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考《新闻摄影》第二编第三章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自考《新闻摄影》第2编第3章
突发性新闻
第1节考点
考点一突发事件的含义
突发事件,是指突然发生的、造成或者可能造成严重社会危害,需要采取应急处置措施予以应对的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公共卫生事件和社会安全事件。
突发新闻就是指事情发生不在预期之中,无法事先进行计划的报道题材。
考点二突发新闻事件的四种信息来源形式
1.新闻热线
热线线索一般分为内线和外线两种。
内线主要来源于突发事件的处置部门,如110、119、120,这些一般是采用单线联系,不会对外公开;外线就是报料热线。
报料热线是各个媒体设置比较多的一种方式,这样的热线一般24小时开通。
2.培养“线人”
摄影记者通常会积极与自己认识的人建立起良好的私人关系。
新闻摄影记者通常都会有自己的对口部门,要经常和这些部门保持良好的关系,以便有重大事件发生时第一时间得到通知。
3.其他媒体
可以从电视台、电台、网络上最新滚动插出或登载的信息中寻找感兴趣的线索。
4.其他方式
充分利用城市地图,以最快速度抵达现场。
城市地图(纸质地图、地图网站和GPS卫星定位仪)都可以帮助记者轻松地到达目的地。
其他新闻事件的线索也可以依靠这里面的很多渠道得到。
考点三面对突发性新闻事件,摄影记者应具备的三种素质
1.要有极强的新闻敏感
突发事件,转瞬即逝,对合适的、有价值的、具有超强视觉冲击力的画面,要不失时机地按下快门。
在突发事件发生后展示出的“极强”新闻敏感有赖于摄影记者平时的修养,有赖于其对突发事件报道孜孜不倦的追求和一次次的实践。
摄影记者临场的表现与自身的素质是一个偶然和必然的辩证关系。
2.准确把握突发新闻事件摄影的本质特征
突发新闻事件摄影最能激发读者的思想感情,最能显示新闻摄影的特征和魅力。
这不仅仅在于记者的亲眼目睹,更在于摄影记者以其技巧和感受从新闻现场抓拍到了新闻“最要点”。
这个“最要点”,就是最能代表事物本质特征的典型瞬间,或是矛盾冲突的焦点,或是震撼人心的刹那,或是新闻人物扣人心弦的面部表情。
3.要有纯熟的摄影技术
在突发事件现场,摄影记者要对手中的相机和镜头运用自如。
突发性新闻(2)
—自考《新闻摄影》第2编第3章第1节考点
考点摄影记者在远距离、近距离以及夜间环境下选取的设备类型和准备工作
1.近距离拍摄设备
新闻摄影记者经常装备的短焦距变焦镜头有:17~35毫米镜头、16~35毫米镜头、20~35毫米镜头,同时还有一些14~35毫米的短焦距定焦镜头。
他们通常会利用短焦距镜头尽量靠近事发现场,走近被摄者,同时在镜头内收入现场的环境和人物的状态。
2.远距离拍摄设备
长焦距镜头首当其冲,新闻摄影记者经常装备的长焦距变焦镜头有:70~200毫米镜头、80~200毫米镜头。
有时还会装备一些长焦距定焦镜头:300毫米镜头、500毫米镜头和600毫米镜头。
摄影记者会将长焦距镜头装在另外一个相机机身上,与另一个装备短焦距镜头的相机配合进行拍摄。
摄影记者的做法通常是:装备短焦距镜头的相机挂在脖子前,装备长焦距镜头的相机背在肩膀后。
