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科版六年级下册科学《同步指导》参考答案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教科版)
六年级下册
科学
《同步指导训练与检测》
参考答案
班级: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
第一单元微小世界
1-1放大镜
科学概念:
1.放大镜具有放大物体图像的功能,用放大镜观察物体能看到更多的细节。

2.放大镜广泛应用在人们生活生产的许多方面。

3.放大镜镜片的特点是透明和中间较厚、边缘较薄。

一、填空。

1.放大镜是(凸透镜),凸透镜具有(放大物体图像)的功能,用放大镜观察物体能看到(更多的细节)。

2.(放大镜)能把物体的图像(放大),显现人的肉眼看不清的(细微之处),使我们获得更多的(信息)。

放大镜被广泛应用在人们生活生产的许多方面。

3.放大镜镜片的特点是(透明)和(中间较厚、边缘薄)。

只要具有放大镜片透明、中间较厚的结构的器皿(比如加满水后的烧杯、烧瓶)等,就具有同样的(放大)功能。

4.放大镜的正确使用方法有(移动放大镜)和(移动被观察的物体)。

放大镜的放大倍数和(镜片的直径大小)没有关系,和(镜片的凸度)有关,放大镜的(凸度越大,放大倍数也越大)。

5.人类最早使用的凸透镜就是用(透明水晶)琢磨而成。

在13世纪,英国一位主教格罗斯泰斯特最早提出放大装置的应用,他的学生(培根)根据他的建议,设计并制造出了能增进视力的(眼镜)。

二、判断。

1.放大镜是牛顿发明的。

(×)
2.放大镜是一种中间凹、四周凸的玻璃制品。

(×)
3.放大镜具有放大物体图像的功能,让我们观察物体能看到更多的细节。

(√)
4.科学家用放大镜观察细胞。

(×)
5.眼镜是英国人培根发明的。

(√)
三、选择。

1.凸透镜是( A )并且透明的镜片。

A.中间厚边缘薄
B.中间薄边缘厚
C.一样厚
2.下列物体中,运用到放大镜的是( C )。

A.穿衣镜
B.天平
C.眼镜
3用放大镜观察电视机屏幕,发现它们由许多( B )构成。

A.圆片
B.小点
C.方块
4.放大镜发明了( A )年。

A.1000 多
B.100多
C.不确定
5.最早使用的透镜是用( C )磨成。

A.蓝宝石
B.方解石
C.透明水晶
四、照例填图。

五、简答。

1.你知道的放大镜的用途有哪些?
答:(1)帮助警察找到犯罪现场的纤维和指纹;
(2)帮助植物学家观察植物的各部分;
(3)为老人看报读书放大字;
(4)精密仪器修理工使用的工具。

