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金融类课程教学创新设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经贸教育】
新时代金融类课程教学创新设计
莫 媛 孙光林
(南京财经大学 金融学院,江苏 南京210023)
[摘 要]发展本科教育已经成为我国新时代高等教育改革的迫切任务,课程改革被视为本科教育改革的重中之重。
围绕金融类课程教学中主要存在的忽视学的过程、课程内容含“水”、缺乏价值输出等问题,遵循坚持以本为本、以学生发展为中心的理念,聚焦于关注学生课堂反应、激发学生创新精神和培养学生核心素养,从教学模式、教学内容、教学活动、教学组织、教学方法和手段以及教学评价六方面阐述了金融类课程教学的创新路径,研究结论具有一定的应用推广价值。
[关键词]金融类;课程设计;创新;课程思政;在线教学
[中图分类号] G64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3283(2022)06-0132-04
Analysis of Innovative Teaching Design of Financial Curricula in the New Era
Mo Yuan Sun Guanglin
(Finance School, Nanjing University of Finance & Economics, Nanjing Jiangsu 210023) Abstract: Developing undergraduate education has become an urgent task of higher education reform in the new era. There are three main problems in financial courses teaching, such as ignoring the learning process, providing simple content and lack of output value. This article follows the idea that undergraduate education should be centered on students' development, and focuses on students' classroom response, stimulating students' innovative spirit and cultivating students' core qualities, and expounds the teaching innovation path from teaching mode, teaching content, teaching activities, teaching organization, teaching methods and means, and teaching evaluation.
The conclusion has the value of application and promotion.
Key Words: Financial; Curriculum Design; Innovation; Curriculum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Online Teaching
全国教育大会及新时代全国高等学校本科教育工作会议提出,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落实“以本为本、四个回归”的要求,聚焦教学创新,全面推进高等教育“质量革命”。
高质量的课程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具体化和可操作的载体。
随着金融市场化和开放程度不断提高,以及数字技术在金融领域的广泛运用,传统金融知识在实际应用中受到诸多限制,社会对具备创新精神和核心素养金融人才的需求越来越大。
如何立足于课程载体,分析当前课程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探讨课程内容及其结构的合理设计,达到创新型金融类专业本科人才的培养目标,是值得高等教育工作者思考的问题。
一、当前课程教学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关注教的过程、学的过程有待进一步重视
金融类课程包含有面向经管大类专业的《金融学》基础课,也有面向金融、国贸专业开设的《国际金融》《国际投资学》课程,还有面向金融、数学专业开设的《金融工程学》《金融计量学》等课程,传统教学设计关注的是相关知识点能否在有限课时内输送给学生,不同专业学生对相同内容的接受能力差异,学情不同。
