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园导游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个园导游词
【第1篇】个园导游词
个园是扬州现存历史最悠久、保存最完好的盐商园林,是清嘉庆二十三年(公元1818)两淮盐总黄至筠的家宅,全园占地面积2.4公顷(合约36亩地)。
1988年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与北京颐和园、承德避暑山庄、苏州拙政园并称为“中国四大名园”。
来到个园我们要三观:观竹、观石、观豪宅。
我们现在所处的就是个园的万竹园部分。
首先我们看到的是个园中最珍贵的一种竹子——龟甲竹。
龟甲竹是个园中最奇特的竹子,他是楠竹自然变异的品种,极为稀少。
它的节片即像龟甲又似龙鳞,凹凸有致,坚硬粗糙,象征着健康长寿,福如东海。
在龟甲竹的边上我们接着看到的是罗汉竹。
它的竹节突出的部分像弥勒佛的大肚子一样,所以也可以称为佛肚竹。
在介绍下面竹子前,跟大家简单的介绍一下个园当年主人为“正二品顶戴”,亦官亦商。
建园耗资600万两纹银,大约是当年江苏省一年的财政收入。
园林采用的是中国传统的建筑模式:前宅后园。
(南面住宅,北面花园)
个园的竹子有60多种,今天不可能为大家一一讲解,只能挑选最有特色的来说。
请大家顺我手的方向看左前方一片黄色的竹子。
乍一看以为是枯死,但走近看叶子还是绿色的,它的名字叫做黄杆乌哺鸡竹,俗称黄皮竹。
竹子被分为两类,一类是散生竹、一类是丛生竹。
扬州属江淮地区,天气干燥,不太适合丛生竹的生长。
现在我们看到的是丛生竹——孝顺竹,也叫慈孝竹。
中间粗的是老竹,外面细的是新竹,新竹紧靠着老竹,像是遵从了古训“父母在,不远游。
”
刚刚我们提到个园主人黄至筠,在古代,像这样的私家园林一般都是男主人的姓氏命名,但个园为什么不叫黄园而叫个园呢?其实请大家抬头看,三片竹叶子拼在一起不就是一个“个”字吗?因此,个园曾有一段时间也被称为“半竹园”。
大家请抬头看“竹西佳处”,这四个字最早出自杜牧的诗句“谁知竹西路,歌吹是扬州”,到了宋代词人姜夔这里又有“淮左名都,竹西佳处。
”现在不管是淮左名都还是竹西佳处指的都是扬州这座城市。
大家请回头看,曲径通幽就是这么来的。
走过竹西佳处,现在我们来到的林荫小道,这些都是银桂。
为什么主任要种银桂呢?以为,银桂取其谐音就是迎接贵宾的意思,据说这条路是当年主人迎接贵客时必走之路,大家来到个园都是园主人的贵客。
这是一幅鹅卵石铺成的图案。
两枚铜钱上花瓶一只,里面放的是古代的兵器——戟,寓意“平升三级”。
大家可以走一走,踏一踏。
您请这边走,现在映入眼帘的是丛书楼,从字面上可知这里是园主人藏书的地方,我们知道,书怕湿,所以放二楼。
看一下门前抱
柱楹联:“清气若兰虚怀当竹,乐情在水静趣同山”。
园主人希望子孙像竹子兰花有节气,刻苦读书,才华出众,仕途通达。
大家找一找这座楼的楼梯在哪?我们先留下悬念,随着讲解最后揭示谜底。
大家看这里,五只蝙蝠,中间一个圆形寿字,寓意“五福同寿”,走过时祝你长命百岁,身体安康。
个园最早建园时有五路建筑,分别以福、禄、寿、财、喜为主题。
因为历史原因只保留了禄、福、寿三路。
民以食为天,我们先来看看黄家厨房。
进入厨房,我们首先看到的是灶台,俗称老虎灶。
普通老百姓家只有一个灶眼,而这个灶台有五个灶眼,足以说明黄家人口之多。
这边小的灶眼是用来烧水用的,饭好了。
水也跟着烧开了,一举两得。
