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讲义】浙教版 科学 9年级上册 1.6.1 常见的盐和盐的制取(教师版含解析)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6几种常见的盐
第1课时常见的盐和盐的制取
目录
(1)
(4)
(7)
(9)
(12)
1.盐的概念
(1) 在溶解或熔化状态下能电离出金属离子(或NH+4) 和酸根离子的化合物叫做盐。

如:
KClO3===K++C1O-3
KNO3===K++NO-3
FeSO2===Fe2++SO2-4
NH4NO3===NH+4+NO-3
NaHSO4===Na++H++SO2-4
【注意】①注意分清“盐”与“食盐”,盐是含有金属离子(或铵根离子)和酸根离子的一类化合物;食盐的主要成分是氯化钠,氯化钠是盐的一种。

②NH4NO3电离出的阳离子是NH+4,尽管无金属元素,但可以把NH+4看成类金属离子。

还有NaHSO4可电离出Na+、H+、SO2-4,称做酸式盐;而Cu2(OH)2C03称为碱式盐;KClO3、KNO3、FeSO2、NH4NO3属于正盐。

(2)盐的分类(盐的分类方法有很多,常见的分类方法有以下两种):
①按照具有的相同离子分类
a.阳离子相同,如碳酸钠(Na2CO3)、硫酸钠(Na2SO4) 、硝酸钠(NaNO3) 和磷酸钠(Na3PO4)等称为钠盐。

b.阴离子相同,如碳酸钠(Na2CO3) 、碳酸钾(K2CO3.) 、碳酸钙(CaCO3)和碳酸钡(BaCO3) 等称为碳酸盐.
②按照盐的溶解性分类
a.可溶性盐,常见的可溶性盐有K+、Na+、NH4+等离子与酸根离子形成的盐,如碳酸钠(Na2CO3)、硫酸钾(K2SO4) 、硝酸银(AgNO3) 和氯化铵(NH4Cl)等。

b.难溶性盐,常见的不溶性盐有硫酸盐中的BaSO4、盐酸盐中的AgCl和大部分的碳酸盐,如硫酸钡(BaSO4) 、氯化银(AgCl) 、碳酸铜(CuCO3) 、碳酸钙(CaCO3) 等。

还有些盐是微溶于水的.
盐的溶解性记忆口诀:
钾钠铵硝溶于水,盐酸盐除氯化银;
硫酸盐除硫酸钡,碳酸盐溶钾钠铵;
微溶盐类有三种,硫酸钙银碳酸镁。

2.几种常见的盐
【归纳】①碳酸盐的鉴定:取少量小块岩石样品于试管内,滴加适量稀盐酸,若气泡不断产生,将产生的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若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说明有二氧化碳气体产生,从而推知岩石的成分中含有碳酸盐。

②为何用食盐腌制过的肉类和蔬菜不易腐败?
食物的变质和腐败都是由微生物引起的,而食物中的水分是影响微生物的重要因素,盐能够使食物的细胞失水!没有了可利用的水,微生物则无法与食物作用。

浓的食盐溶液会使细胞内的水渗出,使蛋白质凝固,具有杀菌作用,因此食盐腌过的蔬菜和肉类不易腐败。

【注意】鉴定碳酸盐时,加入稀盐酸产生气泡后必须将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中,若石灰水变浑浊,才能证明待鉴定物质是碳酸盐。

因为加入稀盐酸后产生气体的物质可能是碳酸盐,也可能是活泼金属。

3.盐的化学性质(盐的制取)
【注意】①潮解是物理变化,风化是化学变化。

②氢氧化钙与碳酸钠的反应是制取烧碱的原理。

③由于碳酸钙与硫酸反应时生成的硫酸钙微溶,会附着在碳酸钙表面,使反应不能继续进行,所以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时不能用石灰石和稀硫酸反应。

