴亡和内迁各族
1.西晋的统一
2.内迁的各族
二、淝水之战
1.东晋的建立
2.前秦统一北方
3.淝水之战
三、江南地区的开发
1.江南地区开发的原因2.开发的地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