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2022-2023学年六年级下册语文第1课《北京的春节》同步练习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部编版2022-2023学年六年级下册语文第1课《北京的春节》同步练习
一、单选题(共7题;共14分)
1.(2分)下列加点字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间.断(jiān)白云观.(guàn)
B.火炽.(zhì)娴.熟(xián)
C.擦.黑(cā)掺.和(chān)
D.菱.角(léng)榛.子(zhēn)
2.(2分)《北京的春节》是以时间为经线,以()为纬线展开的。
A.地点B.人们的活动C.人物
3.(2分)《北京的春节》的语言俗白清浅,朴素自然,不能体现“京味儿”的句子是()
A.孩子们喜欢吃这些零七八碎儿。
B.孩子们准备过年,第一件事就是买杂拌儿。
C.孩子们买各种花炮燃放。
D.腊月和正月,在农村是大家最闲在的时候。
4.(2分)下面的说法中,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课文《北京的春节》中,作者使用充满“京味儿”的语言,如“零七八碎儿”“杂拌儿”“玩意儿”等词语,带有鲜明的口语化角色和地域色彩,令人倍感亲切。
B.课文《腊八粥》中,人物的对话贯穿全文,从八儿焦急地向母亲询问道到与母亲讨价还价,再到看到锅里的粥时的惊讶,都表现了八儿可爱活泼的性格特点。
C.“终日不成章,泣涕零如雨”的意思是:织女思念牛郎,一整天也没有写出一篇完整的诗文,眼泪像下雨一样落个不停。
D.“世界上还有几个剧种是戴着面具演出的呢?”这是用问句的形式点出藏戏的特点带着面具演出。
5.(2分)关于《北京的春节》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是老舍的作品
B.写法注重有详有略
C.北京的春节历时一个月左右
D.高潮是除夕、正月初一、正月十五
E.以时间为经线,以人的行为为纬线结构全文
F.作者讨厌有些年俗
6.(2分)下列句子中划线词语运用有误的一项是()
A.小林不约而同地反对我的意见。
B.回想此前和此后截然不同的生活,我不能不感慨万分。
C.节日的大街上张灯结彩,人声鼎沸。
D.在外边做事的人,除非万不得已,必定赶回家吃团圆饭。
7.(2分)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言行不一致的人,是一种极不好的习惯。
B.一个连教育都得不到尊重的民族是很难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
C.除了很小的孩子,没有什么人不睡觉,都要守岁。
D.腊月和正月,在农村正是大家最闲在的时候和心情了。
二、现代文阅读(共8题;共28分)
课内现代文阅读。
初一的光景与除夕截然不同:除夕,街上挤满了人;初一,铺户都上着板子,门前堆着昨夜燃放的爆竹纸皮,全城都在休息。
男人们在午前就出动,到亲戚家、朋友家去拜年。
女人们在家中接待客人。
城内城外有许多寺院开放,任人游览,小贩们在庙外摆摊儿,卖茶、食品和各种玩具。
北城外的大钟寺、西城外的白云观、南城的火神庙(厂甸)是最有名的。
可是,开庙最初的两三天,并不十分热闹,因为人们正忙着彼此贺年,无暇顾及。
到了初五初六,庙会开始风光起来。
孩子们特别热心去逛,为的是到城外看看野景,可以骑毛驴,还能买到那些新年特有的玩具。
白云观外的广场上有赛轿车赛马的,在老年间,据说还有赛骆驼的。
这些比赛并不为争谁第一谁第二,而是在观众面前表演骡马与骑者的美好姿态和娴熟技能。
8.(1分)结合上下文写出下列词语的意思。
光景:
无暇顾及:
9.(5分)初一的光景与除夕截然不同,表现在哪里?用横线画出相关语句。
10.(5分)试分析“初一的光景与除夕截然不同”这句话在文中的作用?
11.(5分)请概括选段的主要意思。
12.(5分)从画波浪线的句子中你知道了什么?
