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初中寄宿生和走读生综合素质的跟踪调研》课题汇报总结(五篇材料)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农村初中寄宿生和走读生综合素质的跟踪调研》课题汇报总
结(五篇材料)
第一篇:《农村初中寄宿生和走读生综合素质的跟踪调研》课题汇报
总结
《农村初中寄宿生和走读生综合素质的跟踪调研》课题汇报总结
各位领导、各位专家、在座老师:上午好!耽误大家的休息,来参加课题结题验收工作会议,我代表课题组全体成员表示衷心的谢意。
“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
调查研究才能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农村中小学校的出路是一个沉重的话题。
一批学校在改革中走进了“死胡同”,另一批像我们学校从困境走出来的学校,靠着对教育朴素的理解,对育人为本的执着追求,学生的学业成绩蒸蒸日上,综合素质显著提高,生源从门可罗雀到门庭若市,各种荣誉纷至沓来,成为示范品牌学校。
一、课题研究的意义及背景
这几年,教育界正在落实科学发展观,进行教育深层次的改革,通过多种途径促进教育的均衡发展,把“育人为本,立德树人,德育为先”作为教育的根本目标,着力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这也是提高我国教育质量的当务之急,是实现人才资源强国战略的必经之路。
受《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决定》启发,我们冯瓴初中政史地教研组成立课题组,开始对我校双轨教学模式,学生综合素质进行调查研究。
此课题研究从二00八年八月伊始,那时正值国家中长期教育规划纲要调研和征求意见期,学校布局进行调整,教育资源重新整合,家门口办学的传统已被打破,民办教育风起云涌,大量挤占公办学校的生源空间,学生家长趋之若鹜,导致大批农村学生涌进城镇学校。
我校也同样面临生存和发展的困境。
我校是孟集经济片的老校,距冯瓴乡政府所在冯瓴街道五公里,距本乡最远生源村赵郢十公里,学校还有孟集、花园、潘集的学生,生源广、质量差,校园四通八达,管理难。
校领导审时度势,大胆决策,当时在相关政策的指引、主管部门
大力支持,周边学校配合的情况下,勒紧裤腰带,举债办了寄宿制。
采取九年一贯制、寄宿制和走读式双模管理的方式,2008年秋期寄宿学生数已达六百多人,走读学生也接近七百人,而教师只有五十多人,资金的短缺、工作的艰难和师资不足不言而喻。
怎么教学?如何管理?走什么样的发展路径?在杨正元校长亲自率领下,大家凝心聚力,大练内功,打造团结的班子集体,建设高素质的教师团队,参观学习外地先进的办学经验,着手制定适合我校的制度规范,进行课堂改革,开展校本研究,进行多元评价学生的尝试,争创标准化学校、特色示范学校、品牌学校。
全面地提高了教育教学质量和学生的综合素质,学校面貌焕然一新,受到了教育主管部门和社会各界的一致好评。
我们就借教育改革、布局调整这股强劲的东风,面对压力,抓住机遇,迎接挑战,正视问题。
从农村初中入手,从学生现状出发,顺应形势的发展,来探究问题的解决,2008年9月我们随机选择了两个刚入学的班级作为课题实验班,对学生进行跟踪调研和评价探索。
期望解决我们冯瓴初中的出路问题,探索和深化我校的教育教学改革。
二、课题研究的依据和价值;
(一)课题研究的依据以《教育法》、《义务教育法》、《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规定为依据;以洋思、杜郎口、后六中学等的发展模式为借鉴;以义务教育追求均衡发展为背景;以冯瓴初中实现跨越式发展为目标,立足现实、规划未来。
走独具特色的强校之路。
(二)课题研究的价值
寄宿制和走读式双模发展,两条腿快跑,成功的先例没有。
加上我校生源广,绝大部分学生家在农村,家长在外务工,家庭状况又各不相同,学生个体差异很大,对教育的需求也不同,怎样办让大家都满意的教育,真正贯彻实施《义务教育法》,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这是我们教育工作者的神圣使命,也是课题组义不容辞的责任。