4.盐的制取
有些盐是天然存在的,如可从海水、盐湖或盐井中提取食盐,也有些盐是用化学方法制取的。

制取盐类物质,除了分析反应的可能性外,还需注意环保、经济、可行性等。

由前述所学,归纳盐的制取有以下几种:
①酸+金属→盐+氢气
②酸+金属氧化物→盐+水
③酸+碱→盐+水
④碱+多数非金属氧化物→盐+水
⑤酸+盐→新酸+新盐
⑥碱+盐→新碱+新盐
⑦盐+金属→新金属+新盐[后面学]
⑧盐+盐→新盐+新盐
其中体现了盐的化学性质的是盐与酸、碱、盐、金属的反应。

【拓展】我国化学家侯德榜对制碱工业有重大贡献,他发明的制碱方法被誉为“侯氏制碱法”,广泛应用于工业生产中。

1.物质的检验方法与技巧
物质的检验包括鉴定、鉴别和推断等类型。

鉴定是根据一种物质的特性,用化学方法检验它是不是这种物质,若是离子化合物,必须检验出它的阳离子和阴离子;鉴别是根据几种物质的不同特性,区别它们各是什么物质;推断是根据已知实验步骤和实验现象,运用物质特性进行分析,通过推理,判断被检验的样品是什么物质,或样品中含有什么物质,不含什么物质等。

(1)解题时,一般应包括取样、操作、现象、结论四个部分,要求做到:
①“先取样,后操作”,如果样品是固体,一般先用水溶解,配成溶液后再检验;
②要“各取少量溶液分别放入几支试管中”进行检验,不得在原试剂瓶中进行检验;
③要“先现象,后结论”,如向Na2CO3溶液中滴加盐酸,所观察到的现象应记录为“有气泡产生”或“有无色气体放出”,不能说成“碳酸钠和盐酸反应,放出二氧化碳”或“有无色二氧化碳气体放出”
(2)物质的检验最关键的是掌握有关阳离子、阴离子的检验(见下表)。

①常见阳离子
②常见阴离子
2.几种特殊的盐
常考1 知道盐的含义,认识常见盐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例1 厨房中有一包无标识的白色粉末,经初步认定可能是氯化钠、碳酸钠、碳酸氢钠中的一种。

小明对白色粉末的成分进行了探究。

[查阅资料] 碳酸钠俗称苏打,碳酸氢钠俗称小苏打,两者都属于(填“酸”“碱”或“盐”),都能溶于水,且水溶液都呈碱性。

[实验探究] 小明取适量白色粉末,配制成溶液,按下表中所示实验方案进行探究。

实验步骤2中可能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写出一个即可)。

实验步骤3中白色沉淀的成分是________(填写化学式)。

[实验反思] 小明实验后发现上述实验方案并不能确定白色粉末的组成。

经老师指导后,小明再取少量配制的溶液滴加氯化钙溶液,没有观察到明显现象,则该白色粉末是。

【答案】盐NaCl(或氯化钠) 有气泡产生NaHCO3
【解析】碳酸钠和碳酸氢钠都是由金属离子和酸根离子构成的,属于盐。

氯化钠溶液呈中性,不能使
无色酚酞变色,所以白色粉末肯定不是氯化钠。

碳酸钠和碳酸氢钠都能与盐酸反应产生气泡, 化学方程式分别是:NaHCO3+HCl=NaCl+H2O+CO2↑;碳酸钠、碳酸氢钠都能与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

由于氯化钙与碳酸氢钠不反应,所以该白色粉末是NaHCO3。

方法归纳:熟悉几种常见盐(氯化钠、碳酸钠、碳酸钙等)的性质是解决此类题的关键,其具体性质可见正文讲解内容。

常考2 理解复分解反应,能根据复分解反应发生的条件判断酸、碱、盐之间的反应能否发生
例2如图中的几种物质是常见的盐,请回答下列问题。

(1)在碳酸钠溶液中滴入氯化钙溶液,现象是。

(2)碳酸钙、碳酸钠均能与稀盐酸反应生成CO2,是因为碳酸钙、碳酸钠中均含有( 写离子符号)。

(3)硫酸铜溶液与氢氧化钠溶液能反应,化学方程式为
;硫酸铜溶液与氯化钠
溶液不能反应,其理由是。

【答案】(1)产生白色沉淀(2)CO32-(3)CuSO4+2NaOH=Na2SO4+Cu(OH)2↓ 不符合复分解反应发生的条件
【解析】酸、碱、盐之间发生复分解反应的条件:生成物中必须有沉淀、气体或水。

