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的重大改革回眸》期末测试[试题51][新人教]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测试
一、单项选择题(共41题,每题2分)
1.王安石曾写诗道:“自古驱民在信诚,一言为重百金轻。

今人未可非商鞅,商君能令政必行。

”这主要说明
A.取信于民是商鞅新法得以实施的重要原因 B.物质奖励是商鞅推行新法的重要手段
C.奖励军功是提高军队战斗力的重要举措 D.奖励耕织是促进农业发展的主要因素
2.商鞅变法之所以能够成为一次较为彻底的改革,并促进了秦国的社会进步,主要原因是
A.创建了适合社会经济发展的新制度 B.从根本上确立了土地私有制C.瓦解了旧的血缘宗法制度 D.强化了基层管理的什伍制3.下列对于商鞅变法的历史条件的表述,错误的是
A.秦国是战国七雄中相对落后的国家 B.秦国国君希望变法图强
C.秦国贵族认同了商鞅的变法主张
D. 战国时期各国纷纷变法形成变法潮流
4.商鞅变法使秦国向封建化过渡的决定性步骤是
A.废除土地私有制,法律形式确立土地私有制
B.建立县制,实行中央集权
C.重农抑商、奖励耕织,发展小农经济
D.实行军功爵制,废除世卿世禄制
5.商鞅变法措施中,对后世政治体制影响最为深远的是
A.废井田,开阡陌
B.奖励耕织
C.按军功授爵
D.建立县制
6.北魏孝文帝改革的原因和条件是()
①北魏统一北方②民族融合③先进文化的吸引④民族矛盾尖锐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②③④
7.“州郡之民,或因年俭流移,弃卖田宅,漂居异乡,事涉数世。

”北魏孝文帝改革中直接改变这一状况的措施是()
A.实行均田制 B.推行三长制 C.整顿吏治 D.迁都洛阳
8.史学界对北魏孝文帝改革的看法不一。

有人认为北魏孝文帝是盖世英雄,也有人认为他是千古罪人。

你认为出现这种分歧主要是针对北魏孝文帝改革中的哪项措施
A.均田制
B.三长制
C.新租调制
D.汉化政策
9.北周鲜卑大臣豆卢勣自愿弃官去学儒家经典,皇帝对此大加赞赏。

使北周君臣醉心于汉文化的原因是
A.商鞅变法 B.王安石变法 C.孝文帝改革 D.张居正改革
10.下列表述中不属于北魏孝文帝改革客观背景的是
A.北魏崛起并统一黄河流域
B.统一黄河流域以后面临严重的统治危机
C.冯太后临朝听政并培养孝文帝学习汉族先进文化
D.孝文帝有卓越的胆识和远见
11.下列关于北魏孝文帝改革作用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加速了北方各族封建化的进程
B.促进了民族大融合
C.使北方经济恢复与发展
D.为北魏统一北方奠定基础
12.三长制取代宗主督护制,对北魏社会的积极意义是
①有利于清查户口②有利于中央集权的巩固③有利于国家赋税的征收④促进了民族融合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 ①②③④
13.罗马城内有架“圣梯”,凡人只要爬上去便可赎罪。

一天,有人爬到中间,又突然退了下来,旁人问其原因,他说:“只要心中有信仰,就能赎罪,不必在乎表面的礼仪。

”这个人是
A.马丁·路德 B.克伦威尔 C.亨利八世 D.加尔文
14.克里木战争对俄国历史发展的最大影响是
A.丧失了在土耳其以至巴尔干的殖民势力
B.使俄国的国际地位一落千丈
C.促使统治者加强军事力量
D.激化了社会矛盾,推动了俄国农奴制改革
15.亚历山大二世说:“与其等农民自下而上起来解放自己,不如自上而下来解放农民。

