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病人为中心的护理模式研究进展述评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以病人为中心的护理模式研究进展述评

发布时间:2021-07-01T09:51:15.943Z 来源:《医师在线》2021年12期作者:盛丽丽

[导读] 目前,临床护理模式已由病人病情护理转为以病人为中心的全面护理,其不仅得到了病人认可,也有效提高了临床护理质量。

盛丽丽

淮安市淮安医院江苏淮安 223200

【摘要】目前,临床护理模式已由病人病情护理转为以病人为中心的全面护理,其不仅得到了病人认可,也有效提高了临床护理质量。本文主要对以病人为中心的护理模式的形成原因、应用效果与现存问题及解决措施等进行分析,以持续改进以病人为中心的护理模式,使其发挥更大作用,以利于医疗护理服务质量提升,病人护理满意度提高。

关键词:以病人为中心;护理模式

随着现代医学模式的持续革新,人们生活质量、医疗技术水平的持续提高,人们对于临床护理模式的服务质量要求也随之提高[1]。随着人们越来越重视现代护理模式,其发展也在不断完善,以往传统的护理模式已无法再满足病人需求,“以病人为中心”的护理模式开始形成,并在临床广泛推广后得到了病人的认可。“以病人为中心”的护理模式即以人为本、整体护理、全面关爱的护理模式,其更重视病人个体身体条件、安全需求、归属需求、自尊需求,并可兼顾病人个人决定、喜好与目标等。此外,“以病人为中心”的护理模式更重视医患共同决策,因此更利于病人主观能动性与治疗依从性提高。为进一步探究“以病人为中心”的护理模式的发展,本文主要从其形成、应用效果与现存问题及解决措施等方面进行探究,以供临床参考。

1 “以病人为中心”护理模式的形成

1.1 “以病人为中心”护理模式的产生背景

1.1.1 医学模式变化

1977年,美国罗切斯特大学医学院恩格尔教授提出:生物医学模式具有局限性,须建立融合了生物、心理与社会适应维度的新型医学模式,才能为病人提供更优质医疗服务,以提高人们身心健康水平[2]。自此,医学模式开始转为“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以病人为中心”的护理模式正是基于此所形成,其强调病人为具有社会属性的人,而非病体,并可予以病人多方面评估、治疗及护理,全面关爱病人身心健康。

1.1.2 疾病病谱变化

随着抗生素的出现及在临床的广泛应用,疾病病谱已从20世纪初的急慢性传染病转为以肿瘤、心脑血管疾病、糖尿病、高血压等为主的慢性非传染性疾病。因慢性疾病病人病程长,除可损伤病人身体外,还可严重影响病人心理与社会功能,且多数慢性病为生活方式病,更需临床予以专业健康教育,以纠正病人不良生活习惯,从而有效遏制病情进展。因此,若仅对病人采取单一的身体疾病护理,则无法照顾到病人心理,“以病人为中心”的护理模式则可予以病人综合、全面的身心护理,因此在临床及病人中有了更为广泛的认可度。

1.2 “以病人为中心”护理模式的历史与发展

1.2.1 “以病人为中心”护理模式的提出

“以病人为中心”的医疗服务模式最早出现于1950年的美国,后由英国心理学家在医患关系基础上提出“以病人为中心”的概念,将其归为诊疗时掌握病人生活特点、社会环境、疾病产生过程,以利于整体诊断。“以病人为中心”的护理模式最早付诸实践为1983年,由美国一家医疗中心进行,至1988年,“以病人为中心”的护理模式正式形成,其内含就医途径、尊重病人价值观与喜好、医患沟通、健康教育、医疗服务协调、心理及情绪支持、身体舒适感支持、家人及朋友参与、出院及院后治疗转换准备等8项内容。我国则于1996年提出“以病人为中心”的护理理念,并开始革新护理模式。

1.2.2 “以病人为中心”护理模式的发展

随着“以病人为中心”护理模式的实行,临床提出了以人文主义价值体系为基础的护理模式,其核心为关怀,即:建立人本主义价值体系;建立信任及希望;培养对自身及他人的敏感度;鼓励并接受病人消极或积极情绪表达;以科学方式解决决策与问题;密切护患教与学;为病人提供生理、心理、文化及社会环境支持;允许现象主义、存在主义出现。这种护理模式可和谐身心灵,更易为病人及临床所接受,并促使“以病人为中心”的护理模式得到了进一步发展。

1.2.3 “以病人为中心”护理模式的现状

目前,慢性病为临床主要诊治的疾病,这种情况更需医疗机构为病人提供具有人文精神的护理干预。我国自20世纪90年代起开始结合医院实际情况进行护理实践与效果评估。当下,该模式仍在不断发展、完善与成熟,且方式也更为丰富且多样,比如借助互联网+技术为病人提供全程护理管理,在门诊分诊[3]、输液时行健康教育等,目的在于强化病人身心护理,以确保病人得到更为全面的护理干预措施,以利于病人病情改善。当然,目前该护理模式仍存在很多不足之处,比如更重视技术而未重视人文,且各医疗机构甚至科室均有各自护理标准,缺乏规范化标准等,还有待临床予以进一步改进与完善。

2 “以病人为中心”护理模式的应用情况

2.1 国内外应用情况

目前,“以病人为中心”护理模式已被国外临床广泛应用,在行慢性疾病管理时,国外研究认为,经“以病人为中心”护理模式的健康宣教、满足病人需求、鼓励病人参与护理决策等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病人治疗依从性、参与感与满意度,从而使慢性疾病病人病情改善、生活质量提高。将“以病人为中心”护理模式与家庭医疗相结合的护理模式更是注重病人行为、生理与心理,并取得了良好效果。此外,随着临终关怀需求的增多,“以病人为中心”护理模式也已广泛应用于临终关怀领域,并扩展至家庭方面,不仅减少了病人住院时间,也利于整体护理质量提高。除此外,“以病人为中心”护理模式也被广泛用于癌症护理、脑卒中护理及其他疾病疾病护理中,均取得了良好效果。国内则将“以病人为中心”护理模式应用于正IT护理模式中,即将“以病人为中心”作为整体护理的核心,为病人提供社会、文化、生物及心理护理,以取得了显著成效。

2.2 “以病人为中心”护理模式优势

(1)减少医疗成本:“以病人为中心”护理模式在临床应用中不仅可缩短病人住院时间,减少病人病死率,还可提高病人院后慢性疾病管理水平,进而使病人再入院率降低,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减少病人医疗成本。(2)提高护理质量:“以病人为中心”护理模式可强化医护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