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凝土结构设计 第三章 双向板计算截面与设计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弯矩Mx大于长跨跨中的正弯矩My所致。 ♠随着荷载加大,由于主弯矩Ml的作用,这些板底的跨中裂 缝逐渐延长,并沿45o角向板的四角扩展,如图1.34b所示。 由于主弯矩MII的作用,板顶四角也出现大体呈圆形的裂缝, 如图1.34c所示。最终因板底裂缝处受力钢筋屈服而破坏。
♠⑥板中钢筋的布置方向对破坏荷载影响不大,但平行于四
♠ ①竖向位移曲面呈碟形。矩形双向板沿长跨最大正弯矩 并不发生的跨中截面上,因为沿长跨的挠度曲线弯曲最大处 不在跨中而在离板边约1/2短跨长度处。 ♠ ②加载过程中,在裂缝出现之前,双向板基本上处于弹
性工作阶段,
♠ ③四边简支的正方形或矩形双向板,当荷载作用时,板 的四角有翘起的趋势,板传给四边支座的压力是不均匀分布 的,中部大、两端小,大致按正弦曲线分布。
1.2.2 双向板肋梁楼盖
主讲: 管品武 教授
1.2.2 双向板肋梁楼盖
♠双向板定义 ♠1.2.2.1 双向板的受力特点
♠(1)双向板的受力特点
♠ ①沿两个方向弯曲和传递荷载
♠ ②同时承受剪力、扭矩和主弯矩
♠薄板的微分方程式:
♠扭矩的存在将减小按独立板带计算的弯矩值。与用弹性薄 板理论所求得的弯矩值进行对比,也可将双向板的弯矩计算 简化为按独立板带计算出的弯矩乘以小于1的修正系数来考 虑扭矩的影响。
♠精确地确定双向板传给支承梁的荷载是困难的,也是不必 要的。在确定双向板传给支承梁的荷载时,可根据荷载传递 路线最短的原则按如下方法近似确定。
♠即从每一区格的四角作45o线与平行于底边的中线相交,把
整块板分为四块,每块小板上的荷载就近传至其支承梁上。
因此,短跨支承梁上的荷载为三角形分布,在长跨支承梁上
三角形荷载的等效
梯形荷载的等效
♠在按等效均布荷载求出支座弯矩后(此时仍需考虑各跨活 荷载的最不利布置),再根据所求得的支座弯矩和梁的实际 荷载分布(三角形或梯形分布荷载),由平衡条件计算梁的跨 中弯矩和支座剪力。
♠(2)按调幅法计算 ♥在考虑内力塑性重分布时,可在弹性理论求得的支座 弯矩的基础上,对支座弯矩进行调幅(可取调幅系数为 0.75),再按实际荷载分布计算梁的跨中弯矩。
近,出现了垂直于对角线方向的、大体上呈圆形的裂缝。这
些裂缝的出现,又促进了板底对角线方向裂缝的进一步扩展。
图1.34 均布荷载下四边简支双向板的裂缝分布
(a)板底裂缝分布 (b)板底裂缝分布
(c)板面裂缝分布
♠⑤两个方向配筋相同的四边简支矩形板板底的第一批裂缝,
出现在板的中部,平行于长边方向,这是由于短跨跨中的正
平衡状态; ♥ 机构条件:结构由塑性铰或塑性铰线形成机构。
♠(4)塑性极限分析定理
♥上限定理:满足平衡条件和机构条件的荷载是结构真实
极限荷载的上限,即 F Fu ,F 称为可破坏荷载;
♥下限定理:满足平衡条件和屈服条件的荷载是结构真实
F F F 极限荷载的下限,即 称为可接受荷载; u ,
边配置钢筋的板,其开裂荷载比平行于对角线方向配筋的板
要大些。
♠⑦含钢率相同时,较细的钢筋较为有利。在钢筋数量相同
时,板中间部分钢筋排列较密的比均匀排列的有利(刚度略 好,中间部分裂缝宽度略小,但靠近角部,则裂缝宽度略 大 )。
1.2.2.2 按弹性理论计算双向板
♠若把双向板视为各向同性的,且板厚h远小于平面尺寸、 挠度不超过h/5时,则双向板可按弹性薄板小挠度理论计 算。
的荷载为梯形分布,见图1.36。
♠支承梁的内力可按弹性理论或考虑塑性内力重分布的调幅