(1)碳酸钠与氯化钙反应会生成碳酸钙白色沉淀。

(2)碳酸盐遇盐酸会生成二氧化碳和水是因为碳酸根离子与氢离子不能大量共存。

(3)盐和盐反应的要求是要符合复分解反应发生的条件,且反应物都要溶于水。

硫酸铜溶液与氯化钠溶液不能反应是因为不符合复分解反应发生的条件。

方法归纳:书写复分解反应化学方程式的方法:复分解反应的特点是“双交换、价不变”,即化合物互相交换成分,反应前后各元素的化合价不变。

从书写上看是“里面”的离子结合生成一种化合物,“外面”的离子结合生成另外一种化合物,即“内内结合、外外结合”,在“结合”过程中还要根据元素或原子团的化合价,正确书写物质的化学式。

1.下列物质的用途中,不正确的是(A)
A.大理石用作建筑材料
B.石灰石可用于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
C.纯碱用于降低土壤酸性
D.氯化钠用作烹调食物时的调味品
【答案】A
【解析】改良酸性土壤一般用熟石灰而不用纯碱,纯碱在工业上广泛用于玻璃、造纸、纺织和洗涤剂的生产等。

2.下列关于盐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B )
A.能解离出金属阳离子(或铵根离子)的物质叫盐
B.能解离出金属阳离子(或铵根离子)和酸根离子的化合物叫盐
C.盐的水溶液一定呈中性
D.盐的化学式中一定含有金属离子和酸根离子
【答案】B
【解析】在溶解或熔化状态下能电离出金属离子(或NH+4) 和酸根离子的化合物叫做盐。

3.科学就在我们身边,生活中处处有科学。

根据你所学过的科学知识,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C )
A.“请往菜里加点盐”中的“盐”特指食盐NaCl
B.体温计中的水银不是银,是金属汞
C.食品工业中,发酵粉的主要成分是小苏打Na2CO3
D.建筑材料大理石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钙
【答案】C
【解析】小苏打是NaHCO3。

4.下列推论正确的是( D )
A.碳酸盐可与盐酸反应放出气体,所以与盐酸反应放出气体的物质一定是碳酸盐
B.酸与碱反应生成盐和水,所以生成盐和水的反应一定是酸与碱的反应
C.燃烧都伴随着发光、放热,所以有发光、放热现象的就是燃烧
D.碱性溶液能使石蕊试液变蓝,所以能使石蕊试液变蓝的溶液呈碱性
【答案】D
【解析】与盐酸反应放出气体也可能是活泼金属与盐酸反应生成氢气;SO2+2NaOH===Na2SO3+H2O、甲烷燃烧等也有水生成;灯泡点亮也有发光、放热现象。

5.甲、乙、内、丁四小组同学分别对实验废液中成分进行分析检测,结果见下表:
其中,检测结果合理的是( B )
A.甲组、乙组
B. 丙组、丁组
C.甲组、丙组
D.乙组、丁组
【答案】B
【解析】根据复分解反应发生的条件分析。

甲组:由于KOH和HCl在溶液中能相互交换成分生成氯化钾和水,故不能大量共存;乙组:由于K2CO3和HCl在溶液中能相互交换成分生成氯化钾、水和二氧化碳,故不能大量共存;丙组:由于KCl、KNO3、K2SO4、KOH在溶液中相互交换成分后,不能生成沉淀、气体或水,故能够在溶液中大量共存;丁组:由于KCl、KNO3、K2CO3、KOH在溶液中相互交换成分后,不能生成沉淀、气体或水,故能够在溶液中大量共存。

