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制度变化历程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考制度变化历程
1952年至1965年:高考的初期阶段
1952年的中国第一次高考,最终录取了3427名考生进入高等教育阶段,标志着高考制度的正式开始。
当时的高考主要考核语文、数学、外语和政治四门科目,考试时间只有1-2天,比较简单。
这个时期的高考标准还不够明确,招生录取方式比较简单,主要是按照专业优先和高中学业成绩选取,录取比例较高。
为了适应社会的发展需要以及教育的需求,高考制度也开始向更完善、更细致、更公平的方向前进。
1966年至1976年:文化大革命期间,高考暂停
文化大革命期间,由于众多的社会和政治因素的影响,高考制度被暂停,高等教育招生主要依照政治背景和社会身份,而非考试成绩。
这个时期,高等教育大幅萎缩,很多学校停止招生。
1977年至1991年:高考的恢复和改革
在高考暂停的十年中,原先的高等教育和学科体系开始逐渐复苏,并一步步地恢复高等教育招生考试。
随之而来的是,对于高中阶段教育的要求也逐渐提高。
为了适应这个阶段的改革,高考的科目增加到了10门,考试时间也延长到了3天。
录取分数线的设定开始逐渐成熟,录取方式也逐步转向基于考试成绩。
1992年至今:高考进入了现代化阶段
进入到1990年代以后,中国的社会和经济又出现了新一轮的变革,这次的变化
直接关系到教育体系的变革。
随着教育条件的不断完善和教育需求的不断提高,高考逐步进入了一个现代化阶段。
这个阶段的高考科目不断调整,考试时间也日益增长,录取制度也逐步细化和完善。
同时,由于社会的发展,高考对于社会的影响也越来越明显,无论是政府层面还是大众层面,都必须要认认真真地去考虑高考改革的意义和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