畜禽遗传资源调查技术规范 第3部分:牛-最新国标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畜禽遗传资源调查技术规范第3部分:牛
1范围
本文件规定了牛遗传资源调查对象和方式、调查内容和品种照片拍摄的要求,描述了相应的调查方法,调查信息记录等证实方法。

本文件适用于普通牛、水牛、牦牛、瘤牛、大额牛及新发现的牛遗传资源调查。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

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8170数值修约规则与极限数值的表示和判定
GB/T27534.1畜禽遗传资源调查技术规范第1部分:总则
GB/T20551畜禽屠宰HACCP应用规范
GB/T19477畜禽屠宰操作规程牛
GB/T27643牛胴体及鲜肉分割
GB/T17238鲜、冻分割牛肉
GB/T29392畜禽肉质量分级牛肉
NY/T2995家畜遗传资源濒危等级评定
NY/T1450中国荷斯坦牛生产性能测定技术规范
NY/T2660肉牛生产性能测定技术规范
3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牛cattle
普通牛、水牛、牦牛、瘤牛、大额牛地方品种、培育品种和引入品种及新发现的遗传资源。

3.1.1普通牛taurine cattle
原产于我国除水牛、牦牛、瘤牛、大额牛之外的所有家养牛。

3.1.2水牛buffalo
热带、亚热带地区特有的畜种,主要分布于亚洲地区。

3.1.3牦牛yak
牛属动物中唯一生活在海拔3000m以上高寒地区的特有牛种资源。

3.1.4瘤牛indicine cattle
起源于南亚的热带和亚热带,鬐甲部有一肌肉组织隆起似瘤,主要分布于亚洲地区。

3.1.5大额牛gayal
主产于贡山县独龙江一带,亦称独龙牛,为半野生半家养畜种。

4调查对象和方式
按GB/T27534.1的规定执行。

5调查内容
5.1遗传资源概况
包括品种名称(曾用名、俗名、别名等)、品种类型、经济类型、品种来源及形成历史、中心产区、分布区域、群体数量、自然生态条件、消长形势、分子生物学测定、品种评价、资源保护状况、开发利用情况、饲养管理情况、疫病情况等。

5.2体型外貌
包括被毛、头部、躯干、四肢、尾部形态特征,母牛乳房发育及其他特殊性状。

5.3生产性能
5.3.1体尺体重
包括体高(鬐甲高)、十字部高、体斜长、胸围、腹围、管围、坐骨端宽、体重、母牛妊娠状况。

5.3.2育肥性能
包括初测日期、初测体重、终测日期、终测体重、育肥期日增重。

5.3.3屠宰性能
包括宰前活重、胴体重、净肉重、骨重、屠宰率、净肉率、肉骨比、眼肌面积。

5.3.4肉品质
包括育肥形式、肌肉大理石花纹、肉色、脂肪颜色、嫩度、pH值、系水力。

5.3.5泌乳性能
包括胎次、产犊日期、泌乳期天数、泌乳期总产奶量、泌乳高峰期日产奶量、305d产奶量、乳脂率、乳蛋白率、干物质、乳糖率。

5.3.6繁殖性能
包括初情期、性成熟年龄、初配年龄、初产年龄、妊娠期、发情周期、产犊间隔、情期受胎率、年总繁殖率、配种方式、采精量、精子活力、精子密度、利用年限。

6调查方法
6.1遗传资源概况
6.1.1品种名称
查阅文献资料,联系与实地走访相关机构、科研单位和养殖场。

根据实际情况在《国家畜禽遗传
资源品种名录(2021版)》中找到对应名称。

新发现的牛遗传资源根据《畜禽新品种配套系审定和
畜禽遗传资源鉴定办法》进行鉴定。

6.1.2品种类型
查阅文献资料,联系与实地走访相关机构、科研单位和养殖场。

根据实际情况在《国家畜禽遗传
资源品种名录(2021版)》中找到对应的地方品种、培育品种或引入品种。

6.1.3品种来源及形成历史
查阅文献资料,联系与实地走访相关机构、科研单位和养殖场。

按品种类型分别调查如下内容:
a)地方品种:(原)产地及形成历史;
b)培育品种:培育单位及育种过程、审定时间、证书编号;
c)引入品种:主要输出国家和引种历史。

