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探究式教学论文3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学数学探究式教学论文3篇
推荐文章
初中数学教研活动小结3篇热度:小学三年级数学下册教学设计3篇热度:三年级数学教学计划3篇热度:浅谈小学数学有效教学论文3篇热度:小学数学教学改革论文3篇热度:
探究式教学的核心在于“问题的创设”,教师如何创设出既贴合教学大纲,又能够激发学生学习动机的问题,成为探究式教学的首要环节。
关于小学数学探究式教学,有什么想法和见解呢?下面是店铺为大家整理的小学数学探究式教学论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小学数学探究式教学论文篇1
一、创设问题情境,使学生“想探究”
探究式教学的核心在于“问题的创设”,教师如何创设出既贴合教学大纲,又能够激发学生学习动机的问题,成为探究式教学的首要环节。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结合学生的认识水平、生活实际,以具体的问题为载体,引导学生进行主动探究的主观能动性。
教师可以通过以下几种方式创设问题情境。
1.收集生活原型。
从心理特征上看,小学生处于感性认知大于理性认知的年龄,要求教师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必须与学生的生活原型相结合,才能够引起学生的“探究欲”。
在小数乘整数教学前,教师可以让学生收集生活中的一些小数的案例,使学生对小数有一个感性的认识,再回到课堂上进行探究,将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例如: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发现“教室中的小数”,量一量书本有多厚、课桌有多高等。
2.巧妙设置悬念。
小学生的好奇心较强,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充分利用学生的好奇心,将学生引入探究的“殿堂”。
例如:在传统的课堂案例教学中“西瓜每千克0.8元,买3千克。
需要多少元?你能算出0.8×3等于多少吗?先想一想,再算一算。
”这样的教学流程,虽然符合教材的安排,但是实际上并不利于学生探究动机的养成。
在教学这一案例时,教师可将其改造为“西瓜每千克0.8元,你带了3元钱买
西瓜,能买多少西瓜呢?”通过这样的问题,使之能够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对教学内容进行探究,比直接的问学生“0.8×3等于多少”更有效果。
3.利用学生的错误和反思。
逻辑性、系统性是数学知识具有的鲜明特点。
建构主义学习观认为“:学生知识和能力的形成是在其进行意义建构的基础上进行的。
”要促进学生的意义建构,必须将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放在首位。
在教学中,可充分利用学生的“纠错”能力,进行反思式探究教学。
教师要善于“创造错误”,并且能够主动让学生“尝试错误”,从而最终纠正错误,通过学生的主动探究,对知识进行主动的意义建构。
二、拓展探究方法,使学生“会探究”
要不断探索教学方法方面的创新,改变传统的灌输式、填鸭式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方法,努力探索任务驱动、合作探究法、竞赛、情境模拟等多种教学方法,使学生在自主探究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最终促进数学素质的提升。
要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注重对学生的激励和启发,使学生的“要我学”转变为“我要学”,使学生的“学会”转变为“会学”。
1.多样化的探究方法。
对于探究式教学来说,其难点就是指导学生“如何进行探索”,如果学生无法掌握知识探究的方法,那么探究式教学也就无法开展。
在小数乘整数的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努力打造“认知—猜想—验证—观察—比较”的认识链条,放手让学生尝试,给学生营造自主探究的空间。
在追求算法的多样化中,训练学生的发散思维,激发学生的想象力,从而找出几种算法的共同点,在解决问题中不知不觉的建构小数乘整数的知识。
在学习小数乘整数之前,学生学过整数乘整数、并且学过“元、角、分”等相关知识,教师在教学中可以将新旧知识联系起来,促进学生“旧知识的固定点—新知识的链接点—新知识的生长点”的形成,使学生在利用旧知识的基础上对新知识进行探究。