”表明
A.改革的目的是解放农民
B.面对统治危机沙皇不得不进行改革
C.沙皇认识到必须顺应历史潮流
D.沙皇要扫除发展资本主义的障碍
16.俄国1861年改革有利于资本主义的发展,但列宁说它也是“对农民进行残酷的掠夺”,这主要是指
A.农民须用钱购买商品 B.农民被迫出卖劳动力
C.农民须用高价赎买份地 D.农民成为商品
17.农奴制改革后,俄国社会的最主要矛盾是
A.资产阶级和农民阶级的矛盾
B.社会经济与政治的矛盾
C.落后的政治体制与资本主义经济体制的矛盾
D.广大人民与沙皇专制的矛盾
18.之所以说1861年改革是俄国历史上的一个重要转折点,主要是因为它
A.采取了自上而下的方式解放农民
B.使农民获得了土地
C.动摇了俄国落后的封建生产关系
D.从根本上推动了俄国资本主义的发展
19.1861年俄国废除农奴制改革的主要作用不包括
A.造成资本的集中
B.扩大了国内市场
C.提供了自由劳动力
D.强化了中央集权
20.恩格斯在论述克里木战争影响时指出:“现在沙皇政府遭到了惨败……沙皇政府在全世界面前给俄国人丢了丑,同时也在俄国面前给自己丢了丑。

前所未有的觉醒时期开始了。

”“觉醒”是指人们认识到俄国
A.军备落后 B.制度腐朽 C.经济凋弊 D.吏治腐败
21.亚历山大二世改革是俄国向现代化迈进的重要步骤。

在这一改革中
①亚历山大二世签署了“解放”法令,宣布废除农奴制②司法改革随着《司法章程》的推行,法律得到普及③地方自治改革后,城市资产阶级代表在地方自治机关中占据主导地位④改革得到全国上下的一致欢迎和认可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①④
22.下列关于农奴制改革后农民地位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很大程度上被束缚在土地上
B.摆脱了单个地主的控制
C.受地主控制的村社严格管理
D.成为完全自由的劳动者
23.1873年的一天,侍奉日本天皇的女宫例行给天皇梳理头发时吃惊地发现,天皇已将自己的长发剪掉。

这件事主要反映了天皇决心
A.革除封建礼仪 B.废除封建身份制度 C.带动文明开化 D.进行政治制度改革
24.1874年,日本人将“Science”翻译成为“科学”,后于1915年引入中国。

与这一概念传播相关的事件是
A.洋务运动/明治维新 B.明治维新/新文化运动
C.洋务运动/戊戌变法 D.戊戌变法╱新文化运动
25.19世纪中期,一些主要欧美国家殊途同归,发展了资本主义。

下列国家中通过改革走上资本主义道路的是
A.俄国
B.美国
C.德国
D.法国
26.下列有关日本明治维新内容的表述,正确的是
①废藩置县,建立府、县、道的地方体制②废除封建身份制度,保留武士特权③推行征兵制,建立一支完全忠于天皇的军队④改革土地制度,废除了允许土地买卖的法令
A.①③ B.②③ C.①④ D.②④
27.19世纪后期,“脱亚入欧(仿效欧美)”逐渐成为日本社会的主流认识。

受其影响,明治政府采取的措施有
①开展工业革命②废除封建制度③实施“大陆政策”④推行“文明开化”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28.倒幕派的主力是
A.下级武士
B.西南诸藩的大名
C.资产阶级和新兴地主
D.城市贫民和手工
业者
29.日本明治维新中废藩置县政策的实质是
A.调整国家行政建制
B.消除封建割据状态
C.完善政府职能
D.确立土地私有制
30.日本明治维新取得巨大成功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其主导因素是
A.天皇权利至高无上,支持革新派进行改革
B.废藩置县,建立了中央集权的近代统一国家
C.引进西方先进科学技术,推行文明开化政策
D. 改革派掌握政权,进行了顺应时代潮流的改革
31.明治维新中最有远见的改革措施是
A.改革落后制度,建立新的体制
B.大力改革,发展资本主义经济
C.实行征兵制,建立新式军队
D.大力发展教育,培养建设人才
32.俄日两国均通过自上而下的改革方式走上发展资本主义道路的,从根本说是因为俄日两国
A.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相对落后
B.资产阶级具有软弱性
C.具有浓厚的军事性和封建性
D.缺乏民主传统
33.19世纪60年代日俄改革的最大不同点是
A.性质不同
B.目的不同
C.结果不同
D.方式不同
34.明治维新中推行的“文明开化”政策的核心是
A.用西方资本主义文化改造日本封建文化
B.废除封建身份制度,实现形式上平等
C.政府大力发展近代资本主义工商业
D.提倡武士道精神,力争实现民族振兴
35.1989年颁布的《大日本帝国宪法》规定
A.日本臣民无条件享受选举和被选举的民主权利
B.法官由选举产生
C.内阁只对议会负责而不对天皇负责
D.天皇神圣不可侵犯,是国家最高的统治者
36.戊戌变法新文化运动是中国近代化历程中的重大事件。