故选B。

6.化学学习中经常要查阅各种数据或相关的图表。

若要推测一个复分解反应能否发生,下列能给你提供帮助的是( B )
A.元素周期表
B.常见物质的溶解性表
C.相对原子质量表
D.常见元素的化合价表
【答案】B
【解析】要推测复分解反应能否发生,根据复分解反应的条件要生成气体、沉淀、水;故可以根据常见物质的溶解性表确定沉淀的产生;故选B.
7.在带有磨砂玻璃盖的培养皿内,一边放几粒碳酸钠晶体,另一边放几小块固体氢氧化钠,放置一段时间后,可以看到碳酸钠晶体变成白色粉末,固体氢氧化钠表面湿润,请你指出:_______________晶体所表
现出的现象叫作风化,____________________固体所表现出的现象叫作潮解。

【答案】碳酸钠氢氧化钠
【解析】风化是指结晶水合物在空气中失去结晶水的过程,潮解是指有一些固体物质容易在空气中吸水而表面变得潮湿的过程。

碳酸钠晶体是含有结晶水的碳酸钠,在空气中能失去结晶水而风化;固体氢氧化钠容易吸水而潮解。

8.痕检是公安机关提取犯罪嫌疑人指纹的一种重要方法,硝酸银显现法就是其中的一种。

人的手上有汗迹,用手拿过白纸后,指纹线就留在纸上。

如果将硝酸银溶液小心地涂到纸上,硝酸银溶液就跟汗迹中的氯化钠作用,生成氯化银,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反应的类型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NaCl+AgNO3==AgCl+NaNO3复分解反应
【解析】反应的类型是复分解反应,交换离子即可。

9.X射线不能穿透硫酸钡,因此常用硫酸钡作为诊断胃病的造影剂(“钡餐”)。

但是如果病人误服了碳酸钡,却会发生中毒(可溶性的钡盐是有毒的)。

一旦中毒,应立即服用泻盐(MgSO) 解毒。

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1)误服碳酸钡引起中毒的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用泻盐可以解毒的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 BaCO3+2HCl=BaCl2+H2O+CO2↑。

(2) MgSO4+BaCl2=B aSO4↓+MgCl2。

【解析】如答案。

10.用石灰石与稀盐酸反应,制取二氧化碳。

取石灰石20g,反应后生成二氧化碳4.4g,求石灰石中碳酸钙的纯度。

【答案】解:设石灰石中碳酸钙的质量为x。

CaCO3+2HCl=== CaCl2+H2O+CO2↑
100 44
x 4.4g
100/x=44/4.4g
解得x=10g
石灰石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为10g/20g×100%=50%
答:石灰石中碳酸钙的纯度为50%。

11.在67.87g盐酸中逐滴滴入85.00g硝酸银溶液至不再产生沉淀,过滤,得到的沉淀质量为2.87g.问:
(1)硝酸银溶液中溶质的质量.
(2)硝酸银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3)反应后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保留到0.01%)
【答案】解:(1)设参加反应的硝银的质量为x,生成的硝酸的质量为y。

AgNO3+2HCl===AgCl2↓+HNO3
170 143.5 63
x 2.87g y
170/x=143.5/2.87g x=3.4g
143.5/2.87g=63/y y=1.26g
(2)硝峻银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3.4g/85.00g×100%=4.0%
(3)反应后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1.26g/(67.87g+85.00g-2.87g)×100%=0.84%
答:(1)硝酸银溶液中溶质的质量是3.4g。

(2)硝银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4.0%。

(3)反应后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0.84%。

1.实验室有一瓶保管不当的试剂,其残缺的标签如图,这瓶试剂中的溶质可能是(D)
A.单质
B.氧化物
C.碱
D.盐
【答案】D
【解析】瓶中的试剂不是硫酸就是硫酸盐,所以只有D项符合。