边上一个小的灶台,是用来煲汤熬药的,俗称小灶。
现在我们来看看黄家餐厅,也叫楠木厅,抬头看两根大梁都是上等的金丝楠木,千年不腐,万年不朽。
中堂楹联:饮量岂止于醉,雅怀乃游乎仙。
意思是:喝酒不可烂醉如泥,应该是似醉非醉时才飘飘乎如神仙。
这幅字扬州八怪之一金农的漆书,那么什么叫漆书呢?大家请看字体横粗竖细就像是漆刷子刷出来的一样。
正厅中央为餐桌,中间有条缝,可分可合。
男主人不在家时女人只能坐半边桌子,撤去半边,突出古时男尊女卑的理念。
现在我们来到的是黄家接待一般性来客和处理日常家务的地方“清美堂”,以清为美,为官清正廉明,做人清清白白的意思。
我来看抱柱楹联:“传家无别法非耕即读,裕后有良图惟俭与勤”。
体现了
中国人耕读传家,勤俭持家的传统思想和生活态度。
条案上摆设是东面花瓶一只,西面座插镜,中间一块钟乳石,寓意平平静静,是来运转。
走到天井里,大家请抬头看檐口瓦上分别雕刻着“禄”字和梅花鹿图案,以“鹿”喻“禄”,这路主题为“禄”。
接下来我们到达中路建筑“福”路,大家请看屋檐四周都是蝙蝠和福字。
地面上是中间高四角低,雨天无积水,肥水不流外人田。
门前是两口吉祥缸,这是古时候防火器具。
走进“汉学堂”,这是黄家正式接待场所。
取名叫做汉学堂是因为黄家二公子推崇汉学,主人引以为傲。
请抬头看大梁为柏木,俗话说:“千年松万年柏”,松柏都是栋梁之才,为什么要做成方的呢?因为主人希望子孙后代方方正正。
再请看中堂楹联:“咬定几句有用书可忘饮食,养成数竿新生竹直似儿孙”。
上联是主人希望孩子们要学会读书,读好书,到废寝忘食的地步。
下联是说希望孩子们像新生的竹子一样节节高升,正直有气节。
大家都知道,古代的建筑格局是前厅后寝。
这里就是黄家二公子黄奭夫妇的居所。
黄奭是主人最有出息的二子,他当时的工作是“辑佚”,也就是考古学家,非常了不起。
请看中堂悬挂“勤博”二字,这是清代大学者阮元送给二公子的,勤字少一横,博字少一点,书家笔下无错字。
阮元希望黄奭治学,勤奋多一些,博学才会多一点,人无完人,也鼓励我们要活到老学到老。
接下来我们来到的是黄至筠小公子的住所。
黄锡喜是黄家最小
的孩子,也是黄家最后一个离开祖屋的人,就像是大观园里的贾宝玉,经历了家业由盛而衰的整个过程,晚年寄居泰州。
现在我们来到的这个过道,在北京叫“胡同”,在上海叫“弄堂”,扬州称为“巷子”。
是古时候的消防通道,也叫火巷。
这里南面宽北面窄,就像是一艘船,主人从事盐运生意,当然是希望自己一帆风顺,财源广进。
两边墙上大家可以看到“铁钯锔”,这是古代专门用来巩固墙体的。
火巷最南端有口水井,有船的地方自然要有水嘛,实际上这也是主人家的消防井。
井边有桥,大家请看还是拱桥,实际上这是将桥梁作用运用到墙体中,防止墙体下沉。
站在巷子的最南端请朝背面看,是不是有“庭院深深深几许”的感觉呢?这都体现出古人的聪明才智。
最后我们来到的是建筑西路“寿”路,同样屋檐瓦片上都是寿桃和寿字。
这是个园现存三路建筑里最高的厅堂,也是扬州古民居现遗存最高的厅堂。
取名“清颂堂”,因为主人黄至筠晚年清誉有佳,值得颂扬。
抱柱楹联:“几百年人家无非积善,第一等好事只是读书”。
突出积善传家,书香门第。
此厅无梁无柱,因为逢年过节这里也是家族听堂会,看戏的地方。
黄家曾畜养家庭戏班子二三百人,可见相当有钱,家财万贯。
不用担心这里的门会挡住视线,这里的门都是活门,两人一抬就可以拿下来了。
下面我们来到的是老爷自己住的地方,这里呢,我们只讲一点,大家看看,数一数有几间房?这里采用的是明三暗五的格局,表面看是三间房,实际上走进来看,两边都有隔间,合起来是五间,楼上楼
