患者采血前的准备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患者采血前的准备
1、一般要求:病人在采血前24h内应避免运动和饮酒,不宜改变饮食习惯和睡眠习惯。

一般主张在禁食12h后空腹取血,门诊病人提倡静坐15分钟后再采血。

2、采血时间的影响:有些血液成份日间生理变化较大,因此应相对固定采血时间,以上午7~9时较为适宜,一般主张于清晨空腹抽血为宜(急症项目除外),住院病人可在起床前取血。

3、体位的影响:有些血液成份存在体位(站立、坐位、卧位)的差异,为减少这种影响,取血病人的体位应相对固定。

一般采用坐位取血,而且取血前应让
病人有10分钟的时间稳定自己的体位。

4、生活方式的影响:烟、酒、咖啡、高脂、高糖饮食及药物,可使血液中某些成份高于或低于正常,需与一般病理情况相区别,取血前几日应注意避免。

5、情绪的影响:激动的情绪或激烈运动都会影响到一些血液成份浓度的变化,如可以影响神经-内分泌功能,影响呼吸,使乳酸等升高。

6、输液的影响:由于边输液边采血影响血液成份的测定,规定输液时应在输液的另一侧手臂取血,同时应在检验申请单上注明“输液时采血”。

7、生理差别的影响:不同年龄组的个体及妇女的妊娠期、月经期,血液成份有一定的生理差异,应注意与病理情况区别。

患者的状态
患者的状态是影响检验结果的内在的生物因素,包括固定的和可变的两个方面。

1.固定的因素如年龄、性别、民族等等,他们参考区间是不同的。

分析前阶段的质量
保证工作考虑的主要不是这方面的因素。

2.可变的因素如患者的情绪、运动、生理节律变化等为内在因素;饮食、药物的影响
等为外源性的因素。

其他甚至如采取血标本时体位、止血带绑扎时间等都可能影响检验结果。

(1)情绪:首先患者对采集标本时的恐惧、紧张,有时造成标本采集的失败,尤其在骨髓、脑脊液、胸腹水穿刺时,偶而静脉取血时也可发生这样情况。

有研究指出,患者处
于激动、兴奋、恐惧状态时,可使血红蛋白、白细胞增高。

(2)运动:可使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乳酶脱氢酶(LDH)、肌酸激酶(CK)等一时升高;还可引起血中钾、钠、钙、白蛋白、血糖等成分的变化。

(3)劳累或受冷、热空气刺激,往往可见白细胞的增高。

(4)体位:
体位从立位到卧位时
Hgb下降4%;Hct下降6%;K下降l%;Ca下降4%;Alt下降7%;AST下降9%;ALP下降9%;IgG下降7%;IgA下降7%;IgM下降5%;TG下降6%;T4下降ll%.
(5)饮食(含饮料、抽烟):
一顿标准餐后,可使血中TG增高50%、葡萄糖(GLU)增高15%。

进食高碳水
化合物食物,可引起GLU增高;进食高蛋白或高核酸食物,可引起血中血尿素氮(BUN)及尿酸(UA)的增高;进食高脂肪食物,可引起TG的大幅度增高。

餐后采集的血液标本,其血清常出现乳糜状,可影响到许多检验测定的正确性。

饮料如咖啡可使淀粉酶(AMY)、AST、ALT、ALP、促甲状腺素(TSH)、GLU等升高。

酒可使GLU降低、使TG、 r-谷氨酰转移酶(GGT)、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h)升高。

抽烟可使儿茶酚胺、胃泌素、皮质醇、生长激素、碳氧血红蛋白、血小板压积、癌胚抗原升高;使免疫球蛋白降。

由于人们饮食的多样性,消化,吸收及代谢等的生理功能又各不相同,因此控制这一因素的唯一办法是空腹采集标本,特别是血标本。

通常是早晨空腹采血,但空腹
并非越长越好,空腹一般指时食后12小时,空腹时间过长,患者处于饥饿时间过久,可使血糖、蛋白质降低,胆红素升高。

但急诊检验及受饮食影响较少的检验项目如某
些抗原、抗体的测定,某些酶类、尿素、肌酐、胆固醇测定等等,则不受其限制。

(6)药物的影响:
这是一个复杂的问题,因为药物众多,每种药物对每项检验结果影响的研究还不可能完全做到,中药方面知道的则更少。

不过药物对检验结果的影响并不都是无效信息,有许多信息对临床是非常有价值的。

如维生素C可使CR、UA、BIL、ALT、AST、GLU、尿CR等增高;可使CHOL、TG、LDH等降低。

①为观察治疗效果,某种药物造成检验结果的变动,恰恰是临床需要的信息,如服用降血脂药物观察血脂变化来观察疗效;有时还用某些特定指标作为治疗监测之用,如TSH、T3、T4、测定对甲状腺功能亢进治疗药物剂量的调整具有重要参考作用。

②某些药物具有毒副作用,治疗中观察某些指标来调整用药剂量或考虑是否停药。

如肿瘤化疗时,经常要检查白细胞计数、血小板计数及、肾功能等等就是一个例子。

有些药物可引起一时性的白细胞计数、血小板计数的减少、ALT的增高或其他检
验结果的异常,也提供临床医师用药时的参考。

药物对检验结果的影响有时可能对医师产生误导,尤其当医师不熟悉某种药物可
能对某种结果产生影响时;另一种情况有些药物可能干扰试验,造成检验结果的不正确,如维生素C可影响基于氧化还原原理试验的正确性;有些药物可使血清颜色加深
或呈乳糜状(如脂肪乳治疗)影响比色。