下列关于两者共同点的描述,错误的是
A.都是近代中国的早期思想解放运动 B.都是提倡民权和西学
C.都始于反对袁世凯的倒行逆施
D.都是抨击封建思想文化
37.中国近代早期维新派的形成是在
A.第二次鸦片战争开始后 B.洋务运动开始之时
C.洋务运动开展过程中 D.中日甲午战争结束后
38.下列近代人物中,把西方的政治学说同传统儒家思想相结合的是
A.魏源 B.曾国藩 C.康有为 D.张之洞
39.《应诏统筹全局折》与《五条誓文》
A.都是改革的施政纲领
B.都提出了比较具体的变化措施并得到了贯彻执行
C.颁布于新政权建立后
D.都表达了统治者的变法决心
40.1895年,维新思潮发展为爱国救亡的政治运动,其标志是
A.《应诏统筹全局折》的呈递 B.强学会的成立
C.《中外纪闻》的创办 D.“公车上书”
41.百日维新期间维新派没有提出开国会、定宪法,是因为他们
A.不敢触动封建制度 B.认为这一政治主张不符合中国国情
C.认为中国“民智未开”,难以实行立宪制度 D.对封建势力作了妥协42.(8分)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北魏建国后明显保留了鲜卑的历史传统,继续沿用村社土地分配原则。

永兴五年(413),“徒二万余家于大宁,计口授田。

”——据《魏书》卷三和唐长孺《魏晋南北朝隋唐史三论》
【材料二】太和九年(485),“下诏均给天下田:诸男夫十五以上,受露田四十亩,妇人二十亩……”。

——《魏书》卷一百一十
问题:
(1)材料一和材料二中的土地分配方式有何相同之处(2分)
(2)材料二中的土地分配制度经北魏孝文帝推行后,一直沿用到唐代中期。

除此之外,北魏孝文帝还推行了那些改革措施(2分)
(3)概括说明北魏孝文帝改革措施的溯源,以及这一改革对后世的影响(4分)
43.(10分)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在1853年爆发的克里木战争中,俄军找不到一张克里木的军用地图,士兵素质极差。

军队缺少军需,而奸商贪官却倒卖军用物资。

结果伤亡30万人后战败,接受苛刻的《巴黎和约》。

“几只蒸汽船,惊破太平梦”,1853年美国以武力叩关,日本幕府被迫开国。

日本的中下级武士中的有志之士萌生了强烈的民族意识,探寻救亡图存之路。

——岳麓版选修Ⅰ(1)根据材料指出俄国与日本改革的原因有何不同?(2分)结果有何相同之处?(4分)
材料二“皇太后不愿将法尽变……则朕之权力实有未足。

果使如此,则朕位且不保,何况其他?”
——《光绪大事汇鉴》卷九此次藩制改革,有如另纸布告。

兹仅揭示其纲领,至于实施细节,诸藩当体察朕之旨意,斟酌其宜。

务必铲除旧弊,不致有名无实,图示收效显著为要。

——明治天皇(2)结合材料和有关史实思考两国改革相比,日本成功的原因有哪些?(4分)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测试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5 AACAD 6-10 DADCD
11-15 DDADB 16-20 CCDDB
21-25ADCBA 26-30 ACABD
31-35DABAD 36-41CCCADD
42、(1)按人口分配土地。

