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滨海县第一教研片2016-2017学年八年级下册物理开学学情调研考试试卷(解析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江苏省滨海县第一教研片2016-2017学年八年级下册物理开学学情调研考试试
卷(解析版)
一.选择题
1.如图所示,将正在发出声音的音叉放入水中,能观察到音叉周围溅起许多水花.这说明()
A. 发出声音的音叉在振动
B. 超声波具有能量
C. 声音从空气传入水中响度会变大
D. 声音从空气传入水中速度会变小
2.下列物态变化中,属于凝华的是()
A. 冰雪消融
B. 壶口“冒白气”
C. 深秋霜“降”
D. 湿手烘干
3.如图是丰子恺的一幅漫画,画中配诗“临水种桃知有意,一株当作两株看”.其中“一株当作两株看”呈现的光学现象是()
A. 光的直线传播
B. 光的反射
C. 光的折射
D. 光的色散
4.中国海军新闻发言人梁阳2016年12月24日宣布,辽宁舰与数艘驱护舰组成编队,携多架歼—15舰载战斗机和多型舰载直升机开展跨海区训练和试验任务.如图为某次训练的场景,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以待飞的舰载机为参照物,辽宁舰是运动的
B. 以空中的舰载机为参照物,辽宁舰是静止的
C. 以正在起飞的舰载机为参照物,辽宁舰是后退的
D. 以空中的舰载机为参照物,待飞的舰载机是静止的
5.如图为中国第一位女宇航员王亚平在太空授课中隔着一滴悬浮的水球时被拍摄的一幅照片,由此可知王亚平通过水球(可看成凸透镜)成的像位于()
A. 王亚平与水球之间
B. 水球内部
C. 拍摄相机的胶片上
D. 水球与拍摄相机之间
二.填空题
6.乐音的三要素是________.
7.可听声的频率范围是________.
8.将一个凸透镜正对太阳,可在距凸透镜20cm处得到一个最小、最亮的光斑.若将一个物体放在此透镜前40cm 处,则可在凸透镜的另一侧得到一个________.
9.用毫米刻度尺测量图示线段AB的长________.
10.电视机遥控器可以发出________来实现对电视机的遥控,适当的照射________(选填“红外线”或“紫外线”)有助于人体合成维生素D,它们在真空中传播的速度是________的(选填“相同”或“不同”).
11.物质由气态变为液态叫________,此过程会________(吸热/放热).
12.我国北方的最低气温大约是________,此温度下为什么不能用水银温度计测量气温________.
13. ________叫匀速直线运动.
14.太阳光可以分解为________等色光,这种现象叫做________.
15.美丽的大自然中各种神奇景象均蕴含一定的物理道理,白昼变夜的日全食是因为光的________形成的,若仙若幻的海市蜃楼是因为光的________形成的,晶莹剔透的露珠是________ (填物态变化名称)形成的.
16.民间艺人制作“糖画”时,先将白糖________ (填物态变化名称)成糖浆,用勺舀起糖浆在光滑大理石板上绘制蝴蝶、鱼等图案,等石板上的糖浆________ (吸收/放出)热量后就凝固成栩栩如生的“糖画”,我们可以从不同角度看到“糖画”是因为光在“糖画”表面发生了________反射.
三.作图题
17.如图自行车的尾灯本身并不发光,它是由许多角反射器组成的反光装置.角反射器是由互相垂直的反射光面组成的.当有光照在上面,它能将光反射回来.请在图中的角反射器上画出入射光经两个平面反射的光路.并说明反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在方向上有何关系.
18.按题目要求作图:
(1)如图甲所示,画出物体AB在平面镜中所成的像A’B’
(2)如图乙所示,画出光由空气斜射到水中的折射光线的大致位置和方向.
(3)如图丙所示,画出与通过透镜后的折射光线对应的入射光线
四.综合题
19.我们为什么能从不同角度看到不发光的物体?为什么还能看到它的颜色?
20.阜建高速全长36km,限速120km/h.一辆汽车8:50从阜宁出发,9:05驶过该路段.该车是否超速?依据是什么?
21.一列长为360m的火车匀速驶过长为1800m的大桥,测得火车通过大桥的时间为54s.求:
(1)火车的速度;
(2)火车在桥上运行的时间.
五.实验题
22.如图所示为一些小冰块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从图像中判断0—t1、t1—t2、t2—t3各时间段内物体状态及温度变化情况.