6.1.4中心产区及分布
查阅文献资料,联系与实地走访相关机构、科研单位和养殖场。

地方品种和培育品种的中心产区
以群体数量占本省存栏该品种群体数量20%以上判定为中心产区,以资源所在县或乡镇为边界单
元。

注:分布、群体数量、种公牛数量和能繁母牛数量。

资源分布范围统计本省该品种纯种存在区域,以县或乡镇为边界单元。

统计本省群体、种公牛和能繁母牛数量。

6.1.5产区自然生态条件
查阅献资料,联系与实地走访相关机构、科研单位和养殖场。

地方品种调查原产地的自然生态条件,分布在原产地之外的地方品种和培育品种、引入品种填写中心产区的自然生态条件。

产区自然生态条件调查如下内容:
a)地貌:可为山地、盆地、丘陵、平原、高原;
b)海拔:地势和海拔;
c)经纬度:由地球表面经线和纬线相交组成的一个坐标系统。

湿润气候、地中海气候、温带季风气候、温带海洋性气候、温带大陆性气候、亚寒带针叶林气候、高原山地气候d)气候类型:可为热带雨林气候、热带草原气候、热带季风气候、热带沙漠气候、亚热带季风和;
e)气温:年最高、最低和年平均温度;
f)年降水量:降雨量和降雪量、湿度、雨季、风力;
g)无霜期:起止日期、年均总天数;
h)水源土质:中心产区流经的主要河流和土壤构造、性质;
i)耕地及草地面积;
g)主要农作物、饲草料种类及生产情况。

6.1.6消长形势
查阅文献资料,联系与实地走访相关机构、科研单位和养殖场。

分析总结近15年数量规模、品质性能、遗传多样性变化。

6.1.7分子生物学测定
查阅文献资料,联系与实地走访相关机构、科研单位和养殖场。

宜收集整理生化或分子遗传学相关测定单位、测定时间和行业公认的代表性结果。

6.1.8品种评价
查阅文献资料,联系与实地走访相关机构、科研单位和养殖场。

分析总结遗传特点、优异特性、可供研究开发的主要方向。

6.1.9资源保护情况
查阅文献资料,联系与实地走访相关机构、科研单位和养殖场。

宜收集整理保种和利用计划,保种场(保护区)名称、级别、保种群体数量及家系数;品种标准名称、颁布年份、级别;品种登记制度;国家级核心育种场名称、存栏数量、核心群数量及主要生产性能。

6.1.10开发利用情况
查阅文献资料,联系与实地走访相关机构、科研单位和养殖场。

宜收集整理纯繁生产、杂交利用、新品种(系)培育、品种标准(注明标准号),以及产品开发、品牌创建、农产品地理标志等。

6.1.11饲养管理情况
查阅文献资料,联系与实地走访相关机构、科研单位和养殖场。

分析整理饲养管理、饲养方式、饲料组成。

宜记录特殊饲养方式,传统饲养方式和调查时饲养方式。

6.1.12疫病情况
查阅文献资料,联系与实地走访相关机构、科研单位和养殖场。

分析整理原产地或中心产区流行性传染病和寄生虫病发生情况,易感和抗病情况。

6.2体型外貌
6.2.1调查数量
正常饲养管理水平条件下,在指定测定场选择具有典型体型外貌特征的成年牛个体30头以上,
其中成年公牛10头以上,成年母牛20头以上。