下总共十间。
这建筑模式体现主人不显露身份,为官从商都比较低调。
这个门槛叫做二门,后面就叫做绣楼了,也是小姐们住的地方。
大门不出二门不迈,说的就是这道二门。
小姐是十三盘头,十四上楼,十五十六抛绣球。
我们知道二楼住小姐,那一楼呢?过去住长辈,那小姐上下楼都必须征得长辈的同意。
讲到这里,住宅区到此结束。
我们接下来看个园的精华区——四季假山。
四季假山是由不同的石头,运用不同的叠石方法,表现出不同的季节气候。
俗话说的好,一年之计在于春,春分为两部分,早春和晚春。
首先看到的是早春图景,门前两个方形小花坛,里面种植的是四季常青的刚竹,与之相配的是笋石,右边是白果石,左边是乌峰石。
一动一静,一“寸石生情”竹,状出“雨后春笋”之意。
地面碎裂白矾石则寓意气温回升,大地回暖,冰雪融化,春天到来。
门楣上“个园”二字,园主人亲笔题写,这还可以看出主人文人的身份。
踏过月洞门就是晚春图景了,这里是由太湖石组成的百兽闹春图。
太湖石是“三分神似,七分想象”,找准角度很重要,首先看到的就是这个龙头了,俗话说:“神龙现首不现尾”,所以只能看到龙头了。
这边仰天长啸的就是老虎了,龙和虎组成龙腾虎跃。
这里趴着的就是一只小哈巴狗。
都说“山中无老虎,猴子称大王”,所以你看右边花坛里站在最高处的就是美猴王了。
再看那月洞门口,矗立着的就是一只眼镜蛇,活灵活现。
近处靠近大家的是月宫中温顺的那只小白兔,不远处大家还能看到大水牛,本来它是有牛角的,但是因为种种原因无法修复了,有点可惜。
那边脸最长的就是马,一马当先。
马与
猴组合成“马上封侯”。
这边还有两只动物,左边是羊,右边是鸡,与其谐音“吉祥如意”。
身边这座建筑叫做“宜雨轩”,大家先看台阶,像祥云一样,寓意平步青云。
抱柱楹联“朝宜调琴暮宜鼔瑟,旧雨适至今雨初来。
”雨在古代有朋友的意思,所谓:下雨天,留客天。
看这个雨字,多了几点,主人希望自己的朋友能多一点,再多一点。
看四周都是玻璃装饰,“人在厅中坐,景从四面来”。
东西两块蓝色玻璃,都是从法国进口而来,当时玻璃珍贵“一寸玻璃一寸金”。
看过宜雨轩我们就来到了夏天,都说“大树底下好乘凉”。
这两棵广玉兰两百多年的历史了。
这就是夏山,夏山是个园的精华,藏着个园的镇园之宝。
我先说说太湖石的特点,大家根据我说的特点猜猜是哪块石头。
太湖石的特点是:瘦、皱、漏、透。
瘦是指其线条的妩媚多姿,透和漏是指石头的玲珑多孔,皱则是指它沧桑的纹理。
大家猜到了吧,就是正中的那块石头。
它有两个名字:一个叫丑石,贾平凹先生曾说:石以丑为美,丑到了极致就是美到了极致。
物极必反嘛!另一个名字就是月亮石,扬州自古就有月亮城之称。
徐凝有诗云:“天下三分明月夜,二分无赖是扬州”。
月亮石后面大家可以在曲桥边上看到的是鲤鱼,上方则用石头垒叠成门状,寓意鲤鱼跃龙门。
大家再请顺我手指方向看,一只青蛙蹲在一只乌龟的背上,“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一派夏天的景象。
山顶上有一个四角亭叫做“鹤亭”,古代人写字都是从左往右写,为什么这两个字是从右往左写的呢?因为旁边种的是一棵柏树,松柏同宗,连起来就是“松鹤亭”。
取其松鹤延年之意。
据说当年黄至筠养鹤的地方,真是人间仙境啊!鹤亭东面有百年紫藤一株,寓意紫气东来,是祥瑞之意。
现在我们来到的就是个园中占地面积最大,用来宴请宾客的地方“抱山楼”。
门前被称为天下第一长廊,为什么呢?因为我们从夏天走到了对面的秋天,一走就是三个月,一个季度,您说长不?
