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疏有别,中国人的处世之道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亲疏有别,中国⼈的处世之道
(中⼭公园)
我们现在的物质条件⽐过去好了,就算买不起房⼦,也没听说有什么⼈吃饭会有问题。

反⽽,铺张浪费是很常见的。

但在城市⽣活,许多⼈难免会感觉到孤单和压⼒,⽣活中还有这样那样的困难,房价、看病、孩⼦上学、家庭⽭盾,以及⼯作的压⼒等等。

很⾃然的,⼈们渴望友谊,渴望更加温馨的家庭⽣活,以及公平、友爱的社会环境。

相应的,主张博爱的观念也深受⼈们的欢迎。

在许多⼈的想象中,真正有修养的⼈,是平静的、散发着爱的光芒。

⽽包容、理解以及爱护罪犯,正是有修养的体现。

罪犯越是凶恶,越是如此。

例如,有个故事讲,2000年有来⾃德国的⼀家⼈惨遭杀害。

男主⼈名叫普⽅,凶⼿是来⾃苏北的四个失业青年。

这是⼀个不幸的事件。

这个事件发⽣后,据说普⽅的母亲希望免除罪犯的死刑;另外⼀些外国⼈成⽴了普⽅协会,资助苏北贫困家庭学⽣的学业。

这个故事感动了很多⼈。

我多次在朋友圈看到。

在这样的背景下,谈中国传统的观念“亲疏有别”似乎有点不合时宜。

亲疏有别,是不是有点狭隘?不过有不少朋友在学习传统⽂化后,得到了很⼤的启发,对于有些⼈来说,意味着有的重要关系发⽣了关键的转折。

有个朋友反馈说:
“⼯作坊上阮⽼师提到了‘亲疏有别’给我深刻的印象。

不再那么追求‘爱’啊,内⼼中却多了很多情,感受到了更多的情意,母⼥之情,⽗⼥之情,兄妹之情,夫妻之情,母⼦之情,师⽣之情,朋友之情,邻⾥之情,共事之情,爱国之情,⾃然之情……!这⼀份份情,温暖⽽踏实!”我对我们⾃⼰的⽂化认识还是肤浅的。

