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灾害评估及综合防灾能力分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城市灾害评估及综合防灾能力分析
摘要:当今世界城市综合防灾减灾形势不容乐观,随着科技的进步与发展,
灾害对人类社会的影响也在不断加剧,对我国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形成了十分不利
的隐患。
这里从城市综合防灾的发展现状、城市防灾基本内容、城市地质灾害综
合评价、城市抗灾能力分析、城市综合防灾信息系统这几个方面对城市综合防灾
减灾做了简单概述,简要分析了城市综合防灾的意义与作用,对加深人们的城市
综合防灾意识起到了一定的积极效果。
关键词:城市;综合防灾;灾害评价;防灾信息系统
1.
引言
随着人类科技水平不断进步,世界各国工业化显著提高,城市化的程度也随
之不断提高,人类的居住分布在城市越来越密集,以发达城市为中心形成了无数
的环形城市圈。
这样的人口密度分布虽然可以让大城市的经济带动周边经济的发展,但却把各种城市灾害的影响成倍放大。
现代城市事故与灾害的发生概率与规
模呈现出增长趋势,以新冠肺炎疫情传播为例,由于城市交通发达的缘故,疫情
的传播速度比之前的疾病传播更快,城市综合防灾减灾已经成为城市发展过程中
必须注意的问题。
1.
发展现状
20世纪70年代,美国政府颁布了《国家地震减灾法》。
1987年,第42届
联合国大会决定将1990至2000年期间的十年定为了“国际减轻自然灾害十年”,这标志着国际灾害防治研究工作进入全新阶段。
20世纪90年代初,中国国家自
然科学基金设立项目,在典型城市开展大规模防灾减灾项目和研究、地震减灾规
划专题研究和城市综合减灾工程研究。
随着灾害科学研究的不断深入,我国灾害
科学研究的方法也在不断创新,不断与相关学科交流和融合,将遥感、地理信息
系统、全球定位系统、互联网等多种新技术应用于灾难研究。
随着经济科技发展,我国国力逐渐强盛,对城市灾害的防治态度也发生了根本性变化。
目前为止,我
国的城市综合防灾减灾研究工作并没有形成一套完备成熟的综合体系,有些发达
地区的城市对于单项灾害种类的防灾减灾规划相对突出,但是综合性的灾害预防
管理系统仍存在缺陷,防灾内容稍显不足。
1.
城市综合防灾基本内容与框架
(一)基本内容
城市公共安全涉及的综合减灾因素和内容包括:①单一灾害引发的灾害链中
的综合灾害问题;②不同单一灾害引发的同类型综合减灾问题;③单一灾害类型
在救援目标和方法要求上的综合问题;④不同的减灾目标需要进行不同的规划和
研究,但需要提供全面的疏散空间。
⑤整合各种资源的目的是形成一支综合管理
力量;⑥单灾害综合评估,进而指导和提高单灾害的规划水平;⑦综合防灾规划
来自单一灾害类型,但其措施必须反映全面性;⑧城市综合防灾减灾管理;⑨城
市防灾备灾综合技术环节,生命线系统防灾性及其综合性考虑[1]。
(二)基本框架
为保证防灾减灾的高效和迅速反应的特点,应当采取综合防灾与减灾资源优
化决策相结合的形式搭建城市综合防灾减灾基本框架。
框架应当覆盖以下五个方面:①灾害信息分布情况;②灾害模型评估与灾害预测;③工程建筑信息;④城
市综合防灾能力评价;⑤综合防灾评估与决策优化分析[2]。
1.
城市灾害综合评价
1.
灾害分类
目前城市灾害主要分为七大类,包括:①地震,地震灾害是破坏城市建设系
统的主要自然灾害之一,指地壳快速释放能量导致震动的过程;②地面沉降,地
面沉降可能导致城市设施破坏,阻碍城市建设,影响城市交通和环境;③滑坡、
泥石流,主要危害是破坏土地、房屋、道路、桥梁等基础设施,造成人员伤亡和
经济财产损失[3];④地裂缝,过量地下水引起的崩塌、滑坡、岩溶塌陷、采矿和
地面沉降都伴随着地裂缝的形成[4];⑤洪水灾害,根据历史调查发现,洪灾主
要集中在我国安徽、江苏、浙江、河南、湖北、湖南、贵州、四川等省;⑥台风,常引起强烈暴雨、风暴潮,造成洪涝灾害及其他次生灾害,如泥石流、滑坡、土
壤盐碱化等一系列灾害;⑦传染病,突发的大型传染病给社会带来了严重的危害,可能在导致世界上大范围传染事件[5]。
1.