成年母牛指经产母牛,成年公牛指24月龄的普通
牛、36月龄水牛、48月龄(牦牛)以上公牛。

6.2.2调查方式
对被选择测量的个体,应牵引至平坦地面处,人工辅助站稳。

从正面、侧面和后面观察头部、
角型、毛色、肩部、尻部及尾部等形态特征。

公牛还要检查睾丸的发育,母牛应检查乳房及乳头发
育,有无副乳头。

6.2.3被毛毛色
在自然、安静状态下目测。

按但不仅限于基础色、白斑、局部淡化、黧毛、沙毛、晕毛、季节
性黑斑进行鉴别。

6.2.3.1白胸月
在自然、安静状态下目测。

按沼泽型水牛的特征白斑进行鉴别。

6.2.3.2白袜子
在自然、安静状态下目测。

按大额牛的特征白斑进行鉴别。

6.2.2.3黧毛
在自然、安静状态下目测。

按蒙古牛、哈萨克牛等品种中出现的黑色缟纹毛色特征进行鉴别。

6.2.2.4沙毛
在自然、安静状态下目测。

按黑白毛相间生长的毛色特征进行鉴别。

6.2.2.5局部淡化
在自然、安静状态下目测。

按四肢内侧、下腹、耳内侧、嘴圈、眼圈毛色变浅进行鉴别。

6.2.2.6晕毛
在自然、安静状态下目测。

按纯色无花斑品种中出现的躯干局部被毛同色淡浓晕进行鉴别,但区别于局部淡化。

6.2.2.7季节性黑斑
在自然、安静状态下目测。

按非黑色被毛的牛只出现黑色斑进行鉴别。

6.2.4整体结构
在自然、安静状态下目测。

按宽长矮(“抓地虎”)、高短窄(“高脚黄”)、中度进行鉴别。

6.2.5头型
在自然、安静状态下目测。

按短宽、长窄进行鉴别。

6.2.6角
在自然、安静状态下目测。

按天然无角、人工去角、龙门、倒八字、萝卜角/毛笋角、短钝角、铃铛角、大圆环、小圆环进行鉴别。

6.2.7肩峰
在自然、安静状态下目测。

按高、低、无进行鉴别。

6.2.8颈垂、胸垂、脐垂
在自然、安静状态下目测。

按大、小、无进行鉴别。

6.2.9尻型
在自然、安静状态下目测。

按短、长、斜、平、臀端宽、臀宽窄进行鉴别。

6.2.10尾帚
在自然、安静状态下目测。

按小、大进行鉴别。

6.2.11尾长
在自然、安静状态下目测。

按飞节以下、飞节以上进行鉴别。

6.2.12鼻镜色
在自然、安静状态下目测。

按粉、色斑、黑褐进行鉴别。

6.2.13角色
在自然、安静状态下目测。

按蜡色、黑褐、黑褐纹进行鉴别。

6.2.14蹄色
在自然、安静状态下目测。

按蜡色、黑褐条斑、黑褐进行鉴别。

6.2.15四肢
在自然、安静状态下目测。

按粗壮、长短、碲质进行鉴别。

6.2.16母牛乳房发育
在自然、安静状态下目测。

按前后乳区发育均匀性、附乳头有无进行鉴别。

6.3生产性能
6.3.1体尺体重
6.3.1.1调查数量
成年牛个体30头以上,其中成年公牛10头以上,成年母牛20头以上。

成年母牛指经产母牛,成年公牛指24月龄的普通牛、36月龄水牛、48月龄(牦牛)以上公牛。

6.3.1.2体高

亦称鬐甲高,用测杖测量鬐甲中部高点到地面的高度。

单位为厘米(cm),结果保留1位小。

6.3.1.3十字部高
用测杖测量牛体两腰角连线中点至地面的垂直高度。

单位为厘米(cm),结果保留1位小数。

6.3.1.4体斜长
用测杖或卷尺测量肩胛骨前缘到坐骨端外缘的的直线长度。

单位为厘米(cm),结果保留1位
小数。

6.3.1.5胸围
用软尺测量髻甲后垂直围绕通过胸基的围度。

单位为厘米(cm),结果保留1位小数。

6.3.1.6腹围
用软尺测量十字部前缘腹部最大处的垂直周径。

单位为厘米(cm),结果保留1位小数。

6.3.1.7管围