(2分)
(2)易汉服;改汉姓;说汉话;与汉人通婚;学习汉族典章制度;迁都洛阳。

(答出任何两条给2分)
(3)汉族先进文化;鲜卑民族传统。

均田制影响了中国土地制度数百年;其他措施加速了鲜卑汉化,促进了民族融合。

(4分)
43、(1)不同:俄国改革原因是与英法争夺殖民地战争的失败,暴露农奴制的落后,国内矛盾激化;日本改革的原因是西方列强入侵,民族危机加深。

(2分)相同:都走上资本主义发展道路;都保留大量的封建残余;都发展了本国经济;都走上了对外扩张的道路。

(4分)
(2)第一、日本的封建专制统治相对薄弱;第二、日本从封建统治阵营中分化出的改革派,实力强;第三、具有较好的群众基础;第四、日本明治政府一系列的政策得以真正实行;第五、有比中国较有利的国际环境。

(答出四条得满分4分)
高中历史选修一测试题
说明:本试卷分第I卷(选择题)和第B卷(非选择题)两部分,考试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

将第工卷各题所选答案字母涂抹在答题卡上。

第I卷(选择题,共48分)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2小题,每小题1.5分,共48分。


1.梭伦改革的哪一项措施打破了贵族政治专权的局面,使工商业奴隶主分享了政治权力
A颁布“解负令” B.确立财产等级制度 C.废除“六一汉”制度 D.恢复长老会议制度
2.为雅典民主政治奠定基础的改革是
A梭伦改革 B.克利斯提尼改革 C.伯利克里改革 D.庇西特拉图改革
3.春秋战国时期,为实现富国强兵,最早提出实行“尽地力之教推行“平籴法”的是
A.管仲改革
B.李悝改革C吴起变法 D.商软变法
4.商轶变法中,哪一项措施确立了新型的生产关系,使土地私有成为合法化
A.废井田开阡陌B奖励耕战C废除“世卿世禄制” D.建立严密的户籍制
5.商勒在秦国变法,后人多以‘商君虽死,秦法未败”加以评论,这主要是因为
A.秦孝公大力支持
B.满足了地主阶级的利益要求
C变法措施为各国所沿用 D.“为秦开帝业”影响深远
6.从商鞍变法的思想看,商鞅主要是贯彻落实了战国时期谁的思想?
A.墨家
B.儒家C法家 D.兵家
7.孝文帝改革前夕,北魏面临的社会形势主要有①实行宗主督护制严重影响了封建国家的赋税收人②赋税征收严重不均,农民负担重③民族矛盾日渐突出④冯太后崇尚“汉法”
A.①②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8.下列关于北魏均田制和租调制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有利于增加政府的财政收人
B.有利于稳定小农经济,减少人口流动
C有利于遏制土地兼并之风 D.推动了北魏社会政权封建化的进程
9.北魏孝文帝改革的内容主要有①制定官吏傣禄制,严惩贪污②设立三长制③迁都洛阳④移风易俗,推行汉化政策 A.①②③ B.①③④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10.孝文帝改革推动了北魏政权封建化的进程,具体措施有①迁都洛阳②实行宗主督护制③尊儒崇经,兴办学校④改汉姓 A.①②④ B.②④ C.①③④ D.③④
11.王安石变法中,对农民的春耕、夏种、秋播具有明显的保护作用的措施是
A.青苗法
B.农田水利法C方田均税法 D.均输法
12.中世纪的欧洲,天主教会势力强大占据着支配地位,在经济上
A.征收“什一税”、兜售“赎罪券”
B.控制各国的高级教职任命权与教会司法权
C.规定了统一的《圣经》版本
D.推行重商主义
13.在“九十五条论纲”中,马丁·路德认为
A.赎罪券不能免除教会的惩罚,也不能赦免罪过
B.国家权力为神所授,至高无上
C.人们靠内心的虔诚忏悔就能够获得上帝的赦免
D.人的“原罪”使人的本性变坏,只要坚持苦心修练就能获得上帝赦免