但我⾃⼰的经历,以及许多这样的反馈,都给我⿎励来分享我的认识。

不当之处,请⼤家批评指正。

⼀、亲疏有别,有情还是⽆情
亲疏有别是⼈本能的反应。

但如果每个⼈只关⼼⾃⼰的家庭和国家,⽽不关⼼别⼈的家庭和国家。

这样⼈与⼈相争、家与家相争、国与国相争,世界不会太平,还会出现“朱门酒⾁臭,路有冻死⾻”的现象。

于是,墨⼦就提出:“天兼天下⽽⾷焉,我以此知其兼爱天下之⼈也。

”墨⼦的意思是说,既然天爱众⼈,⼈也应该爱天下⼈。

但他主张的兼爱,是⼀种⽆分别的爱:“视⼈之⽗若其⽗。


儒家反对墨家的主张。

孟⼦就批评墨⼦说,“墨⽒兼爱,是⽆⽗也。

”也就是说,平等地爱所有⼈,实际上是对⾃⼰亲⼈的⽆情。

儒家也讲兼爱,但与墨家不同。

《论语》讲:“君⼦务本,本⽴⽽道⽣。

孝弟也者,其为仁之本与!”儒家的⽅法是,从近处开始培养⼈的性情。

⽗母⽣我育我,我知道爱他们敬他们,那么,这样的感情就可以推⽽⼴之,培养⼀个⼈对社会的感情。

亲疏有别,由近到远,⽼吾⽼以及⼈之⽼,幼吾幼以及⼈之幼,也就是儒家的兼爱之道。

儒家的亲疏有别看似⽆情却有情。

⼆、内外有别,重情感还是重理性
《庄⼦》谈到墨家的时候说,“反天下⼼,天下不堪。

墨⼦虽能独任,奈天下何?离于天下,其去王也远矣。

”这是说,墨⼦的主张不近⼈情,虽然墨⼦能做到,但天下⼈不能接受,也就⽆法通⾏天下。

事实也是如此。

虽然墨家也盛⾏⼀时,但最后还是儒家成为中国⽂化的主流。

这固然是政治家的选择,但也是因为儒家能够贴近⼈情。

儒家主张亲疏有别。

相应的,在处理⼈际关系时,主张内外有别。

《礼记》中讲到,“门内之治,仁掩义;门外之治,义断仁。

”也就是,对亲⼈侧重感情,对社会侧重理性。

《论语》中有个故事可以帮助我们理解这⼀点。

叶公语孔⼦⽈:吾党有直躬者,其⽗攘⽺,⽽⼦证之。

孔⼦⽈:吾党之直者,异于是,⽗为⼦隐,⼦为⽗隐,直在其中矣。

叶公说:在我的家乡,有正直的⼈,即使偷⽺的是⾃⼰的⽗亲,也会指证他。

你怎么看这个事?孔⼦回答说:我们那的情况不⼀样。

⽗为⼦隐瞒,⼦为⽗隐瞒,看似不正直,但这合乎天理⼈情,我们认为这才是正直。

孔⼦的观点,实际上就是孟⼦说的⽗⼦不责善。

孟⼦的担⼼是,“责善则离,离则不祥莫⼤焉。

”儒家看重家⼈之间的感情,不主张家⼈间互相要求。

重视对亲⼈的感情,最有名的例⼦就是舜的故事:即使舜的⽗亲瞽叟要害舜,舜仍然尽⼼尽⼒去爱⾃⼰的⽗亲,⼀⽅⾯注意保护⾃⼰,另⼀⽅⾯⼜照顾⽗亲。

中国有句古话说“天下⽆不是的⽗母”,说的也是这个道理。

⽗母当然会有是有不是,但⼦⼥情到深处不忍责备。

如果我们现代⼈学习儒家的态度的话,那在处理家庭⽭盾的时候,就不要⽄⽄计较、求全责备,⽽是去反思⾃⼰,努⼒做好⾃⼰。

然⽽,对于家庭外的社会关系,儒家则侧重理性,并不主张以德报怨。

《论语》中讲到:
或⽈:“以德报怨,何如?”⼦⽈:“何以报德?以直报怨,以德报德。


如果⼈的恩怨太过分明,冤冤相报,社会就会变得冷酷⽆情。

有⼈请教孔⼦:“如果有⼈伤害我,我不但不和他计较,⽽且还对他好,你觉得怎么样?”孔⼦回答说:“那你怎么对待对你有恩的⼈呢?我主张,对待伤害我们的⼈,既不刻意对他好,也不刻意对他不好,坚持做⼈的原则就好了。