2.在动手实践中进行探究。
研究性学习理论教育家杜威指出,必须让学生通过主动实践,从活动中学习,才能真正的获得知识、领悟
学习方法。
美国教育家波利亚曾说过:“学习任何知识的最佳途径是由自己发现。
因为这种发现,理解最深刻,也最容易掌握其中内在的规律、性质和联系。
”要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学生的学习过程不再是教师对数学知识的简单再现,而是带着任务的探索,使每一位学生都有机会针对任务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例如:在学习0.56×7=3.92时,可以借助画图的方式,让学生通过画图,自己动手,对小数乘整数进行直观的感知和体验。
学生画一个正方形代表整体“1”,平均分成100份,给其中的56份涂色。
引导学生讨论“0.56是56个0.01,0.56×7是392个0.01,画3个完整正方形外加一个正方形平均分成100份取其中92份。
合起来是392个0.01,即3.92”,最终使学生掌握小数乘整数的算法。
三、选择科学的探究方式,使学生“有机会探究”
在探究式教学中,要为学生提供足够的空间与时间,创设探究的平台。
在教学中以学生的兴趣为前提,通过氛围的创设,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基础上,通过同学间的竞争与合作、师生间的互动,促进学生自主探究。
戴尔的“经验之塔”教学理论认为“:学生的直接参与与密切合作是获得知识最有效率的重要手段”。
罗杰斯的“人本主义”教育理论认为,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是人本主义思想的核心理念,实践证明,传统的数学课枯燥、程式化严重,不注重学生的个体差异性,大大挫伤了学生的自信心,学生的学习需求得不到满足。
而合作学习模式,使得每位学生在小组合作中都有自我实现的机会,突出了小学数学教学的“个体化”,满足了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需求。
例如,在小数乘整数的教学中,可将学生分成不同的合作学习小组,让学生观察和讨论一下因数中一共有几位小数,然后猜猜积会是几位小数,并用计算器验证自己的猜想。
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倡导学生以合作与竞争的方式直接参与学习活动。
竞争与合作探究教学是“双主体”教学模式的重要应用,它变“教师为主体”为“学生为主体”,教师在教学中只是活动的组织者与引导者,使学生在活动中自主理解、感知知识,最终培养学生自主学习、不断完善自我的能力,使学生形成数学学习的“元认识”,形成互相促进、竞争的良好学习
氛围。
又如:也可以竞赛的形式来进行教学,将学生分成竞赛小组,让学生比一比“谁填得多”:(%%)里可以填哪些数?(%%)×(%%)=4.8在竞赛中,培养了学生的竞争与合作意识,把学生主动发展、全面探究置于教学的核心地位,实现了小数乘整数的体验式学习和形成性学习。
总之,随着新一轮基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对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探究式教学,以其多样性、灵活性、趣味性成为新课改的必然途径。
在未来的教学中,教师只有积极创设问题情境,使学生“想探究”;拓展探究方法,使学生“会探究”;选择科学的探究方式,使学生“有机会探究”;才能够更好的发挥探究式教学的优势,促进课堂教学效果的提升。
作者:杨春工作单位:福建省周宁县实验小学
小学数学探究式教学论文篇2
一、小学数学教学中探究式教学应用的现状
随着新课改的推进和人们教育观念的进步,探究式教学逐渐成为学校运用较多的一种教学方法。
尤其是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进行探究式教学,能够进一步满足学生全面发展的要求,还能帮助学生形成自主学习能力。
探究式教学要求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不仅要主动地传授知识,还要对学生进行引导和启发,让学生在一种轻松的氛围中进行自主学习。
在探究式教学模式中,教师将学生分成几个小组,让学生可以通过多种方式进行学习,既能够通过自主思考得到问题的答案,又能够通过小组讨论和集体讨论的方式获得问题的答案,通过这些方式,刺激学生进行多种方式的学习。
在目前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进行探究式教学的主要方式是,教师作为活动的组织者和学习的引导者,主要对学生的课堂行为进行监督,保证课堂教学效果和课堂秩序。