我们希望通过努力,发现问题,改进不足,能在评价中有所创新,还学生以自由活泼、快乐健康的学习生活,确立学生正确科学的人生观、价
值观和世界观,学生将来不管干什么,都有用武之地,都能成就一番事业。
三、课题研究的目标和内容
(一)研究目标
1、通过对我校寄宿生和走读生的跟踪调研,及时总结学校在管理上的经验和教训,探索出适合我校发展的科学之路,从而确定今后发展之趋势。
着力打造品牌示范初中,农村十二年一贯制优质学校,实现冯瓴初中跨越式发展。
2、澄清义务教育阶段做人和成才的模糊认知问题,逐步完善农村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的操作,开展多元素质评价体系的尝试。
3、探讨初中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途径。
4、推进高效课堂的探索和尝试。
5、探讨寄宿生和走读生编班的融合问题。
(二)研究内容
1、科学完善的学校规章制度的制订和施行;综合素质评价的建立和操作;考核简报的运用和修正;初中学生心理研究及疏导;中学生礼仪行为的养成和规范;高效课堂的探索和实践;学生实践创新能力的培养和提高;教师专业素养的培训和提升。
2、进入新世纪,人们强烈关注,热情呼唤教育公平,农村务工人员增多,相对应留守学生也不断增多,由于农村教育资源的短缺,师资力量的不均衡,导致了择校、择班热,应运而生的快慢班、重点班、寄宿制、走读式、全封闭、半封闭层出不穷,屡禁不止。
究其原因,家长是为了提高孩子的应试能力,上个好学校;学校是为了吸引优秀生源,扩大办学规模,多争取公用经费;社会也品头论足,大肆宣传;还有教育主管部门不健全奖励机制的误导等等。
现在的寄宿制或多或少有些“圈羊教育”之嫌,我们课题组从2008年8月就进入确定的七(2)、七(3)班,对学生进行跟踪对比调研,对他们的学习兴趣、学习能力、学习成绩、心理素质、品德修养、实践能力、创新能力等方面的差异进行研究,得出结论,作为学校和教育主管部门制定政策、制度和决策的依据。
四、课题研究的方法
本课题主要采用的方法有:
1、调查法;
2、讲座法;
3、观察法;
4、探究研讨法;
5、比较研究法;
6、赞赏法;
7、评价法;
8、经验总结法。
五、课题研究的步骤与过程
课题研究对我们来说是一项全新的工作,没有现存的资料供学习,没有固定的模块供借鉴,在实践中探索,在探索中实践,不走过场,不打“太极拳”,找准研究“切入点”,始终在预定的轨道上运行和推进,经过课题组老师的努力合作,确定了课题实施方案,按四个步骤完成该课题。
第一阶段(2008.8—2009.1)课题筹备申报阶段。
主要工作有:召开政治学科教研会,进行学科课题论证,提请县教研室主任王应群等专家指导,在课题科学性、方向性、前瞻性和可行性方面定位。
确定2008年9月新入校的一个寄宿生班和一个走读生班为研究对象,选定班主任,并对调研对象进行摸底核实。
第二阶段(2009.3—2009.6)课题立项阶段
主要工作有:撰写课题申请报告、立项、研讨课题实施方案,撰写开题报告,举行开题仪式,接受教研室课题初期检查。
健全学生成长记录册。
第三阶段(2009.6—2010.12)课题实施阶段
主要工作有:
1、制定和规范冯瓴初中寄宿制和走读式管理若干规章制度,整理和编辑冯瓴初中《文件汇编》。
2、制定和完善冯瓴初中教育教学质量检测方案,印发冯瓴初中月考、期中、期末统考简报。
3、制定和完善冯瓴初中有效课堂集体备课实施方案。
4、对特长生进行问卷调查。
5、对寄宿生及走读生进行学习和心理素质状况问卷调查,写出调查报告。
6、开展中学生心理素质健康讲座、中学生法制教育讲座、中学生礼仪行为习惯养成讲座。
7、进行培优转差个案辅导及报告。
8、开展家访,征求家长对学校工作意见。
9、学生兴趣小组的活动情况展示。
10、举办校园征文比赛,结集《优秀学生作文选》。
11、课题组老师赴阜阳、合肥、洋思、杜郎口学习及汇报。
12、冯瓴初中首届“感动校园之星”的评选操作。
13、中学生“模拟法庭”的实施。
14、中学生公益活动“拒绝零食、爱心捐助”活动的开展。
15、中学生志愿者服务社会实践课的开展。
16、“高效课堂”的探索。
17、实验班多元综合素质评价的尝试。
18、留守学生活动记录。
19、校园文化节、运动会及书画展示。
20、课题教师围绕课题撰写课题论文,并结集。
21、接受教研室课题中期检查,撰写中期报告。
22、进行毕业生去向调查,写出调查报告等。
第四阶段(2011.1—2011.3)整理资料、接受验收阶段