阅读回答问题
北京的春节(节选)
舒乙
①最具戏剧性的要算二十三祭灶了。
老年间家家供奉着一位老神仙,他叫灶王爷,此公每年腊月
二十三要升天,向老天爷汇报一年里人间的好坏。
于是,家家都买些麦芽糖,用糖把老神仙的嘴糊上,极尽“贿赂”之能事,让他到天上只说好话,不说坏话,报喜不报忧。
这种近乎开玩笑的祭神仪式,家家却都以极严肃的态度去操作,更显得极富人情味儿,孩子们的嘴则是供桌上的糖瓜儿的真正归宿。
②三样食品是春节至上元之间的食物:大年除夕吃饺子,立春吃春饼,正月十五吃元宵。
春饼最好吃,烙小面饼或蒸小面饼均可,薄薄的,又称薄饼,切葱丝蘸甜面酱,炒菠菜粉丝,炒黄花木耳,炒豆芽蒜黄,摊鸡蛋切丝,切酱肉成丝,切小肚成丝。
食时各样都夹一点儿,放在饼上合在一起,卷而食之,顿生奇效,其鲜,其美,可天下没有第二种自制食品能超过它,堪称食之王。
③春节男女老幼都休息,一起放假,不过了初五不准动刀动剪,不准倒土,为的是让劳累了一年的妇女们彻底休息几天,多么人道!
13.(2分)作者觉得祭灶仪式“最具戏剧性”“近乎开玩笑”的原因,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人们用麦芽糖来“贿赂”灶王爷,让他报喜不报忧。
B.家家都以极严肃的态度去操作这个仪式。
C.供桌上的糖瓜儿最后还是被孩子们吃了。
14.(1分)短文第②自然段中提到了三种食品,但作者仅重点介绍了一种——“”,它的特点是。
15.(2分)将短文与老舍《北京的春节》进行对比阅读,不正确的一项是()
A.老舍先生《北京的春节》以时间为主线来介绍春节习俗,本文则是选取了几个不同方面的习俗来写。
B.本文将祭灶作为重点来写,而老舍的《北京的春节》则没有写到这一点。
C.两篇文章都将过元宵节的习俗作为描写的重点。
三、语言表达(共1题;共5分)
16.(5分)百字练笔
请你仿照课文第八自然段的写法,围绕下面的句子写一段话。
端午节真热闹。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C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辨析字音的能力。
正确读准字音,注意区别形近字、多音字的读音;注意声调、韵母的区别;要注意区分平、翘舌音和前、后鼻音;还要注意多音字在不同词组中的不同读音。
平时要多读、多练。
间断应该读jiàn duàn;火炽应该读huǒchì;C项全部正确;菱角应该读líng jiao;其余词语的注音完全正确,根据以上分析可以正确作答。
故答案为:C。
【点评】题目考查学生对汉字字音的掌握能力。
作答时要根据平时的学习积累,逐一进行判断。
特别是对于多音字和字音容易混淆的生字,更好准确把握,做出正确选择。
2.【答案】B
【解析】【分析】《北京的春节》是老舍先生的作品。
主要介绍了北京的春节从腊月初旬开始,直到正月十九才结束。
人们在腊八那天要熬腊八粥和泡腊八蒜,腊月二十三过小年,除夕非常热闹,初一的光景却截然不同,到元宵节是春节的又一个高潮,直到正月十九,春节结束。
所以,课文是以时间为主线,描写了不同时间下人们在春节期间的各种活动,形成了课文的纬线;作答时应结合对课文结构的理解进行作答。
故答案为:B。
【点评】题目考查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掌握。
作答时要结合平时对课文内容的学习和理解,结合课文的结构对题目内容进行分析和判断,即可顺利作答。
3.【答案】C
【解析】【分析】“京味儿”的语言是《北京的春节》文章的一大特色,起到了很好的烘托气氛的重要作用。
“京味儿”语言的主要标志一是儿化音,一是北京特色的地方词汇;选项中A和B中含有儿化音,是北京方言;D项中的“闲在”是北京方言;因此应该选择C项。
故答案为:C;
【点评】题目考查学生对课文语言特色掌握情况。