有时,摄影记者还会在相机包里放着一个1.4倍或2倍的增距镜,以便能在很远的地方就能抓拍到被摄对象。
3.夜间拍摄设备
夜间拍摄尤其需要闪光灯,但很多摄影记者不喜欢在拍摄新闻图片时使用闪光灯。
因此,多数情况下摄影记者都是采用长焦距镜头、提高感光度、增加噪点、牺牲画面质量的方式来保证拍到现场画面。
摄影记者需要在不经意间完成新闻照片的拍摄。
新闻摄影记者装备的闪光灯经常是尼康和佳能两个品牌的,能跟相机配套使用。
4.摄影设备就绪之后
除了将相机时刻保持在可以抓拍的状态下,快门设置在高速连拍模式中,镜头的景深处在无限远处,摄影记者还需要认真检查摄影附件、传输设备、通讯设备的配置和功能。
尽量轻装上阵,在装束上尽量不像一个摄影记者,将全部精力集中于拍摄工作本身。
突发性新闻(3)
—自考《新闻摄影》第2编第3章第1节考点
考点一拍摄地震题材的技巧
1.摄影记者需要冲在地震现场的第一线,及时拍出有意义的照片,为救灾工作提供有效的信息途径。
2.摄影记者可以用广角镜头拍摄地震全貌,用长焦镜头拍摄细节。
3.除了直接记录成千上万人的死亡,还可以间接表现地震对城市的破坏性和对人内心的沉重打击。
4.摄影记者在拍摄时要注入更多的人性关怀,更多地表现人民群众战胜灾难的信心和勇气。
5.摄影记者要时刻做到眼明、手快、脑子清醒。
6.面对一个个生死离别的揪心场面,摄影记者要尽职尽责,尽其所能地向人们传达死者们在灾难中的经历。
考点二拍摄飓风题材的技巧
在展示灾难时,摄影记者经常采用俯拍大全景和正面全景的方式,如:《卡特里娜飓风》(《达拉斯晨报》,斯米利·普尔);同时也对视点精心选择,等候拍摄最具表现力的场面,如:《卡特里娜飓风登陆新奥尔良》(欧文·汤姆斯)、《在丽塔的统治下》(保罗·巴克)。
此外,虽事实信息含量小但情感信息含量大的新闻照片,同样受人欢迎。
如:《卡特里娜飓风》(迈克尔·恩斯沃斯)。
考点三拍摄洪水题材的技巧
飓风的背后,还会有洪水的袭来,很多拍摄地震和飓风的方式都可以被套用到拍摄洪水的过程中来。
悲壮,不仅表现在冲突与毁灭中,而且还体现在抗争与拼搏上。
例如:《疏散》(迈克尔·恩斯沃斯)、《孟加拉洪水中的妇女》(阿比尔·阿卜杜拉)。
要选择合适的拍摄题材和角度,一是目的要明确,切不要为了拍摄洪水而拍洪水,如《暴雨中的节奏》(王颂),谱写了一首与洪水抗争的协奏曲;二是摄影记者在拍摄时要深思熟虑,仔细选择合适的拍摄点,如:《奥马伊拉的痛苦》(富兰克·福尼尔)和《台风中的一家人》(傅拥军)。
考点四拍摄烈火题材的技巧
1.自然灾害中的火灾。
摄影记者的镜头一定要对准火灾现场,运用全景去描述现场,拍摄火灾的规模,这是人们最关心的画面。
运用近景去捕捉表情、故事和细节。
拍摄火灾画面时,要注意色温和白平衡,通常火光的色温是2900K,属于低色温。
有时候,还可以利用高色温区域或者通过闪光灯照射,使画面在色彩上产生对比。
2.人口密集的区域火灾较多。
在复杂的采访现场,摄影记者要注意隐蔽自己的身份,可以趁乱或者在别人疏忽的情况下寻找拍摄目标,等待时机,在高潮出现时,毫不犹豫地抢拍下精彩的瞬间。
要随时随地带着一张备用存储卡以应对意外情况。
再有,火灾的拍摄有时候并不是都在现场,很多背后的故事和后续的发展要比现场还具有说服力,如:《火灾之后》(马特·瑞尼)。
3.爆炸造成的火灾。
在第一时间置身突发事件现场是拍摄出精品的前提条件。
4.建筑倒塌造成的火灾。
