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届高考语文二轮复习(江苏专用)专题分组练 散文阅读押题练 含解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五、散文阅读押题练(40分)
一、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1~4题。
(20分)
窗外
[墨西哥]奥克塔维奥·帕斯
①在我的窗外大约三百米外的地方,有一座墨绿色的高树林:树叶和树枝形成的高山摇来晃去,好像随时都会倾倒下来。
众多的高树,它们的树冠都倒垂向地面,形成一大片“液体”,仿佛不断波动的浪脊。
狂风撼动着它们,吹打着它们,把它们折腾得大吼小叫。
树林左右扭动,上下弯曲,然后带着高亢的呼啸声重新挺直身躯,接着又伸展肢体,仿佛要连根拔起,逃离原地。
不,它们不会示弱.倘若这些大树开步走的话,它们一定会摧毁阻碍它们前进的一切东西.但是它们宁愿立在原地不动。
②天空布满钢铁色的云,远方的云几乎是白色的,靠近中心的地方即树林的上空就发黑了:那里聚集着深紫色的暴怒的云团。
在这种虎视眈眈的云团下,树林不停地叫喊.
③树林的右翼,两棵连接在一起的山毛榉的枝叶形成一座阴暗的拱门。
拱门下面有一块空地,那里异常平静,像一个明晃晃的小湖.从这里看得不完全清楚,因为中间被邻居家的墙头苫盖物隔断了.那个墙头不高,顶上覆盖着冰冷的绿玫瑰。
玫瑰有一些部位没有叶子,只长着许多疙瘩的枝干和交叉在一起的、竖着尖刺的长枝条。
它有许多手臂、螯足、爪子和装备着尖刺的其他肢体:我从没有想到,玫瑰竟像一只巨大的螃蟹.庭院大概有四十平方米;地面是水泥的。
在一个墙角上有一张黑木小桌子,已经散架。
在最里的角落里还有一个
垃圾桶。
桌子和垃圾桶,砖墙和水泥地,封闭着那个空间。
它们封闭着空间呢还是它们是它的门呢?
④在山毛榉构成的拱门下,光线已经深入进来。
它那种被树枝的颤抖的影子包围着的稳定状态几乎是绝对的.看到它后,我的心情也平静了。
更确切地说,是我的思绪收拢了。
这种平静是阻止树木逃走、驱散天上的乌云的力量吗?是的,我已经知道,大自然是包围着我们、既产生又吞噬我们的万物与过程的总和,不是我们的同谋也不是我们的心腹。
无论把我们的感情寄予万物还是把我们的感觉和激情赋予它们,都是不合理的。
把万物看作生活的向导、生活的学说不更合理吗?学会在激荡的旋风中保持平静,变得像在发疯摇动的树枝中间保持稳定的光线那样透明,可以成为生活的一种日程表。
⑤但是空地已经不是一个椭圆形的小湖,而是一个白热的、布满了极其纤细的阴影纹络的三角形。
三角形难以察觉地摇动着,直到渐渐地产生一种明亮的沸腾现象,首先是在外部地区,然后是在火红的中心,力量愈来愈强大,仿佛所有的液体光线都变成了一种沸腾的、愈来愈黄的物质。
天空愈来愈暗,那一片光线的空地也愈来愈亮、闪烁得愈厉害,几乎像一盏在动荡的黑暗中随时会熄灭的灯。
树林依然挺立在那里,只是沐浴着另一种光辉。
⑥稳定总是暂时的,是一种既不稳又完美的平衡,它持续的时间只是一瞬间:只要光线一波动,一朵云一消失或者温度稍微发生变化,平静的契约就会被撕毁,就会爆发一系列变形.每一次变形都是一个稳定的新时刻,接着又是一次新的变化和另一次异常的平衡。
是的,什么也不固定:变化变成稳定,稳定是暂时的协议。
高明不在
于稳定也不在于变化,而在于二者之间的辩证关系。
永恒的来与往:高明之处在于瞬间性。
这是中间站。
但是我刚刚说到中间站,巫术就破灭了。
中间站并非高明,而是简单的走向……中间站消失了:中间站不过如此而已.
(选自《20世纪世界散文精选》,有删节)1.窗外的景象有怎样的特征?请简要概括。
(4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解析注意审题,简要概括景象的特征。
本题的答题区间应该是全文。
作者的观察点就在窗边,“狂风撼动着它们,吹打着它们,把它们折腾得大吼小叫”表现动荡景象;“桌子和垃圾桶,砖墙和水泥地,封闭着那个空间”表现封闭压抑;第⑥段内容表现了不断变化。
答案动荡,压抑,封闭,不断变化.
