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较优势理论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比较优势理论是在绝对优势理论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 李嘉图认为,国际贸易的产生原因主要是国家之间的
“比较优势”,而不是绝对优势。即在两国都能生产两 种产品的条件下,即使其中一个国家在两种产品的生产 上都处于优势地位,另一个国家在这两种产品的生产上 都处于劣势地位,两国依然存在互利贸易的可能性。
丝绸
中国
1
3-1=2
美国
3-1=2
1
与国际分工和贸易之前的消费状况相比,中国 多消费了1个单位的丝绸,美国多消费了1个单 位的小麦。这就是国际贸易对各国在消费量上 带来的好处。
2.2.4 比较优势理论的简要评价
比较优势理论在生活中具有很大的普适性,尤 其是“两优取其重,两劣取其轻”的思想,不 仅对于国际分工和贸易,而且对于我们的日常 生活和工作都是很有价值的。
即每个国家都应该集中生产并出口具有比较优 势的产品,而进口具有比较劣势的产品。通过 国际分工,可以增加世界的总产出,同时,参 与贸易的国家也可以增加产品的消费量。
基于这一原则,上述例子中,中国就应该专门生产并出 口丝绸,而美国专门生产并出口小麦。
基于比较优势的贸易结果
基于比较优势进行分工后的生产状况如下:
中国 美国 总计
分工后 小麦 劳动时间 产量
30
3
30
3
丝绸 劳动时间 产量
90
3
90
3
分工带来的好处:在社会总投入没有增加的情 况下,社会总财富得到增加。
进行国际贸易后的消费状况如下:
假如两国间的交换比例是1比1,即中国用1个单位的 丝绸去交换美国1个单位的小麦。
交换后(国际贸易)
小麦
位小麦的成本 =
是美国的6倍
10
中国生产1单位 30
> 丝绸的成本是 =
美国的1.5倍
20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因此,中国在生产丝绸上具有比较优势。根据相同的 方法,美国在小麦生产上的绝对优势要更大,所以美 国的比较优势产品是小麦。
两种不同的判断方法可以得到相同的结论。
比较优势原理
比较优势原理:“两优取其重,两劣取其轻”
中 国 生 产 1 60 2个单
美 国 生 产 1 10 1/2 个
单位小麦的 = = 位 的 > 单位小麦的 = = 单位的
机会成本
30 布匹
机会成本
20 布匹
因此,美国在小麦的生产上具有比较优势。根据相同的方 法可以得到,中国在生产丝绸上具有比较优势
从“相对生产成本”的角度进行判断
中 国 生 产 1 单 60
比较优势理论也存在着理论上的“硬伤”。其能够成 立,是完全取决于两个国家,在两种产品的生产成本 对比上存在“度”的差异。
但在高度抽象的“2×2×1”模型中,很可能会存在这 样一种情况,即两个国家在两种产品的生产成本对比 上,并不存在“度”的差异(如下表所示的情况)。
中国 美国
小麦
劳动时间 产量
第二,两国在生产中使用相同的技术,并且劳动是同质的。 第三,在两个国家,商品市场和要素市场都是完全竞争的。 第四,要素在国内可以自由流动,但在国际间不能自由流动。 第五,分工前后,生产成本保持不变。 第六,不考虑交易费用和运输费用。
2.2.3 比较优势理论的主要内容
比较优势理论对国际贸易产生原因的解释
大卫·李嘉图适时而出,他在1817年出版的《政治经 济学及赋税原理》一书中,提出了著名的比较优势理 论。他认为,英国不仅要从国外进口粮食,而且还要 大量的进口,因为英国在纺织品生产上所占的优势, 要比在粮食生产上所占的优势更大。
2.2.2 比较优势理论的假设条件
第一,贸易中有两个国家、两种产品、一种生产要素(劳 动),即是2×2×1模型。
中国 美国 总计
分工前
小麦
劳动时间 产量
60
1
10
1
70
2
丝绸
劳动时间 产量
30
1
20
1
50
2
通过对比生产成本或劳动生产率可以发现,美国无论是在 生产小麦上,还是在生产丝绸上,都具有绝对优势。按照 绝对优势理论,两国不能开展国际分工和贸易。但如果根 据比较优势理论,则依然存在贸易的基础。
从机会成本的角度进行判断
2.2 比较优势理论
2.2.1 比较优势理论的产生背景
1815年,英国政府为维护土地贵族阶级的利益,而修 订实施了“谷物法”。
“谷物法”颁布后,英国粮价上涨,地租猛增,这虽 然对地主贵族阶级有利,但也严重损害了产业资产阶 级的利益。
为了废除“谷物法”,产业资产阶级通过采用多种手 段,来鼓吹谷物自由贸易的好处。此时,产业资产阶 级就迫切需要找到谷物自由贸易的理论依据。
比较优势的判断
一般而言,如果一个国家在本国生产一种产品的机会成 本,低于其他国家生产该种产品的机会成本,则称该国 在生产该种产品上具有比较优势。
机会成本指的是,为了多生产某种产品(如小麦),而 必须放弃的其他产品(如丝绸)的数量。
假如世界上只有两个国家:中国和美国 都只生产小麦和丝绸这两种产品 劳动是唯一的生产要素 两国在进行分工和贸易前,各自的生产状况如下:
15
1
10
1
丝绸
劳动时间 产量
30
1
20
1
在上表中,中国生产1单位小麦的成本是美国的1.5倍, 但同时,中国生产1单位丝绸的成本也是美国的1.5倍, 即:15/10 = 30/20。
这种情况就是“等优势或者等劣势贸易模型”。一旦 出现该情况,比较优势理论的分工原则(“两优取其 重,两劣取其轻”)也就不再灵光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