悲剧发生时,摄影记者通常都会从人性的角度去抓取现场的画面,寻找最具有感染力的画面。
一个新闻摄影记者没有权利决定哪些场景人们应该看到,哪些场景人们不该看到。
而只需要尽一名摄影记者的职责,努力拍摄到每一个有价值的场景,每一个有价值的人。
考点五拍摄战争与暴力题材的技巧
1.要不畏艰险,敢于深入新闻事件现场,抓取活镜头。
2.跟着眼睛去发现事实。
3.要从各种位置拍摄,用生命赌影像。
考点六拍摄悲剧事件题材的技巧
1.获取事实。
面对悲剧事件,摄影记者应找好切入点,尊重镜头中的弱者。
2.抓拍瞬间。
3.珍贵画面出现的时间。
非突发性新闻
—自考《新闻摄影》第2编第3章第2节考点
考点一非突发性新闻的含义
非突发性新闻是指那些事先知道事件发生的时间、地点、内容和采访对象的新闻事件。
这类新闻事件事先就可以制定拍摄计划、确定拍摄对象、查询拍摄资料。
考点二拍摄社会生活新闻的方式
1.关心生活。
在生活中学会独立思考整个新闻事件,把握本质,理清事件之间的各种关系,思考如何将能体现本质的关系视觉化。
2.选择切入点。
切入点的选择应该坚持“四化”原则:故事化、人物化、细节化、戏剧化,同时让故事人物化、人物细节化、细节戏剧化。
这就要求摄影记者在拍摄时注意:新近取材;小处入手;差异化思维挑选题材;不要把事情想得太复杂。
3.富有情感。
每一幅作品都应有自己明确的主题,对应人物的情绪。
4.享受乐趣。
生活中有情感,生活中也有乐趣。
作为摄影记者,要善于捕捉生活中的乐趣。
5.熟练获得决定性瞬间。
6.解决问题,引起重视,社会新闻报道有时会促成社会问题的解决。
7.挖掘深层次的东西。
考点三拍摄会议(包括会见、集会等)新闻时的方式
1.要推陈出新。
找到合适的拍摄位置;使用恰当的技巧。
2.一针见血。
抓住主题;用细节镜头表现人物神态;拍摄一些与会议新闻相关的事件,这就是会议新闻会外报道。
考点四综合运用摄影技巧和方法,参与拍摄各种会议(包括会见、集会等)和社会事件
1.在拍摄各种会议(包括会见、集会等)时,摄影记者的主观意念会影响思考过程,进而影响技巧选择。
在选用镜头、构图、角度及画面取舍的不同,会对新闻照片产生重要影响。
在报道会议新闻时要通过镜头导出主题,通过细节镜头表现人物神态,通过与会议新闻相关的事件来反映会议新闻的方方面面。
拍摄出会议新闻的创新之处。
2.在拍摄社会事件时,摄影记者要关心生活,学会在生活中发现,在生活中思考。
生活中的新闻是琐碎的,摄影记者要理清思路,正确选择,把握新闻本质,拍摄出具有新闻性、信息准确、质量高的照片。
摄影记者在题材上要就近取材,从小处入手,选择差异化题材。
世界上的每个角落都充满了摄影的题材,我们必须清醒地对待世界上正在发生着的一切事情,忠实地对待我们自己所感觉到的一切。
社会新闻对时效性要求特别强,摄影记者应以最快速度赶赴现场进行抓拍,并及时处理发稿供见报(或报道)用。
新闻图片里加入一定的情感,则会更加生动,抓拍某个感人的瞬间,人物的动作和表情是最容易产生情感的元素;能在适当的位置,选取适当的人物,记录下适当的时刻。
新闻人物肖像(1)
—自考《新闻摄影》第2编第3章第3节考点
考点一新闻人物肖像摄影的定义
新闻人物肖像摄影指的是摄影记者在新闻现场对人物和事件进行合乎情理的判断、理解,使用现场光或现有光,在不干涉被摄对象的条件下,通过人物的外貌、动作、神态、细节来引出其内心世界、个性特征和精神面貌的摄影。