法计算,分述如下:
♠ (1)按弹性理论计算 ♥对于等跨或近似等跨(跨度相差不超过10%)的连续梁, 可先将支承梁的三角形或梯形分布荷载化为等效均布荷 载(根据支座弯矩相等的原则确定 ),再利用均布荷载
下等跨连续梁的计算表格计算梁的内力(弯矩、剪力)。
1.2.2.4 双向板楼盖的截面设计与构造
♠ (1)截面设计
♠ A.截面的弯矩设计值
♠ 对周边与梁整体连接的双向板,除角区格外,可考虑周 边支承梁对板形成的拱作用,将截面的计算弯矩进行折减: ♥ (a)对于连续板的中间区格,其跨中截面及中间支座截 面折减系数为0.8;
♥ (b)对于边区格跨中截面及第一内支座截面,0.8、0.9
♠④两个方向配筋相同的四边简支正方形板,由于跨中正弯
矩Mx,My的作用,板的第一批裂缝出现在底面中间部分; ♠随后由于主弯矩MI的作用,沿着对角线方向向四角发展, 图1.34a所示。 ♠随着荷载不断增加,板底裂缝继续向四角扩展,直至板的 底部钢筋屈服而破坏。 ♠当接近破坏时,由于主弯矩MII的作用,板顶面靠近四角附
♥唯一定理:满足所有三个条件的荷载是结构真实极限荷
载,即 F Fu F ,若 F F ,则 Fu F F 。
♠ 在实际工程中往往求出下限解的最大值,或上限解的最
小值,若二者相等,则可求出真实极限荷载;
♠ 有时只能求出下限解(用静力法),或上限解(用机动
法),取其极值可求出最接近的解答。
♠《建筑结构静力计算手册》中的双向板计算表格便是按这
个理论编制的,其中在对双调和偏微分方程求解时,采用了
收敛性好的单重正弦三角级数展开式的解答形式。表中所列 出的最大弯矩和最大挠度的系数,都是按上述方法近似确定
的。即对于每一种板,按一定间距选择一些点,依次计算各
点的弯矩和挠度系数,将其中最大的一个值作为近似值。 ♠此系数的近似值与理论的最大系数值有一定差别,但误差 不大,可用于工程实践。
墙边、墙角处的构造钢筋,均与单向板楼盖的有关规定相同
补充:钢筋混凝土梁板塑性极限分析方法
♠1. 塑性极限分析的一般方法
♠(1)塑性绞线的特点
♥ 弹性最大弯矩是塑性铰线的起点;
♥ 沿固定边形成负弯矩塑性铰线;
♥ 板的支承线为板块转动的轴线;
♥ 塑性铰线通过转轴交点。
♠(2)塑性极限分析的基本假定
?1按弹性理论计算?对于等跨或近似等跨跨度相差不超过10的连续梁可先将支承梁的三角形或梯形分布荷载化为等效均布荷载的连续梁可先将支承梁的三角形或梯形分布荷载化为等效均布荷载根据支座弯矩相等的原则确定再利用均布荷载下等跨连续梁的计算表格计算梁的内力再利用均布荷载下等跨连续梁的计算表格计算梁的内力弯矩剪力
(2)多跨连续双向板的实用计算法
♠多跨连续双向板多采用以单个区格板计算为基础的实用计 算方法,此法假定支承梁不产生竖向位移,不受扭;同时还
规定双向板沿同一方向相邻跨度的比值 lmax
免计算误差过大。
lmin
≥0.75,以
①跨中最大正弯矩
♠为求连续板跨中最大正弯矩,均布活荷载q应按图1. 35所示
♠考虑到施工方便,其减少方法为: ♥将板在各方向各分为三个板带(图1.38),两边板带的宽
度为板短向跨度的1/4,其余为中间板带。
♥在中间板带均匀配置按最大正弯矩求得的板底钢筋,边 板带内则减少一半,但每米宽度内不得少于三根。 ♥对支座边界板面负钢筋,为承受四角扭矩,按最大支座 负弯矩求得的钢筋沿全支座均匀分布,并不在边板带内 减少。
②支座最大负弯矩
♠支座最大负弯矩可近似地按满布活荷载布置,即求得。这 时认为各区格板中间支座,都是固定支座。楼盖周边仍按实 际支承条件考虑。 ♠然后按单跨双向板计算出各支座的负弯矩。 ♠当求得的相邻区格板在同一支座的负弯矩不相等时,可取 绝对值较大者作为该支座的最大负弯矩。