2.什么样的放大镜放大倍数比较大?
答:镜片中央凸得越厉,放大倍数越高。

1-2放大镜下的昆虫世界
科学概念:
使用工具能看到许多肉眼观察不到的细节。

一、填空。

1.苍蝇落在竖直光滑的玻璃上,不但不滑落,而且还能在上面爬行,这和它(脚的构造)有关。

2.使用工具能够观察到许多用(肉眼)观察不到的(细节)。

3.昆虫的“嗅觉”很灵敏,据说是因为它们的(触角),触角就是它们的(鼻子)。

4.在放大镜下观察,能发现不同昆虫的触角(形状不同)。

5.通过(放大镜)能观察到苍蝇的复眼、蟋衅的“耳朵”在(足的内侧)、蝴蝶的翅膀上布满彩色小鳞片是(扁平的细毛)。

二、判断。

1.昆虫在自然界中种类最多,分布很广。

(√)
2.昆虫头上的触角是它们的手。

(×)
3.苍蝇有复眼,所以视力很好。

(×)
4.蚂蚁身体分为头、胸、腹三部分,有六条腿。

(√)
5.蚜虫用肉眼就可以观察清楚。

(×)
三、选择。

1.蟋鲜的耳朵在( B )。

A.头部
B.足的内侧
C.腹部
2.苍蝇的脚上有( B ),所以能爬在玻璃上不下滑。

A.触角
B.绒毛
C.黏液
3.昆虫的嗅觉很灵敏,跟它们的( A )有关。

A.触角
B.耳朵
C.头部
4.昆虫头上的触角就是它们的( C )。

A.眼睛
B.耳朵
C.鼻子
5.蚜虫的天敌是( B )。

A.蚂蚱
B.草龄 C原中
四、制作昆虫卡片。

蚜虫卡片
大小:针眼大小,像小米一样密密麻麻的。

颜色:有黄色、绿色和红色等。

食物:植物嫩枝的汁液。

进食的样子:它全身蠕动,嘴顶着叶子。

五、简答。

1.在放大镜下,你看到怎样的昆虫世界?
答:(1)原来蟋蟀的“耳朵”在足的内侧;
(2)蝴蝶的翅膀上布满彩色小鳞片,这些鳞片其实是扁平的细毛;
(3)不同昆虫的触角形状不同;
(4)昆虫头上的触角就是它们的“鼻子”,这个鼻子能分辨各种气味,比人的鼻子灵敏得多。

2.草蛉的幼虫是怎样吃蚜虫的?
答:草蛉的幼虫用嘴前那对“镰刀”抓住一只蚜虫,然后刺入蚜虫体内,吸它的体液,只过了20多秒钟,草蛉的幼虫就把蚜虫吸食得只剩一只空壳。