23.如图:这是一款人脸识别门铃一体机,通过摄像镜头来捕捉人脸信息.该摄像镜头相当于________透镜,所成的是________(填“放大”、“缩小”或“等大”)的________像(填“实”或“虚”);若镜头的焦距为10cm,为了能成清晰的像,人脸到镜头的距离应________cm.
24.如图甲是“探究固体熔化时温度的变化规律”的实验装置.
(1)下图的实验装置中还缺少的一件测量器材是________,实验时把石棉网垫在烧杯下,并将试管放在水中加热,是为了使固体粉末受热________(均匀/不均匀).
(2)若某时刻温度计的示数如下图所示,则此时温度计的读数为________℃.
(3)下表是实验中记录的数据.
根据表中数据可知,该物质是________ (晶体/非晶体).
(4)能反映上述固体熔化时温度变化规律的是下图中的________ (a/b).
25.小明同学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及应用”的活动中,选用了焦距未知的凸透镜.
(1)将凸透镜安装在光具座上,用平行光作光源,移动光屏,在光屏上得到一个最小最亮的光斑,如图甲所示,则该凸透镜的焦距为________cm.
(2)将蜡烛、凸透镜、光屏依次安装在光具座上,并调整蜡烛火焰、凸透镜及光屏三者的中心,使其大致在________上,为实验探究做好准备.
(3)如图乙所示,将点燃的蜡烛移到标尺10cm处,再移动光屏,直到在光屏上得到一个清晰的像为止.生活中________就是利用这一成像原理来工作的.
(4)在图乙所示情况下,保持光屏和凸透镜的位置不变,将蜡烛向左移动一段距离后,为了在光屏上再次得到清晰的像,应在凸透镜左侧附近安装一个焦距适当的________ (凸透镜/凹透镜),这与________ (近视/远视)的矫正相似.
26.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眼镜的秘密
据相关调查,我国中学生近视率已高达60%以上,厚重的眼镜让人感到不适.形状相同的镜片中心与边缘的厚度差跟近视度数、镜片的折射率有关.度数越大、折射率越小的镜片厚度差越大.
折射率为光在真空(因为在空气中与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差不多,所以一般用在空气的传播速度)中的速度与光在该材料中的速度之比.材料的折射率越高,使入射光发生折射的能力越强,光的传播方向改变就越大.当光从折射率小的物质进入折射率大的物质时,折射光线会偏向法线.
(1)如下图所示,甲乙两种物质中折射率较大的是________;
(2)如下图所示,如果丙物质折射率小于丁物质,则下列光路正确的是________;
(3)不同材料的折射率与该材料中的光速________(成/不成)正比;
(4)如下图所示的制作的近视度数相同、中心厚度相同的眼镜中,所用材料折射率大的是________;
(5)若下图所示的中心厚度相同近视眼镜是由相同材料制作的,则眼镜度数大的是________.
答案解析部分
一.<b >选择题</b>
1.【答案】A
【考点】物理学方法,声音的产生
【解析】【解答】解:正在发声的音叉是否振动,不容易观察,把它放到水里后,能够激起水花,看到水花飞溅,就能够说明插入水中的发声音叉是在振动的.
故答案为:A.
【分析】声音是由于物体的振动产生的;运用转换法来研究音叉的振动,音叉的振动是看不见的,把音叉放在水中,通过水的振动显示音叉的振动。
2.【答案】C
【考点】生活中的凝华现象,水的三态变化
【解析】【解答】A、“冰雪消融”水由固态变为液态,属于熔化,A不符合题意;
B、壶口“冒白气”水由气态变为液态,属于液化,B不符合题意;
C、“深秋霜降”水由气态直接变为固态,属于凝华,C符合题意;
D、“湿手烘干”水由液态变为气态,属于汽化,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自然界中物态变化有:汽化(物质有液态变为气态)、液化(物质有气态变为液态)、熔化(物质有固态变为液态)、凝固(物质有液态变为固态)、升华(物质有固态变为气态)、凝华(物质有气态变为固态)。
3.【答案】B
【考点】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原理、现象及其实验方案
【解析】【解答】“一株当作两株看”是指桃树在水中的倒影,是平面镜成像,属于光的反射现象。
故答案为:B.