1.2.2.3 双向板支承梁的设计


结构变形微小:直到结构丧失承载力为止,结构变
结构塑性假定:结构进入塑性形成塑性铰或塑性铰
形微小;
线的区域是完全塑性的,没有进入塑性的区域是完全弹
性的; ♥ 比例加载。
♠(3)结构处于极限状态的条件


屈服条件:结构任一截面的弯矩不超过极限弯矩
M M u );

平衡条件:结构的任一部分在内力和外力作用下处于
♠在简支的双向板中,考虑支座的实际约束情况,每个方向
的正钢筋均应弯起,图l.39为单块四边简支双向板的典型配
筋情形。 ♠ 在固定支座的双向板及连续的双向板中,板底钢筋可弯
起1/2~1/3作为支座负钢筋,不足时再另加板面直钢筋。因
为在边板带内钢筋数量减少,故角上尚应放置两个方向的附 加钢筋。
♠ 受力筋的直径、间距和弯起点、切断点的位置,以及沿
♠由于对称,板的对角线上没有扭矩, 故对角线截面就是主弯矩平面。 ♠图1.31为均布荷载q下四边简支方板对 角线上主弯矩的变化图形以及板中心线 上主弯矩Mx、My的变化图形。 ♠图中主弯矩MI当用矢量表示时是和对 角线相垂直的,且都是数值较大的正弯 矩,双向板底沿45o方向开裂就是由这 一主弯矩引起的。主弯矩MII与对角线 相平行的,并在角部为负值,数值也较 大;MII将引起角部板面产生垂直于对 角线的裂缝。
2 钢筋混凝土梁、板的塑性极限分析具体方法
♠用静力法求解 (梁、板)
பைடு நூலகம்
♠用机动法求解(梁、板)
♠极限平衡法 (梁、板)、虚功原理
双向板塑性极限分析要点
♠①正交各向异性板塑性铰线上的极限弯矩
m u mxu cos cos m yu sin sin mxu cos2 m yu sin2
(P32) ♥ (c)角区格不折减
♠ (2)双向板的构造
♠ A.板厚
♠ 双向板的厚度通常在80~160mm范围内,任何情况下不 得小于80mm。 (p32)
♠ B.钢筋配置
♠ 双向板的配筋方式有分离式和连续式两种。
♠按弹性理论,板跨中弯矩沿板长、板宽向两边逐渐减小,
板底钢筋是按最大跨中正弯矩求得,故应向两边逐渐减少。
2 板角上翘
♠由于板角上翘作用,因此沿AD线产生负弯矩,形象地说明
了角部板面垂直于对角线开裂的原因。另外,与对角线相垂
直的线,如BC线,则犹如单跨梁,跨中因正弯矩而开裂, 这是对角部板底沿对角线开裂的又一解释。
在双向板中应按图1.33配置钢筋:
♠ ①在跨中板底双向配置平行于板边的正钢筋,以承担跨
中正弯矩;
♠ ②沿支座边板面配置负钢筋,以承担支座负弯矩; ♠ ③对于单跨矩形双向板,在角部板面应配置对角线方向
的斜钢筋,以承担负主弯矩,在角部板底配置垂直于对角线
的斜钢筋以承担正主弯矩。由于斜筋长短不一,施工不便, 故常用平行于板边的钢筋所构成的钢筋网来代替斜钢筋。
(2)主要试验结果
四边简支双向板在均布荷载作用下的试验研究表明:
如果
mxu m y u ,则 m u m x u m y u
如果
45

,则
m u
1 ( mx u m y u ) 2
♠②双向板塑性极限分析要点(近似简化方法)
♥破坏机构取 45 ;
♥用虚功原理(外功=内功)计算极限荷载或进行设计。
具体的例题、解法见相关习题课
的棋盘式布置。
♠对于满布荷载
q g
2 的情况,板在支座处的转角较小,
可认为各区格板中间支座都是固定支座;
♠对于间隔布置的情况,可认为在支座两侧的转角大小都相 等、方向相同,无弯矩产生,可认为各区格板在支座都是简
支支座;
♠楼盖周边则按实际支承条件采用。 ♠从而可对上述两种荷载情况分别求出其跨中弯矩,而后叠 加,即可求出各区格的跨中最大弯矩。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