审计质量的定义与衡量初探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审计质量的定义与衡量初探
审计服务的最终产品是审计报告,所以审计质量概念的界定具有一定困难。
在对审计质量的衡量方面,国内外相关研究中都是结合审计质量的本身特性及其影响因素选择替代指标。
目前绝大多数研究仅从单个要素加以衡量,但是尚显不足,越来越多的学者尝试采用因子分析的方法进行研究。
标签:审计质量定义;衡量指标
一、审计质量的定义
审计服务最终产品是审计报告,不具物质实体的特点,因此给审计质量概念的界定带来困难。
对于审计质量的概念,由于研究审计质量问题的出发点和着力点不同,理论和实务界只是从不同侧面阐述了审计质量的内涵。
审计质量不同定义的原因。
其一,过程质量和结果质量。
有人用审计准则等标准衡量审计过程的质量,用信息使用者的标准衡量审计结果的质量,并将由于衡量标准不同造成的差异视为审计工作质量与审计产品(报告)质量是两个不同的问题的证据,这其实是误解。
审计标准固然有助于解除审计人员的职业责任,减少审计风险,但其最根本的目的是为了最有效与维护股东等信息使用者的利益。
其二,供给方角度还是需求方角度定义。
审计的供给方是审计职业界,需求方是被审计单位和投资者等信息使用者。
由于人们认识能力有限以及成本因素的限制,还有审计固有限制,很难制定出既能精准反映信息使用者的需求,又能对审计实务具有切实指导意义的可供操作的审计标准。
所以审计服务需求者和供给者的对审计质量的要求是不同的。
其三,单项审计业务质量和会计师事务所总体执业质量。
评价审计质量时的衡量标准可以分为两个层次:评价单项审计业务质量的标准、评价会计师事务所总体执业质量的标准。
现实中经常造成混淆,这在一定程度上加剧了对审计质量及其衡量标准认识上的误区。
其四,实际质量和市场感知的质量。
根据Nelson (1974)①对产品的划分,审计具有信任品的特性,也即审计报告使用者即使在消费了审计产品之后也不可能得知其实际质量。
市场只能根据一些指标来感知实际的审计质量,也就是市场感知的审计质量。
由于实际审计质量是抽象难以量化,所以许多人用市场感知的审计质量作为审计质量的定义,而其表现形式是很多的,所以对审计质量的研究层出不穷,结论却常常不一。
虽然尚没有一个统一的定义,但是大多都采纳了DeAngelo对审计质量的定义,本文亦如此。
即提出了定义审计质量的两个关键维度:首先,重大的会计错报能够被查出;其次,重大的会计错报必须能够被揭露。
二、审计质量的衡量指标
总体上来说,在对审计质量的衡量方面,国内外相关研究中都是结合审计质量的本身特性及其影响因素选择替代指标的。
(一)单因素视角
单因素视角下,学者们在进行规范和实证研究时,一般选取以下指标作为对审计质量的衡量。
其一,事务所规模。
在成熟的审计市场,规模大的会计师事务所应当具有更高的审计质量,因为规模大不仅意味着会计事务所占有更多的审计资源,还意味着具有较高的职业声誉,同时大规模所会受到更多的监督,其发展比较规范,有更多的较高水平专业人员,风险和责任意识相对较强。
这些均有利提高注册会计师的专业胜任能力和注册会计师坚持独立性。
但还必须认识结论的成立必须严格基于前提条件:审计市场竞争具有充分性与完备性。
而现实中并不具备这个条件,所以以审计规模作为审计质量的衡量在我国目前来看是不适用的。
其二,审计收费溢价。
审计服务具有一般商品的共性,即价值决定价格,高质量的审计服务应该收取较高的审计费用。
但遭到质疑:一些事务所收费较高只是由于处于垄断寡头的有利地位;如果有审计意见购买或审计合谋发生,审计收费也会出现溢价现象。
只有在以上两个疑问都被排除后,结论才能成立。
并且我国审计收费定价的信息披露不充分,定价标准不明确。
其三,诉讼和制裁。
通过了解会计师事务所一段时期的诉讼和制裁情况,作为区分事务所审计质量的指标,其成本较低且评价结果也较为客观。
但是被诉讼只意味着审计质量有可能存在问题,未必就一定存在问题。
其四,资本市场的反应。
由于市场上投资者无法直接感知公司潜在的真正盈余,而需要借助经审计师审计的财务报告,因此投资者可感知的审计质量越高,资本市场的反应越强烈。
对于资本市场的反应,有不同的表示。
对于资本市场的反应有不同的表示变量,比如盈余反应系数(ERC)、股票买卖价差等来表示资本市场的反应。
但是,这两种方法通过资本市场的某些直观反应衡量审计质量虽然有其合理性,但必须首先具备“资本市场有效”这一前提。
(二)二维视角衡量审计质量
由于在我国目前审计市场竞争不完全的情况下,审计质量缺乏刚性,若采用单个度量指标作为衡量标准难免会对审计质量产生错判。
并且通过前面对单因素指标的分析中,我们也可以发现,单因素可能共同对审计质量产生影响。
为了更加全面而准确的衡量审计质量,有学者提出以二维视角衡量审计质量。
比如陈炜煜(2012)就选择盈余管理与审计意见两个视角对审计质量进行刻画。
(三)基于因子分析法的量化方法
Mark L.Defond(1998)的研究结论却认为,只采用会计师事务所规模品牌、声誉、行业专长、独立性等这些指标来单独作为衡量审计质量的标准都不够理想,将这些指标结合起来则能够更好地衡量审计量。
徐建新(2001)认为,审计质量的衡量标准应是由多个因子组成的一个体系,因子包括法规制度、职业标准、审计目标和社会期望。
之后我国的学者在研究中开始运用因子分析的方法对审计质量进行衡量。
三、结论与启示
实际的审计质量并不能量化,我们只能采用相关替代指标来衡量审计质量。
我们在对国外成果进行总结、转化的同时,应在研究我国国情的基础上,设计出适合我国国情的审计质量替代指标。
由于审计质量与其影响因素存在双向因果关系,审计质量的实现是各因素作用的结果,因此,我们可以从审计质量影响因素入手,寻求能准确反映审计质量的替代指标。
然而,由于审计质量的评定涉及过程和结果的综合考量,而目前绝大多数研究仅从单个要素加以衡量,且对各指标间相关关系的理论研究也寥寥无几,对审计质量采用采用因子分析的方法进行研究是一种进步。
总之,对审计质量的衡量标准尚未达成一致的结论,大多数学者认为对审计质量衡量标准的选择应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应根据研究方向的不同而选择不同的衡量标准来替代审计质量。
参考文献:
[1]Theory[M].Englewood Cliffs Prentice Hall.Nelson. 1974. Advertising as information. Journal of political conomy, 81:729-754.
[2]《论审计质量概念的重新界定——关于过程质量与结果质量的思考》聂曼曼《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2009年6期.
[3]《注册会计师审计质量衡量标准:回顾与评价》房巧玲《当代财经》2004年3期.
[4]《审计质量如何量化:述评与展望》张栋《新会计》2009年7期.
[5]《审计质量实证研究:回顾与启示》杨明增等《会计师》2007年10期.
[6]《对审计质量衡量标准的反思与重构》陈炜煜《财会月刊:理论版》2012年9期.
[7]《关于注册会计师审计质量影响因素文献的综述》吴伟荣《企业导报》?2011年22期.
注释:
①Theory[M].Englewood Cliffs Prentice Hall.Nelson. 1974. Advertising as information. Journal of political economy, 81:729-7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