【分析】平面镜成像的原理是光的反射。
4.【答案】C
【考点】机械运动,参照物及其选择,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解析】【解答】A、待飞的舰载机相对于辽宁舰的位置没有发生变化,所以以待飞的舰载机为参照物,辽宁舰是静止的,A不符合题意;
B、空中的舰载机相对于辽宁舰的位置发生了变化,所以以空中的舰载机为参照物,辽宁舰是运动的,B 不符合题意;
C、以正在起飞的舰载机为参照物,辽宁舰向后远离舰载机,所以辽宁舰是后退的,C符合题意;
D、空中的舰载机相对于待飞的舰载机的位置发生了变化,所以以空中的舰载机为参照物,待飞的舰载机是运动的,D选项错误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研究物体的运动时,必须事先选定一个标准的物体,这个事先被选作标准的物体叫参照物.如果
被研究的物体相对于这个标准位置发生了改变,则是运动的;如果被研究的物体相对于这个标准位置没有发生了改变,则是静止的。
5.【答案】D
【考点】凸透镜成像的应用
【解析】【解答】由拍摄的照片可以看出人脸经水球所成的像是倒立缩小的实像,物像异侧,故像成在水球与拍摄相机之间.
故答案为:D.
【分析】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当u>2f时成倒立、缩小的实像,f<v<2f,物像异侧;当u=2f时成倒立、等大的实像,v=2f,物像异侧;当f<u<2f时成倒立、放大的实像,v>2f,物像异侧;当u=f时不成像;当u<f时正立、放大的虚像,物像同侧。
二.<b >填空题</b>
6.【答案】响度、音调、音色
【考点】音调,响度,音色
【解析】【解答】解:乐音的三要素是指描述声音大小的响度、描述声音高低的音调、描述声音品质和特色的音色,故答案为:响度、音调、音色.
故答案为:响度、音调、音色。
【分析】乐音的三要素:响度、音调、音色。
7.【答案】20Hz—20000Hz
【考点】超声波与次声波
【解析】【解答】解:人耳能听到的声音的频率范围在20Hz——20000Hz之间,高于20000Hz的声音为超声波,低于20Hz的为次声波.
故答案为:20Hz—20000Hz.
【分析】可听声的频率范围是20Hz—20000Hz。
8.【答案】倒立等大的实像
【考点】凸透镜成像的应用
【解析】【解答】解:依题意知,将一个凸透镜正对太阳,可在距凸透镜20cm处得到一个最小、最亮的光斑,说明该凸透镜的焦距为20cm,若将一个物体放在此透镜前40cm 处,即放在了该凸透镜的二倍焦距点上,根据凸透镜成像的规律知,在凸透镜的另一侧得到一个倒立等大的实像.故答案为:倒立等大的实像.
故答案为:倒立等大的实像。
【分析】将一个凸透镜正对太阳,可在距凸透镜20cm处得到一个最小、最亮的光斑,这个最小、最亮的光斑就是凸透镜的焦点,焦点到凸透镜光心的距离为该凸透镜的焦距;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当u>2f时成倒立、缩小的实像,f<v<2f;当u=2f时成倒立、等大的实像,v=2f;当f<u<2f时成倒立、放大的实像,v>2f;当u=f时不成像;当u<f时正立、放大的虚像。
9.【答案】约5.55cm
【考点】刻度尺的使用
【解析】【解答】解:选取毫米刻度尺,刻度尺的零刻线与A点对齐,使刻度尺紧贴着线段AB,视线垂直于尺面,并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读数结果为:约5.55cm.
故答案为:约5.55cm.
【分析】刻度尺的使用方法:1、根据测量长度和最小刻度需要,选择合适的刻度尺;2、刻度尺要放正,刻度线紧靠被测物体;3、视线与刻度尺及被测物体垂直;4、读出最小刻度值及以上各位外,还要估读到最小刻度值下一位;5、测量值=准确值+估计值+单位。
10.【答案】红外线;紫外线;相同
【考点】光的传播速度与光年,红外线,紫外线
【解析】【解答】解:红外线的热效应比较强,能制成热谱仪,制成红外线夜视仪;红外线可以用来遥控,制成电视遥控器;紫外线能杀菌,制成消毒灯;紫外线能合成维生素D,促使钙的吸收;紫外线能使荧光物质发光,制成验钞机来验钞.不管是红外线还是紫外线,都是光波,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都是相同的,
即.
故答案为:红外线;紫外线;相同.