1-3放大镜下的晶体
科学概念:
一些固体物质的内部有一定的结构,如果构成这些物质的微粒按一定的空间次序排列,形成了规则的几何图形,这就是晶体。

一、填空。

1.我们身边不仅有精彩纷呈的(昆虫世界),还有一个种类繁多的(物质世界)。

2.食盐、白糖、碱面、味精的颗粒都是(有规则几何外形)的(固体),人们把这样的固体物质叫做(晶体)。

3.许多岩石是由(矿物晶体)集合而成。

如花岗岩由(长石)、(云母)、(石英)等矿物的晶体组成。

4.自然界中的大部分固体物质都是(晶体)或由(晶体)组成。

晶体形状(多种多样),但都很有规则。

有的晶体较大,肉眼可见,有的较小,要在放大镜或显微镜下才能看见。

5.不同物质的颗粒,形状大小(不一样)。

二、判断。

1.用放大镜观察食盐的颗粒是美丽的晶体。

(√)
2.味精的晶体与白糖的晶体很像。

(×)
3.同一种晶体的形状总是很有规则的。

(√)
4.还有的晶体像一个个的小金字塔。

(√)
5.晶体也是鉴别矿物质的依据之一。

(√)
三、选择。

1.可以在放大镜下观察到的是( B C )。

A.细菌
B.味精晶体
C.食盐晶体
2.肉眼看到的碱面是( A )。

A.粉末状
B.晶体状
C.块状
3.晶体的形状( B )。

A.无规则
B.有规则
C.不确定
4.我们( A )通过实验获得更大的晶体。

A.可以
B.不可以
5.各种物质的晶体具有( B )的形状,所以我们可以通过观察晶体来鉴别矿物质。

A.基本一致
B.不一致
C.大同小异
食盐白糖味精
五、简答。

1.为什么晶体也是鉴别矿物质的依据?
答:因为不同物质的晶体形状不同,相同物质的晶体形状大致相同。

2.怎样能获得一个大的晶体?
答:(1)用一个大的玻璃杯,制作一杯浓食盐溶液。

(2)将溶液过滤,注人一个清洁的玻璃杯内。

(3)在杯中悬吊一根细线,下端拴一小块食盐晶体,并浸泡在溶液中,静置数天。

(4)在玻璃杯底会首先出现第一批晶体,滤去溶液中残留的晶体,继续把悬在细线上的晶体浸人过滤后的溶液中,晶体会缓慢地生长。

(5)如果在杯中继续倒入食盐溶液,则晶体的增长会持续几周甚至几个月。

1-4怎样放得更大
科学概念:
1.两个凸透镜组合起来可以使物体的图像放得更大。

2.显微镜的发明是人类认识世界的一大飞跃,把人类带入了一个微观世界。

显微镜是人类认识微小世界的重要观察工具。

一、填空。

1.一个凸透镜的放大倍数是(有限的),(几个叠加在一起)可以放得更大。

2.早期的(显微镜)就是把两个凸透镜组合起来做成的。

3.显微镜是一个了不起的发明,它把(人类的视野)一下子拓宽了许多。

4.用显微镜可以看到,绿茸茸的青苔简直就像是(一片丛林)。

5.荷兰生物学家列文虎克制成了世界上最早的可以放大近300倍的金属结构的(显微镜),发现了(微生物)。

6.为了看到更小的物体,人们又研制出(电子显微镜)和(扫描隧道显微镜)。

电子显微镜可把物体放大到(200万倍)。

二、判断。

1.两个凸透镜组合起来,不一定能放大物体。

(×)
2.显微镜的发明,把人类带入了一个崭新的微观世界。

(√)
3.最早发明显微镜的是英国科学家罗伯特·胡克。

(×)
4.现在,电子显微镜可以把物体放大200万倍。

(√)
5.荷兰生物学家列文虎克制成了世界上最早的可以放大近300倍的金属结构的显微镜。

(√)
三、选择。

1.以下仪器中,可以看清细胞结构的是( B )。

A.放大锐
B.显微镜
C.望远镜
2.在( C ),人们发现两个凸透镜组合起来可以明显提高放大能力。

A.15 世纪
B.16世纪
C.17世纪
3.显微镜的发明是人类认识世界的一大飞跃,把人类带入了一个崭新的( A )。

A.微观世界
B.宏观世界
C.神奇的世界
4.第一个看到血液在毛细血管中流动的是( B )。

A.罗伯特·胡克
B.列文虎克
C.牛顿
5.电子显微镜最大可以把物体放大( C )。

A.2万倍
B.20万倍
C.200万倍
四、实验设计。

画出自制简易显微镜的效果图。

五、简答。

1.怎样才能把物体放得更大?
答:把几个凸透镜组合起来,调整它们的距离,可以把物体放得更大。

2.列文虎克用自己制作的显微镜观察到了哪些奇妙的现象?
答:(1)鸡的绒毛像树枝一样粗;
(2)跳蚤和蚂蚁的腿变得粗壮而强健;
(3)他还观察到了血液在毛细血管里流动的样子。