但是在实际教学过程中,会出现小学数学教师对课堂秩序维护存在问题,或者学生自主学习积极性不高的问题。
这些问题出现的主要原因是教师对探究式教学和新课改的主要目标还存在一定的偏差,这些偏差表现到教学实践中,就会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
不管是在小学阶段还是中学阶段,数学都是一门很严谨的学科,因此在小学数学学科中进行探究式教学应该重视运用合理的教学方法。
二、小学数学探究式教学的意义
1.弥补传统教学存在的不足。
长期以来,我国学校的教学方法都是运用传统的教学方法,这种教学方法更重视对学生的教学,重视对理论知识的传授,还重视对书本知识和学生学习效果的检查,这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填鸭式”教学方法和应试教育。
在这种教学模式下,学生的学习能力和综合能力没有得到重视,虽然也能取得一定的教学效果,但是对学生今后的成长十分不利。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使用探究式教学模式能够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和综合素质。
在探究式教学模式下,学生会成为课堂教学的主体,教师对学生进行引导性学习,让学生在学习中充分发挥自身的优点,对已知的数学事实进行探究和分析,不仅要知其然还要知其所以然,最后得出相应的理论。
这样既能够加深学生的印象,又能够让学生在探究学习过程中发现自身优点,以更饱满的热情投入到学习中。
2.提高小学生的学习兴趣。
小学阶段的学生有着丰富的想象力和一定的动手能力,因此在这一阶段进行教学改革,不仅能够锻炼学生的自身的学习能力,还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数学对与小学生来说是比较困难的一门学科,因此在学习中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能够在很大程度上激励学生学习。
在小学数学探究式教学中,要求教师对学生提出问题进行鼓励,充分张扬学生的个性,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学习兴趣,这样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才能不断地发现问题,探究问题,解决问题。
3.全面培养小学生学习的自主性。
在小学阶段开展小学数学探究式教学的主要目的是改变教育的现状,一些学生“高分低能”,没有一定的学习能力和学习方法,只是单纯地死记硬背。
探究式教学就能够解决这一问题。
在探究式教学模式下,学生的自主性得到了最大限度的发挥,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的主要作用是对学生进行自主学习能力的锻炼,教师鼓励学生进行自主性学习和探究性学习,学生在数学学习过程中,受到这种鼓励后能够更积极地进行自主性学习。
4.培养小学生养成合作意识。
探究式教学要求学生进行自主性学习和合作探究学习,教师在课堂上对学生进行分组,让学生在小组中
进行交流和探究性学习。
学生在集体讨论的过程中发现别人的优点并进行学习,发现自身的缺点进行积极改正,形成合作意识。
三、推进小学数学探究式教学的策略
1.讲课中加入趣味题,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在探究式教学中,应该注意教学方法的配合,教师在讲课过程中加入趣味题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讲解内容,还能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更好地推进小学数学探究式教学。
比如教师在讲解《简单归一应用题》时,可以向同学们提出一个测量学生体重的问题,然后让同学们想办法用最简单的办法测量同学们的体重和。
这时同学们会充分发挥自主思维能力进行思考,可能会有同学提出使用体重秤对全班的同学体重进行测量然后求和的方式,也会有同学提出测量几位代表算出平均数再乘以班级总人数的方法。
同学们思考这个问题的过程,就是进行探究式学习的过程,使用这种方法能够很好地帮助学生学习数学知识。
2.鼓励学生自主思考。
探究式教学的主要目的是锻炼学生的自主思维能力,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鼓励学生进行自主思考,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比如在小学数学《整十数加、减整十数》的教学中,可以先计算简单的20+10,让同学们自主思考结果,然后慢慢加大难度,进行数额较大的计算。