用软尺测量绕左前肢管部上1/3(最细处)的周径。

单位为厘米(cm),结果保留1位小数。

6.3.1.8坐骨端宽
用软尺测量坐骨端外缘的直线距离。

单位为厘米(cm),结果保留1位小数。

6.3.1.9体重
用磅秤或地秤称量牛只早晨未进食前的重量。

单位为千克(kg),结果保留1位小数。

6.3.2生长发育
6.3.2.1调查数量
公牛10头以上、母牛20头以上。

6.3.2.2测定阶段体重
称量普通牛、水牛、瘤牛、大额牛在初生、6月龄、12月龄、18月龄的体重;牦牛测定初生、6月龄、18月龄、30月龄的体重。

6.3.3育肥性状
6.3.3.1调查数量
育肥牛20头以上,其中,牦牛在5-10月自然放牧状态下测定。

6.3.3.2初测体重
称量正式育肥期时牛只的空腹体重。

单位为千克(kg ),结果保留1位小数。

6.3.3.3终测体重
称量育肥结束时牛只的空腹体重。

单位为千克(kg ),结果保留1位小数。

6.3.3.4日增重
按正式肥育期内每天的增重计。

按公式(1)计算,单位为千克/天(kg/d ),结果保留1位小数。

公式:C B B A ⨯=
21(1)
式中:
A——日增重,单位为千克(kg);
B 1——终测体重,单位千克(kg);
B 2——初测体重,单位千克(kg);
C——育肥天数,单位为天(d)。

6.3.3.5育肥形式
按直线育肥、强度育肥、放牧/未育肥进行鉴别。

6.3.4屠宰性能
按GB/T 20551和GB/T 19477的规定执行,胴体及牛肉分割按照GB/T 27643、GB/T 17238的规定执行。

屠宰数量为10头以上。

6.3.4.1宰前活重
称量牛只绝食24h 后临宰时的实际体重。

单位为千克(kg ),结果保留1位小数。

6.3.4.2胴体重
称量牛只活体放血,去头、皮、尾、蹄、生殖器官及周围脂肪、母牛的乳房及周围脂肪、内脏(保留肾脏及周围脂肪)的重量。

单位为千克(kg ),结果保留1位小数。

6.3.4.3净肉重
称量胴体剔骨后的全部肉重,包括肾脏及周围脂肪。

单位为千克(kg ),结果保留1位小数。

6.3.4.4骨重
称量胴体所有肌肉剥离后所剩骨骼的重量。

单位为千克(kg ),结果保留1位小数。

6.3.4.5屠宰率
统计胴体重占宰前活重的百分比,按公式(2)计算,按GB/T 8170对计算结果进行修约,结果保留1位小数。

公式:%10021⨯=F F D (2)
式中:
D——屠宰率,单位为百分号(%);
F 1——胴体重,单位千克(kg);
F 2——宰前活重,单位千克(kg)。

6.3.4.6净肉率
统计净肉重占宰前活重的百分比,按公式(3)计算,结果保留1位小数(修约规则同
6.3.3.5)。

公式:%10023⨯=
F F E (3)
式中:
D——净肉率,单位为百分号(%);
F 3——净肉重,单位千克(kg);
F 2——宰前活重,单位千克(kg)。

6.3.4.7肉骨比
统计净肉重占骨重的百分比,按公式(4)计算,结果保留1位小数(修约规则同6.3.3.5)。

公式:%1003⨯=
I F H (4)
式中:
D——肉骨比,单位为百分号(%);
F 3——净肉重,单位千克(kg);
I——骨重,单位千克(kg)。

6.3.4.8眼肌面积
统计第12至13胸肋间的眼肌横切面积,按公式(5)计算,单位为平方厘米(cm 2),结果保留1位小数。

公式:7
.021⨯⨯=N N M (5)
式中:
M——眼肌面积,单位为平方厘米(cm2);
N 1——眼肌高度,单位为厘米(cm);
N 2——眼肌宽度,单位为厘米(cm)。