作答时要首先准确把握题目的主要表述,结合课文内容的特点和平时的学习积累进行作答。
作答时要逐一进行判断,确定选择理由,进行作答。
4.【答案】C
【解析】【分析】A项正确;
B项正确;
C、"终日不成章,泣涕零如雨”的意思是一整天也没织成一段布,哭泣的眼泪如同下雨般零落。
所以选项描述错误。
D项正确。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了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终日不成章,泣涕零如雨”出自汉代的一首文人五言诗《迢迢牵牛星》。
译文:在银河东南牵牛星遥遥可见,在银河之西织女星明亮皎洁。
织女正摆动柔长洁白的双手,织布机札札地响个不停。
一整天也没织成一段布,哭泣的眼泪如同下雨般零落。
这银河看起来又清又浅,两岸相隔又有多远呢?虽然只相隔了一条银河,但也只能含情脉脉相视无言。
5.【答案】F
【解析】【分析】《北京的春节》是现代作家老舍写的一篇散文,主要介绍了北京的春节从腊月初旬开始,直到正月十九才结束。
人们在腊八那天要熬腊八粥和泡腊八蒜,腊月二十三过小年,除夕非常热闹,初一的光景却截然不同,到元宵节是春节的又一个高潮。
直到正月十九,春节结束。
由此可见,A、B、C、D、E项的表述都是正确的,与课文内容相符,作者通过对传统习俗的描写,表达了作者对传统节日的和中国传统文化的喜爱之情;因此F项是错误的。
故答案为:F。
【点评】题目考查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掌握。
作答时要结合平时对课文内容的学习和理解,结合课文的结构对题目内容进行分析和判断,即可顺利作答。
6.【答案】A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词语的运用。
学生要明确词语的意思及用法,在具体语境中体会词语使用的正确与否.词语在句中要使语言表达更准确,简洁,要和句子所表达的感情色彩相一致。
A项“不约而同”事先没有约定而相互一致。
与对应的语境不符。
B、C、D项与对应的语境相符。
故答案为:A
【点评】在平时的复习中应养成规范使用汉语言文字的习惯,不要被一些媒体的错误用法所误导,并注重积累。
积累一些常见的近义词、易错词,注意区分近义词中不同语素的含义,做题时根据语境分析哪个更合适;更重要的是在阅读中培养语感,注意词语使用的语境。
7.【答案】B
【解析】【分析】修改病句,指对一句有语病的句子进行修改,使其不改变原意,句子更通顺,有一定条理。
常见的病句有以下几种情况:A成分残缺;B前后矛盾;C用词不当;D词序颠倒;E搭配不当;F语义重复;G不合逻辑;H句式杂糅;I表意不明等。
A:不合逻辑,删掉“的人,”。
B:正确。
C:表意不明,删掉“不”。
D:表意不明,删掉“和心情了”。
故答案为:B
【点评】修改病句是一项综合能力训练,可以提高语言表达能力、分析判断能力。
注意句子的病因。
改病句时要对症下药。
【答案】8.风光景物;没有时间来关注
9.除夕,街上挤满了人;初一,铺户都上着板子,门前堆着昨夜燃放的爆竹纸皮,全城都在休息。
10.过渡句,承上启下的作用。
11.主要介绍北京春节时初一以及初一过后的光景。
12.写出了比赛的目的,是给观众带来美好的观感,而不是争名次,反映了中华民族淳朴,崇尚运动和热爱生活的优秀品质。
【解析】【点评】(1)题考查了学生结合上下文理解词语的能力,解决本文的关键是要理解文本内容。
第(2)—(5)题考查了学生筛选整合信息的能力,在阅读时要注意结合关键语句重点理解文章内涵。
文章中用一定词句和段落,提示前后意思之间的联系,使他们有机联系起来,自然而然的由上文转入下文,这就是过渡句。
这样的句子往往出现在段落末尾或段落开头,有时也独立成一段。
其作用是总结上文,引出下文,承上启下。
(当文章分段时,过渡句通常归下不归上,与下面的一段一起)。
