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2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同学们好!
1953年中国的第一个五年计划以边计划,边执行、边修正的方式全面展开。

邓小平有句话说得好,“农业搞不好,工业发展很困难。

”农业是人类文明的摇篮,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基础,社会在发展的过程中,从农业社会到工业社会,从工业社会到现代科技文明,都离不开农业发展的支持。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第三章社会主义改造理论中第二个知识点: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了解当时,我国是如何变革生产关系,促进生产力的发展。

【正文】
一、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以毛泽东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根据马克思列宁主义关于农业社会主义改造的基本原理,从我国农村实际出发,制定并实行了一整套适合中国特点的对农业社会主义改造的方针、政策和办法,开辟了一条适合我国情况的农业社会主义改造道路。

第一,积极引导农民组织起来,走互助合作的道路。

“面朝黄土,背朝天,汗珠子掉地上摔八瓣”的日子离我们已经越来越远了,年轻的你们根本不熟悉传统农具的使用方法,甚至连它们的名字都叫不上来。

建国初期,中国农业是一种传统的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你们的爷辈们就是用这些传统的农具
从事个体经营方式的农业生产,这种个体经营方式,存在许多个体生产所难以克服的困难,还是靠天吃饭。

一旦遇上天灾人祸,只能卖地卖房,好不容易翻过来的身又翻了回去。

真是“辛辛苦苦三十年,一夜回到了旧社会”。

同时,落后的生产关系,使农村生产发展缓慢,无法给工业提供足够的原材料和广大的销售市场,整个国家的国民经济发展都受到了影响。

面对农村出现的新问题和为了国民经济健康持续发展,我国,积极引导农民组织起来,走互助合作道路。

电影《金光大道》就是对芳草地农业社会改造的描写。

农民刘祥妻子生病,两个孩子还小,家里缺少农具,没有牲畜,到了耕种的季节,无法及时耕种,眼看翻了半截的身又要翻回来。

在这种情况下,党员高大泉带领大家伙,帮助刘祥种地。

从图片中我们可以看到耕种在没有牲畜的情况下,5人在前面拉犁,1人扶犁,1人播种,共需要7人才能完成。

只有走互助合作,穷帮穷来种上广大农民的地,才能奔向社会主义。

只有组织起来,走合作化道路,才是一条金光大道。

第二,遵循自愿互利、典型示范和国家帮助的原则,以互助合作的优越性吸引农民走互助合作的道路。

农业社会主义改造时期涌现出来很多典型,最著名的是山西的全国劳动模范李顺达办的李顺达互助组和河北遵化县西铺村整个国家的形象的”穷棒子社”。

1952年河北遵化县西铺村一位叫王国藩的农村党员带领乡亲们办起生产合作社,当时全社23户贫农,大家都穷得很,
社里牲畜只有一头驴,还只入社了3条驴腿,另一条驴腿归社外农民所有,其它生产资料也很缺乏,社员们投不起资,人们都管他们叫”穷棒子社”,又被戏称为“3条驴腿”。

就是这样一群穷棒子靠自己的双手撑起了这个农业合作社。

他们没有依靠国家的贷款,而依靠他们的劳动到离他们村35里的深山里去打柴,卖钱添买生产资料。

”穷棒子社”从三条驴腿起家,依靠自己的力量,克服重重困难,第一年的粮食产量,就超过互助组上年平均产量将近一倍,用事实对那些散布合作社要“穷散架“的人,做出了强有力的回答。

”穷棒子社”一年取得的巨大变化,使西铺村更多农民看到了合作社的优越性,它像磁石一样,强烈地吸引着社外农民特别是那些比较贫困的农民的心,他们迫切要求入社。

毛泽东知道后对穷棒子社的经验极为称赞,他豪情满怀地说:“我看这就是我们整个国家的形象,难道6万万穷棒子,不能在几十年内变成一个社会主义的又富又强的国家吗?“
第三,正确分析农村的阶级和阶层状况,制定正确的阶级政策。

1950年6月30日开始,我国将农村阶级划分成了“地主、富农、中农、贫农、工人”,中农又分“上中农、中农和下中农”。

贫农和下中农占农村人口的60%到70%,这部分人缺少生产工具,最需要走互助合作的道路。

根据当时农村的实际情况,党制定并贯彻执行了依靠贫下中农,发展互助合作,由逐步限制到最后消灭富农剥削的农村阶级政策。

这使农业合作化有了坚实的阶级基
础和群众基础。

第四,坚持积极领导、稳步前进的方针,采取循序渐进的步骤。

有缘学习更多+谓ygd3076考证资料
农业社会主义改造大体上经历了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主要是发展互助组,同时试办初级社。

建国之初的互助合作运动主要是以办互助组为中心,互助有的是临时的,耕田插秧收割庄稼等,农忙时节,或者是修水渠的时候需要人手,几家几户凑在一起,你帮我来我帮你。

也有一些常年的互助组。

好些人家结合在一起劳动,最著名的是山西的全国劳动模范李顺达办的李顺达互组。

互助组带有社会主义萌芽性质。

第二阶段是建立初级农业生产合作社。

初级社一般是在互助组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其特点是:农民在自愿互利的原则下将私有土地、耕畜、大型农具等主要生产资料入社统一经营使用,按照土地的质量和数量给予适当的土地分红,其他入社的生产资料也付给一定的报酬。

社员根据按劳分配的原则取得劳动报酬,产品由社统一经营。

初级社部分地改变了私有制,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具有半社会主义的性质。

第三阶段是发展高级社。

高级社实行生产资料农民集体所有、按劳付酬,取消土地分红,具有完全的社会主义性质。

到1956年底,全国入社农户占总农户的96.3%,5亿多农民在党的领导下通过合作化,走上了社会主义道路。

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变革了生产关系,使农民增产增收过了好日子,也加快了工业的现代化进程,改变了中国的旧面貌,
呈现了崭新的新气象。

今天就讲到这里,谢谢!。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