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苏教高中必修3《谏太宗十思疏》江家华教案PPT课件 一等奖新名师优质课获奖教学设计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谏太宗十思疏》教学设计
江苏省清浦中学
江家华 |【有关说明】
1.选题
《谏太宗十思疏》选自苏教版语文教材(必修三)中“寻觅文言津梁”专题中“因声求气”板块。

(2014年第5版第76页),被誉为“奏议之典范、君臣之宝鉴”。

上奏背景:
唐太宗李世民跟随其父李渊反隋时作战勇敢,生活俭朴,颇有作为,后通过玄武门之变登上王位。

公元627年即位,改元贞观。

贞观初年,他鉴于隋炀帝覆亡的教训,进一步保持了节俭、谨慎的作风,实行了不少有利国计民生的政策。

经过十几年的治理,经济得到发展,百姓生活也富裕起来,加上边防巩固,内外无事,唐太宗逐渐骄奢忘本,大修庙宇宫殿,广求珍宝,四处巡游,劳民伤财。

魏征对此极为忧虑,他清醒地看到了在繁荣昌盛的后面隐藏着危机,在群臣齐唱赞歌时,独能多次上疏进谏,使太宗猛醒。

贞观十一年连上四疏,《十四疏》就是其中的一篇。

文章力劝太宗“居安思危”“戒奢以俭”,太宗看后感到很惭愧,表示从谏改过。

“得公之谏,朕知过矣”。

这篇文章,文质兼美,政治价值与思想价值及语言特点俱佳,被《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指定为“古诗文
必背《必修(10篇)》”篇目,其人之品质气节及其传承极富教育因子,与当下倡导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诸多要求相契合,便于学科育人,以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人生观。

同时也最有利于语文学科核心素养四个方面的培养提升。

基于此,选此文。

2.理念
(1)学什么比怎么学更重要,这是一个价值取向的问题。

任何一门课程,首要任务永远是教育人、培养人,尤其是承载了众多民族因子母语的语文学科更应如此。

学什么?学习一些富含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经典作品,能产生无形而巨大的精神力量,在阅读鉴赏以至玩味汉语言文字的美妙与神奇的同时,也被流淌|在字里行间的“民族味”濡染熏陶。

(2)政治色彩极强的政论文往往带有说教的成分,学生无形中无予以抵制。

以德化人,要不显山不露水,如盐融水,了无痕迹地进行,春风化雨、润物无声。

通过“读写”,以读来体悟情感,以写作颁奖词来内化精神,潜移默化地进行德育渗透。

注重调动学生积极思维,呵护学生的学习热情,以发展性评价赏识学生,让学生“想学—会学—乐学”。

让全面提升学生语文学习力的同时,实现文与道的和谐统一;提升“语言建构与运用”“思维发展与提升”“审美鉴赏与创造”“文化传承与理解”等语文核心素养的同时,德育也得以开展,使学生在学习语文课程过程中受到教育感化。

(3)建立“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原则,践行“生本教育”理念。

课堂是学生展示学习成果、获得学习成就感和自我效能感的平台,是集体的学习家园,是学生自己的“地盘”。

“有一种爱,叫放手”|,使学生成为课堂的真正主人。

为此,老师要让出时间与空间,把课堂真正还给学生,让学生动起来,“我来学”“我来问”“我来议”“我来讲”“我来练”。

3.做法
(1)处理文本。

原文共3节,为便于学生理解,按照思维认识,我们把第三节中“总比十思……”以下单独为一节,成为第四层次。

这样思路清晰。

第一二层次,从正、反面提出观点;第三层次,提出“十思”具体内容;第四层次,做到“十思”的妙处。

(2)加强自学与课前预习的力度,课堂上着力解决大问题、根本问题、核心问题,此问题为编者意图“因声求气”。

(3)具体操作文以意为主,因声则可求气,从而达到阅读目的。

而学习这篇疏文最好的方法便是诵读。

让学生在诵读中体会文章以饱满的激情和义正的言辞进行劝谏的特色,灵魂受到震撼,思想受到启发。

通过写颁奖词形式,让“文贞”的人物内核对学生产生实实在在的濡染,而且老师敢于尝试,通过自己写来影响引领学生。

【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学生能通过“因声求气”,在诵读中理解文意,体悟文本“文质兼美、声情并茂、骈散结合”的特点。