迎面而来的就是秋山了,他是由安徽黄石组成的,与之配对的是一年长红的枫树,主人希望来的人能感受到“枫叶荻花秋瑟瑟”的萧条之美,都说九九登高,我们现在就来登一下秋山。
这里就是秋山山顶的“拂云亭”,亭名拂云,取其高可拂云之意,这里是园中最高的建筑,人站在这里,各种美景尽收眼底。
早些时候这里可以看到平山堂,古运河,瘦西湖的美景,但是现在城市长高了,已经无法借来这些美景了。
都说“上山容易下山难”,现在我们就来看看如何下山。
这有三个路口,我给大家念几句口诀:“直不通曲通,大不通小通,明不通暗通”。
这同样体现了儒家中庸之道,所以我们就走中间这一条道路。
下山道路黑暗,请大家注意头上脚下安全第一。
现在我们来到的就是“秋山石屋”,是主人避暑纳凉的地方,四面通风,非常阴凉,像是天然的空调房。
这是石桌,上面有采光口,主人可以在这里下下棋喝喝酒,走两步就是石床可以休息,旁边还可以临窗抚琴,好不惬意。
所以也叫仙人洞。
走出来大家可以看到汉白玉做成的小桥,有句诗说“小桥流水人家”,小桥、人家有了,那这流水呢?大家看,桥下的这块黄石就像是水波纹一样,其实这里用的是绘画中的一个技巧——旱山水意。
如果下雨天,桥边留有的空洞还会形成小瀑布,非常有意境。
站在这里我们抬头看到的是“住秋阁”,世人都害怕秋天的萧瑟,想留住春天,为什么主任要留住秋天呢?因为园主人少年时境遇坎坷,中年才是园主人得意之时,所以对主人来说,春华不如秋实,他是想留住自己的辉煌时刻。
现在我们眼前看到的就是丛书楼的楼梯了,之所以用石头而不用木头建楼梯,是因为木质楼梯踩上去会有声音,会打扰到公子们读书,于秋山上筑石台阶上楼,也是“书山有路勤为径”的意思了。
最后我们来到的就是冬山了,冬山是园中占地面积最小的一座假山,但也是构思最精巧的。
它是由宣石组成的。
宣石的主要成分是石英,在阳光的照射下显现的是皑皑白雪的光泽,像是残雪未消的样子。
大家看这些石头像不像一个个圆滚滚的小狮子呢?所以这也是一幅生动的百狮戏雪图。
后面是风音洞,有24个,象征二十四节气。
当风吹过的时候会形成副压,传出北风呼呼之声。
画坛里种植的是腊梅,腊梅花开,香气弥漫。
冬景从声、形、味,全方位体现出来。
高大的百年老榆树和地上同样的白矾石冰裂纹,组成“年年有余,岁岁平安”的吉祥含义。
大家看,西面的墙中有两个漏窗,隔窗可以看到早春的图景。
英国诗人雪莱曾经说过:“冬天来了,春天还会远吗?”
冬山建筑是“透风漏月”,是主人冬天环绕火炉赏冬景的建筑。
现在是“中华书法走名城”活动现场,大家可以了解一下。
不知不觉,绕园一周,我们走过了一年四季。
个园是本耐人寻味的书,期待着您下次的到来!本次讲解就到这结束了,谢谢!