2.第①段的景物描写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
(6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解析散文首段写景的作用,从内容、情感、结构上去分析作答即可。
答案表现了高树林在狂风吹打下痛苦抗争的姿态;表达了作者对
这些大树的强大韧性和顽强斗争精神的由衷赞美;与拱门下的空地以及庭院的景象形成鲜明对比;为下文叙写感悟作铺垫。
3.请分析下列两句话在文中的含意。
(4分)
(1)我从没有想到,玫瑰竟像一只巨大的螃蟹。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 (2)大自然是包围着我们、既产生又吞噬我们的万物与过程的总和,不是我们的同谋也不是我们的心腹。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
解析对文中特定句子含意的理解,要结合前后文的暗示,同时抓住作者的意图.(1)句中要抓住关键词“竟”“螃蟹";(2)句要联系整个语境.
答案(1)玫瑰总被人寄予美好的情感,现实生活却与此产生巨大反差,表现了“我”对生活的反思。
(2)我们都生活在瞬息万变的大自然中;大自然既孕育了我们,又可能使我们湮灭;我们寄予或赋予万物以感情都是不合理的(一厢情愿的)。
4.作者借对窗外景象的描写,表达了对生活的思考。
请结合全文谈谈你的理解.(6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解析该题需要我们从不同角度和层面发掘作品的意义,以及蕴含的民族心理和人文精神。
本文中出现的意象景物极富象征意蕴,既是观察,又是观察瞬间的想象和超越,表达了作者对大自然、对生活、对宇宙的理解。
答案①动荡的树林、乌云密布的天空、封闭的庭院都是现实世界在作者心里的投影,表明作者内心的压抑和苦闷。
②树木不甘示弱的精神给予了作者突破动荡而压抑的现实世界的勇气。
③在对自然万物的重新认识、定位中,作者体会到动荡生活中保持平静和清醒的重要性。
④空地光线的稳定与变化,让作者认识到生活中稳定都是瞬间而暂时的,动荡与变化才是永恒的;人生一直处于从一个暂时的稳定走向下一个暂时的稳定中。
二、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5~8题.(20分)
菩提本无树
熊召政
①五祖寺在黄梅东山上,虽然其规制比之省城归元寺、当阳玉泉寺,略欠恢宏。
但其在中国佛教史上的地位,不要说放在鄂省,就是放诸全国来考量,也是不可替代的。
②大家都知道,佛教传自印度.但自从禅宗产生后,佛教才算实现了中国本土化。
这个过程经历了数百年,尽管曲折,但最终找到了出路.这种皈依是双向的,因此也是有趣的。
③禅僧们依汉土的文化习惯,称自家门派的开创者为祖。
依其传承的谱系,则初祖达摩来自西土印度,而二祖慧可、三祖僧璨、四祖道信、五祖弘忍则都是大别山人。
前二位在山北,后二位在山南。
我的家乡在大别山主峰之下,我每以此为骄傲.但人们往往只知道大别山是红色革命根据地,是一支英雄的山。
却不了解它同时也是一座拈花示笑、见鸟忘机的佛国禅峰,不但产生了四位禅宗领袖,而且还培植了个性鲜明的中国式的宗教智慧与情怀.
④慧可、僧璨、道信与弘忍,四位禅宗的道场分别在太湖的司空山、潜山的天柱山、黄梅的双峰山与东山。
这大别山中的四座峰头我都专程拜谒过。
观其风树从容、丹青开于空际的景象;听其泉流漱石、钟磬飞而远闻的韵致,我的心难免不生出淡淡的出尘之思.