【分析】在光的色散现象中红光外侧人眼看不见的光是红外线,紫光外侧的人眼看不见的光是紫外线,红外线的性质是热效应,紫外线的性质是可以使荧光物质发光,光在真空中传播的速度为3 × 10 8 m / s . 11.【答案】液化;放热
【考点】水的三态变化
【解析】【解答】解:在物理学中,我们把物质从一种状态变化到另一种状态的过程,叫做物态变化.其中物质由气态变为液态叫液化,此过程会放热。
故答案为:液化;放热.
【分析】自然界中物态变化有:汽化(物质有液态变为气态)、液化(物质有气态变为液态)、熔化(物质有固态变为液态)、凝固(物质有液态变为固态)、升华(物质有固态变为气态)、凝华(物质有气态变为固态);吸热的过程:汽化、熔化、升华,放热的过程:液化、凝固、凝华。
12.【答案】-50℃左右水银的凝固点较高;在此温度下水银凝固
【考点】熔点和凝固点
【解析】【解答】解:水银的凝固点为39℃,我国北方最低气温大约在零下50度左右,在此温度下水银凝固,水银温度计只能测到零下39℃,测不了零下39℃以下的温度,所以不能测量我国北方的最低气温. 故答案为:-50℃左右;水银的凝固点较高,在此温度下水银凝固.
【分析】水银温度计里的测温物质是液体,它是利用液体的热胀冷缩的原理,当所测的温度低于测温物质的凝固点时温度计就不能使用了。
13.【答案】速度不变的直线运动
【考点】匀速直线运动
【解析】【解答】解:通常速度的大小直接反映了物体运动的快慢. 我们把速度不变的直线运动叫做匀速直线运动,也就是说该物体在任何时间段内通过的路程与时间的比值是定值.
故答案为:速度不变的直线运动.
答:匀速直线运动的特点:速度的大小不变且物体运动的方向不变。
14.【答案】红、橙、黄、绿、蓝、靛、紫;色散
【考点】光的色散
【解析】【解答】解:太阳光为复色光经三棱镜可分解为红、橙、黄、绿、蓝、靛、紫七种色光,这种现象叫做光的色散.
故答案为:红、橙、黄、绿、蓝、靛、紫;色散.
答:太阳光为白光,白光是复色光,由红、橙、黄、绿、蓝、靛、紫等组成。
15.【答案】直线传播;折射;液化
【考点】液化及液化现象,光在均匀介质中直线传播,光的折射规律
【解析】【解答】解:白昼变夜的日全食是因为月球挡住了太阳照射到地球上的光,是由于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若仙若幻的海市蜃楼是因为光的折射形成的;晶莹剔透的露珠是水由气态变为液态,属于液化. 故答案为:直线传播;折射;液化.
【分析】光在同一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当光遇到不透明的物体时会形成影子;当光传到分布不均匀的物质中传播方向会发生改变的现象是折射,海市蜃楼是光传到分布不均匀的空气中发生的;液化:物质由气态变为液体的现象。
16.【答案】熔化;放出;漫
【考点】熔化吸热和凝固放热在生活中的应用,漫反射
【解析】【解答】解:民间艺人制作“糖画”时,白糖变为糖浆,由固态变为液态,是熔化现象;糖浆凝固成栩栩如生的“糖画”,由液态变为固态,是凝固现象,要放出热量;光的反射分为镜面反射和漫反射,我们可以从不同角度看到“糖画”是因为光在“糖画”表面发生了漫反射.
故答案为:熔化;放出;漫.