⽽对待对我们有恩的⼈,则要厚待他。


这个原则,就是合乎道义,对待与你有⽭盾的⼈,既不苛刻,也不放纵。

例如,你是⼀个单位的部门主管,你对⼀个⼈有些反感,在考核时,该提职加薪,就提职加薪,不刻意刁难他;但如果不符合条件,甚⾄该降职减薪,也就降职减薪。

在社会⽣活中,以德报怨,姑息罪犯,就可能会伤害到社会。

我举⼀个发⽣在荷兰的例⼦。

有个微信⽂章讲述了这样⼀个事情,在荷兰有个罪犯因强奸两名未成年少⼥和偷盗等罪,被判了11年。

但居然6年后,被允许以为母亲庆祝⽣⽇的名义请假外出,⽽没有任何监管。

他外出后,绑架并杀害了⼀位独⾃骑单车的⼥⼠。

太严,冤冤相报,会有问题;太松,姑息纵容,也会出现问题。

以直报怨,坚持惩罚的必要性,但⼜不感情⽤事,苛刻待⼈。

这体现了儒家处理社会事务的理性的态度。

三、公私冲突,⼤公⽆私还是兼顾⼈情
儒家的伦理对于我们当代的中国⼈来说也许是费解的。

它不是⼀⼑切。

它并不讲⼤公⽆私。

这不是儒家不爱社会,⽽是和儒家的观念有关。

《⼤学》⾥讲,“其所厚者薄,⽽其所薄者厚,未之有也。

”也就是说,家⼈都不能爱,怎么能爱国⼈呢?如果你要求⼀个⼈对社会尽职,⼜要求他不爱家⼈,是⾃相⽭盾的。

所以,在公私发⽣冲突的时候,它并不要求⼈铁⾯⽆私、冷酷⽆情。

《孟⼦》中有这样⼀段话:
桃应问⽈:“舜为天⼦,皋陶为⼠,瞽瞍杀⼈,则如之何?”
孟⼦⽈:“执之⽽已矣。


“然则舜不禁与?”
⽈:“夫舜恶得⽽禁之?夫有所受之也。


“然则舜如之何?”
⽈:“舜视弃天下犹弃敝蹝也。

窃负⽽逃,遵海滨⽽处,终⾝訢然,乐⽽忘天下。


桃应是孟⼦的学⽣。

他问到,假如舜的⽗亲瞽瞍杀⼈,皋陶要如何执法?孟⼦说,皋陶应该去抓瞽瞍。

桃应⼜问,那舜会不会禁⽌他呢?孟⼦认为,皋陶是秉公执法,舜不会⼲预他。

但舜也不能坐视他⽗亲不管,⽽会设法营救瞽瞍,逃跑到偏僻的地⽅,然后享受天伦之乐。

舜是天⼦,皋陶杀瞽瞍,就像是舜杀了他⽗亲。

这不合乎⼈性。

但作为天⼦,他⼜有责任履⾏职责。

如果他处于这样的处境,孟⼦认为,舜会设法挽救⽗亲的性命,并放弃天⼦之位。

写到这⾥,有些朋友可能会担⼼,这会不会⿎励徇情枉法。

徇情枉法,古今中外都不可避免。

这也正说明了对亲⼈的感情是⼈性的⼀部分。

法律的公平对社会很重要。

社会需要从制度上来保证公平、避免徇情枉法。

例如,法官在和原告或被告有亲属关系时,需要回避。

就上⾯这个
例⼦⽽⾔,我们可以继续按照儒家的原则推演⼀下,如果皋陶最后还是抓到了瞽瞍,那瞽瞍还是要承担责任的。

⽽舜也免不了⼲系!就儒家的伦理⽽⾔,站在不同的⾓度会有不同的考虑,但它并不主张对⼈有不合乎⼈性的要求(恐怕和⼤家过去听到的观念刚好相反!)。

四、我们的困境和出路
如果每个⼈只考虑⾃⼰,⾃私⾃利,甚⾄尔虞我诈、互相伤害,那么这就是⼀个冷漠⽆情的社会。

然⽽,如果⼀味的讲宽容、博爱,那就会姑息纵容犯罪,使社会失序混乱。

儒家的亲疏有别、内外有别看起来是⼀条中间道路。

在家庭内部强调感情,各尽⼰⼼,⽽不互相要求;参与社会⽣活,以直报怨,既不苛刻,也不姑息。

今天我们中国⼈的⽣活在很⼤程度上继承了传统。

今天的中国⼈和过去的中国⼈⼀样,还是特别重视家庭、重视亲情,家庭成员的联系也远⽐西⽅⼈紧密。

⽽处理社会关系,⾃觉不⾃觉的讲⼈情,亲疏有别、内外有别。

所以,不论我们对⾃⼰的⽂化传统有多少理解,中国⼈传统的伦理仍然拥有着旺盛的⽣命⼒,为我们所利⽤,活跃在我们的⽣活中。

同时,我们的⽣活⼜深受西⽅的影响。

平等的意识、权利的意识影响了许许多多的⼈。

但我们⼜没有西⽅个⼈主义的传统。

我们可能⽤西⽅的理念来主张⾃⼰的权利,同时⼜⽤传统的观点来要求他⼈。

⼀个典型的例⼦是,赡养⽗母时讲平等、独⽴,继承财产时讲传统⽂化,怎么有利怎么来。

在我们的家庭关系中,⼀旦引⼊个⼈主义,也许放弃了⼀些责任,会带来暂时的轻松。

但内⼼终究会不安,也不能为家庭其他成员所接受。

就像⼀个朋友提到的:我⽣在东⽅,长在中国,喝着黄河⽔,受祖辈传承下来的家教等东⽅⽂化的影响已经根深蒂固了。

有时我⾃⼰都会在⼼底打架,左右不适,难怪我妈会对我的变化不适应……
钱穆先⽣这样谈到当代中国⼈的痛苦:
“学⽣上学校,不能管学校的先⽣。

你任⼀职业,不能管你的上司。

最好管的是你家⾥的⽗母。

丈夫最好管的是太太,太太最好管的是丈夫。

中国⼈⼀向最看重的家庭,现在是快要破坏了。

全世界的⼈⽣中,今天的中国⼈恐怕是会最感到苦痛了。

”(《中国⼈⽣哲学第⼆讲》)
我们的痛苦很⼤程度上在于,我们既失去了传统⽂化的精神,⼜对西⽅的个⼈主义消化不良。

如果我们能够重新认识并亲近我们的传统,顺着⾃⼰的⽂化⼼理来,那么就事半功倍。

⽽如果逆着我们的⽂化⼼理来,恐怕是缘⽊求鱼,前景不妙。

当然,传统也需要与时俱进。

但只有先搁置成见,重新认识它,才谈得上继承和发扬。

同时,也只有⽴⾜我们⾃⼰的⽂化传统,才能既吸收西⽅⽂化的成果,⼜不迷失⾃⼰。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