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金库”产生原因及治理措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金库”产生原因及治理措施
作者:陈朝军王春英
来源:《科技视界》 2013年第25期
陈朝军王春英
(阳谷黄河河务局,山东阳谷 252300)
0 引言
“小金库”也叫“账外账”,即违反国家财经法规及其他有关规定,侵占、截留国家和单
位收入,未列入本单位财务会计部门账内或未纳入预算管理,私存私放的各项资金均属“小金库”。
在某些方面,它已经成为产生腐败现象的一个根源和温床,严重干扰了财经管理秩序。
1 “小金库”特点及形式
其特点表现为:一是数目不公开,事项不公开,资金的使用和管理只有极少数人知道。
二
是账目管理比较混乱,有的甚至不设账,发生的财务开支行为均以白条顶库的方式进行。
三是
开支不符合规定,凡是掌握“小金库”主导权的领导的一切开支都可以在“小金库”中报销使用。
四是截留单位正常收入,该上缴国库或纳入预算使用的,没有按照规定办理,通过隐藏收入、虚报冒领等手段,把应纳入法定帐管理的资金转移到帐外,搞资金体外循环,建账外账。
“小金库”主要有七种表现形式:违规收费、罚款及摊派设立“小金库”;用资产处置、
出租收入设立“小金库”;以会议费、劳务费、培训费和咨询费等名义套取资金设立“小金库”;经营收入未纳入规定账户核算设立“小金库”;虚列支出转出资金设立“小金库”;以
假发票等非法票据骗取资金设立“小金库”;上下级单位之间相互转移资金设立“小金库”。
2产生的原因及危害
“小金库”产生的原因有多方面,但主要的问题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领导法律意识淡薄,从主观上讲,主要领导有设置“小金库”的意向,觉得使用“小
金库”资金比较方便,没有约束。
有的单位领导甚至打着为职工谋福利的幌子,私设“小金库”。
认为利用这种渠道给职工发福利、发资金即使是错误的,但由于发给了职工,也没有多
大问题。
二是单位监督形同虚设。
单位的审计、纪检等部门的监督:一方面,可能对“小金库”现
象不了解;另一方面,即使了解,由于没有群众揭发,也故作不知道。
如有的单位资产管理混乱,账实不符,有的单位长期对固定资产不盘点和清理,资产效率低,对不该报废的资产进行
处理不公开,但是单位的监督部门对此不予强行制止。
三是单位的财务管理薄弱。
财务人员对单位某些人乃至领导的违规做法,不敢直言顶撞,
不敢向上级反映,有的甚至同流合污,帮助领导做假账,逃避检查。
有的财务人员只执行领导
的指令,对其正确与否,置若罔闻,认为只要自己不参与私分“小金库”,就没有自己的责任。
四是内部控制比较薄弱。
缺乏民主理财机制,缺乏公众监督,单位的资金使用仅靠“一支笔”来完成。
由于管理疏松,单位的一些假发票、不该开支的事项或者以白条顶支的现象只要
有主要人员签字都能开支。
从多年的实践看,“小金库”扰乱了正常的资金管理秩序,滋生了腐败的温床,甚至使某
些人走上了违法犯罪的道路。
其主要危害有:
一是“小金库”的设置,违反了财务管理制度、规定,甚至触及的法律。
“小金库”隐匿、转移了国家的资产,导致国有财产的大量走失。
二是带坏了队伍,使个别人产生了金钱至上的
意识,请客送礼、公款吃喝、变相红包,“小金库”无所不包,腐败现象蔓延。
三是容易产生
分配不公下的“窝里斗”。
由于“小金库”往往只有少数人知道,少数之间,竞相支配使用,
一旦出现所谓的“不公”,就会出现“窝里斗”现象。
3治理措施
国家对“小金库”的治理一直采取“零容忍”的态度,但是由于其具有隐秘性、分散性、
多样性和普遍性,部分单位“小金库”现象仍是屡禁不止,对此,对于“小金库”的治理,提