主要工作:分类整理文字、音像、图片资料,U盘存储并上传教育局,撰写结题验收申请和结题报告,做好迎接现场调研及结题验收的准备。
在课题实施过程中校长亲自上阵,老师、学生共同参与,通过广开言路、群策群力,把条条思路理清、件件事情想细、个个环节抓落实、点点偏差校正、层层漏洞堵死,变不利为有利,化压力为动力,确保了方案的可操作性、科学性和示范性。
同时校长负责,教导主任
落实,保证了课题研究长流水,不断线。
六、课题调研的成果
(一)理论性成果
1、制定和规范了冯瓴初中寄宿生和走读生管理若干管理制度,整理和编辑了冯瓴初中《文件汇编》。
制度的建立和完善,促使各项工作步入正轨,规范和约束了师生的行为,明确了学校老师、学生各自的权力、职责,落实了管理的目标和任务,保证了各项工作的顺利实施。
寄宿制管理的成功经验:
(1)寄宿制管理强化了学生的养成教育,形成了学生良好的学习行为习惯,寄宿制初中集教育,管理和服务于一体,有利于实现教育公平、优质教育资源共享,有利于学生打下扎实的学习基础;有利于学习良好的心理、生理素质及意志品质的养成;持之以恒的学习,体育锻炼,制度,可以使学生养成自觉学习、锻炼的习惯、强健他们的体魄,科学合理的作息时间;有利于养成学生健康的生活方式和良好的生活习惯;锻炼学生的生活自理能力,以及在现代社会十分重要的遵守时间的习惯。
(2)有利于培养学生的适应能力与共处合作的意识、脱离了松散随便的家庭生活,进行半军事化管理,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生活自理,培养他们的独立精神和合作能力以及他们的集体观念。
实验的学生学习主动性提高,自主性增强。
管理的规范性,学生的群体性活动的有序性以及与老师的零距离接触,都能给学生的全面发展创造更多有利条件。
学校的各项事业步入良性循环的轨道,学生各种活动活泼而有秩序,卓有实效。
(3)寄宿制管理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平等意识,法纪意识和民主精神。
三年朝夕相处的集体生活,造就了一种平等的人际氛围,由独生子女、留守学生家庭带来的负面效应在这种人际氛围中得到改变,半军事化的管理模式,严格的纪律规范,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文明行为,形成遵守规范,服从纪律的自觉意识,形成学生之间,师生之间十分真诚且日趋浓厚的相互关爱的风气。
大部分学生性情开朗,自信乐观,
品格内化深化,学习生活习惯养成,对前途充满信心。
2、课题论文的结集
通过课题老师的分工研究、交流合作,大家深入教学第一线,教学科研两兼顾、两促进、双丰收,在总结中推广、在推广中总结,集思广益,整理出了《冯瓴初中课题研究论文集》。
3、农村初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的操作我校开展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以来,不仅取得了课题研究的一些成果,而且促进了教育和教学事业的发展,锤炼了教师,提高了学生,丰富了校园文化生活,一举多得,一事多赢。
(1)建立了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体系。
(2)确定了多元化的评价主体。
按照评估方案,我们采取了学生自评,同学互评,教师评价,学校审核等评价方式,初步实现了评价主体的多元化。
(3)采用了多样化的评价方法。
通过实施过程性评价,档案袋评价,表现性评价等评价方法,促进了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的有机结合。
(4)收集了学生的大量实证材料。
我们建立了《学生成长记录》、《班级日志》、《好人好事记录册》、《违规违纪记录》全面装载学生初中学习阶段在德智体美等方面现实表现的原始材料,特别是学生阶段性评估材料,特长发展记录材料,各种奖惩记录材料,参与社会活动和综合实践活动等,为每一位学生建立了综合素质档案。
(5)为中考改革提供了详实的素材。
我们把学生的综合素质评价的评价结果与中招相结合,为改变了“一张试卷定终生”的考试选拔制度提供了大量的、有参考价值的、采信度高的第一手实证材料,为上级制定新的中招政策提供了一定的依据。
(6)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自信心。
