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西他滨联合半量CAG方案治疗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及急性髓系白血病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地西他滨联合半量CAG方案治疗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及急性髓系白
血病
目的:探讨地西他滨联合半量CAG方案治疗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yelodysplastic syndromes,MDS)及急性髓系白血病(acute myelocytic leukemia,AML)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

方法:15例MDS及AML患者,给予地西他滨联合半量CAG方案治疗,观察疗效及不良反应。

结果:7例完全缓解,3例部分缓解,总有效率66.7%(10/15),不良反应主要为骨髓抑制及继发感染,Ⅲ~Ⅳ度骨髓抑制的发生率为80.0%(12/15),感染发生率93.3%(14/15)。

结论:地西他滨联合半量CAG方案可以有效治疗MDS及AML,不良反应轻,患者耐受性好。

地西他濱(decitabine,DAC)活性成分为5-氮杂-2’-脱氧胞苷酸,是一种胞嘧啶类似物,为特异的DNA甲基化转移酶(DNMT)抑制剂。

研究发现,DAC 经磷酸化后掺入DNA,然后DNA与DNMT共价结合,并不可逆地抑制DNMT 的活性,可逆转DNA的甲基化过程,激活沉默失活的抑癌基因,诱导肿瘤细胞凋亡[1]。

其最早发现于1964年,用于AML的治疗。

2006年5月,美国FDA 批准地西他滨用于MDS的治疗。

本科应用地西他滨联合半量CAG(阿克拉霉素、阿糖胞苷和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治疗15例MDS及AML患者,现将其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总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研究对象回顾性分析2011年1月-2014年6月本院血液科收治的l5例MDS和AML患者,其中男9例,女6例,年龄56~81岁,中位年龄66岁,经骨髓形态学、免疫学、细胞遗传学、分子生物学明确诊断。

MDS患者8例,其中5例为RAEB-I型,3例为RAEB-Ⅱ型;AML患者7例,其中AML-M1 1例,AML-M2 3例,AML-M4 1例,AML-M5 2例。

患者中初诊13例,2例为复发。

15例患者中,中危9例,高危6例。

所有患者体力状态(ECOG)评分0~2分,无严重心肺疾病或肝肾功能不全。

1.2 治疗方法15例患者均采用地西他滨联合半量CAG方案,具体方案为地西他滨(DAC)15 mg/m2,d1-5,静脉滴注,阿克拉霉素(Acla)10 mg d3-6,静脉滴注,阿糖胞苷(Ara-C)10 mg/m2,q12 h,d3-9皮下注射,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CSF)200 μg/m2/d,皮下注射,在第1次注射Ara-C前12 h给予,至最后一次注射Ara-C之前12 h停用,若WBC>20×109/L停用G-CSF。

28 d为1个疗程。

患者均住普通病房,粒细胞缺乏时住无菌层流床或病房,用阿克拉霉素前按1:10~20剂量比例静脉滴注右丙亚胺保护心脏,降低阿克拉霉素的心脏毒性。

同时给予止吐、保肝药物,常规应用碳酸氢钠液、生理盐水交替漱口。

当患者体温>38.5 ℃,送血、尿、痰培养,行X线、彩色超声、CT等检查,并予以抗感染治疗,骨髓抑制期,Hb<60 g/L时输注悬浮红细胞,PLT<20×109/L或有出血表现时输注血小板,并予造血细胞生长因子等支持治疗。

1.3 疗效和不良
反应评价标准根据参考文献[2]评价疗效,分为完全缓解(CR),部分缓解(PR),未缓解(NR)。

CR+PR为总有效率(ORR)。

不良反应按WHO化疗药物不良反应分级标准判断。

2 结果
2.1 疗效判定15例患者中5例患者一疗程达CR,有2例PR患者相同方案再诱导化疗后达CR,总CR率46.7%,PR 3例(20.0%),NR 5例(3
3.3%),ORR为66.7%。

见表1。

表1 15例患者临床特征及疗效
序号性别年龄(岁)病种危险度疗程疗效
1 男7
2 MDS-RAEB-I 中危 4 CR
2 女70 AML-M5 高危 2 PR
3 男56 MDS-RAEB-Ⅱ高危 1 NR
4 男59 MDS-RAEB-I 中危 2 PR
5 女6
6 AML-M1 高危 1 NR
6 男62 AML-M2 中危 4 CR
7 女65 MDS-RAEB-I 中危 2 CR
8 女68 MDS-RAEB-I 中危 5 CR
9 男61 AML-M4 中危 2 NR
10 女81 MDS-RAEB-Ⅱ高危 2 NR
11 男77 MDS-RAEB-Ⅱ高危 3 CR
12 男68 AML-M5 高危 1 NR
13 男63 MDS-RAEB-I 中危 4 CR
14 女80 AML-M2 中危 3 PR
15 男63 AML-M2 中危 3 CR
2.2 不良反应不良反应主要为骨髓抑制及继发感染。

中性粒细胞计数(ANC)<0.5×109/L持续时间为7~45 d,平均17 d,感染发生率为9
3.3%(14/15),4例发生肺部感染,2例发生败血症,经抗感染治疗后均好转。