6.3.5肉质性状
6.3.5.1调查数量
10头以上。

6.3.5.1大理石花纹、肉色、脂肪颜色
按照GB/T 29392的规定执行。

6.3.5.2嫩度
按煮熟牛肉的柔软、多汁和易于被嚼烂的程度计。

最通用的评定嫩度方法是借助于仪器(剪切仪或质构仪)来衡量其切断力,又称剪切力,单位为牛顿(N )。

6.3.5.3pH值
按宰后24小时内肌肉的酸碱度计。

在屠宰后45~60分钟内,用pH测定仪探头插入胴体第12肋~第13肋间背最长肌内,待读数稳定5秒以上,记录pH(即pH1)。

在4℃下,将胴体冷却24小时后,在相同位置测定pH并记录(即pH24)。

6.3.5.4系水力
当肌肉受到外力作用时,保持其原有水分的能力,也称持水性。

用滴水损失法或压力法测定。

按照NY/T2660的规定执行。

6.3.6乳用性能
6.3.6.1调查数量
调查1胎、2胎、3胎及以上的母牛,每个胎次调查20头以上。

牦牛宜调查或测定5-9月153d 挤奶量。

6.3.6.2305d产奶量
统计产犊日到第305个泌乳日的总产奶量。

泌乳天数不足305d时,按实际产奶天数的产奶量计;泌乳天数超过305d时,只取305d的实际产奶量。

单位为千克(kg),结果保留1位小数。

6.3.6.3乳脂率、乳蛋白率、干物质率、乳糖率
按NY/T1450的规定执行。

6.3.7繁殖性能
6.3.
7.1调查数量
测定场地所有牛只。

6.3.
7.1初产年龄
按母牛头胎产犊时的年龄计。

用月龄表示。

6.3.
7.2发情周期
按母牛自前一次发情期至下一次发情期之间的间隔时间计。

单位为天(d),结果保留1位小数。

6.3.
7.3妊娠期
按母牛受孕至分娩的时间跨度计。

单位为天(d)。

6.3.
7.4情期受胎率
按配种后妊娠母牛数占配种情期数的百分比计,可分为第一情期受胎率和总情期受胎率。

按公
式(6)计算,单位为百分号(%),结果保留1位小数。

公式:%100⨯=
R
Q
P (6)
式中:
P——情期受胎率,单位为百分号(%);Q——妊娠母牛数,单位为头;R——配种情期数,单位为头。

6.3.
7.5年总繁殖率
按年实繁母牛头数占年应繁母牛头数的百分比计。

按公式(7)计算,单位为百分号(%),结果保留1位小数。

公式:%100⨯=
Z
Y
X (7)
式中:
P——年总繁殖率,单位为百分号(%);Q——年实繁母牛头数,单位为头;R——年应繁母牛头数,单位为头。

6.3.
7.6采精量
按公牛一次射出的精液量计。

单位为mL 。

6.3.7.7精子密度
按单位体积精液中的精子数计。

单位为亿个/mL 。

6.3.7.8精子活力
按37℃环境下前进运动精子占总精子数的百分比计。

用精子密度仪直接测定或用显微镜目测评定。

7品种照片
按GB/T 27534.1的规定执行。

8记录档案
根据调查情况,记录每个牛资源的遗传资源概况、体型外貌、体尺体重、生长发育、育肥性能、屠宰性能、肉质性状、乳用性能、繁殖性能等登记表(见附录A )和品种照片。