综合评价方法
目前,地质灾害评价的数学模型大致可分为四类:指数模型、概率统计模型、模糊数学模型和灰色系统模型。
而数学统计模型又可以细分为四种,包括多元回
归模型、聚类分析模型、主成分分析模型和因子分析模型。
以模糊数学模型的地质灾害综合评价方法为例:基于地质分析,仅考虑地震
灾害、地面沉降、滑坡等灾害的形成条件和影响因素。
然后,在综合各种因素的
基础上,考虑其对城市建设的综合影响,对城市地质灾害进行分级分析。
由于多
种地质灾害稳定性的综合评价涉及诸多影响因素,因此每种地质灾害不仅有不同
的影响因素,而且有不同的评判等级。
1.
城市抗灾能力与防灾信息系统
城市抗灾能力顾名思义就是指城市对于突发灾害的抵抗能力或者对灾害形成
损失的减轻能力[6]。
城市抗灾能力的内容和构成可以分为:①城市建筑物抗灾能力,主要是指一般建筑物、基础设施、生命线系统的抗灾能力等,一般而言,主
要是考虑城市建筑物的抗震设防等级;②经济抗灾能力,主要指经济财产、农业
产业、工业产业等的抗灾能力[7];③社会抗灾能力,主要指人们对生活状况和收
入的抗灾能力、社会恢复和重建能力、社会秩序破坏和心理损伤恢复能力。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不断发展,利用计算机建立灾害发生模型并结合存储的地
理环境资料、城市建筑物信息来构成城市灾害防治信息的基础已经成为城市防灾
救灾的重要信息保障,具体可以实现的功能应该包括:信息采集与存储、图形的
管理与视图控制、查询与模型分析功能、动态管理与资料编辑统计、图像管理输
出等五个方面功能。
为了更加细致的研究城市综合防灾信息系统,将其大致分为
以下三大部分:①城市各种灾害源信息管理与查询,包括地震、地面沉降、洪水、泥石流、地裂缝等常见自然灾害,进而对单种灾害进行成灾模型综合分析以及城
市综合防灾和设防区划进行研究;②一般建筑物、生命线系统、基础设施等工程
建设信息管理与查询,包括工程地质、地震地质、水文地质、道路交通、建构筑物、供水、排水、煤气、热力、供电、消防等,在此基础上对单种灾害进行抗灾
能力评估。
系统除了必须满足灾害分析的要求外,还对城市建设的现代化管理做
了试验性的研究,并形成基本框架,为今后部分实用性研究打下坚实的基础;③
城市综合防灾评估与优化决策,包括综合防灾规划与分析环境的几种优化决策模型。
通过桌面地理信息系统软件提供的丰富表现力可以生动直观地重现研究工作
的重要成果,并为良好地运用这些成果创造科学环境。
七、结论
城市综合防灾减灾的诞生与发展需要社会多方面一起努力,其核心理念是以
提高城市综合防灾抗灾减灾能力为主,结合城市防灾信息系统,综合各种灾害、
建筑信息、决策信息达到城市防灾减灾的最终目的。
人类与灾害的斗争是永无止
境的,以科学理性的态度谨慎应对并不断探索新的城市综合防灾理论,才能真正
对灾害做到可防可控。
参考文献:
[1]章友德.城市灾害学[M].上海:上海大学出版社,2004.
[2]谢之康、范维澄、王清安.火灾过程与复杂性[J].科学,1998.
[3]胡广韬等.滑坡动力学[M].北京:地质出版社,1995.
[4]雷明堂,哀道先.我国岩溶塌陷研究现状与减轻途径[J].中国地质灾害与防治学报,1998.
[5]金磊.SARS留给城市可持续发展的重大启示[J].苏州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2003年8月第20卷第3期.63-66.
[6]王绍玉,冯百侠.城市灾害应急与管理[M].重庆:重庆出版社,2005.
[7]金磊.中国城市安全如何走综合减灾之路[J].中国公共安全,2005年08A 期,86-91.
作者简介:刘卓成(1997-),男,汉族,湖北京山人,重庆交通大学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桥梁工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