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课上学生“反思”能力培养论文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数学课上学生“反思”能力的培养【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
2095-3089(2012)09-0131-01
“反思”指对思想本身进行反复的思索,即指思想的自我运动,简而言之就是对过去经历的再认识。

再认识是以不同的时空视点对原有学习过程进行重新思考,运用抽象、概括、比较、综合、推理等提炼出许多的经验来,从而使学习活动不再停留在原有事物的表面上,而是上升到更高层次的理性认识层面。

教学中我们提倡教师的“个人反思”,常常忽略学生的反思能力的培养,那么,怎样在数学课上培养学生的反思能力呢?经过教学实践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1实践出真知,对实践过程进行反思在教学“直线与圆位置关系”一课时,先请同学们动手画出日出的过程,探讨这个过程中太阳与
地平线的位置特点。

学生通过自己的实践,对整个日出过程进行反思,马上用自己的语言叙述出直线与圆的三种位置关系,不仅满足
了学生的学习成就感,又使学生对所得知识记忆深刻。

2对探索过程进行反思
新课程强调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
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然而在旧的教学模式中,往往新知一旦得出,就马上进入新知巩固阶段,很少有教师引导学生对知识的获取过程进行反思。

其实,新知识的得出固然重要,但学生反思知识是用何种方法、通过何种途径获得的则更有意
义。

因为后者能为学生积累诸多的学习经验,能为他们终身学习打下厚实的基础。

比如教学“梯形”,通过一系列操作活动使学生探究出梯形的性质定理后,我不忙着带领学生练习,而是请同学回想一下,刚才你是怎样得出定理的?学生通过对探究过程的重新审视,会把零乱的知识整理得更加有序,使思维更加清晰、有条理,表达更加准确,更重要的是体会到了“转化”的数学思维方法,这对学生今后的学习是受益终生的。

3对作业进行反思
学生在学习基础知识时,往往是不求甚解,粗心大意,导致作业出现很多错误。

因此,我及时对学生作业中的错误采取纠正措施,给予反思机会。

设计教学情境,使学生通过反思,更加深刻的理解基本要领和掌握基础知识。

让学生成立改错本,督促他们做到有错必究,自觉反思,可以让学生将错误的原因写出来。

在这一过程中,学生真正在内心深处找到了错误的原因,强化了认识。

针对基础较差、学习不够用功的后进生作业中出现的错误,则可采取“面批”的形式让其当面反思。

4对思想方法的反思
学习数学的目的“就意味着解题”解题关键在于找合适的解题思路,数学思想方法就是帮助构建解题思路。

因此,向学生渗透一些基本的数学思想方法,提高学生的元认知水平,是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主要途径。

教师在学生解题后让其反思解题过程,分析具体方法中包含的数学基本思维方法,使解题达到举一反
三的目的。

五、对学生学习习惯、学习态度的反思数学学习的评价要关注学生学习的结果,更要关注他们的学习过程;要关注学生数学学习的水平,更要关注在数学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情感与态度,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信心。

数学课即将结束时可以这样提问:这节课你学的愉快吗?你最高兴的事和你最遗憾的事是什么?谁来评价一下自己或别人学得怎么样? 总之,数学课堂上培养学生反思的能力,是实施创新教育的需要。

如果学生在每节数学课都能作自我评价,探讨成功的经验或失败的教训,那么学生的思维就会在更高的层次上进行概括,并进入理性认识阶段。

所以,教师在教学中要精心设置反思问题情境,有意创造反思机会,势必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