1-5用显微镜观察身边的生命世界(一)
科学概念:
1.列文虎克发现微生物。

2.洋葱表皮是由细胞构成的,生物都是由细胞组成的。

一、填空。

1.英国科学家罗伯特·胡克用自己发明的复合显微镜观察到树皮的(细胞),它们像一间间(长方形的)小房间。

2.显微镜主要由(目镜、调节旋钮、物镜、载物台、反光镜)等组成。

3.实验证明洋葱表皮是由(细胞)构成的,大量的研究事实说明生命体都是由(细胞)组成的。

4.物体必须制成(玻片标本),才能在显微镜下观察到它的精细结构。

5.观察显微镜下的标本时,移动载玻片的方向和从目镜里看到的方向(正好相反)。

6.正确使用显微镜的方法是(安放→对北→上片→调焦→观察)。

二、判断。

1.发现细胞的人是英国人罗伯特·胡克。

(√)
2.第一个被观察到的细胞是洋葱表皮细胞。

(×)
3.生物都是由细胞组成的。

(√)
4.观察洋葱表皮细胞就是把洋葱表皮直接放在显微镜的物镜下观察。

(×)
5.洋葱表皮细胞像一间间的小房子。

(√)
三、选择。

1,细胞是( B )被英国科学家罗伯特·胡克发现的。

A.1883年
B.1663年
C.1963年
2.物体必须制成( C ),才能在显微镜下观察到它的精细结构。

A.干片
B.实物标本
C.玻片标本
3.洋葱表皮细胞上还有( A B )。

A.小黑点
B.大液泡
C.绒毛
4.使用显微镜时,要调节低倍物镜离载物台大约( C )厘米。

A.1-2
B.4-5
C.2-3
5.显微镜由目镜、调节旋钮、物镜、载物台和( C )等组成。

A.坐台
B.支架
C.反光镜
四、看图填空。

五、简答。

1.关于细胞,你知道些什么?
答:细胞是能进行独立繁殖的有膜包围的生物体的基本结构和功能单位也是生命活动的基本单位。

2.用显微镜观察物体的优势和不足是什么?
答:用显微镜的优势是能看到微小世界,观察到的细节更多、更清楚:不足是视野(观察到的范围)小了许多。

1-6用显微镜观察身边的生命世界(二)
科学概念:
1.绝大多数生物体都是由细胞构成的。

2.生物细胞的形态是多种多样的,不同生物的细胞是不同的,生物不同器官的细胞也不同。

3.细胞是生物最基本的结构单位,也是生物最基本的功能单位。

一、填空。

1.(细胞)是生物最基本的(结构单位),也是生物最基本的(功能单位)。

2.(细胞学说)的建立被誉为19世纪自然科学的三大发现之一。

3.生命体细胞具有(消化)、(呼吸)、(排泄)、(生长)、(发育)、(繁殖)、(遗传)等功能。

4.叶细胞中有(叶绿体),每平方毫米的蓖麻叶中叶绿体的数目多达(几十万)个。

5.生物细胞的形态是(多种多样的),不同生物的细胞是不同的,生物不同器官的细胞也(不同)。

二、判断。

1.只有少数生物是由细胞构成的。

(×)
2.细胞是生物最基本的结构单位,也是生物最基本的功能单位。

(√)
3.不同生物的细胞是不同的,生物不同器官的细胞不同。

(√)
4.叶细胞中有叶绿体,叶表皮上有气孔。

(√)
5.血液细胞是椭圆的饼状。

(√)
三、选择。

1.( B )被誉为19世纪自然科学的三大发现之一。

A.细胞的发现
B.细胞学说的建立
C.叶绿体的发现
2.( A )是生物最基本的结构单位,也是生物最基本的功能单位。

A.细胞
B.组织
C.器官
3.每( C )蓖麻叶中,叶绿体的数目多达几十万个。

A.平方米
B.平方厘米
C.平方毫米
4.( B )都是由细胞组成的。

A.矿物
B.生命体
C.世界上所有的物体
5,细胞是在( C )下观察到的。

A.放大镜
B.肉眼
C.显微镜
四、填图。

请查阅相关资料,把你了解到的关于细胞的作用整理成网状图。

五、简答。

1.生命体都是由什么组成的?
答:生命体都是由细胞组成的。

2.细胞对于生命体有什么意义?
答:细胞是生物最基本的结构单位,也是生物最基本的功能单位。

1-7用显微镜观察身边的生命世界(三)
科学概念:
1.用显微镜能看到肉眼不能看到的微小生物。

2.在水中生活着很多形态各异的微生物,如草履虫、变形虫等。

3.微生物通常都有特殊的构造和功能,以适应周围的环境。

4.微生物具有生物的特征,如:对环境有一定的需求、对外界的刺激有反应、能繁殖等。

一、填空。

1.用显微镜能看到肉眼不能看到的(微小生物)。

2.我们还可以利用(干草)培养微小生物。

3.长久不换水的鱼缸中的水变绿了,是因为(微生物)繁殖的结果。

4.如果微生物运动(迅速),不便于观察,我们可以用吸水纸吸走多余的水分,(控制)微生物的运动。

5.微生物是(生物),具有同(其他生物一样)的共同特征。

二、判断。

1.微生物是一类特殊的生物,具有与其他生物一样的特征。

(√)
2.通过放大镜,我们可以看到池塘水里的许多微生物。

(×)