学生在自主思考的过程中能够准确地记忆正确的计算方法,这对学生学习效果的增强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3.开展相应的实践探究活动。
在探究式教学模式下,应该注意开展一些实践探究活动,重点解决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的一些难题,让学生能够解决这些问题,锻炼自己的实践能力。
教师可以在课前让学生集中提出自己的问题,抽取其中典型的问题,在课余时间进行实际检验,这样能够让学生的印象更深刻。
4.教师和学生进行交流和探讨。
探究式教学模式下,教师和学生的关系发生了一定的变化。
这种模式下,教师成为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体,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该主动与学生进行交流,消除学生的困惑,引导学生向正确的方向努力,这样既能够保证学生的学习成效,还能够改善师生关系,让探究式教学更顺利地推行。
综上所述,探究式教学方法能够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更好地发挥能力,实现自主学习。
在小学教学课堂中开展探究性学习需要教师和学生的配合,教师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跟随教学思路进行练习,多鼓励学生,这样才能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
作者:王秀春工作单位:南靖县实验小学
小学数学探究式教学论文篇3
一、发挥教师在合作探究中的作用
在探究合作过程中,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教师的引导和学生的探究并不矛盾,适度的引导能让探究更深入,更有内涵,更有意义。
1.教师要促进探究、合作等活动的开展
引导与探索并不矛盾,探索前的适度引导会让探索走得更远。
合作探究是以问题的设置和提问为前提,教师在探究前需要引导问题,并对合作的方式进行引导。
2.教师要促进合作探究过程中师生、生生之间的积极互动
合作探究教学中师生互动式常态,从引导发现问题,到寻找材料解决问题,再到拓展延伸强化运用,都离不开师生的互动。
教学中教师让学生间合作,使学生互相取长补短,提高了学习的效率,提升了学习的兴趣。
教师的引导体现在,教师并非一味地让学生合作,而是让学生自己能解决的问题尽量自己解决,自己解决有一定难度的问题才让同桌或者小组合作探索、交流,这样充分提高了小组合作的有效性。
3.教师应为学生合作探究提供必备的资源和环境条件
为学生合作探究提供必需的资源,创设必要的、有趣的合作探究环境是教师必须要做的事。
如,开展长方形、正方形等教学,必须给学生准备这些素材,让学生“有米可炊”,同时教师在教学实践过程中,应尊重学生、创设良好的学习环境,让学生在和谐的环境下探究、学习。
二、开展合作探究式教学的过程
合作探究式教学采取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巩固练习、拓展延伸
的过程开展教学,在教学中强调师生合作、生生合作的教学方式,让学生自主自发地学习知识,在合作交流中学习知识,增强学生学习能力和整体能力。
下面以“因数和倍数”相关内容为例,分析合作探究式教学的过程。
1.创设情境,引导问题
为了顺利开展教学,要事先准备好12个边长都是1厘米的正方形纸片,目的是让学生通过12个正方形拼出不同的长方形。
教师首先让学生用自己手中的12个小正方形拼成一个长方形,并询问学生有几种拼法。
学生可以先在脑海里想象有哪些拼法,实在不行可以实践操作,并在完成后同桌相互交流,并帮助没有拼出的同学多拼几种。
出示操作要求:(1)用12块完全一样的小正方形拼成一个长方形,看看有几种拼法。
学生动手操作,与同桌交流摆法,并可以在全班说出自己的想法。
(2)你能用算式来表达你的摆法吗?数学是挑战思维和训练思维的武器,数学是思维的体操,是充满魅力的学科。
只有让学生在“个人—小组—全班”的模式中,多思考,多交流,各抒己见,才能激发他们学习的欲望。
上面教师通过创设拼图游戏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引导学生主动探索问题,再让学生用算式来表示自己的想法,又可促使学生以数形结合来思考和解决问题。
2.引导探索,发现规律
在创设的情境中,让学生将有趣的游戏与现实的问题相联系,从游戏中得出12个正方形拼出长方形可以表示为:1×12=12,2×6=12,3×4=12。
教师导入因数与倍数。