⑤老实说,这四处祖庭,东山的风景不算最好。
禅是静谧的、安宁的,它的生机如枝头开放的鲜花,虽然灿烂,却无声无息.东山喧闹了一些,过多的俗声,使满月莲花境界稍受影响,也侵扰了诸佛的庄严。
但是,专程前来拜谒的旅人,若有参透了般若智慧的禅风禅骨,一定能够剔去嚣杂,在寺中曲折的廊庑间以及生着青苔的石阶上,听到一千三百多年前那个舂米的和尚吟诵的偈语: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
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
⑥这个舂米的和尚释名慧能,他目不识丁,曾被五祖弘忍称作“獦狚",这含了一点点贬损的意思.慧能千里迢迢到五祖寺来,本意
是探究佛法,但他只能到厨下做苦力。
三年后,他却因这首偈,得到了弘忍的完全肯定,把象征着禅宗正脉的袈裟传给了他。
⑦在湖北这片土地上,有两件事在历史中都具有典型的意义。
一是刘备看中二十七岁的诸葛亮,拔擢为“军师”;二是弘忍看中慧能,让其成为接班人。
若按各自当时的情况看,刘备麾下,不但有关羽、张飞与赵云,还有大谋士徐庶。
诸葛亮寸功未建,只凭一个《隆中对》就立即受到重用,用现在的话说,他只是一个回乡知识青年,连城市户口都没有.而慧能呢,只是一个厨房里的杂役,弘忍门下,一千多个弟子,可谓众星灿烂,特别以神秀为首的十大弟子,个个都是“博士后”,与他们比,慧能只能算是一个“农民工”了。
但仅凭二十字偈,他就成了禅宗的第六代领袖.尽管事后看,诸葛亮与慧能的选拔都是正确的,但在当时,这种选拔难免遭到世人的非议。
中国用人,历来论资排辈。
若刘备与弘忍两人,不敢打破常规,独具慧眼起用新人,则诸葛亮与慧能,恐怕就会混迹于众生,终老江湖了。
⑧基于此,无论是用世间法还是用山中法看待五祖寺,都会感受到它的卓尔不群.
⑨我个人认为,政治领域中诸葛亮的《隆中对》,佛教领域中慧能的《菩提偈》,都具有石破天惊的意义。
慧能之前的五祖,规定了禅宗的方向,但尚未让禅宗走向民间。
让佛教走向大众,用智慧启迪人心,慧能是第一人。
⑩凡是智慧的,必是大众愉悦的;凡是众生愉悦的,必是简便的.有《六祖坛经》传世的慧能,早成了令人景仰的智慧大师.弘忍毕生做了很多功德,然而他最大的功德,莫过于发现了慧能。
⑪从上世纪九十年代,我多次到五祖寺参谒。
前不久,我再次去到那里。
在五祖传衣钵处,新盖了一座祖师殿。
殿角有一棵参天古树.导游小姐说那是菩提树。
一位年轻的游客茫然地问:“不是说‘菩提本无树'吗?怎么会有这么大的树呢?"
⑫导游小姐不知如何回答,只是微笑着。
我看到这一幕,忖道:若在一千多年前的唐代,这样的对话,便是禅家活泼泼的机锋了。
(本文有删改) 5.简要赏析文章第④段画线句子。
(4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解析注意明确手法“视听结合”,然后分析效果“突出大别山中的四座峰的秀美的风景和独特的风貌,表达了作者无限向往之情”。
答案从视觉和听觉两个角度描写了大别山中的四座峰的秀美的风景和独特的风貌,表达了作者无限向往之情.
6.解释下列两句话在文中的含意。
(4分)
(1)这种皈依是双向的,因此也是有趣的。
(2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 (2)无论是用世间法还是用山中法看待五祖寺,都会
感受到它的卓尔不群。
(2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
解析句子主要有情感句、哲理句、意蕴句、修辞句、接榫句等,分析含意首先要抓住句子中的词语,然后在结合语段的内容进行分析,同时要注意句子的类型。
此题注意抓住句子中的词语“双向”和“世间法”“山中法”的含义进行分析。
同时注意句子在文段中的总结的作用.
答案(1)禅宗既包含了印度文化,又包含了中国本土文化,值得研究。
(2)无论是从世俗看还是从佛教看,五祖寺都有非凡的意义.
7.简析第⑦自然段写刘备请诸葛亮和弘忍看中慧能的作用。
(6分)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解析注意首先答出语段的内容即分析二者的相似之处然后从内容和结构的角度进行分析.
答案刘备请诸葛亮和弘忍看中慧能都是敢打破常规、独具慧眼识别人才的典型,具有历史意义又对现实具有启发意义,丰富了文章的内涵;引出下文对五祖寺的赞美,为下文的议论作了铺垫。
8.有人认为文章最后两个自然段可以删去,这样使文章更简洁,你赞同吗?请谈谈你的看法和理由。
(6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解析散文的结尾在内容上一般有深化或升华主旨的作用,在结构上要注意照应的作用,答题时结合文章具体分析即可。
此题从内容上分析结尾两个段落的作用“深化了文章主题,导游小姐和一个年轻人的对话充满禅意,给人启示,收到了言有尽意无穷的效果”,再从结构的照应等角度分析作用。
答案不能删去。
①文末两段内容深化了文章主题,导游小姐和一个年轻人的对话充满禅意,给人启示,收到了言有尽意无穷的效果。
②文末两段写作者游五祖寺时看到的菩提树,回到现实,照应标题,使全文结构完整、严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