3.在干章中加入池塘水,可以培养微生物。

(√)
4.微生物都是病毒,如大肠杆菌。

(×)
5.微生物通常都有特殊的构造和功能,以适应周围的环境。

(√)
三、选择。

1.在水中生活着很多形态各异的微生物,如( B C )等。

A.小鱼
B.变形虫
C.草履虫
2.微生物具有生物的特征,如:对环境有一定的需求、对外界的刺激有反应、能( A )等。

A.繁殖
B.进行光合作用
C.进行高级思维
3.我们可以利用干草培养( B )。

A.鱼类
B.微小生物
C.禽类
4.微生物是指细菌、病毒、( A )以及一些小型的原生动物等在内的一大类生物群体。

A.真菌
B.杆菌
C.水生物
5.微生物( B )其他生物的特征。

A.不具有
B.具有
名称:草履虫名称:变形虫名称:鼓藻
五、简答。

你通过显微镜在水中看到了哪些微生物?
答:草履虫、变形虫、鼓藻、硅藻。

1-8微小世界和我们
科学概念:
由于观察工具的改进,使人类观察的范围扩大,发现了仅靠肉眼无法发现的自然界的许多秘密。

人类探索微小世界的成果,促进了科学技术的发展、社会的进步和人类生活的改善。

一、填空。

1.没有放大镜和显微镜之前,人们用(五官)探知世界,能观察到的最小动物就是(蚂蚁)等昆虫。

2.(巴斯德)第一个指出微生物与人类健康的关系。

3.(巴斯德)发现传染病是由于微生物造成和传播的,他发明了(巴氏消毒法),广泛运用于(奶制)品和(酿酒业)。

4.有些微生物能为我们提供食物或帮我们生产食物,如(酵母菌)。

5.我们周围的垃圾和污水的处理也要靠(微生物),如果没有微生物地球就将成为(垃圾的世界)。

二、判断。

1.微生物在医药、食品、农业等方面都有丰硕的成果。

(√)
2.随着显微镜的发明和不断改进,科学家陆续发现了许多危害人类的细菌和病毒,并从此开始了和它们的斗争。

(√)
3.克隆羊是人类研究微小世界的最新成果。

(√)
4.胰岛素的生产也利用了微生物技术。

(√)
5.研究出杀灭一种病菌的药物,就能永久消灭这种细菌。

(×)
三、选择。

1.在近代医学中,使用广泛的抗生素( A )就是利用微生物技术研制出来的。

A.青霉素 B.酵母片 C.黄连素
2.在显微镜发明之前,我们只能靠( B )探知世界。

A.眼睛 B.五官 C.耳朵
3.微生物在食品工业方面的利用如( A B C )。

A.发馒头 B.腌咸菜 C.酿酒
4.世界上第一只克隆动物是( A ),诞生于1996年7月5日。

-. A.羊 B.马 C.牛
5.微生物还能分解和除掉( C )中的有害物质。

A.植物 B.水 C.垃圾
四、补充填图。

五、简答。

人类探索微小世界的成果有哪些?
答:(1)利用显微镜发现细菌、病抵抗疾病; (2)克隆生物;
(3)利用微生物酿酒,发面、制作酱油、醋、酸奶等;
(4)利用微生物处理垃圾和污水。

第二单元 物质的变化
2-1我们身边的物质
科学概念:
1.世界是物质构成的,物质是变化的,物质的变化有相同和不同之处。

2.一些物质的变化产生了新的物质,另一些变化没有产生新的物质。

一、填空。

1.我们能直接或间接观察到的实际存在的东西都是(物质),世界是由(物质)构成的。

2.物质总是在不断地(变化),有的物质变化(快),有的物质变化比较(慢)。

3.米煮熟了,变成了饭,这是(比较明显)的变化;岩石风化变成了沙子,这样的变化(不易)被察觉。

4.用手弯曲一根铁丝,铁丝的(内部)和(外部)都发生了变化。

5.一些物质的变化产生了(新的物质),另一些变化没有产生(新的物质)。

放大几百倍,观察到生物的细胞、微生物、极少数细菌。

放大几百万倍,观察到细菌、病毒、物质的极小微粒——原子。

分辨本领为
百万分之几纳米,直接操纵原子或分子。

扫描隧道显微镜
二、判断。

1.世界上有些东西是由物质构成的,有些不是。

(×)
2.包括人体在内的所有东西都是由物质构成的。

(√)
3.雨水降落到地面后,会慢慢变成水蒸气消失在空中。

(√)
4.铁钉生锈后,并没有产生其他物质。

(×)
5.把纸反复折叠后,纸变成了其他物质。

(×)
三、选择。

1、世界是由( B )构成的。

A.细胞
B.物质
C.器官
2.有一些物质的变化产生了( A )。

A.新的物质
B.新的细胞
C.新的器官
3.水结成冰的变化,( B )产生新的物质。

A.可能
B.没有
C.一定
4.世界上( C )不发生变化的物质。

A.存在
B.不确定
C.不存在
5.易拉罐压扁后,( B )其他物质。

A.产生了
B.没产生
四、简答。

1.说说你观察到的物质变化现象。

答:(1)下雨的时候,山上的泥土被冲刷成泥浆;
(2)米煮熟了变成饭;
(3)铁钉生锈;
(4)时钟的指针转动;
(5)吃进动物体内的食物变成粪便;
(6)衣服穿过就皱巴巴的。

