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数据数据分析方法数据处理流程实战案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方法、数据处理流程实战案例
时代,我们人人都逐渐开始用数据的眼光来看待每一个事情、事物.确实,数据的直观明了传达出来的信息让人一下子就能领略且毫无疑点,不过前提是数据本身的真实性和准确度要有保证.今天就来和大家分享一下方法、数据处理流程的实战案例,让大家对于这个岗位的工作内容有更多的理解和认识,让可以趁机了解了解咱们平时看似轻松便捷的数据可视化的背后都是有多专业的流程在支撑着.
一、大数据思维
在2011年、2012年大数据概念火了之后,可以说这几年许多传统企业也好,互联网企业也好,都把自己的业务给大数据靠一靠,并且提的比较多的大数据思维.
那么大数据思维是怎么回事我们来看两个例子:
案例1:输入法
首先,我们来看一下输入法的例子.
我2001年上大学,那时用的输入法比较多的是智能ABC,还有微软拼音,还有五笔.那时候的输入法比现在来说要慢的很多,许多时候输一个词都要选好几次,去选词还是调整才能把这个字打出来,效率是非常低的.
到了2002年,2003年出了一种新的输出法——紫光拼音,感觉真的很快,键盘没有按下去字就已经跳出来了.但是,后来很快发现紫光拼音输入法也有它的问题,比如当时互联网发展已经比较快了,会经常出现一些新的词汇,这些词汇在它的词库里没有的话,就很难敲出来这个词.
在2006年左右,搜狗输入法出现了.搜狗输入法基于搜狗本身是一个搜索,它积累了一些用户输入的检索词这些数据,用户用输入法时候产生的这些词的信息,将它们进行统计分析,把一些新的词汇逐步添加到词库里去,通过云的方式进
行管理.
比如,去年流行一个词叫“然并卵”,这样的一个词如果用传统的方式,因为它是一个重新构造的词,在输入法是没
办法通过拼音“ran bing luan”直接把它找出来的.然而,在大数据思维下那就不一样了,换句话说,我们先不知道有
这么一个词汇,但是我们发现有许多人在输入了这个词汇,
于是,我们可以通过统计发现最近新出现的一个高频词汇,
把它加到司库里面并更新给所有人,大家在使用的时候可以直接找到这个词了.
案例2:地图
再来看一个地图的案例,在这种电脑地图、手机地图出现之前,我们都是用纸质的地图.这种地图差不多就是一年要换一版,因为许多地址可能变了,并且在纸质地图上肯定是看不出来,从一个地方到另外一个地方怎么走是最好的中间是不是堵车这些都是有需要有经验的各种司机才能判断出来.
在有了百度地图这样的产品就要好很多,比如:它能告诉你这条路当前是不是堵的或者说能告诉你半个小时之后它是不是堵的它是不是可以预测路况情况
此外,你去一个地方它可以给你规划另一条路线,这些就是因为它采集到许多数据.比如:大家在用百度地图的时候,有GPS地位信息,基于你这个位置的移动信息,就可以知道路的拥堵情况.另外,他可以收集到很多用户使用的情况,可以跟交管局或者其他部门来采集一些其他摄像头、地面的传感器采集的车辆的数量的数据,就可以做这样的判断了.
这里,我们来看一看纸质的地图跟新的手机地图之间,智能ABC输入法跟搜狗输入法都有什么区别
这里面最大的差异就是有没有用上新的数据.这里就引来了一个概念——数据驱动.有了这些数据,基于数据上统计也好,做其他挖掘也好,把一个产品做的更加智能,变得更加好,这个跟它对应的就是之前可能没有数据的情况,可能是拍脑袋的方式,或者说我们用过去的,我们想清楚为什么然后再去做这个事情.这些相比之下数据驱动这种方式效率就要高很多,并且有许多以前解决不了的问题它就能解决的非常好.
二、数据驱动
对于数据驱动这一点,可能有些人从没有看数的习惯到了看数的习惯那是一大进步,是不是能看几个数这就叫数据驱动了呢这还远远不够,这里来说一下什么是数据驱动或者现有的创业公司在进行数据驱动这件事情上存在的一些问题.
一种情况大家在公司里面有一个数据工程师,他的工作职责就是跑数据.
不管是市场也好,产品也好,运营也好,老板也好,大家都会有各种各样的数据需求,但都会提给他.然而,这个资源也是有限的,他的工作时间也是有限的,只能一个一个需求去处理,他本身工作很忙,大家提的需求之后可能并不会马上就处理,可能需要等待一段时间.即使处理了这个需求,一方面他可能数据准备的不全,他需要去采集一些数据,或做一些升级,他要把数据拿过来.拿过来之后又在这个数据上进行一些分析,这个过程本身可能两三天时间就过去了,如果加上等待的时间更长.
对于有些人来说,这个等待周期太长,整个时机可能就错过了.比如,你重要的就是考察一个节日或者一个开学这样一个时间点,然后想搞一些运营相关的事情,这个时机可能
就错过去了,许多人等不到了,有些同学可能就干脆还是拍脑袋,就不等待这个数据了.这个过程其实就是说效率是非常低的,并不是说拿不到这个数据,而是说效率低的情况下我们错过了很多机会.
对于还有一些公司来说,之前可能连个数都没有,现在有了一个仪表盘,有了仪表盘可以看到公司上个季度、昨天总体的这些数据,还是很不错的.
对老板来说肯定还是比较高兴,但是,对于市场、运营这些同学来说可能就还不够.
比如,我们发现某一天的用户量跌了20%,这个时候肯定
不能放着不管,需要查一查这个问题出在哪.这个时候,只看一个宏观的数那是远远不够的,我们一般要对这个数据进行切分,按地域、按渠道,按不同的方式去追查,看到底是哪少了,是整体少了,还是某一个特殊的渠道独特的地方它这个
数据少了,这个时候单单靠一个仪表盘是不够的.
理想状态的数据驱动应该是怎么样的就是一个自助式的数据分析,让业务人员每一个人都能自己去进行数据分析,
掌握这个数据.
前面我讲到一个模式,我们源头是一堆杂乱的数据,中间有一个工程师用来跑这个数据,然后右边是接各种业务同学提了需求,然后排队等待被处理,这种方式效率是非常低的.理想状态来说,我们现象大数据源本身整好,整全整细了,中间提供强大的分析工具,让每一个业务员都能直接进行操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