实施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后,一些文化课中等的学生学习自信心大增,他们在其他方面的优秀表现可以弥补文化课成绩的不足,此举调动了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增强了他们学习的自信心,使他们能与文化课成绩优秀的学生“平起平坐”,促进他们全面发展,养成健全的人格。
(7)丰富了校园文化生活。
学校和班级成立了各种兴趣小组,校
园体育运动会,文化艺术节,各种竞赛,培养和发展了学生多方面的潜能。
(8)提高了教师参与科研的积极性。
(二)实践性成果
1、《考核简报》的运用,促进教学质量的稳步上升
我校每次期中、期末统考都和沈台初中对调监考,对调阅卷,学生考试单人独坐,学校重视考试结果的运用,在平均分、及格率、优秀率、最高分等“四率”方面进行班级、学习小组评比,进行授课教师评比,召开年级组月考统考分析会,反思、寻找改进措施,并作为评聘授课教师的依据。
因此,在冯瓴初中形成了比教比学、互帮赶超的热潮,教育教学质量稳步上升,升学率连年攀高,受到了主管部门和群众的好评。
2、中学生学习心理的调研,透视了多方面的问题。
我们通过《特长生调查问卷》、《农村初中学习状况的调查》、《农村初中学生心理素质的调查》,《冯瓴初中毕业生去向调查》,调查结果显示:大部分同学都树立了终生学习的理念,有较为明确的教育价值观,有较为科学的学习方法,但学习态度、学习需求五花八门,这与学习兴趣的培养、学习需求的社会化及家长的逐利短见有关,需要不断调整、研究和改进。
为此,我们请专家作了几次讲座,效果还比较好。
《农村中学生学习及心理状况的调查》结果,《毕业生去向调查》调查显示,当前农村初中生的学习心理与以往农村中学生的学习心理相比,具有明显不同。
(1)教育价值趋向多元化、现实化、金钱化(2)学习需求的纵向多层次和横向多目标:(3)学习目标明确,但具有主观性和不协调性对学生的问卷调查表明,学生具有明确的学习目的,但通过对调查问卷的对比分析和对学生本人的观察,学生的学习目的具有严重的主观性和不协调性,学生学习目的的主观性突出表现在:他们已经认识到了未来进入城市就业或在农村非农产业就业的艰难性,但有很多学生却表示不准备在农村务农,很明显,如此大的群体具有这个想法是很不现实的。
学生学习目的的不协调主要表现在思想与行动的不协调。
3、中学生礼仪行为养成教育的研究,促使了校园文明习惯的形成。
通过《法制讲座》、《中学生心理素质报告》、《中学生礼仪行为养成讲座》、留守学生座谈、文明班级的评选、“校园之星”的评选、拒绝零食等活动,加强了《中学生守则》、《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教育的针对性;通过制定学生行为习惯一日常规,促进了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通过建立“星级”班级评比制度、思品老师的学科渗透、班主任负责制、家校结合等方式,充分发挥了班集体的育人作用;通过加强了校内外联系、社会共管等方式,整合了社会资源,巩固了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养成的成果。
通过以上措施,学生养成了文明、节约、自立等良好的行为习惯。
细节决定成败,习惯决定素养,素养铸就了人生,使学生终生受益。
4、“高效课堂”的尝试,向四十五分钟要质量为了实现“教师愉快教学,学生快乐学习”的教学思想,把学生的学习负担转化为教学动力,真正实现“以课堂为中心,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的目标。
我校采取的方式主要有:改变排位方式、成立学生自主合作学习小组、改变教学方式,让老师走下神圣的讲台;改变课堂总结方式,让学生总结、老师修正;还采取随堂听课、观摩课、展示课、跟踪听课等形式,以老带新,以新促老等等,不断改革,大胆创新,初步显现了师生互动,教学相长,趣味妙生的教学情境。
5、学生实践创新能力的培养,拓展了课堂空间,激发了学生的潜能。
通过学校运动会、特长生辅导、校园艺术节、模拟法庭、爱心捐助、校园建筑设计方案征集、运动会会标设计、辩论赛、口头作文、志愿者服务等活动,拓展了学生的学习空间,开辟了第二课堂,锻炼了学生的实践能力,激发了学生的创新潜能,增强了学生的体质,涌现了一大批值得称颂的模范人物和先进事迹。