此外输液亦影响检验结果,如单纯输电解质可使钾、钠、镁升高;如输葡萄糖可
使葡萄糖升高,但可使无机磷、钾、淀粉酶、胆红素降低;输输入右旋糖苷使凝血酶
原时间降低、血细胞分析时产生假性凝集。

输血使血PH降低等。

(7)溶血:
溶血标标对许多常用检验结果有影响如Cl、NA、K、P、CA、ALT、AST、LDH、CK、CR、UA、GLU、BUN等。

(8)脂血:其产生的主要影响如下:
①被分析物分布非均一性。

②血清或血浆中水分被取代,有时可达10%左右。

③对吸光度的干扰。

④物理化学机制的干扰。

如杯本中的脂蛋白可整合亲脂成分,降低与抗体的结合,并影响电泳和层析。

糖尿病检查的8个必查项目
一、血糖
包括空腹血糖和餐后2小时血糖。

空腹血糖(FPG)是指隔夜空腹(至少8~10小时未进任何食物,饮水除外)于早餐前采血测得的血糖值,主要反映基础胰岛素分泌功能。

餐后2小时血糖是进餐后两小时采血测得的血糖值,反映的是胰岛(细胞的储备能力(进餐后(细胞分泌胰岛素的能力)。

空腹血糖≥7.0毫摩/升和/或餐后2小时血糖≥11.1毫摩/升,可诊断为糖尿病。

空腹血糖在6.1~7毫摩/升为“空腹血糖异常”(IFG),餐后2小时血糖在 7.8~11.1毫摩/升为“糖耐量异常”(IGT),IFG和IGT属于糖尿病前期,是糖尿病的“后备军”,应引起高度重视并及早干预。

二、尿糖
正常人尿液中只含有微量葡萄糖,尿糖定性检查呈阴性;当血糖增高到一定程度(≥9~10毫摩/升)时,尿糖定性呈阳性。

通常情况下,尿糖可以反映出血糖的水平。

需要提醒的是,尿糖有时与血糖并不完全一致。

比如,病人有肾小动脉硬化等肾脏疾病时,肾糖阈增高,即使血糖很高,尿糖也可呈阴性。

再比如,妊娠期妇女肾糖阈常降低,即使血糖不高,尿糖也可呈阳性。

因此,尿糖结果仅供参考,不能作为诊断依据。

三、胰岛功能测定
主要用于了解胰岛β细胞的分泌功能,协助判断糖尿病类型,为临床用药提供参考。

1.胰岛素释放试验:口服75克葡萄糖或馒头100克,测定餐前及餐后血浆胰岛素水平。

正常人服糖0.5~1小时后,胰岛素分泌可达空腹时的5~10倍,
3小时后恢复正常。

1型糖尿病病人胰岛素分泌严重缺乏,餐后胰岛素分泌也无明显增加。

2型糖尿病早期表现为胰岛素分泌高峰延迟,随着病程延长,胰岛
功能进行性下降甚至衰竭,餐后胰岛素分泌增加不明显。

2.C肽释放试验:意义与胰岛素释放试验相同,优点在于血清C肽测定不
受外源性胰岛素的干扰,能更准确地反映病人自身胰岛的分泌功能。

四、葡萄糖耐量试验(OGTT)
正常人一次食入大量葡萄糖后,血糖仅暂时升高,两小时后即可恢复正常,这是人体的“耐糖现象”。

葡萄糖耐量试验先测定病人的空腹血糖,随后让病
人口服75 克葡萄糖,分别在半小时、1小时、2小时、3小时抽血测血糖。


常人空腹血糖为3.9~6.1毫摩/升,半小时到1小时达高峰,2小时后血糖降
低至7.8 毫摩/升以下,3小时后血糖恢复正常。

有些糖尿病病人空腹血糖可正常,或虽偏高但还未达到糖尿病的诊断标准,但若服糖后2小时血糖≥11.1毫
摩/升,可诊断为糖尿病,这部分人若不做葡萄糖耐量试验,就有可能被漏诊。

五、糖化血红蛋白和果糖胺
血糖易受饮食、活动、药物影响而经常波动,因此随机血糖只能反映取血
瞬间的血糖水平,不能反映一段时间内的血糖情况。

而糖化血红蛋白是红细胞
内的血红蛋白与葡萄糖结合的产物,能反映采血前两个月的平均血糖水平,是
目前反映血糖控制好坏最有效、最可靠的指标。

果糖胺是葡萄糖与血清蛋白结合形成的糖蛋白,可反映采血前1~3周内的平均血糖水平,主要用于观察短期血糖控制效果。

六、尿微量白蛋白测定
糖尿病病人易并发肾损害,如不及时发现和治疗,会逐渐发展为尿毒症。

在早期糖尿病肾病阶段,尿常规检查常为阴性,只有通过尿微量白蛋白检测方
能发现。

七、酮体
是脂肪代谢的产物,糖尿病病人血糖严重升高时,会引起体内脂肪大量分解,导致酮症酸中毒,若不能及时发现和救治,可导致病人昏迷甚
至死亡。

正常人尿酮体检查为阴性。

八、免疫学检查
与糖尿病相关的免疫学检查有谷胺酸脱羧酶抗体(GADA)、胰岛细胞抗体(ICA)和胰岛素自身抗体(IAA)等,主要用于糖尿病的分型。

正常人及2型糖尿病病人抗体检测均为阴性,1型糖尿病多呈阳性,其中谷胺酸脱羧酶抗体最有价值,其阳性率可高达90%且可持续多年。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