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效能宏观经济治理推动高质量发展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效能宏观经济治理推动高质量发展
■ 中国宏观经济研究院研究员 郭丽岩
展望明年,支撑经济发展的有利条件将进一步增多,随着疫情防控形势持续好转,接触式服务业和消费将加快恢复,就业、收入和国内物价总体保持稳定
今年以来,我国牢牢把握经济工作的主题主线,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办好发展安全两件大事,不断健全宏观经济治理体系,持续完善宏观经济政策制定和执行机制,进一步释放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红利,不断提升内需体系完整性,使得内外部需求持续改善,质量效益稳步提高,内生动能不断增强,有力支撑了国民经济持续稳定恢复发展。

宏观调控成效明显
主要指标运行在合理区间
创新和完善宏观调控是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
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题中之义和重要支撑。

今年作为“十四五”规划的开局之年,坚持稳中求进总基调,科学把握“稳”与“进”的关系,进一步完善宏观经济治理体系,增强宏观政策自主性,丰富宏观调控工具和手段,稳步提升宏观经济治理能力,有力推动和支撑了经济高质量发展。

尤其是运用系统观念和工作方法,强化完善宏观经济政策的综合协调机制,把握力度和节奏,促进多目标动态平衡,努力实现发展质量、结构、规模、速度、效益、安全相统一。

特别是面对世纪疫情等经济运行中出现的压力和挑战,能保持住政策定力,强调宏观政策的连续性、稳定性、可持续性,积极财政政策加力提效,稳健货币政策灵活适度,不搞“大水漫灌”,而是根据轻重缓急,在把握宏观政策逆周期调节力度和节奏的基础上,搞好跨周期政策设计,实施更加精准有效的调控,将主要宏观经济指标稳定在合理区间。

今年前三季度,国内生产总值(GDP)同比增长9.8%,两年平均增长5.2%。

1-10月份,全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0.9%,两年平均增长6.3%,已基本恢复到疫情前水平;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同比增长
6.1%,两年平均增
长3.8%,增速与前三季度持平;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14.9%,继续保持较快增长,两年平均增长4.0%,增速与前三季度持平略快。

国内重要民生商品供应充足,物价平稳运行与其他经济体通胀率高企形成鲜明对比。

1-10月份,国内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同比累计上涨0.7%,10月CPI在合理区间小幅回升至1.5%。

国内CPI能够一直稳定在合理区间内温和运行,反映出我国疫情防控措施有力,重点民生商品供给稳定和市场通达。

“粮价稳百价稳”,我国物价稳定的基础牢靠。

“十四五”开局以来,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坚持藏粮于地、藏粮于技,大力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确保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

今年秋粮再获丰收已成定局,粮食产量连续第7年稳定在1.3万亿斤以上。

近期,蔬菜、肉类、食用油等农副食品以及煤炭和油气等基础能源保供稳价成效明显。

进一步健全社会救助和保障标准与物价上涨挂钩联动机制,千方百计缓解部分价格上涨对低收入群体正常生活的影响。

今年以来就业形势总体上保持稳定,居民收入与经济增速实现基本同步。

10月份,全国城镇调查失业率为4.9%,不仅低于去年同期,也低于2019年同期水平。

其中,社会更加关注的青年人失业率,随着大学生就业入职逐步增加,16-24岁城镇人口失业率已经连续三个月回落,下降到14.2%。

前三季度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6万元,扣除价格因素同比实际增长9.7%,两年平均增长5.1%,与经济增长基本同步。

我国依靠完整的工业体系,在全球率先实现全面复工复产,今年以来一直将出口维持在高景气度区间,出口结构也在持续优化。

尤其是在海外疫情出现多轮次反复,国际港口拥堵、主要航线运力紧张等背景下,我国企业生产和航运企业克服多重困难,在支持全球产业链供应链运转、保障国际市场有效供应方面,展现出了大国担当。

1-10月份,货物进出口总额同比增长22.2%,其中,出口同比增长22.5%,民营企业进出口占比接近五成,机电产品进出口占比接近六成。

经济循环进一步畅通
发展质量与效益持续改善
今年以来,“十四五”规划的重大部署、重大任务、重大工程均已有序启动。

在健全目标优化、分工合理、高效协同的宏观经济治理体系过程中,注重处理好短期与中长期、供给与需求的辩证关系。

宏观调控工作重视调查研究,及时发现经济运行中的苗头性倾向性问题,继续做好“六稳”工作、落实“六保”任务,避免短期波动影响经济运行稳定。

同时,进一步健全以国家发展规划为战略导向,以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为主要手段,就业、产业、投资、消费、环保、区域等政策协同发力的宏观调控制度体系,不断丰富完善宏观调控的政策工具,
我国依靠完整的工业体系,在全球率先实现全面复工复产,今年以来一直将出口维持在高景气度区间,出口结构也在持续优化。

强化政策之间的统筹协调和衔接配合,持续提升宏观经济治理能力。

努力把实施扩大内需战略同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有机结合起来,形成需求牵引供给、供给创造需求的更高水平动态平衡,提升国民经济体系整体效能。

