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音乐教育在德育中的作用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析音乐教育在德育中的作用
苏霍姆林斯基说:“音乐教育首先是德育教育,因为道德伦理与美是一致的。

”这句名言深刻地揭示出音乐教育与道德教育相互联系与渗透的关系。

音乐教育不像智育那样靠逻辑论证,要求受教育者有意地理解和记忆,也不像德育那样采取有约束力的强制的措施,或运用社会规范进行说服和限制。

因此,只有遵循音乐学科的规律和充分发挥学科的特点,才能收到良好的教育益效。

教师都知道教学的目的是培养人才,每门学科都有其教育的内容和作用。

在音乐教学中,尤其使我们感受到的它的德育作用,无论是音乐作品的本身,还是教学过程中的讲导、提示和各种不同的表现形式,其音乐艺术有着它独特的诱人魅力。

它能启人心智、育人品德。

可见音乐这门情感艺术,它比其他的艺术更能直接地深入人的情感之中,对人的品行修养、审美情趣和情感陶冶都将起着潜移默化的渗透作用。

大凡爱好音乐和接受音乐熏陶的人,就能在人生成长过程中形成一种人格比较完美的心理结构和心理定向,并逐步趋于稳定性和成熟性,对人的全部精神及生活发生深刻的影响,可以说是受益于终身。

国家义务教育课程标准要求音乐教学要“丰富情感体验,培养对生活的积极乐观态度”、“提高音乐审美能力,陶冶高尚情操”、“培养爱国主义和集体主义”。

从心理的角度来看,音乐教育的特殊内容是“情”,音乐首先是使人通过心境、情绪、热情、激情去感受、体验事物或生活的美,在情感上受到净化。

因此,教育是以审美为核心,以美育人。

在审美愉悦中得到情感的净化,心灵的塑造,精神的升华。

音乐教育的情感教育作用是独特的,同其它学科一样,也能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革命传统教育及审美情感教育等。

学校音乐教育发展至今,它的育人功能日趋成熟,归纳起来有以下几点:
潜移默化中影响学生提高品德
学生在教育中获取知识,在教学中掌握技巧,并得到音乐艺术的熏陶,他们的思想感情也由此得以建立和升华。

音乐给予的情感,作品赋予的思想,教学创设的氛围。

正是围绕音乐教育中的思想情感来启迪学生心智,造就学生品德的坚实基础和条件。

《乐记》中写到:“审乐以知政,而治道备矣”。

荀子认为音乐可以“正身行、广教化、美风俗”。

的确如此,优美高尚的音乐,蕴含着潜移默化的高尚情操,声情并茂的音乐艺术是塑造中小学生灵魂的有力手段,对中小学生的精神起着激励、净化、升华的作用。

能逐渐形成正确的审美观,培养感受美、鉴赏美、表现美、创造美的能力,提高分辨“真”与“假”,“美”与“丑”,“善”与“恶”的能力。

使学生在思想、道德、性格、情操、修养各方面发生变化,培养一种爱憎分明的道德情感和自觉的道德信念。

教唱歌曲《毕业歌》时就教育学生,这首歌曲在当时起到号召青年走上救亡战场的作用,表达出“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激情。

而我们今天来学唱这首歌曲,是要唤起大家“科教兴国,匹夫有责”的责任感、使命感。

《黄河大合唱》显示了中华儿女反抗日寇侵略所体现的气吞山河钢铁般的意志,不怕牺牲的大无畏精神;《我爱你中国》歌词展示在人们目前的是一幅祖国大好河山的壮丽画卷,呼唤出炎黄子孙对祖国一片炽热的情感。

音乐教材中有很多歌颂祖国的爱国主义歌曲和乐曲。

重温抗日救亡歌曲,不仅使学生感觉到当年如火如荼的革命战争年代及全国人民抗日救国的高涨热情,而且再现了当时“母亲送儿郎上战场”的感人场面,使学生感受到一次革命理想与革命历史传统的教育,增强了民族自豪感。

这种影响和教育是潜移默化的,“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使人们在不知不觉的自然状态中受到熏陶教育。

学习音乐可以促进学生智力的提高
音乐教育可以促进学生智能的发展,古今中外许多高智能的名人如孔子、爱因斯坦、卢梭、歌德、列宁等大都酷爱音乐,可以说音乐对于他们的事业成就具有一定的影响。

古今中外众多的科学家、思想家、政治家、文学家都是音乐艺术的爱好者,音乐对人的意识和思维的催发作用在他们身上得到了神奇的体现。

学校音乐教育不仅帮助学生形象地认识客观世界,扩大他们的知识视野,并且可以以乐促智,让他们的智能得到多方面的发展,诸如思维、想象、情感体验、审美感观等。

虽然并不是每一个学生都能成为音乐家,可是让学生学习音乐特别是会欣赏音乐可以促进学生的脑发育,可以使学生全面发展,成为一个成为一个具有高度文化素养的人。

学习音乐可以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人爱美,同时追求美。

美对于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美的层次。

音乐的美是建立在不同环境和不同生活感受上的。

音乐教育是美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以音乐艺术的独特形式来实现美育的。

它不但具有美育的全部共同特点,而且有它自身的特色。

在教育过程中,懂得让学生感受对美的理解和企盼,使他们在音乐教学中逐步提高认识美、欣赏美和创造美的能力,注意培养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

审美教育的根本任务是培养审美能力与审美情操。

审美教育最终目的是培养出具有完美个性的、丰富情感的人,并以此使社会稳定、协调、进步地发展。

音乐具有形象性、情感性、愉悦性三大基本特征,它主要是在音的运动与结构中让人们感知美、享受美。

学校音乐教育应注意抓住音乐的基本特征,让学生充分享受一切美的音乐,做到以乐恰性,让他们欣赏、感受、体现、创造音乐的美,用音乐之美陶冶性情,树立健康的审美情趣。

它是依靠学生对美的认识和对音乐得爱好,发挥在教学中的德育作用的。

实践证明经常与健康的音乐为伴,会逐渐形成良好的审美意识,树立远大的理想和崇高的信念。

并逐渐养成友爱相处,礼貌待人,举止文明,仪表端庄的好作风。

音乐教育可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素质教育是当前基础教育改革的主旋律。

主要包括身体素质、心理素质、科学素质、道德素质、审美素质、劳动素质和交往素质等方面。

而音乐教学是素质教育中不容忽视的重要内容,它对学生的思想道德、智能、情意、身体健康等素质的形成,有着其他学科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音乐是对人进行综合培养的课程,它对于学生个性的发展、完美人格的形成以及培养新世纪新型人才,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尤其在实施素质教育的今天,音乐教学的潜在功能是不容忽视的。

由此可见,音乐是声音艺术,最能直接震撼人的心灵,给人们以美的享受,情感得以升华,心灵得以净化。

音乐教育的德育是在不知不觉中逐渐加强的,凡长期经过音乐熏陶的学生,其性情、精神、气质以及思想意识、思维方式乃至生活方式都会发生巨大的变化,这种变化会形成一种心理定势,具有牢固的稳定性,能让其一生获得健康的心理、良好的行为习惯。

在音乐教学中实施美育灌溉,进行艺术熏陶,把音乐艺术教育推向每一个学生、每一个青少年,推向整个社会,以其音乐独特的教育手段,独有的艺术魅力,强烈的音乐感染和艺术熏陶,在学生心田里,获得教育播下的受孕于音乐艺术的种子,使之生根发芽、茁壮成长。

参考文献:《音乐学与教学心理》人民教育出版社
《高等教育与教学法》高等教育出版社
《音乐教育与心理学》音乐出版社。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