2,哪些变化产生了新的物质?
答:(1)铁钉生锈;
(2)食物变质;
(3)谷物酿成酒。

2-2物质发生了什么变化
科学概念:
1.物质的变化可以划分为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两类,它们的区别在于是不是产生了新的物质。

2.一些物质在变化过程中,会既发生化学变化,又发生物理变化。

一、填空。

1.物质的变化可以划分为(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两类,它们的区别在于(是不是产生了新的物质)。

2.豆子和沙子的实验,在混合和分离的前后(没有)明显变化,没有变为或产生(新的物质),我们称为(物理变化)。

3.像白糖加热从白色的糖变为(黑色的炭)一样,产生(新的物质)的变化,我们就称
为(化学变化)。

4.一些物质在变化的过程中,会既发生(化学变化)又发生(物理变化)。

如(蜡烛燃烧固态蜡变成液态蜡、白糖加热时由固态的糖变为液态的糖)。

5.我知道的物理变化有(沙子和豆子混在一起),我知道的化学变化有(蜡烛燃烧)。

二、判断。

1.物质的变化可以划分为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两类,它们的区别在于是不是添加了化学物质。

(×)
2.物质的变化主要是物理变化。

(×)
3.沙子和豆子混在一起,属于物理变化。

(√)
4.蜡烛燃烧的过程中,既有物理变化,又有化学变化。

(√)
5.物质的变化要么是物理变化,要么是化学变化。

(×)
三、选择。

1,世界上的物质发生变化,有( B )和( C )两种。

A.内部变化
B.化学变化
C.物理变化
2.把米和豆子混合在一起搅拌,属于( A )。

A.物理变化
B.化学变化
C.两种变化都有
3.如果把油加热,属于( C )。

A.物理变化
B.化学变化
C.两种变化都有
4.把水烧开,属于( A )。

A.物理变化 B化学变化 C.两种变化都有
5.食物变质属于( C )。

A.物理变化
B.化学变化
C.两种变化都有
五、简答。

1.把沙子和豆子混合在一起,搅拌后再分离出来,沙子和豆子发生变化了吗?沙子和豆子的混合属于什么变化?
答:混合沙子和豆子后再分离,它们的特征都没有发生变化,所以沙子和豆子的混合属于物理变化。