【第2篇】个园导游词
个园是扬州现存历史最悠久、保存最完好的盐商园林,南临中国十大历史文化名街东关街,是清嘉庆二十三年(1818)两淮盐商商总黄至筠在明代寿芝园的基础上扩建而成。
1988年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与北京颐和园、承德避暑山庄和苏州拙政园并称为中国四大名园。
全园占地30余亩,整体布局采用古典园林前宅后园的传统形式。
个园的营造离不开一位传奇人物,即个园园主、两淮盐商商总黄至筠。
黄至筠祖籍浙江杭州,他凭着卓著的经商才能,积聚起万贯家财,被嘉庆皇帝钦赐“盐运使司盐运使”,曾两次进京为皇帝祝寿,入圆明园听戏。
可以说,黄至筠与晚清著名徽商胡雪岩一样同为“红顶商人”,都是钦赐正二品顶戴。
园主人在位40余年,建造个园就花了20年时间,耗银600万两,相当于江苏省一年的赋税。
为什么黄家的园子不叫黄园?偏叫“个园”。
“个园”得名缘于园主人生性好竹子;而竹叶三片形似中国汉字“个”字;中国汉字“竹”字一半亦为“个”。
清代大才子袁枚就有“月映竹成千个字”的诗句,我们可以想象,繁茂的竹林在月光的映照下,地上仿佛出现了成千的“个”字。
这一奇思妙想,可以看成是“个园”名称的形象化图解。
“竹”历来为中国文人所爱,不仅是因为竹子姿态清雅,色如碧玉,更主要的因为它“正直,虚心,有气节”的品格。
宋代大诗人苏东坡说过“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无肉使人瘦,无竹使人俗”。
个园的“万竹园”是扬州城内最佳赏竹处。
现有竹60余种,近2万竿,不乏稀有品种,如龟甲竹、方竹等。
这是黄金间碧玉,此竹色彩美丽, 竹秆金黄色,节间带有绿色条纹是黄金间碧玉;竹秆碧绿色,节间是黄色条纹者即碧玉间黄金,为优良的观赏竹种。
这是孝顺竹,也叫慈孝竹,丛生竹种,笋期在夏季,新笋围着老竹生长,像是遵从古训“父母在,不远游”。
曲径通幽,是江南园林的审美要素之一。
而悠长纤瘦的竹林小径,在体现园林意境美方面更胜一筹。
我们抬头看看,墙的匾额上有“竹西佳处”四字,“竹西”取自晚唐诗人杜牧吟咏扬州的诗句“谁知竹西路,歌吹是扬州”,后来到宋代词人姜夔又有“淮左名都,竹西佳处”,后来人们就以竹西佳处来指称扬州了。
在这里把竹西两字回归本来的意思就是:此处竹景最佳。
走过竹径是一条由桂花树枝叶交错形成的林荫小径。
这里种的是银桂,“银桂”谐音“迎接贵宾”,因此又称“迎宾道”。
桂花的花期大多在中秋前后,此时天清露冷,所以亦有“冷露无声湿桂花”的说法。
每到花开的时候,这条小径都浮动着清清悠悠的芬芳,令人沉醉。
走到尽头,请大家看一下地面上鹅卵石砖片瓷片铺设的图案,在图案中我们看到的有:铜钱两枚、花瓶一只、方天画戟三支——寓意:“连中双元,平升三级”。
大家经过之时可以踩一踩、踏一踏,好运连连。
我们眼前看见的这座小楼叫“丛书楼”,楼分山下两层,上面是
给园主人儿子读书、藏书的地方。
丛书楼匾额原本属于清代乾隆年间扬州大盐商马氏兄弟,就在个园对面的街南书屋,马氏败落后,个园主人购得马宅,其后又将街南书屋中一些厅堂匾额、楹联移入个园之中。
马氏兄弟虽为盐商,但勤敏好学、广交朋友,是典型的儒商。
“二马”时期的丛书楼曾以藏书十余万卷名噪一时。
乾隆年间朝廷编纂《四库全书》时,马家进献书籍776种,为全国各地私人进献之最。
大家看到楼在眼前却找不到上楼的楼梯,我们一起进屋看看,那么楼梯到底在哪呢?先留个悬念给大家,游园快结束时我为大家揭示谜底。
楼前有一小小院落,植梧桐一株,主干已斜出屋檐,颇有些“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的意味。
我们现在来到的是南部住宅部分。
依照坐北朝南、前宅后园的传统,个园南部是主人的起居区,正门开在东关街上。
住宅分别以“禄、福、寿”为主题,由东、中、西三条轴线组成,每条轴线分为前、中、后三进,由两条火巷分隔。
