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课《古代诗歌五首-己亥杂诗》教学设计2021-2022学年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己亥杂诗》教学设计
【教材解析】
《己亥杂诗》(其五)是语文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第 20 课《古代
诗歌五首》中的第五首。
本单元的课文或借景抒情,或托物言志,字里行间闪烁着哲理的光彩:或
寄寓自己的情思,或抒发对社会人生的感悟。
己亥指清道光 19 年(1839),鸦片战争的前一年。
这年作者辞官南归,后又北上接迎眷属,于南北往返中,写成七绝 315 首,题为《己亥杂诗》。
内容或直抒胸臆,或回忆往事,或叙述见闻,或赠答友朋等。
本文选自《己亥杂诗》的第五首,是诗人刚刚离开京城时写的。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诗歌,感受诗歌的节奏和韵律。
2.体会诗人用托物言志的手法所表达的情感,理解诗歌蕴含的深刻哲理,
体会其现实意义(衍生意义)。
3.背诵默写诗歌。
学以致用,涵养我们的生命。
【教学重难点】
体会诗人用托物言志的手法所表达的情感,理解诗歌蕴含的深刻哲理,体
会其现实意义(衍生意义)。
【教学方法】
1.“五疑”创生法:置疑→质疑→析疑→释疑→存疑。
2.知人论世法:联系作者的生平及其时代,更好地理解诗歌的内容,认识
作品的价值和意义,达到“读一首诗,识一个人,知一个时代,传承一种文化” 的效果。
3.联类比照法:《己亥杂诗》中的其他关联诗句,加深对作者的认识。
4.比较阅读法:分析作品之间的相同或不同之处,以拓宽视野,加深理解。
【教学媒介】
PPT 课件、打印资料
【课时安排】一课时
【设计理念】
教师在充分研读教材的基础上,基于学情,做好教学预设;根据新课标阅读要求,把握文体特征“诗言志”“诗缘情”,通过“课前预学→课堂共学→ 课后延学”的动态点拨,聚焦课文核心问题,重点突破学生的困惑问题,形成聚焦核心问题的能力、自主学习的能力、创生理解运用的能力。
【教学过程】
课前预学:置疑——整理已知,形成个人问题单。
一、开门见山入课题,朗读吟诵知含义
(一)直入课题
(二)板书课题:《己亥杂诗》
(三)明确课题含义:
己亥:己亥指清道光 19 年(1839 年),鸦片战争的前一年。
杂诗:指兴致不一,不拘流例,遇物即言之诗。
(1)指杂体诗,即兴而作,随心而述;代表性的有回文诗、字谜诗、打油诗等。
这些诗各有特点,有
些具有一定的思想性和艺术性,深受人们的喜爱,流传至今。
如初唐诗人沈佺
期的《杂诗三首》。
(2)随感而作的无题诗,指写随机产生的零星感想和琐事,不定题目的诗,可以作为单首诗名,也可以作为组诗名。
如龚自珍的《己亥杂诗》,共 315 首,多咏怀和讽喻之作,是作者将自己在己亥年南归北上往返途中的见闻感受写成了三百余首杂诗,统名于此。
二、分享已知测学情,朗读吟诵知诗意
(一)全班交流,分享已知:
(教学预设):学生可能从诗歌的节奏、诗人生平简介、作品、时代背景、主题、情感、名句的理解等方面交流。
(二)老师关注交流动态,相机点拨。
旨在快速汇总学生已经掌握的知识及其掌握程度。
(三)在初步理解的基础上有节奏、有情感地诵读全诗。
己亥杂诗
龚自珍
浩荡/离愁/白日/斜,
吟鞭/东指/即/天涯。
落红/不是/无情/物,
化作/春泥/更/护花。
三、交流未知聚核心,朗读吟诵有创生
(一)质疑——形成班级核心问题
1.小组交流个人问题单,找出问题的共性与个性,形成小组问题单。
2.汇报交流小组核心问题,形成班级核心问题。
交流原则:前面小组已经
提到的问题不再重复,注重个人的独特思考。
(教学预设)班级的核心问题可能有:
(1)“浩荡离愁白日斜,吟鞭东指即天涯”包含作者怎样的感情?
(2)诗中的“落红”“护花”怎样理解?有没有特殊含义?(意象,托物言志)
(3)诗歌流露了诗人的两种情感:舍与不舍。
诗人想舍的是什么?不想舍的又是什么?(诗缘情)
(4)诗人在花开花落的变化中寄寓了怎样的深意?有什么衍生意义?
(5)创生问题——
(二)析疑——关注问题的盲点
1.有没有关注单元说明、课文预学提示、课后习题、练习册等?
2.有没有关注文体特征“诗言志”“诗缘情”?
3.有没有自己阅读的独特思考?