2.角胆弄破后,会使角肉沾上一种叫胆汁酸(一种酸)的难溶丁水的物质,使鱼肉变苦。

要消除这种苦味,最适宜冲洗的溶液是( C)
A.食盐水
B.氢氧化钠溶液
C.纯碱溶液
D.醋酸
【答案】C
【解析】胆汁酸是一种酸,要消除这种苦味,应用碱性溶液冲洗,氢氧化钠溶液具有强腐蚀性,因此不能用其冲洗。

3.下列各组物质能够在溶液中大量共存的是(A)
A.KCI、NaNO3
B.HCL、NaHCO3
C.NaCl、AgNO3
D.H2SO4、NaOH
【答案】A
【解析】B、C、D中的两物质满足复分解反应的条件,化合物交换成分生成水、气体或沉淀,故不能共存;而A中两物质之间不反应,可以大量共存。

4.下列几组物质按酸、碱、盐顺序排列的是( D )
A.KNO、NaOH、HCl
B.Ca(OH)2、HCl、NaCl
C.H2SO4、Na2CO3、Ba(OH)2
D.HNO3、KOH、CuSO4
【答案】D
【解析】A组分别属于盐、碱、酸;B组分别属于碱、酸、盐;C组分别属于酸、盐、碱;D组分别属于酸、碱、盐。

5.有四瓶常用溶液:①BaCl2溶液;②NaCl溶液;③Na2SO4溶液;④CuSO4溶液。

不用其他试剂,可通过实验方法将它们一一鉴别开来,鉴别出来的先后顺序可能是(C)
A.①④③②
B.①③④②
C.④①③②
D.④③②①
【答案】C
【解析】首先根据物质的物理性质,观察液体的颜色,呈蓝色的是CuSO4溶液;然后以CuSO4溶液为试剂,分别加入到剩余的三种溶液(各取少许)中,有白色沉淀产生的溶液是BaCl2溶液;重新取用剩余的两种溶液,将BaCl2溶液分别加入它们当中,有白色沉淀产生的溶液是Na2SO4溶液,没有明显现象的溶液是NaCl溶液。

6.除去下列物质中的杂质所用试剂和方法不正确的是( C )
【答案】C
【解析】除去H2SO4中的KCl,加入适量的AgNO3溶液,反应会生成KNO3,引入杂质,达不到提纯
的目的。

7.某同学在自家厨房中找到一种白色粉末,到学校实验室进行实验,实验过程与现象如图所示。

对此粉末的成分判断正确的是(D)
A.该粉末一定是碳酸钠
B.该粉末一定是碳酸氢钠
C.该粉末一定是氯化钠
D.该粉末可能是碳酸钠或碳酸氢钠
【答案】D
【解析】根据无色溶液加入酚酞变红,该溶液显碱性,加酸产生无色无味的气体,且该气体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则气体为二氧化碳,由元素守恒可知,白色粉末可能为碳酸盐或碳酸氢盐.
A、因碳酸钙不溶于水,而白色粉末加入水为无色溶液,则一定不是碳酸钙,故A错误;
B、由现象可知气体为二氧化碳,根据元素守恒可知粉末中可能含有碳酸根,也可能含有碳酸氢根,故B错误;
C、由变红可推出溶液为碱性,但不一定是碱的溶液,碳酸钠溶液也先碱性,且符合上述过程,故B错误;
D、根据溶液显碱性,与酸反应生成二氧化碳,则白色粉末可能为碳酸钠或碳酸氢钠,故D正确;故选D.
8.(丽水中考) 向一定质量CaCl2和HCl的混合溶液中,逐渐加人Na2CO3溶液,反应过程中产生气体或沉淀的质量与加人的Na2CO3溶液的质量关系如图,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D )
A.OE段发生的化学反应:Na2CO3+2HCl===2NaCl+H2O+CO2↑
B.PF段有沉淀生成
C.G点溶液的pH>7
D.反应过程有气体和沉淀生成,不遵循质量守恒定律
【答案】D
【解析】加入的碳酸钠先与盐酸反应,把盐酸消耗完了,才开始与氯化钙反应,开始生成沉淀,最后到达最高点说明已经反应完全。