考点二接近被摄对象的五种方式
1.单兵作战,不要一窝蜂出现
人物肖像摄影的关键要素是无限制地接近被摄对象,让他们以最自然的肖像出现在镜头前。
拍摄人物肖像时要多为被摄对象考虑一下,摄影记者单兵作战有利于让被摄对象保持自然状态。
如:《克什米尔地震的幸存者》(托马斯·穆尼塔),镜头中惊慌的女孩通过表情把地震带给她的恐惧自然地展现出来。
2.用眼神去交流
作为一种最自然、最常见的交流方式,眼神的交流其实就是一种尊重。
与被摄对象直接用眼神进行交流,双方可以在彼此之间建立更加密切的关系。
如:《三峡移民人物肖像》(王景春)、《蒙面的女人》(罗伯特·凯普托)。
3.使用短焦距镜头
使用短焦距镜头、近距离拍摄人物,就是要求摄影记者尽可能地靠近被摄对象,只有靠近他们才能够营造出融洽自然的关系,拍摄到真挚的情感,如:《玛蒂尔达》(罗伯特·汉瑞克森)。
4.试着去做对方喜欢的事情
摄影记者与被摄者之间需要缩短和消除的不只是物理距离,更在于心理距离。
除了眼神的交流,摄影记者必须在言行举止上做出让被摄对象感觉相信和满意的行动,让被摄者感觉到拍摄者理解并喜欢他的工作和生活方式。
5.获得被摄对象的许可
如果摄影记者是真心、善意地去记录,大部分被摄对象都会同意其要求。
如:《亲属正在为刚刚死去的女孩哀悼》(斯文·托芬),这样悲伤的环境,拍摄前需要得到当事人的同意,即使对方无暇顾及,也要在情感上得到对方的默许。
考点三让拍摄对象与摄影师形成互动的三种方法
1.熟悉环境
熟悉环境,一要花时间和被摄者相处;二要观察被摄者的工作环境、工作情形;三要找寻被摄对象比较感兴趣的元素,有目的、有计划地进行拍摄。
2.语言的交流
摄影记者要利用拍摄前的准备工作,挖掘话题与被摄者交流,找寻他们经历中与采访任务相关的部分以及感兴趣的部分。
3.营造拍摄氛围
拍摄人像,就是要捕捉到一种氛围。
拍摄时,它能在某种程度上反映出被摄对象的一些个性。
新闻人物肖像(2)
—自考《新闻摄影》第2编第3章第3节考点
考点拍摄各种光线条件下的人物肖像
美国摄影家A·法宁格指出,对摄影记者来说,光具有强度、质量和颜色三个主要性质。
明亮的光线给人一种耀眼、明快和严肃的感觉,暗淡的光线常常表现忧郁、宁静和含蓄的情绪。
照明强度的这种差别,会在照片上以三种不同的方式表现出来,即被摄体的明暗度、被摄体的反差范围、彩色照片中被摄体的色彩再现。
1.光的强度
(1)在强烈的阳光下,摄影记者可以利用碧蓝的天空、高悬的太阳、反光的表面和生动的色彩去进行拍摄。
如果相机带有点测光装置和能兼顾测量强光和阴影的装置,便可以获得较多的控制,从而使被摄体在强光下正确曝光。
(2)正午的时候,摄影记者可以利用充足的光线去强化人物形象,周围的白墙和可以反光的地方都可以利用。
(3)在阴沉多云的天气里拍摄出的照片缺乏阴影和反差,光线强度低,景深一般很浅,被摄物显得非常平淡。
如果天空变化较小,在黑白照片中可用反差滤光镜增添效果,彩色照片中可以使用渐变滤光镜。
2.光的质量
在新闻摄影里,光的质量就是指新闻人物现场光的质量。
按下快门之前,首先要解决的问题就是要对现场光有一个清醒的、明确的分析,还要有一个对有利于人物情感表现的光线的总体把握。
3.光的色温
(1)光线的色温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摄影记者正在拍摄的人物的色彩在底片上或者存储卡上的还原效果。