记录应规范、详细并做好归档管理。

附录A
(规范性)
牛遗传资源调查表
按照表A.1~A.9的要求,填写。

表A.1遗传资源概况登记表
地点:省(区、市)市(州、盟)县(区、市、旗)乡(镇)村品种名称
备注其他名称(曾用名、俗名)
品种类型
品种类群
品种来源及形成历史
(原)产地
中心产区
分布
群体数量(头)
其中
种公牛(头)
能繁母牛(头)
产区自然生态条件
地貌与海拔
气候类型
年降水量
无霜期
水源土质
耕地及草地面积
主要农作物、饲草料种类及生产情况
气温
年最高
年最低
年平均
开发利用情况
续表A.1遗传资源概况登记表
品种评价该品种的遗传特点、品种特性、环境变化的适应性、可供研究、开发和利用的主要方向
分子生物学
测定是否进行过生化或分子遗传测
定(测定单位、测定时间)
消长形势
近15年数量规模变化,生产性
能和品质变化
遗传资源保护状况是否提出过保种和利用计划(保种场)
是否建立了品种登记制度(开始时间、负责单位)
饲养管理
情况饲料组成
饲养
方式
舍饲
围栏放牧
全年放牧
季节性放牧
舍饲放牧相结合补饲情况
管理难易
疫病流行情况传染病调查普通病调查寄生虫病调查
填表人:电话:日期:
A.2体型外貌登记表见表A.2。

表A.2牛体型外貌登记表
地点:省(区、市)市(州、盟)县(区、市、旗)乡(镇)村
场名:联系人:联系方式:
品种名称
性别
形态特征
头型短宽(额广,鼻梁短) 长窄(额窄,鼻梁长)

无 :天然无角 人工去角 )
有 :龙门 倒八字 萝卜角/毛笋角 短钝角 铃铛角 大圆环 小圆环 其它
()
肩峰高 低 无
颈垂、胸垂大 小 无
脐垂大 小 无
尻形短 长 斜 平 臀端宽 臀端窄
尾帚小 大
尾长飞节以下 飞节以上
毛色、鼻镜色、角色
基础色紫红/枣红 棕红 深黄褐 金 草黄 黑 灰 白 其它()白斑

有 (白花 白头 白额 白腹 白带 白背 白胸月 白袜子 )局部淡化

有 (四肢内侧□下腹□耳内侧□眼圈□嘴圈□)
黧毛是 否
沙毛是 否
晕毛是 否
季节性黑斑有 无
鼻镜色粉 色斑 黑褐
角色蜡色 黑褐 黑褐纹
蹄色蜡色 黑褐条斑 黑褐
被毛形态
长短贴身短毛 长毛 长覆毛有底绒 额部长毛无 有 (长度描述)
局部卷毛

有 部位(前额 体躯 其它)
整体结构
母牛乳房发育情况前后乳区发育均匀性:前后均匀 前后不均匀(前吊 后吊 )副乳头:无 有
其他特殊性状
注:在已鉴别相应项的“□”内划“√”;在“其他”的括号内描写已鉴别的内容。

A.3体尺体重登记表见表A.3。

表A.3牛体尺体重测定登记表
地点:省(区、市)市(州、盟)县(区、市、旗)乡(镇)村场名:联系人:联系方式:
品种名称
序号个体号性别
年龄
(月)
体高/鬐甲高
(cm)
十字部高
(cm)
体斜长
(cm)
胸围
(cm)
腹围*
(cm)
管围*
(cm)
胸宽*
(cm)
坐骨端宽*
(cm)
体重
(kg)
母牛妊
娠状况
1
2
3
4



平均数±标准差
注:1.带*为选填项。

2.母牛妊娠状况可填写空怀、妊娠前期、妊娠中期、妊娠后期。

3.牦牛测定体高、体斜长、胸围、管围。

填表人(签字):电话:日期:年月日
A.4生长发育性状登记表见表A.4。

表A.4牛生长发育性状登记表
地点:省(区、市)市(州、盟)县(区、市、旗)乡(镇)村场名:联系人:联系方式:
品种名称测定阶段
序号个体号性别测定阶段体重1
2
3
4









平均数±标准差
注:30月龄阶段体重为牦牛品种必填,其他牛不需要填写。

填表人(签字):电话:日期:年月日
A.5育肥性状登记表见表A.6。

表A.5牛育肥性状登记表
地点:省(区、市)市(州、盟)县(区、市、旗)乡(镇)村场名:联系人:联系方式:
品种名称育肥形式
序号个体号性别年龄初测日期终测日期初测体重
(kg)
终测体重
(kg)
日增重
(kg)
1
2
3
4