14.马丁·路德的宗教改革主张集中体现在
A.“九十五条论纲”中
B.《致德意志的基督教贵族书》中C《圣经释义》中 D.《基督教原理》中
15.16世纪欧洲宗教改革运动的实质是 A.新教反对天主教的运动
B一场反对天主教,建立本民族教会的革命运动
C.资产阶级反对天主教会建立本阶级教会的运动
D.披着宗教外衣的资产阶级反封建统治的政治运动
16.首次在天主教神权统治体系中打开了一个缺口的改革是
A阂采尔起义 B.马丁·路德宗教改革 C.加尔文宗教改革 D.亨利人世宗教改革
17.穆罕默德·阿里建立政权后主要的外部威胁是 A.奥斯曼土耳其 B.希腊C.马木路克D英法等国
18.穆罕默德·阿里改革土地制度的主要内容或成果有①取消包税制②取消宗教地产的免税权③分配国有土地给新兴地主和农民④确立了土地私有 A.①②③ B.②④ C.①②④D①②③④
19.下列哪一史实不符合穆罕默德·阿里改革的内容或成果
A.修建马哈茂德运河
B.设立咨议会,限制了君权
C.创办学校,建立印刷厂
D.废除雇佣兵制,实行征兵制
20.19世纪中期,俄国农奴制严重阻碍了工业的发展,主要表现在①导致国内市场狭小②导致自由劳动力缺乏③不利于工业资本的积累④暴力斗争不断 A.①② B.③④ C.①②③ D.①②③④
21.俄国激进派代表人物赫尔岑、车尔尼雪夫斯基等人的基本主张是
A.继续保留农奴制
B.对农奴制进行平缓的改革
C.主张让农奴向地主赎买份地
D.主张无条件地给予农奴自由和土地
22.德川幕府统治时期推行的措施主要有①实行封建等级制度②实行闭关锁国③鼓励派遣留学生④支持尊攘运动 A.①②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②④
23.日本幕府统治被推翻的标志事件是A.黑船事件B.大盐平八郎起义C.“大政奉还”事件D.“戊辰战争”
24.明治维新后,日本社会发生的新变化主要有①由封建社会转变为资本主义社会②天皇制地主资产阶级联合专政的统治秩序基本确立③由半殖民地状态走向了殖民扩张的道路④封建等级制被形式上的平等所取代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③④ D.①③④
25.根据1889年日本宪法 A.议会是唯一的立法机关 B.内阁只对天皇负责
C.枢密院成为咨询机关而非决策机关
D.实行君主立宪,天皇解散议会是违法行为
26.明治维新后,日本加紧对外侵略扩张,最先侵略的国家或地区是
A.台湾
B.朝鲜
C.菲律宾
D.琉球群岛
27.西方列强开始在中国开设工厂,直接利用中国廉价的原料和劳动力进行经济侵略开始于
A.鸦片战争后
B.甲午战争后
C.明治维新后
D.戊戌变法后
28.梁启超在《变法通议》的文章中倡导在中国实行
A.君主立宪制
B.民主共和制
C.三权分立制
D.君民共主制
29.下列法令中与戊戌变法无关的是 A.京师设立铁路、矿务总局
B.改革财政,创办国家银行C实行铁路国有政策 D.准许民间创办报馆,鼓励私人办学
30.下列国家通过改革摆脱了殖民危机并走上了狄立发展道路的是①俄国②日本③中国④埃及
A②④ B.① C.①②④ D.②
31.下列国家的改革明显带有资本主义性质的是①英国的“清教徒”运动②穆罕默德·阿里改革③亚历山大二世改革④戊戌变法 A.①②④ B.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32.下列改革取得成功的有①梭伦改革②戊戌变法③穆罕歇德·阿里改革④亨利八世宗教改革
A.①③④
B.①②③④
C.②③④
D.①④
第Ⅱ卷《非选择题,共52分)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有三小题,33题16分,34题19分,35题17分)
33.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大有三冗,小有三费,以困天下之财。

