沿线环境保护设施设计说明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1沿线环境保护设施
1.1.1生态环境影响分析
本项目在施工期和营运期将对生态环境产生影响,其中以施工期的影响最大,主要表现为工程占地对土地利用、地表植被等的影响,以及由此引发的生态问题和水土流失问题。
(1)生态功能区划
1)生态功能区特征
项目所处位置为云南省红河州金平县。
金平县城郊土地肥沃,农业集约化程度高,是城市重要的粮、果、菜、副食品生产供应基地。
2)存在的主要生态问题
该生态功能区目前存在的主要生态问题是城市生态系统结构不合理,功能不完善,环境污染严重。
3)保护对策
从城市环境综合治理入手,合理划分城市功能区,调整城市的用地结构,改善城市生态环境。
城郊区要严格控制农田化肥、农药的用量,减少农业面源污染。
(2)永久占地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1)对土地利用的影响
从占地情况看,工程主要占地类型为农业用地和农村建设用地。
道路施工对土地利用有一定影响。
2)对农业生态的影响
由于拟建工程内开垦有部分农田,但随着城市建设及规划的实
施,农田用地已被工程征用,工程占地对沿线居民的农业收入影响不大。
建设单位在项目开工前应办理土地使用手续,协助沿线土地管理部门做好土地占用的补偿工作。
3)对植被的影响分析
工程建设中的占地、路基开挖、桥梁打桩及临时工程占地等将会对沿线的植被生态功能产生干扰,使扰动区域完全丧失植被,形成由土壤深层母质组成的原生裸地,造成水土流失,生态破碎化,降低生态环境质量。
1.1.2生态环境保护措施
1、水土保持方案
1)因害设防原则。
在设计防治补救措施布局时要坚持因地制宜、因害设防、技术可靠、经济合理、防治效果有效可行的原则,遵循全面治理和重点治理相结合、防治与监督相结合的设计思路,合理布置各项防治措施,建立选型正确、结构合理、功能齐全、效果显著的综合防治体系,主要包括拦挡、排洪和排水等措施。
2)预防措施先行,最小扰动原则。
在工程建设过程中,合理安排工期,强化管理、监理和监督,做好施工期水土流失和地质灾害的预防和控制补救工作,设置必要的水土流失和地质灾害防治措施。
3)永久防护和临时防护并行原则。
在土方施工过程中及时布设永久防护措施和临时防护措施,达到控制新增水土流失的目的。
4)适地适树(草)原则。
对路基边坡与两侧、弃土场等部位绿
化时,要坚持以乡土树草种为主、引进为辅的原则,选择适应能力强的树(草)种,提高绿化措施的质量与防护效果。
5)环境效益和社会效益为主原则。
根据项目区的自然条件特点,从改善沿线生态环境的目的出发,筛选经济合理的设计方案。
6)“三同时”原则。
对水土流失及地质灾害防治工程应同时施工、同时设计,同时投入使用。
7)根据防治分区的自然环境条件差异和水土流失特点,因地制宜地布设相应的工程、植物和临时防护措施。
8)工程措施主要布设在路基边坡、施工场地等部位,植物措施主要布设在路基边坡、路基两侧、施工场地等部位。
9)在道路部分地段、边坡等地段实施开挖切破,形成高陡边坡,可能引发土体崩塌、滑塌及滑坡,危害工程施工及公路运行安全。
上述地段施工过程中,根据地层岩性及边坡特征,严格按照相关规范合理设计放坡高度计切坡坡度,及时清除崩塌、滑塌及小规模的滑坡等松动变形体,并采职浆砌块石挡墙、格构等支挡工程措施予以加固防护,坡项及坡脚地段修建截、排水沟,排除地表径流,以减轻对坡体的冲刷冲蚀,在工程施工过程中进行监测预警。
2、植物
工程建成后,主体工程所占用的土地类型都变成几乎没有生产能力的道路用地,使得土地原有功能将部分或全部丧失,土地生产力遭到破坏,对道路沿线的生态环境将产生-定的影响。
不过考虑到道路绿化等,将使得原有生产力较低的裸地转换为生产能力相对较高的绿
地,属项目建成后绿化用地,因此会在--定程度上补偿区域的植被生物量。
1.1.3结论
项目施工期主要为施工噪声污染以及对沿线生态环境的影响;运营期主要是环境噪声污染和道路对生态环境以及水土流失等方面的影响。
在严格执行本评价提出的生态保护措施与污染防止对策的前提下,上述环境影响是可以接受的,潜在的生态风险可以降低至最小。
建议加强对生态环境的保护力度,深入宣传生态环境的保护意识,积极制定生态保护的法律法规,贯彻以人为本的环保理念,必将本工程建设成为人与自然和谐的统一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