平均数±标准差
填表人(签字):电话:日期:年月日
A.6屠宰性能登记表见表A.6。

表A.6牛屠宰性能登记表
地点:省(区、市)市(州、盟)县(区、市、旗)乡(镇)村场名:联系人:联系方式:
品种名称
序号个体号性别屠宰月龄育肥形式宰前活重
(kg)
胴体重
(kg)
净肉重
(kg)
骨重
(kg)
眼肌面积
(cm2)
屠宰率
(%)
净肉率
(%)
肉骨比备注
1
2
3
4





平均数±标准差
注:1.育肥形式填写直线育肥、强度育肥、放牧/未育肥。

2.备注中标明胴体重为热胴体或冷胴体。

填表人(签字):电话:日期:年月日
A.7肉质性状登记表见表A.7。

表A.8牛肉质性状登记表
地点:省(区、市)市(州、盟)县(区、市、旗)乡(镇)村场名:联系人:联系方式:
品种名称
序号个体号性别屠宰月龄育肥形式肌肉大理
石花纹
肉色脂肪颜

嫩度
(kg/cm2)
pH值肌肉系水力(%)目测法L a b pH1pH24滴水损失法加压法
1
2
3
4





平均数±标准差
注:1.本表为选填表。

2.育肥形式填写直线育肥、强度育肥、放牧/未育肥。

填表人(签字):电话:日期:年月日
A.8乳用性状登记表见表A.8。

表A.8牛乳用性状测定登记表
地点:省(区、市)市(州、盟)县(区、市、旗)乡(镇)村场名:联系人:联系方式:
品种名称
序号个体号出生日期胎次产犊日期泌乳期天数泌乳期总产
奶量(kg)
泌乳高峰期
日产奶量
(kg)
305天产奶
量*(kg)
乳脂率
(%)
乳蛋白率
(%)
乳糖率
(%)*
干物质
(%)*
1
2
3
4



平均数±标准差
注:标*为选填项。

填表人(签字):电话:日期:年月日
A.9繁殖性状登记表见表A.9。

表A.9牛繁殖性能登记表
地点:省(区、市)市(州、盟)县(区、市、旗)乡(镇)村场名:联系人:联系方式:
品种名称
母牛
初情期(m)初配年龄(m)初产年龄(m)发情周期(d)
妊娠期(d)
产犊间隔(d)情期受胎率(%)年总繁殖率(%)
公牛
性成熟年龄(m)
初配年龄(m)
配种方式
本交□公母比例
人工授精□
采精量(ml)
精子密度(亿/ml)
精子活力
利用年限(y)
填表人(签字):电话:日期:年月日
附录B
(规范性)牛遗传资源图示
图1近牛:深黄褐、白带;远牛:黑、白带图2黑、白背、尾长及飞
节、大尾帚
图3深黄褐、白头
图4黑、白背、尾长及后管下段图5灰、白头、长覆毛(有
底绒)
图6红、全色
图7尾长及后管、大尾帚图8黑、白花图9红、全色、角色黑褐、
角形“小圆环”
图10黑、白花、角色黑褐图11黑、全色、角色黑褐、
角形“大圆环”
图12浅黄褐、黧毛
图13浅黄褐、黧毛、“倒八
字”角
图14深黄褐、晕毛、鼻镜粉

图15深黄褐、黧毛、耳端

图16浅黄褐、局部淡化、鼻
镜黑褐
图17深黄褐、有季节性黑癍图18深黄褐、晕毛、鼻镜
黑色
图19灰、白胸月、白袜子图20红、全色、大肩峰、小
胸垂
图21黑、白花
图22白、晕毛、大肩峰、大
胸垂、大脐垂、耳型半下
垂、耳壳薄、耳端尖
图23红、白背、黧毛图24红、白花、小肩峰、
小胸垂、大脐垂、耳型半下
垂、耳端尖。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