……三冗不去,不可为国。


材料二北宋中期,“积贫”、,’积弱”的局面日渐突出,社会矛质进一步激化。

王安石在上时政疏中指出:“方今朝廷之位,未可谓能得货才;政事所施,未可谓能合法度,官乱于上,民贫于下,风俗日以薄,对力日以困穷。


材料三“及神宗朝,荆公(指王安石)乘政……后人但言其法为百姓害。

而不知共移气心,变风俗为朝廷之害,其害百姓者,可以一旦为更。

而其害于潮廷者.则数十百年,滔滔之势一往而不返也。


——《日知录·宋世风俗》
回答:⑴材料一中所说的“三冗”具体指什么?(3分)
⑵为了改变“积贫”、“积弱”局面,王安石各采取了哪些具体措施?(6分)
⑶材料二中王安石变法为能得贤才”,采取了哪些措施? (2分)
⑷材料三对王安石变法持什么态度?(1分)你是怎样看待王安石变法的?(4分)
34.(19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
材料一农民革命的威胁迫使政府开始准备农村改革。

甚至沙皇及其赖以存在的支柱农奴地主也意识到必须破除农奴制。

……中等地产的贵族希望农业沿着资本主义方向发展,这些地主占有全部地主半数,占有大部分农奴。

……农奴主也好,自由派也好,他们所关心的都是防止农民革命,想用和平的方法,以让步和妥协为代价使俄国的农村转人资产阶级的逐渐改革,从而把权利和土地留在地主手中。

《苏联通史》第二卷
⑴材料一中俄国社会各阶层(或阶级)对农奴制的基本态度如何?(2分)他们持这一态度的主要原因是什么?(6分)
材料二1861《解放农奴宣言》载:“农民这样地获得一定数量的土地为私产后,因为赎买了土地,他们就摆脱了地主的义务,而成为拥有私产的完全自由的农民……”
⑵材料二表明农奴解放后获得了哪些权益?(2分)
材料三1863年沙皇政府报告书:“农民抱怨……负担的义务过重,特别是在原来利用的附属地面积超过了现有份地的那些地方;他们不肯缴代役金;他们拒绝服役或希望保留原来三天的劳役的办法。


⑶材料三中“农民抱怨……负担的义务过重”的原因是什么?(4分)
材料四读图片回答:
(4)材料四反映了俄国历史上哪一历史现象?(1分)这一事件涉及到哪些领域?(2分)
(5)结合上述材料,概要指出亚历山大二十的上述改革有什么积极意
义?
35.(17分)阅读材料:
材料一“我给了一般人民以恰好足够的权力,亦不使他们失掉卑严,也不给他们太多;即使那些既有势力而又豪富的人们,我也设法不让他们受到损害。

我手执一个有力的盾牌,站在两个阶级的面前,不许他们任何一方不公平地占有优势。

”——梭伦材料二史学家对阿里纷纷各抒己见,有人认为他是“现代埃及的奠基者”,“当之无愧的现代埃及之父”;也有人认为是“一个十足的暴君”。

材料三“大凡国家之强弱,系于人民之贫富,人民之贫富,系于物产之多寡,而物产之多寡,在于是否勉励人民之工业。

所以,归根结底是依靠政府官吏的诱导奖励之力。

”——大久保利通
请回答:⑴材料一体现了梭伦的什么改革思想?(2分)有哪些政策体现这一思想?(4分)
(2)材料二中对阿里的评说纷纷各抒己见,你是怎样看待的?请说明理由。

(4分)
(3)材料三中体现了大久保利通的什么政策?(2分)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明治维新采取了哪些奖励措施?(3分)
(4)从梭伦、阿里、大久保利通的身上体现了怎样的精神?(2分)
2005-2006学年度上学期期中考试
参考答案2005.11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3小题,其中第33题16分,34题19分,35题价分,共52分)
33.(1)冗兵、冗官、冗费。

(3分)
(2)积贫:青苗法、农田水利法、免役法、市易法、方田均税法、均输法。

(答出三条即可3分)
积弱:保甲法、保马法、将兵法、设军械监(答出三条即可3分)
(3)取士之法:改革科举制度、整顿太学(2分)
(4)态度:否定(或认为变法危害甚重)。