2.什么样的变化属于化学变化?举例说明。

答:像蜡烛燃烧这样的变化,除了蜡烛变成液态(物理变化)之外,还产生了一些新的物质,这样产生新物质的变化叫化学变化。

2-3米饭、淀粉和碘酒的变化
科学概念:
1.米饭在口腔中与唾液作用会发生化学变化。

2.淀粉与碘酒会发生化学反应,生成的新物质是蓝紫色的,利用这一特征可以检验食物中是否含有淀粉。

一、填空。

1.米饭原来的味道是(无味)的,在咀嚼后会觉得有(甜味)。

2.米饭中的主要成分是(淀粉)。

3.米饭变甜是因为米饭中含有(淀粉),咀嚼时,(淀粉)与唾液中的(淀粉)酶发生了反应,变成了(麦芽糖)的缘故。

4.淀粉与碘酒会发生(化学变化),生成的新物质是(蓝紫色)的。

5.淀粉与碘酒发生反应产生蓝紫色物质的特性可以检验食物中是否含有(淀粉),我知道含有淀粉的食物有(玉米、马铃薯、番薯)等。

二、判断。

1.米饭变成甜味源于大米煮成饭的过程中发生了化学反应。

(×)
2.米饭中的淀粉能与消化酶发生反应,生成麦芽糖。

(√)
3.馒头也能越嚼越甜,跟米饭变甜是一个道理。

(√)
4.米饭遇到碘酒会变成蓝紫色,这是发生了化学反应。

(√)
5.淀粉遇到碘酒变成蓝紫色,说明碘酒是一种剧毒物。

(×)
三、选择。

1.以下含淀粉的食物是( A C )。

A.马铃薯
B.花菜
C.红薯
2.长时间咀嚼马铃薯,嘴里会感觉到( B )。

А.酸味 B.甜味 C.苦味
3.淀粉遇到碘酒会变成( B )。

A.红色
B.蓝色
C.蓝紫色
4.我们通过滴碘酒来验证食物中是否含有( C )。

A.盐
B.味精
C.淀粉
5.利用淀粉溶液写的一封神秘的信,可以喷( A )来显影。

A.碘酒
B.酒精
C.汽油
五、简答。

1.为什么饭在嘴里会越嚼越甜?
答:因为饭里的主要成分是淀粉,它能与唾液中的淀粉酶产生反应,生成麦芽糖,所以发甜。

2.怎样写一封神秘的信件?
答:用热水将淀粉溶解开,用毛笔着淀粉液在纸上写字。

干了以后白纸上什么都看不到。

阅读的时候,用碘酒喷在信纸上,就可以让信的文字显示出来了。

2-4小苏打和白醋的变化
科学概念:
1.小苏打和白醋会发生化学反应,产生新的物质。

2.二氧化碳是具有特殊性质的一种气体。

一、填空。

1.小苏打是一种(白色)的(细小晶体)。

2.白醋是一种(无色)的(液体),闸起来有一股(酸味)。

3.小苏打和(白醋)会发生化学反应,产生新的物质。

4.小苏打和白醋反应时,会产生大量的(气体)。

5.二氧化碳是(空气)的一种组成部分,能让火焰(熄灭)。

二、判断
1.小苏打是一种无色的细小晶体。

(×)
2.白醋是一种白色、有酸味的液体。

(×)
3.小苏打和白醋混合在一起,能发生比较明显的变化,产生大量气体。

(√)
4.小苏打和白醋反应产生的气体是氧气。

(×)
5.二氧化碳是一种无色无味的气体。

(√)
三、选择。

1.小苏打的化学名称是( B )。

A.氧化钠
B.碳酸氢钠
C.二氧化碳
2.白醋是一种( C )的液体。

A.无色无味
B.有色无味
C.无色有味
3.白醋和小苏打混合,( A )。

A.反应很剧烈
B.反应很温和
C.没有反应
4.大约一份小苏打与( C )白醋能够反应完。

A.一份
B.两份
C.三份
5.淀粉与白醋充分反应后,剩下的物质中( B )小苏打。

A.有
B.没有
C.不确定有没有
五、简答。

1.小苏打是一种什么样的物质?
答:小苏打是一种白色的细小晶体,溶于水,呈弱碱性。

2.小苏打与白醋反应后,小苏打还在吗?留下的液体还是白醋吗?
答:小苏打不在了,留下的液体已经不是白醋了。

2-5铁生锈了
科学概念:
1.铁生锈是一种化学变化,铁锈是一种不同于铁的新物质。

2.铁生锈的原因与水和空气有关。

一、填空。

1.自行车用的时间长了,局部就会(生锈)。

2.铁生锈是一种(化学变化),铁锈是一种(不同于铁)的(新物质)。

3.铁生锈的原因与(水)和(空气)有关。

4.铁片是(灰白色)的,铁锈是(红褐色)的。

5.铁片有光泽,铁锈(没有光泽)。

二、判断。

1.铁锈跟铁片是同一种物质。

(×)
2.铁生锈是一种化学变化。

(√)
3.沾着水的铁片比较容易生锈。

(√)
4.密封在盒子里的铁片生锈的速度会慢一些。

(√)
5.铁锈还能吸引磁铁。

(×)
三、选择。

1.铁生锈是一种( B )。

A.物理现象
B.化学现象
C.光学现象
2.铁锈( A )吸引磁铁。

A.不可以
B.可以
C.不确定是否可以
3.铁丝生锈跟( C )有关系。

A.空气
B.水
C.空气和水
4、为了防止铁生锈,可以尽量让它保持( B )。

A.潮湿
B.干燥
C.裸露在空气中
5.铁锈(B )导电。

A.能
B.不能
C.不确定能不能
五、简答。

铁生锈是一种什么变化?
答:铁生锈是一种化学变化。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