(三)释疑——资料助读、联类比照、知人论世
个人思考后进行小组交流,老师再出示助读资料:
知人论世:龚自珍(1792 年8 月22 日—1841 年9 月26 日),字璱(sè)人,号定庵(ān)。
汉族,仁和(今浙江杭州)人。
晚年居住昆山羽琌山馆,又号羽琌山民。
清代思想家、诗人、文学家和改良主义的先驱者。
龚自珍曾任内阁中书、宗人府主事和礼部主事等官职。
主张革除弊政,抵制外国侵略,曾全力支持林则徐禁除鸦片。
48 岁辞官南归,次年卒于江苏丹阳云阳书院。
他的诗文主张“更法”、“改图”,揭露清统治者的腐朽,洋溢着爱国热情,被柳亚子誉为“三百年来第一流”。
著有《定庵文集》,留存文章300 余篇,诗词近 800 首,今人辑为《龚自珍全集》。
著名诗作《己亥杂诗》
共 350 首。
多咏怀和讽喻之作。
《己亥杂诗》中的批判、呼唤、期望、集中反映了诗人高度关怀民族、国家命运的爱国激情。
例如《己亥杂诗》中第一二三首,“不论铁盐不愁河,独倚东南涕泪多。
国赋三升民一斗,屠妞那不生栽禾。
”写出了作者对清朝政府不重视筹划关系到国计民生的盐铁生产、税收和水利等问题,一味依赖东南的漕运,对江南人民加重剥削,致使农业生产凋敝,人民困苦不堪,危害国家经济的现实进行了大胆揭露和批评。
再如《己亥杂诗》中第八七首,“故人怀海拜将军,侧立南天未蒇勋。
我有阴符三百字,蜡丸难寄惜雄文。
”表达诗人对禁烟斗争的关注,对国家命运的关注。
联类比照:(其三)罡风力大簸春魂,虎豹沈沈卧九阍。
终是落花心绪好,平生默感玉皇恩。
(其一四)颓波难挽挽颓心,壮岁曾为九牧箴。
钟簴苍凉行色晚,狂言重起廿年瘖。
(其六十)华年心力九分殚,泪渍蟫鱼死不干。
此事千秋无我席,毅然一炬为归安。
(其八七)故人怀海拜将军,侧立南天未蒇勋。
我有阴符三百字,蜡丸难寄惜雄文。
(其一二三)不论铁盐不愁河,独倚东南涕泪多。
国赋三升民一斗,屠妞那不生栽禾。
师生共议,点拨明确:
1.“浩荡离愁白日斜,吟鞭东指即天涯”包含作者怎样的感情?
无限感慨中表现出作者豪放洒脱的气概。
一方面,离别是忧伤的,毕竟自己寓居京城多年,故友如云,往事如烟;另一方面,离别是轻松愉快的,毕竟自己逃出了令人桎梏的樊笼,可以回到外面的世界里另有一番作为。
离别的愁
绪和回归的喜悦交织在一起,既有“浩荡离愁”,又有“吟鞭东指”;既有白日西斜,又有广阔天涯。
2.诗中的“落红”“护花”怎样理解?有没有特殊含义?(意象,托物言志)
“落红”喻辞官,“春泥”喻平民百姓,“花”喻朝廷,诗人看到落红想到自己,虽然花儿已谢,但没有终结自己的使命,而是要回到滋养它的泥土中去,化为春泥,为养护来年新开的花朵尽自己的微薄之力。
在这里,诗人以落花自比,在形象的比喻中表现出一种不甘自弃、昂扬奋进的精神。
(3)诗歌流露了诗人的两种情感:舍与不舍。
诗人想舍的是什么?不想舍的又是什么?(诗缘情)
想舍的是当朝的黑暗与腐朽,不想舍的是亲朋好友和国家的前途命运。
(4)诗人在花开花落的变化中寄寓了怎样的深意?有什么衍生意义?
深意:诗人以“落红”暗喻自己是具有爱国情怀的志士,“化作春泥更护花”表达了诗人想继续为国效力的思想感情。
衍生意义:多指甘愿牺牲自我的无私奉献精神。
(5)创生问题的解答——多视角思考(文化的传承、调动学生的生活体验)(预设)如离开是政治性的;朝廷的眷念,国事的忧念;自觉奉献的人生哲理的境界;对自身生命的超越;对人生价值的升华……
四、随课微写立意深,落红精神心扎根
随课微写:人们常常会用“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来吟咏老师,请你另辟蹊径引用这句名言写一段话来歌咏感动你心的人或事,触动你情的景或物。
五、背诵默写心存疑,总结反思再提升
1.背诵默写。
2.将学习后的收获和反思写在问题本上。
六、板书设计:
诗言志诗缘情
己亥杂诗
龚自珍
落花→春泥→护花
↓
生命的超越、人生境界的升华
【教学反思】
诗歌教学中,要培养“文体意识”“编者意识”“作者意识” “读者意识”。
思接千载,建立起学生与诗人的对话,拉近文本与学生的距离。
读一首首诗,呈现在学生面前的应是一个个鲜活的人物形象,是一个个独特的生命体验,是一个个风起云涌的时代复现,是一种种精神文化的感悟传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