(1分)
看法:增加了政府的财政收人,积贫的局面有所改变;促进了经济的发展,农民得到了一定的实惠;政治军事实力增强,积弱的局面有所改善。

(其他言之有理即可得4分)
34.(1)主张废除。

(2分)农民起义威胁沙皇的统治;农奴主贵族希望双业沿着资本主义的方向发展;农奴主和资产阶级自由派想通过改革保存自己的权利和土地。

(每一要点2分共6分)~
(2)农民成为拥有私产和完全自由的人;农民还可以赎买一份土地。

(2 分)
(3)农民所付的赎金比当时的地价还高;农民并没有完全摆脱封建义务获得完全自由。

(每一要点2分,共4分)
(4)政治改革缓慢;(1分)政治体制、司法制度、军事教育等。

(2分)
(5)废除了农奴制推动了社会的发展和进步,使俄国走上了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通过政治改革,推动着俄国由封建君主专制向资产阶级君主制转变。

(2分,其他言之有理也可)
35.(1)一视同仁、公平公正、不偏不倚的改革思想(或折中、制衡的思想也可)(2分)。

如颁布土地法令上允许贵族保留祖传的地产;确立财产等级制度,分享政治权益;建立“四百人会议分享参政议政的权利等。

(答出两点即可得4分)
(2)如果持肯定态度,理由如下:结束了埃及的长期混乱局面,确立了统一的中央集权国家体制,奠定了近代埃及民族国家的基础;促进了农业商业的发展,建立了近代工业,提高了生产力;也促进了文化的繁荣,增强了经济军事实力,推迟了被列强侵略的进程等。

如果持否定态度,理由如下:对外扩张加重了人民的负担;对其他国家是一场奴役和掠夺;实行高度的中央集权制,垄断国家政权等。

(其他言之有理也可以得4分)
(3)发展资本主义经济或“置产兴业”政策(2分)。

政府负责引进先进的生产技术、设备和人才,建立样板企业;大力扶植和保护私人资本主义的发展;扶植那些与政府关系密切的大资本家;大力拓展海外贸易等。

(3分)
(4)改革创新、坚强不屈的改革精神等。

(2分,其他言之有理即可〕
高二历史试题答案第1页(共1页)
2008年新课标选修I《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高考试题汇编
1.(2008,广东文科基础)在伯利克里时期,雅典的最高权力机构是
A.公民大会
B.陪审法庭
C.500人会议
D.十将军委员会
答案:A
解析:公民大会是雅典的最高权力机关,负责审议并决定一切国家大事。

2.(2008,天津)王安石变法解决“积贫”的指导思想是,“因天下之力,以生天下之财,取天下之财,以供天下之费”。

为此他制定的新法是
①青苗法②募役法③免役收庸法④方田均税法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答案:D
解析:纳庸代役是唐代实行的政策,和王安石变法无关。

3.(2008,山东基本能力测试)下列词句
①休养生息②杯酒释兵权③犯颜直谏④“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⑤“中国十一世纪时的改革家”,可以作为萧何、魏征、赵普、范仲淹、王安石等五位中国古代宰相小传的关键词句.对应的排序是
A.①②③④⑤
B.①③②⑤④
C.①③②④⑤
D.③①④②⑤
答案:C
解析:萧何为西汉初的政治家,西汉初期出现“休养生息”的政策。

李世民继位后,提拔曾反对过他的魏征做了谏议大夫,魏征敢于犯颜直谏。

范仲淹为北宋名臣,1043年,宋仁宗任用范仲淹为参政知事,以改革时弊,在其《岳阳楼记》一文中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两句,为千古佳句,也是他一生爱国的写照。

中国十一世纪进入了北宋中后期。

1069年,宋神宗任用王安石为参政知事,主持变法,变法增加了政府收入,使得北宋在一定程度上扭转了积贫积弱的局面。

4.(2008,四川)有人反对王安石变法中的某项法令,认为它“将笼诸路杂货,买贱卖贵,渔夺商人毫末之利”,该法令是
A.青苗法
B.均输法
C.免役法
D.市易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