(2)日出和日落时段是比较好的拍摄时机。
这时候色温较低,给摄影记者提供了一个光线明亮且阳光照射角度很低的拍摄机会,从而可以拍摄出高反差和色彩饱和的照片。
另外在掌握曝光量时,通常最好是测量强光和阴影部分之间的平均光。
(3)摄影时需要经常考虑光与色温的关系,对自然光线与常见人工光线的色温(见色温表)要活学活用。
如:《吉姆·埃伯索尔》(查克·凯斯)。
4.光的角度
(1)光线的角度与摄影记者在现场的选择相关,现场的环境、拍摄的距离、使用的镜头焦距都影响着摄影记者的选择。
(2)顺光拍摄是摄影创作中比较忌讳的方式之一,因为顺光拍摄的人物肖像脸部光线是平均的,不易表现人物脸部的轮廓和个性,如:《这是我的平面爸爸》(琳达·奥克蕾斯科)。
(3)侧光是摄影创作中拍摄人物肖像经常采用的光线。
所谓侧光,就是从人物脸部的一侧进行照明,这样就形成了半边脸暗、半边脸亮的情况,或者是在另
一边脸颊上形成大大的鼻子的投影。
侧光能利用人物脸部或身上凸起的部位遮挡光线而形成阴影,表现出人物的轮廓感,形成明暗对比。
(4)逆光适合将被摄对象与背景分离开来,逆光的强度越大,人物的轮廓感则越强。
5.眼神光
明亮细小的眼神光表现愉快,范围大的眼神光显得柔和,而没有眼神光的眼睛则死气沉沉。
新闻人物肖像(3)
—自考《新闻摄影》第2编第3章第3节考点
考点一如何拍摄人物群像
1.认识这群人
拍摄人物群像,首先要了解这群人是怎样一个群体,他们在做什么。
(1)要清晰地展现每一个人的面孔,让他们表现出自己的特点。
(2)和每一个人交流,寻找在照片中能够呈现出活力的关键点。
(3)如果群体中的每个人都同等重要,那么他们占据的区域也要相似,如果群体中有比较重要的人物,要适当地给予特殊关照。
2.安排被摄对象
(1)环境、背景、站位、拍摄方式都可能对群像的优劣造成至关重要的影响。
作为摄影记者需要和他们沟通,选择拍摄的地点,安排他们的大体站位,调动他们的情绪。
(2)摄影记者在拍摄群像时,一般都会使用广角镜头,这时候要注意不要让画面发生变形,确保每一个人在画面中都是清晰的,不要有太大或太小的景深效果;在选取环境时,不要让远处的地平线出现在人物的脖子位置;要从不同的高度观察群像,让每个人都能看到照相机。
考点二如何拍摄面部、手部和形体
1.面部表情
人的喜怒哀乐多在面部表情上流露出来。
面部表情指的就是眼睛、嘴、鼻子、眉头、肌肉、皮肤等方面的变化。
面部的重中之重则是人物的眼睛,包括眼神、目光等。
第一种方法是尽量让被摄者的眼睛直视镜头,拍摄出来的照片很有个性,观众也可以从这类照片中感觉到被摄对象的特点和个性。
第二,被摄者可以无视镜头和摄影记者的存在而转向其他方向。
2.手
手部的动作能够帮助人们表达自己的职业和情感。
每一个手势,都有它存在的意义。
在人物摄像中,手的姿势和动态有助于表现人们某一特定环境中的思想感情和精神面貌。
很好地表现手势,对于人物肖像摄影来说比较重要。
可以把新闻人物所要讲的话用具有动感的手势烘托出来,起到传神和烘托作用。
3.形体
(1)人物的姿态对于表现内心的情绪起着重要的作用。
如:约翰·盖普斯拍摄的《砸掉柏林墙》,当男子举起锤子向柏林墙砸去的时候,我们看不见他的面部表情,看不清他的手部特写,唯一可以清晰展示的就是他的形体、他的姿态。