血小板计数(PLT)<20×109/L持续时间为9~35 d,平均23 d,1例颅内出血死亡。

Ⅲ~Ⅳ度骨髓抑制的发生率为80.0%(12/15)。

2例患者出现轻度肝功能异常,经用保肝药物治疗后肝功能很快恢复正常;未出现明显肾功能受损。

3 讨论
肿瘤抑制基因异常甲基化是引起包括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在内的恶性肿瘤的一个重要因素,以地西他滨为代表的去甲基化药物在临床应用中取得一定疗效。

地西他滨主要通过抑制DNA甲基转移酶使基因组中局部高甲基化CpG岛发生去甲基化,从而使抑癌基因重新活化,其具有双重作用机制:低浓度时在体内外均有去甲基化作用,能恢复沉默基因的表达并促进细胞分化;高浓度时则具有细胞毒作用[3]。

临床试验表明,地西他滨治疗高危MDS,总反应率为30%~73%,完全缓解率为9%~37%。

Klepfish A等[4]报道,地西他滨单药(20 mg/m2 d1-5,28 d为一疗程)治疗高危MDS,总反应率(ORR)为26%。

Lübbert M等[5]用地西他滨单药作为一线治疗不适合诱导化疗的227例老年AML患者,总有效率为26%,中位总生存时间为5.5月,1年生存率为28%,反应率在伴预后不良核型患者中没有差别,主要毒性为血液学毒性。

近年来全球在积极尝试应用地西他滨的联合方案,使临床疗效有所提高。

Kirschbaum M等[6]报道,用组蛋白去乙酰胺酶抑制剂伏立诺他(V orinostat)联合地西他滨治疗复发难治AML、初诊AML以及中高危MDS患者,具体方案为伏立诺他400 mg,d1-14,地西他滨20 mg/m2 d1-5,结果显示,反应率在复发难治AML、初诊AML 和MDS中分别为15%、46%和60%,安全性和耐受性良好。

CAG预激方案临床广泛用于中高危MDS、老年AML患者的治疗,其疗效肯定,作用机制可能与药物诱导恶性细胞分化及凋亡有关[7]。

日本学者Yamada K等[8]首先应用CAG方案治疗18例复发难治性AML,15例患者达CR,CR 率达83.0%,骨髓抑制中度到重度,严重的非血液学毒性罕见,患者生活质量较好。

于奇宁等[9]研究结果显示,CAG方案治疗高危MDS的总有效率为55.0%,主要不良反应轻微,经处理患者可耐受。

MDS和AML患者中,老年患者占有相当高比例,因脏器功能减退、基础疾病多、免疫功能低下等易发生严重感染,并容易继发器官功能衰竭,这些因素使得患者对化疗耐受性差,无法接受标准剂量化疗,容易发生致命的感染及出血[10-11]。

本研究采用地西他滨联合半量CAG方案治疗MDS及AML患者,15例患者中,CR 7例,PR 3例,NR 5例,ORR为66.7%,与国内报道的疗效相当。

不良反应的发生率较地西他滨单药要高,感染发生率93.3%。

Ⅲ~Ⅳ度骨髓抑制的发生率为80.0%,轻度肝功能损害13.3%。

虽然本试验病例数偏少,无法达到统计学意义,但为将来大样本临床试验研究提供依据。

参考文獻
[1] Issa J P,Gharibyan V,Cortes J,et al. Phase Ⅱstudy of low-dose decitabine in patients with chronic myelogenous leukemia resistant to imatinib mesylate[J]. J Clin Oncol,2005,23(17):3948-3956.
[2]张之南.血液病诊断及疗效标准[M].第3版.北京:科学出版社,2007:232-235.
[3] Derissen E J,Beijnen J H,Schellens J H,et al. Concise drug review:azacitidine and decitabine[J]. Oncologist,2013,18(5):619-624.[4] Klepfish A,Silbershatz I,Lugassy G,et al.Decitabine treatment in myelodysplastic syndromes-results of a compassionate patient program in Israel[J]. Harefuah,2013,152(10):591-594.
[5] Lübbert M,Rüter B H,Claus R,et al. A multicenter phase Ⅱtrial of decitabine as first-line treatment for older patients with acute myeloid leukemia judged unfit for induction chemotherapy[J]. Haematologica,2012,97(3):393-401.
[6] Kirschbaum M,Gojo I,Goldberg S L. A phase 1 clinical trial of vorinostat in combination with decitabine in patients with acute myeloid leukaemia or myelodysplastic syndrome[J]. Br J Haematol,2014,167(2):185-193.
[7]李菁嫒,冉启杰,周敏,等.改良CAG方案治疗高细胞急性髓系白血病疗效观察[J].中国医药导刊,2012,14(6):992-993.
[8] Yamada K,Furusawa S,Saito K,et al. Concurrent use of granulocyte colony-stimulating factor with low-dose cytosine arabinoside and aclarubicin for previously treated acute myelogenous leukemia:a pilot study[J].Leukemia,1995,9(1):10-14.
[9]于奇宁,常新东,刘先桃,等.地西他滨联合CAG方案治疗高危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疗效观察[J].疑难病杂志,2013,12(5):357-359.
[10] Garcia-Manero G. Myelodysplastic syndromes:2014 update on diagnosis,risk-stratification,and management[J]. Am J Hematol,2014,89(1):97-108.
[11]吳德沛,吴小津,石培民,等.含G-CSF的预激方案用于难治性或复发性急性髓系白血病治疗的临床研究[J].中华血液学杂志,2004,25(1):54-55.。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