学生先自学教材,然后仔细观察3×4=12,想一想:你能从数学的角度说说它们之间的关系吗?请你试着填一填:3×4=12,12是4的(),12也是3的(),4是12的(),3也是12的()。
接下来,让学生用因数和倍数说说算式l×12=12,2×6=12中数字间的关系。
同桌互相说一说、听一听。
因数和倍数也一样,我们不能单说哪个数是倍数,哪个数是因数,要说清哪个数是哪个数的倍数,哪个数是哪个数的因数。
它们之间是相互依存的关系。
在教师的引导下,通过学生间的合作,使学生明白因数和倍数之间的相互依存关系,形象生动又容易理解。
3.合作探究,解决问题
数学内容是较为抽象的,有时由于学生个人认识的局限性,单靠某一个或几个学生探究问题,很难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
这时我们就可以考虑采取小组合作学习的形式,让学生合作探究。
只有争论越激烈,学生的思维才会越来越活;只有让学生表达出自己的设想,才能寻求解决问题的最佳策略。
只有这样他们才会体会到数学的魅力所在。
(1)寻找一个数的因数。
教师:你能用自己喜欢的方法写出15和16的所有因数吗?试一试。
学生:分别列出15和16的因数有……(学生采取合作的形式探究问题)教师:你们的看法一样吗?为什么你们的答案会有不同?你同意谁的观点?请你把15和16的因数补充完整。
(激发学生大胆表达自己的观点,在全班讨论)教师:这就说明一个数的因数不止一个,找一个、两个不难,难就难在把一个数所有的因数全部找出来。
学生实践:想办法找出36的所有因数。
教师巡视,学生在小组内交流探索,相互之间补充遗漏的因数,并讨论自己寻找因数的方法。
最后师生共同总结答案。
(2)寻找一个数的倍数。
可以同上面一样开展,具体过程略。
学生通过自己喜欢的方法来探索,寻找答案,自主探索,在知识的矛盾冲突中教师适时点拨,引导学生仔细观察,小组集思广益,认真合作讨论,群策群力,探寻规律,找出问题的突破口,解决问题,并学会触类旁通。
4.巩固练习,拓展延伸
在学生探究完知识后,一定要及时地巩固新知,让学生尽快地掌握所学,不要出现探究过程也有了,合作也开展了,热闹过后学生又忘记了这样的情况。
当然,练习的形式可以是多种多样的,可以是游戏,可以是同学间口头互动,也可以是师生间的互动。
出示例题:(1)5的因数有:(2)3.6÷4=0.9,所以3.6是4的因数。
()(3)一个数的最小倍数是21,这个数的因数有1,5,25。
及时的检测练习可以巩固内化所学知识。
针对学生的易错点、易混点进行练习、讨论、反馈,就会化解难点,使问题凸显并得以解决。
巩固练习后的小组交流,更凸显出了学生学习中的共性、重难点问题,及时地交流,教师适时地点拨,使问题得以解决,这样很好地提升了学生对知识的把握度,解
决了共性问题,节省了时间,提高了效率。
三、合作探究式教学中应注意的问题
合作探究式学习是改变传统教学方式的革命性教学模式,整个教学过程是动态的变化过程,在合作学习和探究中需要教师的引导,需要教师营造和谐的课堂氛围,激发学生热情;需要给学生留足空间,提升探究质量;需要科学评价,重视学生的个性差异。
1.营造氛围,激发学生热情
美国心理学家罗杰斯说“:成功的教学依赖于一种真诚的尊重和信任的师生关系,依赖于一种和谐安全的课堂气氛。
”教师在教学实践过程中,应尊重学生、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激发学生探究合作热情。
为学生创造宽松、民主和谐的学习环境,教师要同学生一起参与学习的全过程,给学生自主探究的时间和空间,让学习者积极参与,自觉探究,在参与中表现。
开放课堂以课内为点,课外为面,课内外和谐衔接。
更重要的是要用数学知识本身的魅力去吸引学生、影响学生、感染学生。
2.留足空间,提升探究质量
留足思维空间,才能充分调动多种感官参与学习,充分发挥知识经验和生活经验,使知识不断提升、思维不断发展、情感不断丰富。
要想开展有效的合作探究,必须留给学生独立思考、自主探究的空间,但实际教学中有时为了课堂的进度,学生几乎没有思考的余地,最终学生只能被牵着鼻子走。
小学数学课堂由于其本身具有抽象性,而学生的思维能力还未发展成熟,学生得不到思考的空间,思维能力就会受到限制,合作探究也会落空。
为此,为了确保自主探究、合作学习的质量,使课堂合作探究教学落到实处,必须让学生有独立思考的时间。
3.科学评价,重视个性差异
合作交流、探究学习多是以小组合作的形式开展,在探究中应该相信学生、尊重学生,充分放手,学生主动探索新知。
对于数学教学,我们教师不能“关住”学生,而应更多地“关注”学生是不是成为真正的学习探究者,只有当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到探究中来,才能撞击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