OE段发生的反应是碳酸钠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水和二氧化碳,化学方程式为Na2CO3+2HCl===2NaCl+H2O+CO2↑,故A正确;PF段是氯化钙和碳酸钠反应生成氯化钠和碳酸钙沉淀,故B正确;G点加入的碳酸钠是过量的,所以溶液的pH>7,故C正确;反应过程中虽有气体和沉淀生成,但反应遵循质量守恒定律,故D错误。

9.纯碱(Na2CO3)属于__________ (填“酸”“碱”或“盐”)。

向纯碱的水溶液中滴加酚酞试液,试液变__________色,说明纯碱溶液呈性,其pH__________7(填“=”“>”或“<”)。

我国科学家侯德榜创造了一种著名的纯碱生产方案——“联合制碱法”。

(1)“联合制碱法”的生产过程用化学方程式可简要表示为:
①NH3+CO2+H2O===NH4HCO3
②NH4HCO3+NaCl=NaHCO3+NH4Cl
③2NaHCO3===Na2CO3+H2O+CO2↑
该过程中没有涉及的基本反应类型是( )
A.化合反应
B.分解反应
C.置换反应
D.复分解反应
(2)第②步中加入的是磨细食盐粉,食盐磨细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3)将第②步中所得滤液(NH4Cl与剩余NaCl的混合溶液)降温,NH4Cl晶体大量析出,而NaCl却仍留在溶液中。

你认为NH4Cl先结晶的原因可能是__________。

所得NH4Cl属于化学肥料中的__________肥。

【答案】盐红色碱> (1)C (2) 增大食盐和水的接触而积,加快食盐溶解,进而加快反应速率
(3)NH4Cl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大,而NaCl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不大氮
【解析】碳酸钠是由金属离子和酸根组成的化合物,属于盐,它的水溶液显碱性。

(1)三个化学反应式中①是化合反应,②是复分解反应,③是分解反应,没有置换反应。

(2)第②步中为了加快反应速度常加入磨细的食盐粉,以增大和水的接触面积.(3)NH4Cl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较大,降温时先析出.NH4Cl中含N元素属于氮肥.
10.现有A和B两种无色溶液,A是某种钠盐,据图所示各步实验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A、B、C三种物质的化学式:A. ,B. ,C. 。

(2)写出有关的化学方程式:
①A+B: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C+HCl: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D+AgNO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E+Ca(OH)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 Na2CO3CaCl2CaCO3
(2)①Na2CO3+CaCl2===CaCO3↓+2NaCl ②CaCO3+2HCl===CaCl2+H2O+CO2↑
③NaCl+AgNO3===AgC1↓+NaNO3 ④CO2+Ca(OH)2===CaCO3↓+H2O
【解析】依题知E是CO2,白色沉淀C滴加盐酸生成CO2,则C是碳酸钙;D中加硝酸银,生成白色沉淀F且沉淀不溶于稀硝酸,则F是AgC1,D中有Cl-,知A和B为复分解反应,又A为钠盐,则A为Na2CO3,B为CaCl2。

11.(宁波中考) 活性碳酸钙(CaCO3) 和炭黑( C )常用作橡胶的填充料,用来改良橡胶性能。

在不同的橡胶制品中,对活性碳酸钙和炭黑的投料比有不同的要求。

现有一份由活性碳酸钙和炭黑组成的橡胶填充料样品,为测定其中活性碳酸钙的含量,小科用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进行实验。

实验步骤如下:①按图连接装置并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②取样品4.0g,置于甲中的硬质玻璃管内,乙中加入足量的氢氧化钠溶液;
③通入干燥的氧气一段时间后,电子秤的示数稳定在150.0g;
④继续保持氧气通入,点燃洒精喷灯,加强热;
⑤充分反应后(C被完全氧化,CaCO3被完全分解) ,最终电子秤的示数稳定在152.2g;
⑥实验结束后,根据实验所得的数据进行计算。