出如下治理措施。
一是强化监督与检查。
监督主要是对财务管理尤其是资金收支过程的事前、事中、事后监督,监督资金的来源、监督资金的使用、监督资金的最后流向。
监督的形式可有纪检、审计部
门监督,又可有工会、职工监督,可以实行重大财务收支公示制度。
对“一支笔”的管理应该
转移到“民主理财”上来,对重大报销在一定范围内审查。
各级检查应该注重实效,避免走过场。
“小金库”的检查应重点放在:审查会计凭证——通过对所附原始凭证的审查,核实有无
采取虚报冒领情况。
审查收款票据——主要审查已使用发票、收据的存根联是否齐全,有无缺
号情况;核实有无将收入放入“小金库”中的情况。
审查货币资金——对库存现金进行突击盘点,核实是否有“小金库”的资金放入其中或“小金库”中的支出挪用了库存现金。
审查往来
账户——有些单位惯用往来账户过渡设“小金库”,看往来发生和结算的单位名称是否一致,
看呆账核销的条件是否充分,发现疑点则进行追查,核实是否将资金转入了“小金库”中。
审
查收费情况——看有无已批准的收费项目没有收费或降低标准、缩小范围收费和巧立名目或提
高标准、扩大范围收费的情况,收费收入是否进了账,并要注意深入到已收费和可能收费的单位、人员中去了解,核实有无收费入“小金库”中的情况。
到相关单位核实——“小金库”的
资金来源虽然隐蔽,但许多资金会在付款单位的账上反映,因此,要有重点地选择到被查单位
的相关单位去调查核对,这是清查出“小金库”的一条有效途径。
二是加大惩罚力度。
对被查发现的“小金库”问题,要严格依法依规进行财务、税务等相
关处理处罚,同时,还要对责任单位和责任人员依法予以行政处罚,并依纪依法追究责任。
对
设立“小金库”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照《设立“小金库”和使用“小
金库”款项违纪行为适用〈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若干问题的解释》和《财政违法行为处
罚条例》等有关规定要求进行严格处理。
其次,要将“小金库”的管理纳入单位的绩效考评指标,将其等同单位的精神文明、党风廉政建设等实行一票否决。
三是树立法制观念,从思想上杜绝“小金库”的产生。
根据《会计法》的有关规定,单位
负责人对单位的会计资料的真实性负责。
从某种意义上讲,“小金库”的产生某种程度上与领
导的授意是分不开的。
因此,单位领导要首先要强化设立“小金库”是违法的意识,严格按照
国家的法律规定,管理好单位财务开支行为。
财务人员要守住财务管理的底线,坚持原则办事,及时给领导提好建议,当好参谋,从源头上制止“小金库”的产生。
四是完善制度建设。
首先在预算编制过程中,单位的所有收支都纳入预算管理,并实施严
格的预算调整和追加程序,对动用超收入预算的行为要严格进行报批与审查。
加强预算的执行
管理,用绩效预算评价经费的编制与使用,加强结余资金的管理,严格按照国家规定的结余资
金管理办法,对结余资金进行管理。
其次,对国有资产的管理要重点防范国有资产的流失,对
国有资产的处置、拍卖要执行国有资产处理办法,公开处置。
第三,在深化“三公”(公务接
待、交通车辆、公费出国)方面下功夫的同时,将财务监督检查延伸到会议、差旅、办公等可能引发隐形消费的环节,从源头上遏制腐败现象的发生。
第四,运用网络监督、电子政务、公务卡等方式,对单位或个人的因公开支行为进行监督。
五是公开信息,拓宽群众举报渠道。
在最大程度上实施预决算公开,对群众关心的热点消费、开支问题允许一定的社会人员进行检查。
其次,要鼓励群众举报“小金库”设立的问题,通过举报电话、举报信箱等方式,监督“小金库”行为的发生。
[责任编辑:陈双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