(2)呆板地站立在镜头前面拍摄的人物肖像是不自然的,可以想办法人工制造一些曲线,尝试不同的组合,总会有较理想的姿态出现,如:《麦当娜》(赫布·瑞茨)、《玛丽莲·梦露》(波特·斯特恩)。
新闻人物肖像(4)
—自考《新闻摄影》第2编第3章第3节考点
考点一拍摄人物的五种技巧
1.设计一些细节。
2.找个人与被摄对象交谈。
3.道具的使用。
4.恰当使用抓拍这种很有效的方式。
5.学会进退自如。
考点二综合运用摄影方式和技巧拍摄人物肖像
1.拍好新闻人物的外观形象
(1)人物照片表现最直接、最明显的是人物脸部特征。
要真实完美地再现人物形象。
(2)防止人物的变形,比如因为镜头的像差原因而导致的对人物形象的夸张失度而丑化、影响到人物的造型。
(3)要注意避免和修饰人物的一些脸部缺陷,如伤痕、斑记、青春痘等。
(4)反映出被摄人物的性别、年龄、职业及个性特点。
2.拍好人物的神态流露
(1)注意对眼睛的表现。
(2)注意对面容、手、脚、身体的动作的表现,尤其是对手的表现。
人们常常通过手势表达他们的思想感情。
(3)注意对面部表情的表现。
人的喜怒哀乐多在面部表情上流露出来,尤其是笑容是表现力最丰富的形象特征。
3.拍好人物的感情流露
以新闻人物的真实的情感去打动人,去传达新闻信息。
在拍摄上,抓取感情表现是建立在对人物外观形象和神态表现的基础之上的。
4.注意新闻人物的工作和生活的背景的表现
背景是烘托和突出新闻人物的重要条件。
所以在拍摄时尽可能选择与被摄人物有密切关系的景物作背景,以能表现现场气氛的环境作背景。
借以丰富画面的内容。
5.注意一些细节问题
(1)要注意被摄人物有一些显示民族、职业、身份特征的着装、饰物,对此要注意加以表现,以突出人物的一些特征。
(2)在室内拍摄时注意不要头顶门柱、门窗等物,不要出现扛机器、影像重叠等现象。
(3)在室外拍摄不要让人头上、肩上长杆、长树等影响形象的现象出现。
特写照片
—自考《新闻摄影》第2编第3章第4节考点
考点一新闻特写照片的定义
新闻特写照片是指对重大事件中的局部典型事物、细节或角度,细腻深入地刻画人物形象的面貌、神情和事物本身的特质、内涵的新闻摄影报道体裁。
考点二新闻特写照片的四个特点
1.新颖、独特
新闻特写照片强调要抓住富于个性的特征和从富于个性的角度加以表现,对细节、局部进行强化处理,从而让人获得以小见大、窥一斑而见全貌的视觉感受和心理感受。
2.趣味性
新闻特写照片强调用典型细节来表现和概括新闻事件。
特写镜头所具有的局部放大、拉紧拉近的效果,常给人以强烈的视觉感受。
3.人情味
有人情味的特写照片,其实就是在“直面淋漓的鲜血和直面惨淡的人生”的事件和环境中,抓取人所共有的情感和趣味。
这里的人情味有3个层面的含义:首先,选择的拍摄素材本身具有人情味;其次,摄影记者本身要有人情味;最后,拍摄的画面要有人情味。
4. “不准时”的新鲜感
与其他体裁的新闻照片相比,新闻特写照片在时效性上的要求相对弱一点,但它更强调深刻性。
特写照片是为了强化视觉效果,达到从更深的层次揭示新闻事件的特点和意义的目的,具有强烈的深刻性、揭示性和典型性。
考点三利用新闻特写照片的特点,综合运用摄影技术和技巧进行新闻特写拍摄
拍摄特写相片主要考虑景深与焦距这两项因素,拍摄者可以用光圈先决模式控制主体与背景间的景深,以收控制景深的效果。
其次,使用长焦镜头来突出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