内需体系完整性逐步提升,驱动经济增长的内生动能增强。

“六稳”“六保”措施进一步见效,市场主体经营状况明显改善,制造业投资和民间投资持续回升,1-10月份基础设施投资同比增长1.0%,制造业投资增长14.2%。

从投资结定恢复和新发展格局加速构建。

在增强自主可控能力、以创新赋能产业基础再造方面持续发力,突破产业链瓶颈和促进高技术应用等方面取得了阶段性成效。

10月份,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增长20.1%,两年平均增长12.8%。

高技术制造业PMI为52.0%,企业生产经营活动预期指数为53.6%。

新能源汽车、集成电路、工业机器人等绿色低碳智能化发展相关的产品产量同比分别增长127.9%、22.2%、10.6%。

由此可见,“三新”经济持续亮眼,不断强化对高质量发展的“内核”
构的优化来看,新动能的活力和带动力不断增强,高技术产业投资同比增长17.3%,两年平均增长13.5%;民间投资同比增长8.5%,两年平均增长3.8%,比前三季度加快0.1个百分点。

从消费来看,升级类消费明显活跃,限额以上单位的通讯器材类、金银珠宝类、文化办公用品类商品零售额同比增速较快,网上新型零售亮点纷呈,支撑力增强。

1-10月份,全国网上零售额同比增长17.4%,其中,实物商品网上零售额同比增长14.6%,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比重为23.7%。

“三新”经济快速成长有力支撑经济持续稳支撑。

今年以来,正在加快实施高标准市场体系建设行动,筑牢反垄断和防止资本无序扩张的法治基石,不断完善市场规则制度和竞争政策体系。

强化市场监管和反垄断规制,防止资本无序扩张,维护市场秩序,激发各类市场主体特别是中小微企业活力。

截至11月初,我国市场主体总量已经突破1.5亿户,这是我国经济持续稳定恢复的底气和韧性所在,也是稳住经济基本盘的重要支撑。

这些促进国民经济循环最活跃的微观主体稳住了7亿多人的就业,仅个体工商户就带动了近3亿人就业。

创新和完善宏观调控是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题中之义和重要支撑。

今年作为“十四五”规划的开局之年,坚持稳中求进总基调,科学把握“稳”与“进”的关系,进一步完善宏观经济治理体系,增强宏观政策自主性,丰富宏观调控工具和手段,稳步提升宏观经济治理能力,有力推动和支撑了经济高质量发展。

我国市场主体呈现出高质量发展的态势,更加注重降本增效控风险提升竞争力,更加注重加大科技创新投入增强新动能,更加注重转型升级应对外部冲击,同时更加注重抓住新机遇拓展外部市场空间,在保障民生和应对外部复杂环境变化过程中,展现出了强大韧性与蓬勃力量。

构建新发展格局是以全国统一大市场基础上的国内大循环为主体,不是各地都搞自我小循环,“十四五”开局之年,各地区正在努力找准自身在国内大循环和国内国际双循环中的位置和比较优势。

深入实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促进京津冀协同发展、长江经济带发展、粤港澳大湾区建设、长三角一体化建设、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深入推进西部大开发、振兴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中部地区崛起、东部率先发展,优势互补、高质量发展的区域经济布局正在加快形成,国土空间布局进一步优化,东西南北中纵横联动,主体功能明显、优势互补的区域协调发展新格局正在加速构建。

保持战略定力
于惊涛骇浪之中行稳致远
展望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国发展仍处在重要战略机遇期。

碳达峰碳中和纳入经济社会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整体布局,5G、人工智能、绿色低碳技术等新一轮科技创新动力澎湃,商业应用场景不断拓展,全球创新格局和产业链供应链正在重塑,我国要把握参与全球气候治理和创新治理的重要机遇,积极贡献中国智慧,以此提升参与全球经济治理的影响力。

展望“十四五”时期,随着中等收入群体规模持续扩大,消费结构升级进一步加快,内需动能还将加速释放,超大规模的国内市场资源优势正在向国际竞争优势转变,我国将在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更为安全的发展道路上砥砺前行。

全面深化改革开放,为我国推动高质量发展提供强大动力与体制保障,进一步破除市场准入壁垒,全面提升市场准入效能有助于增强市场主体活力,为国民经济循环提供内生动能强化机制。

既要看到我国经济中长期向好的大趋势和基本面不会改变,但也要看到,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仍然存在,尤其是百年变局与世纪疫情叠加,外部环境不确定因素增多,全球其他主要国家通胀率上升,国际大宗商品价格高位运行等,我国面临疫情外防输入和内防反弹压力以及妥善化解原材料价格传导等挑战。

为此,要保持战略定力,坚定战胜一切困难和挑战的信心,牢牢把握住“三新一高”的战略方向毫不动摇,强化统筹平衡,加大国内宏观政策跨周期调节力度,努力保持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

展望明年,支撑经济发展的有利条件将进一步增多,随着疫情防控形势持续好转,接触式服务业和消费将加快恢复,就业、收入和国内物价总体保持稳定。

于惊涛骇浪之中行稳致远的关键,在于统筹好发展和安全。

宏观调控中要强化风险意识,深入分析发展环境变化特别是外部输入性风险的不利影响,聚焦研究债务、汇率波动、价格波动等风险隐患,做好提前预研预判预警。

尤其要增强产业韧性与抗冲击的能力,筑牢防范系统性金融风险安全底线,同时确保粮食安全、能源矿产资源安全、重要基础设施安全,并加强海外利益安全保护。

密切防范遏制重特大安全生产事故,提高食品药品等关系人民健康产品和服务的安全保障水平。

同时,健全生物安全、网络安全、数据安全、人工智能安全等领域的综合治理体系,切实提升治理能力。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