|
2.学生能正确看待文本彰显的治国之道、政治思想的价值及犯颜敢谏的责任意识。

教学重点:学生能诵读体悟行文特点。

教学难点:学生能客观、科学、礼敬看待文本政治价值与人文精神。

教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
唐朝贞观年间,有一位著名的大臣,他心系社稷,胸怀苍生,敢于进谏、善于进谏。

他就是魏徵。

今天,我们一起走进魏徵《谏太宗十思疏》,感受他的进谏艺术与人格魅力。

二、展示学标| 三、检查学案
(一)知识链接
1.阅读时,请用不同色彩的笔圈画勾点。

(1)“贞观之治”。

“贞观”:语出《易经》“天地之道,贞观者也。

”意即以正道示人,作为勤于政治、虚心纳谏、奋发图强、有才能有作为的唐太宗李世民的年号。

“贞观之治”:指太宗在位(627-649)时政治清明,取得天下大治的理想局面。

(2)魏徵(580—643),字玄成。

唐代文学家、政治家、史
学家。

太宗即位,擢为谏议大夫,常召入内室询以政事得失,知无不言,敢谏善谏。

共上奏200多次,多达10万言,史以“诤臣”称之。

封为“郑国公”,世称“魏郑公”,谥“文贞”。

(3)《贞观政要》中相关语句摘录。

○贞观二年,太宗谓侍臣曰: “凡事皆须务本。

国以人为本,人以衣食为本。


○贞观六年,太宗谓侍臣曰:“天子者,有道则人推而为主,无道则人弃而不用,诚可畏也。

”魏徵对曰:“自古失国之主,皆为居安忘危,处治忘乱,所以不能长久。


○贞观六年,太宗谓魏徵曰:“用得正人,为善者皆劝;误用恶人,不善者竞进。


○贞观九年,太宗谓侍臣曰:“夫治国犹如栽树,本根不摇,则枝叶茂荣。

君能清净,百姓何得不安乐乎?”
○贞观十四年,太宗谓魏徵曰:“朕必不敢忘布衣时,公不得忘叔牙之为人也。

”○太宗手昭答曰:“省频抗表,诚极忠款,言穷切至……公之所陈,朕闻过矣。


○太宗谓侍臣曰: “贞观之后,尽心于我,献纳忠谠,安国利人,成我今日功业,为天下所称者,惟魏徵而已。

古之名臣,何以加也。


○太宗曰:“夫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

朕常保此三镜,以防己过。

今魏徵殂逝,遂亡一镜矣!”因泣下久之。

2.观看视频:如,《贞观之治》(电视连续剧第21集、第31集);《百家讲坛》——《贞观之治(五)魏徵进谏)》(孟宪实主讲);《2018年感动中国》。

(二)预习引路
1.给加点字注音。

|求木之长.(
zhǎng

浚.(
jùn

塞.(

)源
载.(zài
)舟
壅.(
yōng
)蔽谬.(miù)赏
黜.( chù)恶
|2.解释下列加点的字词。

人君当.神器之重(主持)无疆之休.(美好、福祉
|)能克|.终者盖寡(能够
|)董|.之以严刑(督责)
简.能而任之(选拨)代下司.职(管理)
3.对古今异义词并解释。

(1)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
古义树木的根__;今义_指事物的本质____。

(2)傲物则骨肉为行路..古义___路人___;今义__走路_____。

4.指出词类活用并解释。

(1)必固.其根本(
使动
) __ _使……稳固________ (2)貌.恭而心不服

名词作状语
) __
在表面上___________ (3)则思江海下.百川
(名词作动词
) __ 居于……之下_______ (4)则思正身以黜恶.