教案通常局限于教材本身的逻辑,学生专业基础和生活观察实际,带领学生探索新知识能力有待加强。
[作者简介]莫媛(1986-),女,汉族,江苏江都人,管理学博士,副教授,研究方向:区域金融;孙光林(1988-),男,汉族,新疆伊犁人,经济学博士,讲师,研究方向:数理金融。
[基金项目]南京财经大学校级教改课题“混合式‘金课’建设及其教学改革实践”(项目编号:JGY19010);2021年度校级在线开放课程《商业银行经营管理》(南财教字〔2021〕85号);2018年国家精品在线开放课程《金融学》(教高函〔2019〕1号);江苏省高等教育教改研究立项课题一般项目“卓越应用型金融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与探索”(项目编号:2019JSJG179)。
132
(二)教学质量有待进一步提高
2019年《教育部关于一流本科课程建设的实施意见》规定,今后高校要全面开展一流本科课程建设,提出淘汰“水课”、打造“金课”。
随着金融学与心理学、数学、工程学、法学、信息学等学科的交叉协同,金融市场运行规律更加复杂,金融工具类型更加多样。
金融理论知识更新更快,金融类课程越开越多。
一是新时代下,金融科技、数字金融等与时俱进的新知识应及时走进课堂。
二是教学方法有待改进。
建构主义理论认为,学生正是在知识应用的过程中,才能不断建构自身的知识体系,而满堂灌的讲授方式缺乏知识建构的过程,学生只能机械地接受知识。
三是教学手段单一,未能较好与现代信息技术融合。
在互联网时代,课堂派、学习通、慕课堂等教育教学类手机APP已逐步引入课堂辅助教学,但是如何嵌入备课流程、营造课堂氛围仍需不断探索。
二、创新思路
将十九大精神贯穿到课程教学全过程,金融类课程亦是如此,金融活动包括金融市场上各种金融工具的交易与选择,还涉及更多金融交易规则的制定、金融伦理的遵循和金融创新的思维。
因此,卓越金融人才的培养不仅满足社会行业发展的需要,也是国家经济金融系统健康运行的重要人力支撑。
高质量的课程建设源于科学创新的教学设计。
为进一步提升金融类课程的教育教学水平、提高本科人才培养质量,课程教学目标、课程内容与教学方法、教学评价等有必要进行重构。
2018年9月,教育部颁布的《关于加快建设高水平本科教育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能的意见》强调“坚持学生中心,全面发展”,这是建设高水平本科教育的基本原则,也是重构教学设计的指导思路。
一是以学生为中心,关注学生课堂反应,重视学生学习过程的评价。
基于知识建构主义理论,以“金课”标准调整课程结构和内容、完善学习资料和方法,探索适合特定教学内容、学生特点的教学方式,重视学生学习的过程,引导学生进行有意义的学习,提高学生在课堂中的实际获得感。
二是以学生为中心,激发学生创新精神,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能力。
《金融学类教学质量国家标准》里要求本科生“能够掌握有效的学习方法,主动接受终身教育”,学习目的不再是简单获得知识,而是学会深刻审视和掌握由课本到现实的本质规律。
因此,教学中要拓宽学生的学习空间和实践机会,提升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创新思维被激活,对新知识的探索才会主动。
三是以学生为中心,培养学生核心素养,践行“三全育人”教育理念。
高素质人才对国家的认同感不仅影响工作态度与质量,而且影响工作计划与具体实践。
若对党和国家的发展方向、前进道路有正确认识,就会积极主动配合国家的发展,满足国家对人才、技术的需求,为国家的发展提供强大的内驱力坚持知识性和价值性相统一原则[1]。
因此,在新时代教学过程,教师要把“四个回归”理念引入课堂,让思政元素“润物细无声”地渗透到学生的学习中。
三、创新路径
课程是人才培养的重要载体,课程质量直接决定人才培养质量。
一流课程课程在建设过程中,应体现出教学形式的互动性、教学内容的创新性、课堂教学的开放性与教学评价的多元性等课堂变革要素[2]。
基于此,文章从教学模式、教学内容、教学活动、教学组织、教学
方法与手段、教学评价六个方面分别进行阐述。
图1 课程教学创新设计框架
(一)教学模式
在“以本为本”教育教学思想的指导下,针对不同的教学内容,差异化选择教学模式实施教学实践。
对于货币信用等基本理论范畴适合采用传递-接受教学模式,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帮助学生短时间内认知客观世界;对于金融市场交易、金融机构运行等微观分析,适合采用案例教学模式,从特定金融市场或机构入手,逐步提炼、归纳总结金融交易的规律性,再进行知识迁移;对于货币供给、货币政策等宏观分析,适合采用引导-发现教学模式,以解决宏观金融问题为中心,指导学生去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和创新思维。