【分析】自然界中物态变化有:汽化(物质有液态变为气态)、液化(物质有气态变为液态)、熔化(物质有固态变为液态)、凝固(物质有液态变为固态)、升华(物质有固态变为气态)、凝华(物质有气态变为固态);镜面反射是平行光射到表面光滑的物体表面时反射光线也是平行光的现象,漫反射是光射到表面粗糙的表面时反射光线射向四面八方的现象,当物体发生漫反射时反射光线进入人的眼睛时人就看到物体了。
三.<b >作图题</b>
17.【答案】解:如图所示:
【考点】作光的反射光路图
【解析】【解答】解:过入射点垂直反射面作出法线,根据反射角等于入射角作出反射光线,注意反射光线到达下面的反射面再次进行反射,而且最后的反射光线与原入射光线平行,法线用要用虚线,如图:
【分析】先过入射点作出法线,再根据光的反射定律作出反射光线。
18.【答案】(1)解:如图所示:
(2)解:如图所示:
(3)解:如图所示:
【考点】平面镜成像的相关作图,作光的折射光路图,透镜的光路图
【解析】【解答】解:(1)先作出物体AB的端点A、B在平面镜中的对称点A'、B',连接两个对称点,即为物体AB在平面镜中的像,注意辅助线和像用虚线,如图所示:
;
(2)根据折射规律可知,光由空气斜射到水中折射角小于入射角,折射光线偏向法线,如图:
;
(3)根据折射规律,通过透镜后的折射光线过焦点,其入射光线必定平行于主光轴,如图:。
【分析】(1)根据平面镜成像的规律作图,平面镜成像规律:物体在平面镜中成虚像,像和物体的大小相同,像和物体到镜面的距离相等,它们的连线与镜面垂直;
(2)根据光的反射定律作图,光的反射定律:反射线跟入射线和法线在同一平面内,反射线和入射线分居法线两侧,并且与界面法线的夹角(分别叫做入射角和反射角)相等,反射角等于入射角;
(3)根据凸透镜的三条特殊光线作图,三条特殊光线:通过焦点的光线通过凸透镜折射后平行于主光轴;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线通过凸透镜折射后通过焦点;通过光心的不改变传播方向。
四.<b >综合题</b>
19.【答案】解:光在物体表面形成漫反射,各个方向都有反射光.由于物体表面反射了某种色光.
【考点】镜面反射,物体的颜色
【解析】【解答】解:反射分为镜面反射和漫反射,我们能从不同角度看到不发光的物体,是因为光在物体表面形成漫反射,各个方向都有反射光.不透明物体的颜色由它反射的色光决定,我们能看到物体的颜色是由于反射了与自身颜色相同的色光.
故答案为:光在物体表面形成漫反射,各个方向都有反射光;由于物体表面反射了某种色光.
【分析】光射到表面粗糙的物体上发生反射,反射光线射向四面八方,反射光线进入人的眼睛,人就看到了物体;不透明的物体只反射和物体相同颜色的光,其它颜色的光都被物体吸收了。
20.【答案】解:汽车行驶的时间,t=15min=0.25h
汽车的速度:
因为,故该车超速.
答:该车的速度超过120km/h.该车超速。
【考点】速度的计算
【解析】【分析】根据v=求出汽车的速度,汽车的速度和限速相比。
21.【答案】(1)解:火车的速度,
答:火车的速度40m/s;
(2)解:由得,火车在桥上运行的时间:
答:火车在桥上运行的时间为36s.
【考点】速度公式及其应用
【解析】【分析】(1)先求火车完全通过大桥的路程为火车的长+桥长,根据v=求解;(2)先求出火车在桥上的路程为桥长-火车的长,再根据v=求解。
五.<b >实验题</b>
22.【答案】解:0—t1固态温度升高,t1—t2固液共存、温度不变,t2—t3液态,温度升高.
【考点】晶体的熔化和凝固图像
【解析】【解答】解:由图像知,该图是晶体的熔化图像.0—t1该物质为固态且温度不断升高,t1—t2时间为该晶体的熔化过程,为固液共存,继续吸热但温度不变,t2—t3时间为液态且温度不断升高.
故答案为:0—t1固态温度升高,t1—t2固液共存、温度不变,t2—t3液态、温度升高.
【分析】晶体熔化前是固态,吸收热量温度升高;晶体在熔化过程中吸收热量温度不变,所处的状态为固液共存状态;晶体在熔化后为液态,吸收热量温度不断升高。
23.【答案】凸;缩小;实;大于20
【考点】凸透镜成像的应用
【解析】【解答】解:凸透镜成像规律:u>2f,成倒立、缩小的实像,应用于照相机和摄像头;2f>u>f,成倒立、放大的实像,应用于幻灯机和投影仪;u<f,成正立、放大的虚像,应用于放大镜和老花镜.人脸识别门铃一体机的摄像镜头相当于凸透镜;由图知,所成的像为缩小的实像;若镜头的焦距为10cm,则该凸透镜的二倍焦距为20cm,要想成清晰的像,根据凸透镜成像的特点知,物体应在二倍焦距点之外,即u>20cm.
故答案为:凸;缩小;实;大于20.