请回答下列问题:
(1)实验中所用的氧气可以在实验室中利用分解得到。

(2)步骤③中先通入干燥的氧气一段时间的目的是。

(3)计算样品中活性CaCO3的质量分数(结果精确到0.1%)。

【答案】(1)过氧化氢(或氯酸钾、高锰酸钾)
(2) 排尽装置内的空气,避免空气中的CO2对实验造成干扰。

(3)解:设样品中碳酸钙的质量为x,高温分解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为y。

样品中活性CaCO 3的质量分数为(85/22)
100%
4
g
g
≈96.6%.
答:样品中活性CaCO3的质量分数为96.6%。

【解析】(1)实验中所用的氧气可以在实验室中利用过氧化氢(或氯酸钾、高锰酸钾)分解得到。

(2)通入干燥的氧气一段时间,能排尽装置内的空气,避免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对实验造成干扰。

12.(杭州中考)有一包白色固体,可能由硫酸钾、氢氧化钾、碳酸钙、氯化钡中的一种或几种物质组成。

为探究该白色固体的组成,某小组取适量样品按下列流程进行实验。

请回答下列问题。

(1)白色沉淀Ⅰ与稀盐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2)白色沉淀Ⅱ的化学式:。

(3)原白色固体中含有的物质:。

【答案】(1)CaCO3+2HCl===CaCl2+H2O+CO2↑ (2)BaCO3(3) CaCO3、BaCl2和KOH
【解析】在硫酸钾、氢氧化钾、碳酸钙、氯化钡组合中,能出现白色沉淀I的可能是碳酸钙或者是硫酸钾与氯化钡反应生成的硫酸钡,但硫酸钡不溶于盐酸,所以白色沉淀I为碳酸钙;滤液能与二氧化碳反应出现沉淀的只有钡离子,生成白色沉淀Ⅱ碳酸钡,但CO2不能直接与氯化钡反应,该过程是由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钾反应生成碳酸钾,碳酸钾和氯化钡反应得到。

13.(温州中考)在校园科技节上,为测出鸡蛋壳(主要成分是碳酸钙)中钙元素的质量分数,某同学称取已洗净、晾干、研成粉末的鸡蛋壳10克置于烧杯中,将烧杯放在电子天平上,往烧杯中加人足量的稀盐酸,每0.5分钟记录一次电子天平的示数,据此计算出产生气体的质量。

具体数据如下表:(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aCO3+2HCl===CaCl2+H2O+CO2↑)
(1)若产生的气体全部是鸡蛋壳中的碳酸钙与盐酸反应生成的CO2,根据实验结果计算出该鸡蛋壳中钙元素的质量分数。

(假定鸡蛋壳中其他成分不含钙元素,写出具体计算过程)
(2)下列哪些情况会导致实验中钙元素质量分数测量结果偏大? (可多选)
A.盐酸溶质质量分数过大
B.鸡蛋壳未晾干
C.鸡蛋壳中含有碳酸镁
D.鸡蛋壳未充分研碎
【答案】(1)依据表中的数据可知,充分反应后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为3.96克,设参加反应的碳酸钙的质量为x。

CaCO3+2HCl===CaCl2+H2O+CO2↑
100 44
X 3.96克
100/x=44/3.96g x=9克
所以鸡蛋壳中钙元素的质量分数为9g×(40/100)×100%/10g×100%=36%.
(2) AC
【解析】(2)盐酸具有挥发性,会增加排出气体的质量,会导致实验中钙元素质量分数测量结果偏大,故A正确;鸡蛋壳未晾干,增加了样品的质量,会导致实验中钙元素质量分数测量结果偏小,故B错误;等质量的碳酸镁比碳酸钙生成的二氧化碳多,会导致二氧化碳的质量增大,会导致实验中钙元素质量分数测量结果偏大,故C正确;鸡蛋壳没有充分研磨不会影响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故D错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