8.“光景”的具体解释有:①日月之光,如“借光景以往来兮”;②光阴,时光,如“照例要化去一小时光景”;③风光、景象,如“胜日寻芳泗水滨,无边光景一时新”;④景况,情况,如“百年而后,予登岭上,与客述忠烈遗言,无不泪下如雨,想见当日围城光景”;⑤犹言日子,指生命或生活,如“太阳出来满地红,革命带来了好光景”。
通过读文章可知,这里的光景是指初一的风光景物。
“无暇顾及”的意思是:没有时间来欣赏注意。
没有时间来管或关心某些人或事物。
比喻某人十分繁忙,没有闲暇空余的时间做别的事。
通过读文章可知,人们都在忙着彼此贺年,没有时间来关注庙会。
故答案为:风光景物;没有时间来关注。
9.根据语句“初一的光景与除夕截然不同:”中的冒号可知,后面是解释说明“初一的光景与除夕截然不同”的。
故答案为:除夕,街上挤满了人;初一,铺户都上着板子,门前堆着昨夜燃放的爆竹纸皮,全城都在休息。
10.本段选自《北京的春节》,选段之前讲的是除夕时的热闹场景,选段的第二段是讲的初一以及初一过后的光景,所以“初一的光景与除夕截然不同”这句话在文中的作用是承上启下,是过渡句。
故答案为:过渡句,承上启下的作用。
11.本题考查了对选段主要内容的概括能力,通读选段以及“初一的光景与除夕截然不同”可知,这部分主要介绍北京春节时初一以及初一过后的光景。
故答案为:主要介绍北京春节时初一以及初一过后的光景。
12.通过读画波浪线的句子可知,人们比赛并不是为争名次,体现了人们淳朴的性情,根据“在观众面前表演骡马与骑者的美好姿态和娴熟技能”可知,人们是为了给观众带来美好的观感。
故答案为:写出了比赛的目的,是给观众带来美好的观感,而不是争名次,反映了中华民族淳朴,崇尚运动和热爱生活的优秀品质。
【答案】13.B
14.春饼;味道鲜美
15.C
【解析】【点评】(1)解答此题要从文中找到相关的内容,再读一读这个给出的选项,然后分析判断(2)这道题是按短文内容填空,一定要理解短文,边读边思考,才能填好每一空。
(3)解答此题要从文中找到相关的内容,再读一读这个给出的选项,然后分析判断。
13.解答此类题目关键是抓住各项表述的要点,仔细理解短文的内容,结合选项判断正误。
AC正确。
B:错误,改:家家却都以极严肃的态度去操作,更显得极富人情味儿。
故答案为:B。
14.本题主要考查对短文第②自然段内容的理解能力。
解答本题,需要仔细阅读短文的内容,然后结合前后句(或题目提供的信息)进行补充填空即可。
短文第②自然段中提到了三种食品(大年除夕吃饺子,立春吃春饼,正月十五吃元宵。
),但作者仅重点介绍了一种——“春饼”,它的特点是味道鲜美。
15.解答此类题目关键是抓住各项表述的要点,仔细理解短文的内容,结合选项判断正误。
AB正确。
C:错误,改:两篇文章都将过春节的习俗作为描写的重点。
故答案为:C。
16.【答案】示例:端午节真热闹。
一大早,奶奶就在门口插上艾草和菖蒲,说是能够辟邪去暑气。
接着,一家人忙着包粽子。
先把粽叶卷成圆锥形,再往里面放一半糯米,接着往里面放几颗红枣,用糯米盖上,之后把粽叶裹起来,再用线缠好,粽子就包好了。
香味扑鼻的粽子煮好了,外面锣鼓声、呐喊声交织成一片,原来正在举行激烈的龙舟赛呢。
【解析】【分析】考查围绕中心句写句子。
中心句是语段中处于中心地位的句子。
它起主导作用,是这段话中最重要的句子,其它句子都是围绕中心句写的,要展开丰富的想象。
故答案为:示例:端午节真热闹。
一大早,奶奶就在门口插上艾草和菖蒲,说是能够辟邪去暑气。
接着,一家人忙着包粽子。
先把粽叶卷成圆锥形,再往里面放一半糯米,接着往里面放几颗红枣,用糯米盖上,之后把粽叶裹起来,再用线缠好,粽子就包好了。
香味扑鼻的粽子煮好了,外面锣鼓声、呐喊声交织成一片,原来正在举行激烈的龙舟赛呢。
【点评】此题考查围绕中心句写句子的能力,掌握方法,平时多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