这些来自身边的感动,真实可见,易仿好学,学校满意,家长放心,社会肯定。
七、课题研究值得关注,还存在的问题
(一)寄宿制办学虽然有其不可替代的教育优势,然而,因其封闭性又不可避免的存在许多不足。
1、寄宿生生活空间相对封闭,学习时间太长,影响到学生的体质健康,不利于学生社会实践能力的培养。
2、寄宿生书本知识较强,生活阅历相对贫乏,不利于学生对社会的全面认识。
3、寄宿生与社会的联系不够,两点一线,不利于对社会信息的搜集。
4、寄宿生的家长期望值过高,与家长的沟通减弱,学生的学习任务重、精神压力大,也不利于跟家长的情感交流。
(二)走读生虽然有其世事人情皆学问的便捷,但是,因其开放性也给管理带来了难度。
1、走读生的学习兴趣相对薄弱,学习成绩总体较差。
2、走读生的生活习惯、自我约束力相比不足。
3、走读生的违规违纪相对较多。
4、走读生的辍学率相对较高。
(三)综合素质评价存在的问题
综合素质评价和整个新课改一样,虽然便面上轰轰烈烈,但实质性内涵不足。
表现在:
1、全社会没有形成一个有利于素质教育的大环境,高考、中考的指挥棒依然在乱舞,教育部门评价办学的手段依然不科学、不规范。
2、政策和资金还不能保障综合素质评价的真正实施。
3、评价依据不足,信度不高,无论是老师、还是学生,在进行评价时,普通感到缺乏依据,对于评价学生的综合素质来说,最重要的依据就是日常的表现。
这需要评价者经常性的观察和积累,大部分综合素质是无法“考”出来的。
4、学生成长记录不全,使用还不规范。
5、一次或几次评价难以反映学生发展的动态过程。
6、表面上评价主体多元,实际评价主体仍为一元。
7、硬性规定A等指标比例,不太符合农村学生综合素质的评价实际情况。
8、评价结果与高中录取相脱离。
八、基础教育阶段创新型人才培养的思考钱多森之问,再一次喊出创新人才培养的教育之痛。
培养创新人才一直是我国教育事业努力
的主要方向。
一般来说,我们习惯于把高等教育视为培养创新型人才的主力,但事实上,在培养创新型人才的过程中,基础教育是高等教育的起点,同样不容忽视。
纵观世界强国之林,哪个不是走科教兴国之路,通过技术、人才输出做大做强。
中国的中学生应试能力强,而创新能力很差,我们应从基础教育阶段抓起,通过多种方式,去引导、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培养学生良好的思考习惯和思维方式,为将来从事创新型研究、开发奠定基础。
谢谢大家,恳请大家留下宝贵意见。
第二篇:《农村初中寄宿生和走读生综合素质的跟踪调研》课题汇报
总结
《农村初中寄宿生和走读生综合素质的跟踪调研》课题汇报总结
各位领导、各位专家、在座老师:上午好!耽误大家的休息,来参加课题结题验收工作会议,我代表课题组全体成员表示衷心的谢意。
“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
调查研究才能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农村中小学校的出路是一个沉重的话题。
一批学校在改革中走进了“死胡同”,另一批像我们学校从困境走出来的学校,靠着对教育朴素的理解,对育人为本的执着追求,学生的学业成绩蒸蒸日上,综合素质显著提高,生源从门可罗雀到门庭若市,各种荣誉纷至沓来,成为示范品牌学校。
一、课题研究的意义及背景
这几年,教育界正在落实科学发展观,进行教育深层次的改革,通过多种途径促进教育的均衡发展,把“育人为本,立德树人,德育为先”作为教育的根本目标,着力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这也是提高我国教育质量的当务之急,是实现人才资源强国战略的必经之路。
受《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决定》启发,我们冯瓴初中政史地教研组成立课题组,开始对我校双轨教学模式,学生综合素质进行调查研究。
此课题研究从二00八年八月伊始,那时正值国家中长期教育规划纲要调研和征求意见期,学校布局进行调整,教育资源重新整合,家门口办学的传统已被打破,民办教育风起云涌,大量挤占公办学校的生源空间,学生家长趋之若鹜,导致大批农村学生涌进城镇学校。
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