对于金融科技、行为金融等学科交叉类内容,适合采用抛锚教学模式,以问题为导向创设特定情境和问题,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对于数理金融、金融大数据等计量类分析,
133
适合采用专题式教学,突出方法在实际应用中的重难点和适应性。
(二)教学内容
引入思政教育元素,将中国的政策、意识、文化、价值观追求等融入教学全过程。
一方面,通过在线教育、名师讲座、观摩示范以及访问交流等多种形式,有针对性地对专业课教师进行课程思政教育教学能力培训,提升专业课教师的思政教育教学素养和能力。
另一方面,通过专业课教师与思政课教师结对子,围绕金融类课程的教学目标,融合当代大学生知识获取渠道的多元化特征,捕捉金融市场时事热点,挖掘经济金融领域思政元素。
金融类课程蕴含的思政元素通常包括但不局限于政治认同、社会责任、诚信品质、创新意识、科学精神和遵纪守法六个维度。
表1 金融类课程思政元素
思政元素思政切入点举例
政治认同大国自信中国推动国际货币体系改革、人民币演变史、“一带一路”倡议下亚投行的成立、深港通开通
社会责任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新型货币政策工具、绿色金融发展、抗击疫情推出的优惠贷款政策、上市公司年报中的社会责任章节
诚信品质诚实守信债券市场信用评级、高利贷、助学贷、晋商诚信之道
创新意识金融产品和服务创新数字普惠金融、投资组合管理、资产证券化、农业保险创新
科学精神金融管理规则、交易制度中国人民银行和统计局等官方经济数据的精确统计、金融风险的识别与计量、金融产品的定价、中国金融学科终身成就奖获奖人及主要贡献
遵纪守法职业道德股市信息的披露、票据诈骗案、防范电信诈骗、数字货币的监管
延伸课堂教学内容,兼顾不同层次学生基础性学习目标和发展性学习目标的需求。
基于“两性一度”的“金课”标准,在承认个体差异性的基础上,进行分类设计。
例如,在课堂上,立足于大量实践案例、数据图表,向学生展现前沿性和时代性的课程内容,促使学习体验具有创新性和探究性。
在课外,补充材料阅读,鼓励一部分学生在完成既定教学内容后,向高阶目标挑战,让学生的潜在学习能力得到最大发展。
当然,教师要为此投入更多的精力和时间去接触新案例、学习新理论,只有充分备课,才能有计划、有针对性地上好课,让每位学生在各自的综合能力上获得发展。
跨年级多课程联动,促进学生将其对学科知识体系的理解嵌入到对专业本身的认知中。
学生学习进程和学习目标是分阶段的,但是专业知识之间是相互承接的。
从专业必修课到选修课,前置课程具有映射链接后置课程的功能,且不同课程教学目标之间存在协同效应。
例如,《金融学》基础课中会涉及与《国际金融》主干课程相关的外汇市场知识,与《金融工程学》专限课程相关的资本市场知识,与《信托与租赁》专任课程相关的金融机构知识,等等。
因此任课教师应结合学情,以金融学科思路和逻辑为主线,对教学内容进行适当的增减、调整等处理,帮助学生厘清并掌握学科全貌与知识点的内在联系,完善其对金融类专业的认知结构。
(三)教学活动
改变传统课堂教学的单向输出,遵循“课前预习—课堂研讨—进一步研讨形成正确概念—概念运用与拓展—教学反思”步骤完成教学活动的闭环。
一是促进学生知识体系的自我建构。
在学生获取新知识的过程中,引导学生对知识进行比较、归纳和总结,培养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
随着时代变迁,金融新产品、新现象不断更新迭代,例如金融科技的兴起、普惠金融的数字化、Python金融大数据分析等。
同时,教师可以深入了解学生学习的真实起点,因人而异,进行动态分类管理,提高学习效率。
二是增加反馈环节和教学反思的设计。
强调教学环节的反馈控制功能,是汲取经验教训的有效手段。
根据OBE教育理念,按照反向设计原则,以学生取得的顶峰成果逆向推设,思考未来不同环境条件约束下课堂教学的设计。
依托教学团队的协作,把课堂实践获得的信息反馈到教案中,以批判性眼光和建设性思维重新审视
134
教学流程,不断优化教案。
三是发挥第二课堂的实践育人作用。
OBE教育理念强调,学生的学习成果越接近“学生真实学习经验”,越可能持久存在,尤其是经过学生长期、广泛实践的成果,其存续性更高。
以赛事驱动,指导学生参与“挑战杯”、“大创”、“互联网+”等各类学科类实践实训,一方面促成合作氛围,让每位同学在团队学习中实现个性化成长;另一方面,帮助学生开阔视野,积累产业服务经验,提高学生建构知识的能力。
(四)教学组织
首先,重视课堂教学在建立共同体上的核心作用。
建构主义理论强调,师生在教学中属于共同体关系。
