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奇的铅笔屑》大班教案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神奇的铅笔屑》大班教案
一、教学内容
本节课选自大班教材《有趣的科学》第四章第三节,主题为“神
奇的铅笔屑”。

教学内容主要包括:认识铅笔屑的形态,探究铅笔屑
导电的原理,以及进行简单的电路实验。

二、教学目标
1. 了解铅笔屑的形态特点,知道铅笔屑可以导电。

2. 通过实验操作,培养观察、思考、动手能力。

3. 激发对科学现象的兴趣,培养科学探索精神。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
教学难点:铅笔屑导电原理的理解。

教学重点:铅笔屑的观察、实验操作及结论推导。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
教具:实验器材(电池、导线、小灯泡、铅笔、美工刀等)。

学具:每组一套实验器材,记录表,画笔。

五、教学过程
1. 实践情景引入
(1)教师展示一张白纸,上面散落着一些铅笔屑,引导学生观察
铅笔屑的形态。

(2)提出问题:你们知道这些铅笔屑有什么神奇之处吗?
2. 探索活动
(1)小组讨论:铅笔屑的形态特点,如何将这些铅笔屑连接起来?
(2)实验操作:用美工刀将铅笔削成屑,用导线将铅笔屑连接成
电路,观察小灯泡是否会亮起。

3. 例题讲解
(1)教师通过实验,讲解铅笔屑导电的原理。

(2)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铅笔屑可以导电?
4. 随堂练习
(1)学生分组进行实验,记录实验过程和结果。

(2)讨论实验中遇到的问题,分享实验心得。

(2)强调实验中的注意事项,如安全操作、观察细致等。

六、板书设计
1. 铅笔屑的形态
2. 铅笔屑导电原理
3. 实验注意事项
七、作业设计
1. 作业题目:利用铅笔屑设计一个简单的电路,让小灯泡亮起来。

2. 答案:
(1)准备材料:电池、导线、小灯泡、铅笔、美工刀。

(2)操作步骤:
1) 将铅笔削成屑。

2) 将铅笔屑连接在导线上。

3) 将导线连接电池和灯泡。

4) 观察灯泡是否会亮起。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
1. 反思:本节课通过实验,让学生了解了铅笔屑的导电原理,提
高了学生的观察、思考和动手能力。

2. 拓展延伸:
(1)探讨其他物品是否具有导电性,如橡皮、纸片等。

(2)研究不同材质的铅笔屑导电效果是否相同。

(3)设计更复杂的电路,提高实验难度。

重点和难点解析
1. 教学难点:铅笔屑导电原理的理解。

2. 实验操作的安全性和正确性。

4. 作业设计的合理性和可操作性。

详细补充和说明:
一、教学难点解析:铅笔屑导电原理的理解
铅笔屑导电的原理在于铅笔内部的石墨成分。

石墨是一种导电材料,当铅笔被削成屑时,石墨暴露在外,形成导电通路。

因此,铅笔
屑可以连接电路,使电流通过。

1. 展示铅笔内部的石墨成分,让学生触摸并观察石墨的特性。

2. 使用放大镜观察铅笔屑,强调石墨在铅笔屑中的作用。

3. 通过实验,让学生亲身体验铅笔屑导电的过程,加深理解。

二、实验操作的安全性和正确性
1. 安全性:
(1)在实验前,教师应详细讲解实验器材的使用方法及注意事项。

(2)要求学生在实验过程中,遵循安全操作规程,如不触摸裸露
的电线、不将铅笔屑放入口中等。

(3)教师应密切观察学生的实验过程,确保实验安全。

2. 正确性:
(1)教师应演示正确的实验操作步骤,并解释每一步的原因。

(2)指导学生按照正确的步骤进行实验,及时纠正错误操作。

(3)鼓励学生提问,解答他们在实验过程中遇到的困惑。

1. 指导:
(1)在分组实验前,教师应明确实验目的和要求。

(2)引导学生讨论实验步骤和可能遇到的问题。

(3)鼓励学生相互协作,共同完成实验。

(2)针对实验中的问题,引导学生思考解决方案,提高实验效果。

四、作业设计的合理性和可操作性
1. 合理性:
(1)作业题目应与课堂教学内容紧密结合,有助于巩固所学知识。

(2)作业难度适中,既能让学生发挥创造力,又能确保完成作业
的可能性。

2. 可操作性:
(1)提供详细的作业指导,包括所需材料、操作步骤等。

(2)鼓励学生在完成作业的过程中,进行创新和改进。

(3)在作业评价中,关注学生的操作过程和思考过程,及时给予
反馈。

本节课程教学技巧和窍门
一、语言语调
1. 讲解过程中,语速要适中,确保学生能听懂并跟上讲解节奏。

2. 注意语音语调的抑扬顿挫,强调重点内容时,可以适当提高音量。

3. 使用儿童化的语言,简洁明了,便于学生理解。

二、时间分配
1. 确保实践情景引入、例题讲解、随堂练习等环节的时间分配合理,避免前紧后松或前松后紧。

2. 在实验操作环节,给予学生足够的时间,确保他们能充分观察、思考和讨论。

三、课堂提问
1. 提问要具有针对性,引导学生思考教学重点和难点。

2. 鼓励学生积极回答问题,对回答正确的学生给予表扬,对回答
错误的学生给予鼓励和指导。

3. 适时提问,检查学生对教学内容的掌握程度。

四、情景导入
1. 利用有趣的实践情景引入,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

2. 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创设情境,让学生感受到科学就在身边。

教案反思
1. 教学内容是否充实且具有趣味性,能否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探究
欲望。

2. 教学方法是否灵活多样,是否有助于学生理解和掌握知识点。

3. 课堂时间分配是否合理,是否给予学生足够的思考和实践机会。

4. 教师在课堂上的语言语调、提问技巧等方面是否需要改进。

5. 学生在实验操作过程中,是否存在安全隐患,如何加强实验安
全教育。

6. 作业设计是否具有针对性和可操作性,能否有效巩固所学知识。

7. 课后反思和拓展延伸是否充分,如何更好地促进学生科学素养的提升。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