形容词作名词
) __奸恶的人__________
5.指出句式特点。

(1)振之以威怒(状语后置句)
(2)可畏惟人(判断句)
(3)则思三驱以为度(省略句)
(4)虑壅蔽(被动句)
(5)固定句式
虽.在下愚,知其不可,而况..于明哲乎.(虽然……,何况是…呢,表反问)
岂其..取之易而守之难乎.(难道是……吗,表反问)
诚能..见可欲,则.思知足以自戒(如果……就,表假设)其.可忽乎.(难道……吗,表反问)
何必..劳神苦思,代下司职,役聪明之耳目,亏无为之大道哉.(何必……呢)
6.整体感知。

第一层次:提出人君须“居安思危,戒奢以俭”。

(类比,正反对比)第二层次:从反面论证“居安思危”的必要性。

(总结教训,提出警醒)第三层次:如何做到“居安思危”。

(“十思”具体内容)第四层次:做到“十思”的好处。

(正面论述,勾勒政治蓝图) 7.诵读课文。

(1)查阅词典,扫清文字阅读障碍,为“音读”作准备。

(2)对照注释与借助工具书,弄懂文意,为“意读”作准备。

(3)理清文脉,理会文本的内容层次与逻辑关系,为“情读”作准备。

(4)体悟文体特征与语言特点,领悟文本的内涵与价值,为“美读”作准备。

四、课堂训练 | (一)读
1.对照要求,体会文本内容、情感,根据语言特点,思考诵读重点。

在文中做标记,勾划出节拍、语气语调。

思考,处理的依据。

(个人自读,同组交流评价、改进)
“音读”:读准字音、读清句读、读顺语句,读出停顿。

“意读”:读出大意,读出主体,读出基本要点、读出句与句的联系。

“情读”:读出情调,读出韵律,读出意绪。

找好情绪的对
接点,进行角色转换。

“美读”:读出文本气韵,读出文理魅力,读出其语言美、内容美、艺术美。

2.教师要求:4个层次中可以自由选择哪一个层次,可以陈述自己朗读处理的缘由。

其他同学注意听,可以用笔标注,评价交流。

3.提示概括关键点:第一层次: |①“臣闻”是奏议中的敬辞,口气不卑不亢;如果要换成“臣以为”就有自以为是之嫌。

②“虽在下愚,知其不可,而况于明哲乎?”作者为什么说自己是“下愚”,“而况……”,——魏徵始终没有忘记唐太宗与自己的君臣、主仆关系,这也是进谏的艺术体现。

③“人君当……。

”表示希望和商量的口吻。

就近设喻,类比提出“积其德义”的观点;正反对比显而易见出|“积其德义”的重要性。

语言真诚而谦虚,委婉且通达,合情又合理,极富艺术魅力,中肯悦耳忠心。

|
第二层次:
①“凡百……莫不……” |一下子把普遍规律的历史经验教训摆到了想跳出恶性循环而成就一番大业的一代帝王李世民面前,触目惊心,便于下面的进谏。

②“岂其取之易而守之难乎”。

设问,引出更为具体的分析论证。

|再通过一系列地对比,处处证明君主“积其德义”的重要,主题得到了深化。

|
③“怨不在大,可畏惟人;载舟覆舟,所宜深慎”,尽现中
肯之情和强烈的告诫之意。

字字铿锵,字字着力。

第三层次:
①“奔车朽索,其可忽乎”,反问道出其危害性。

②列述十思,一连十句,各句字数略有参差,但句子结构相似,语气连贯,构成排比,铺陈议论,一气呵成,明白晓畅地论述了居安思危的具体内容,淋漓尽致地表露了魏徵作为一个敢于直谏的政治家的磊落胸怀。

态度严峻,神情恳切,读时一气呵成,势不可当。

读整句时节奏要有所变化。

第四层次:
排比句勾勒出一幅政治清明、文武尽忠的图画,极具诱惑力,既说明了“积其德义”的重大意义,又以这幅动人的图画来吸引唐太宗,使他易于采纳自己的意见。

读时欢快,娓娓道来讲故事。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