教师是引导者,学生是学习主体和建构者。
学生学到什么和学习是否成功比什么时候以及怎么学习更很重要,学生的课堂经历对学习学习效果贡献最大[3],国内也有学者提出大学教学改革应改变过度依赖外部资源的取向,重视内向型改革导向,即把教学创新的落脚点置于课堂教学的改革上[4]。
其次,寻求混合式教学整合教育资源的支撑作用。
智能技术与教育的深度融合使得智能时代的知识再也没有边界,知识永远都在生长和更新[5],知识输入和外化渠道发生明显变化。
金融类的知识不囿于教材课本,在财经类资讯网站、金融交易平台、金融监管网站均能获得广泛传播。
借助于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发挥名师的引领示范效应,吸纳优质开放课程资源,构建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平台。
通过整合碎片化的教学资源,实现网络空间与传统课堂的同步授课。
需要注意的是,在线教学应遵循学生认知规律的延续性,具体包括学生学习的渐进规律、抽象规律、差异规律和有序规律,防止出现赶进度、填鸭式教学等一些脱离实际的做法[6]。
(五)教学方法与手段
因势利导,在教学方法的设计上灵活施教。
对于比较抽象的理论性内容,例如金融学概念、原理、原则等,适合采用讲授法,帮助学生重组认知结构,为学生的实践应用打好坚实的理论基础。
对于应用实践性内容,例如商业银行经营管理、金融衍生品交易等,适合案例教学法,分析教学内容在课程结构中的地位及前后联系,通过把握学生的逻辑起点,以问题导向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对于创新创业类素养,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实践实训、社会调查等科研训练,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也有助于学生完成金融类专业知识点及其社会意义的串联。
从教学手段看,从“关注课堂”转变为“关注学生”,把学生放在教学的主体地位,灵活使用课本、多媒体、板书、手机APP等,各取所长。
(六)教学评价
教学是一种有规则的监督关系,这种明确的监督关系被纳入教学实践的核心[7]。
这种监督关系除了对学习成绩的评价,还包含了对学生价值观念、思维习惯和正当行为的检视,例如可以将马克思金融论、我国金融现实等问题融入期末考核范围,也可以将红色金融案例引入课堂讨论,对学生的思政表现进行评价[8]。
基于此,为彰显学生的主体地位,课程考核评价应更加注重过程学习,促进学生多维度地发展进步,也有利于教师对学生的“德智体美劳”综合表现做出判断,肯定成绩、找出问题。
总之,本科课堂不是简单的教学质量提升的问题,而是课程整体设计的范式转换。
针对金融类课程教学存在的主要问题,围绕课程知识体系和价值体系的构建,在教学模式、教学内容、教学活动、教学组织、教学方法和手段以及教学评价六个方面提出了创新路径,以期在持续提升课程质量的基础上,真正做到教育部《关于一流本科课程建设的实施意见》中提出的“让课程优起来”“效果实起来”,最终加快培养新时代全面发展的卓越金融人才。
[参考文献]
[1]王海涛.十九大精神融入中国近现代史教学的路径创新[J].山西财经大学学报,2020(12):117-119、132.
[2]王乔,徐建斌,王雯.一流本科课程建设的探索——以“中国税制”课程为例[J].中国大学教学,2020(12):31-35.
[3]William G., Spady. Outcome-Based Education: Critical Issues and Answers. American Association of School Administrators, Arlington, V A., 1994.
[4]张继明.智造社会背景下一流本科教学的课堂重构——大学教学内向型改革的微观视角[J].大学教育科学,2020(4):62-69.
[5]翁伟斌.一流本科教育课堂教学改革:须为、难为与可为[J].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20(3):58-64.
[6]金其森,蒋伟梁.在线教学的意义探讨[J].对外经贸,2020(11):144-146.
[7]米歇尔·福柯.规训与惩罚[M].刘北成,杨远婴,译.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99,182.
[8]张雷,李由,曹瓅.基于OBE教育理念下的金融学课程思政改革路径探索[J].对外经贸,2021(9):83-86.
(责任编辑:顾晓滨 刘晓辉)
1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