【分析】根据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分析求解。
24.【答案】(1)秒表;均匀
(2)46
(3)晶体
(4)a
【考点】晶体的熔化和凝固图像
【解析】【解答】解:(1)本实验中需要的测量仪器有温度计和秒表,由图知该实验缺少的器材为秒表;实验时把石棉网垫在烧杯下,并将试管放在水中加热,是为了使固体粉末受热均匀;
(2)由图知,该温度计的每一大格表示10 ℃,每一小格表示1℃,故该温度计的示数为46℃;
(3)由表格中的数据可以看出,从第4min到第8min,该物质的温度保持在48℃不变,故该物质为晶体;(4)a图中有一段图像温度保持不变,所以a为晶体的熔化图像,b图中的图线温度不断升高,为非晶体的熔化图像,故能反映上述固体熔化时温度变化规律的是a图.
故答案为:(1)秒表,均匀;(2) 46 ;(3) 晶体;(4)a.
【分析】(1)实验中需要记录的物理量是温度和时间,需要的测量工具为温度计和秒表(其它的计时器);在烧杯下垫石棉网并采用水浴法可以使试管中的物体受热均匀;(2)根据温度计的最小分度值读出温度数;(3)根据晶体和非晶体的特点判断此固体的类别;(4)由表格中的数据知物体熔化的过程中温度保持不变,由此判断此物体是晶体,a是晶体的熔化图像,b是非晶体的熔化图像。
25.【答案】(1)10
(2)同一高度
(3)照像机
(4)凹透镜;近视
【考点】凸透镜成像的应用,近视眼的成因与矫正办法,照相机成像原理及特点
【解析】【解答】解:(1)将凸透镜安装在光具座上,用平行光作光源,移动光屏,在光屏上得到一个最小最亮的光斑,此处即为焦点的位置,由图甲可知,则该凸透镜的焦距为10cm;
(2)为使像成在光屏的中央,实验前将蜡烛、凸透镜、光屏依次安装在光具座上,并调整蜡烛火焰、凸透镜及光屏三者的中心,使其大致在同一高度;(3)如图乙所示,将点燃的蜡烛移到标尺10cm处,此时的物距为40cm,物体在凸透镜的二倍焦距点之外,再移动光屏,在光屏上得到一个清晰倒立缩小的实像像.生活中照相机就是利用这一成像原理来工作的;
(4)在图乙所示情况下,保持光屏和凸透镜的位置不变,将蜡烛向左移动一段距离后,物距变大,根据物近像远像变大的规律可知像成在了光屏的前方,要使像仍成在光屏上,需要一个发散透镜,即凹透镜;凹透镜是用来矫正近视眼的,因此这与近视眼的矫正相似.
故答案为:(1) 10 ;(2) 同一高度;(3) 照像机;(4) 凹透镜;近视.
【分析】(1)根据焦点和焦距的定义读取凸透镜焦距的大小;(2)只有蜡烛火焰、凸透镜及光屏三者的中心大致在同一高度才能使烛焰的像落在光屏上;(3)当U>2f,成倒立、缩小的实像,照相机就是根据此原理制成的;(4)保持光屏和凸透镜的位置不变,将蜡烛向左移动一段距离后像落在光屏的前方,是形成近视眼的原因,近视眼戴凹透镜才能让像向后移落在光屏上。
26.【答案】(1)乙
(2)C
(3)不成
(4)a
(5)b
【考点】光的折射现象及其应用
【解析】【解答】解:(1)因为材料的折射率越高,使入射光发生折射的能力越强,光的传播方向改变就越大.对比甲乙两图,乙图中光的传播方向改变的大,故甲乙两种物质中折射率较大的是乙图;
(2)如果丙物质折射率小于丁物质,说明丁物质的折射率大,根据“折射率越高,使入射光发生折射的能力越强,光的传播方向改变就越大”可知C图正确;
(3)因为材料的折射率越大,光在该材料中的传播速度就越小,所以不同材料的折射率与该材料中的光速不成正比;
(4)制作的近视度数相同、中心厚度相同的眼镜中,镜片的厚度差大的折射率小,故所用材料折射率大的是a图;
(5)因为度数越大、折射率相同的镜片厚度差越大,眼镜度数大的是b图。
故答案为:(1) 乙;(2) C;(3) 不成;(4) a ;(5) b.
【分析】(1)根据“材料的折射率越高,使入射光发生折射的能力越强”判断;(2)根据“材料的折射率越高,使入射光发生折射的能力越强”和“丙物质折射率小于丁物质”知当光从丙物质斜射入丁物质时折射光线偏向法线,当光从丁物质斜射入丙物质时折射光线偏离法线;(3)根据材料的折射率越大,光在该材料中的传播速度就越小分析;(4)、(5)运用控制变量法分析判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