是中国传统的建筑样式:“九宫格布局”。
“民以食为天”我们首先来看看黄家的厨房,内设大锅灶、置食盒、酒坛、条凳等厨房用具,黄家大灶为五眼灶,从大到小一字排开,各有各的用途,借此我们可以想象一下大户人家厨子下人为准备美味佳肴的繁忙场景。
灶台边沿悬挂隔板,起到了隔离油污,颇有现代围裙的用途。
大灶旁我们可以看到的是小灶,也就是俗话所说的“开小灶”,同样是五眼灶,用来煲汤再好不过了。
个园主人的饮食很讲究,据说吃的鸡蛋,是专门用人参、白术等名贵的中药材喂大的鸡生的,每个蛋的成本价要“一两纹银”。
当
时一石大米的售价才一两多“纹银”,园主人每天早上要吃“两枚”鸡蛋,相当于普通百姓大半年口粮的费用。
厨师每天早上还要为主人蒸出十几种点心来招待客人,荤素营养搭配,南北风味俱全。
淮扬菜之所以能把中国普通的菜肴发扬到极致,扬州众多的盐商起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现在我们所到达的就是黄家的餐厅了,餐厅的横梁上采用的是金丝楠木,所以又称楠木厅,楠木千年不朽,万年不腐。
采用如此粗大的楠木作为大梁完全是主人家丰厚家资的真实写照。
我们再来看看正前方条案上摆放的物件,东边是一只花瓶,西边是座插镜,东瓶西镜,我们这里取其谐音“平平静静”的意思。
中间这张圆桌是由两个半圆的桌子拼起来的,当时男主人不在家,桌子两边分开靠墙摆放,男主人在家拼成圆形,寓意“团团圆圆”。
接下来我们来到的是黄家接待一般性来客和处理日常事务的地方“清美堂”。
“清美”以清为美,为官清正廉明,做人清清白白,是人们追求的一种思想境界。
我们来看抱柱上的这幅楹联:“传家无别法非耕即读,裕后有良图惟勤与俭。
”“裕后”的意思是造福后辈。
此副楹联说:传家没有别的方法不是耕种就是读书;造福后辈,最好的打算就是勤劳和俭朴。
表达了主人对治家、传家的深切体会。
“耕读传家”一向是中华民族的传统,是一种以劝人勤于耕种和善于学习为主要内容的家庭美德思想,是中国古代道德传统中的一份宝贵财富。
走到天井中我们来看一下门上的图案是一只只梅花鹿,檐口瓦头滴水上也是梅花鹿图案,以鹿寓禄,指高官厚禄的意思,此路住宅点出了“禄”字主题。
天井是住宅中的采光通风口,黄家房屋高大,四面的房屋连成一体,形成一个狭窄而高深的空间。
天井四周的屋檐向内披下来,天落之水会全部流淌到天井里来,这叫四水归堂。
所谓“四水”是指四面屋顶的排水,“归堂”是指排水的方向朝向天井,这叫“肥水不流外人田”。
中路前进为正厅,中进和后进为住宅,称之为前厅后寝。
此住宅格局是三间两厢,装修很规整。
檐口瓦头滴水及门窗阁扇,皆为倒挂蝙蝠寓意“福到”。
天井里这两个大缸不是为了养金鱼,它们是消防用具,称为“门海”。
门海即门前的“大海”,门前有了“大海”,砖木结构的房屋就不怕火灾了。
当然,还有另一层意思就是关于风水学的。
古建筑非常讲究风水,水在风水学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古风水学认为“山管人丁,水管财”,临水而居就有财运。
汉学堂是大宅门主厅,是黄家正式的礼仪接待场所,此厅面阔三间,抬梁式,柏木架构、柏木轩梁,是扬州最大的一座柏木厅。
其大陀梁宽60公分,厚40公分,扁作,古朴雄浑。
地面的柱础(石磉)上圆下方,屋顶的矮脑(童柱)古朴简单,整个构架造型简练,全无清代的繁复多变,当为明代遗构。
汉学堂的楹联文字,所彰显的不是高踞盐商总商之位40年之久的黄氏家族的权势与财富,而是一个地道书香门第才有的文化形象。
中堂为郑板桥旧联;“咬定几句有用书可忘饮食,养成数杆新生竹直似儿孙”。
意思是:读到一本好书可以叫人废寝忘食,栽种几根新竹看上去就像儿孙一样讨喜。
此联原为板桥的自画像,以生动风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