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宪法学》教学计划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宪法学》教学计划
2012-2013学年第一学期
一、课程简介
宪法学是全国高等学校法学专业开设的十四门主干课之一,是法学专业本科生必修的基础法学课程。

本课既可为其他部门法学的学习提供理论基础,同时也使学生对我国的宪政制度及其运行有更深刻的理解,是高等法学教育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

本课程内容主要包括:宪法基本理论、宪法基本制度、宪法实施三部分,具体论述了宪法的概念、历史和基本原则、国家性质、国家形式、宪法的制定、宪法规范、宪法关系、宪法的价值与作用及宪法与宪政、国家机构、公民基本权利、宪法实施等内容。

随着中国政治体制改革尤其是依法治国方略的提出,宪法在国家政治生活和人们社会生活中的调整功能日益显现,因为依法治国的首要前提和基本要求就是依宪法治国——要保证宪法在规范人们行为尤其是国家行为的过程中起到主导的作用。

与此相适应,宪法不仅作为一门学科应当成为法科学生的基础课程,更应该成为社会中每个人的行动指南。

由此可见宪法学在法学教学过程中的重要地位。

二、课程教学目标
课程教学目标是通过教与学,使学生正确理解宪法的概念,掌握宪法的发展规律、基本原则和主要内容,为以后学习其他专业法学课程打下基础。

三、总的教学要求、重点、难点
总的教学要求是使学生在掌握宪法学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的基础上,具备分析中外宪法和宪政的历史和现实样态的能力。

对中国未来宪政走向有基本的认识。

本课程的教学重点有:第一编宪法基本理论中宪法的概念、历史演变、基本原则、宪法的制定、宪法形式与宪法典结构、宪法规范、宪法关系、宪法的价值与作用及宪法与宪政;第二编宪法基本制度中国体、国家机构及公民基本权利;第三编中的宪法实施监督。

教学难点主要在宪法的基本原则、宪法的价值与作用以及宪法实施监督制度等方面。

四、教学时间安排
授课时数为54学时,具体安排如下:
五、教学方法
本课程以任课教师讲解式教学为主,辅之于讨论式教学、自学式教学、互动式教学、案例式教学等其它教学方法;任课教师在授课过程中应重视把教学内容寓于对中国宪政发展的实际问题的分析之中,同时对学生课后自学提供足够的激励和指导。

本课程讲求理论性和应用性的结合,同学们在学习本课程时应当用所学的理沦知识分析和研究实践中出现的新情况和新问题、提倡同学们在学习时相互讨论和辩论,这样可以加深对课程的全面深入、准确地理解和掌握。

要逐步变灌输式教学为启发式教学,变单项传授式教学为交流式教学,变不分对象的统一教学为区分对待的选择教学,从而不断提高教学效率和效果。

六、选用教材及主要参考资料
选用教材:周叶中主编:《宪法》(面向21世纪课程教材),高等教育出版社2011年版。

参考书目:
1.张庆福主编:《宪法比较研究》,法律出版社
2.龚祥瑞:《比较宪法与行政法》,法律出版社
3.张庆福主编:《宪政论丛》,法律出版社
4.梁治平、贺卫方主编:《宪政论丛》(共11种)
5.张千帆:《西方宪政体系》(上下卷),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
6.何华辉:《比较宪法学》,武汉大学出版社
7.赵宝云:《西方五国宪法通论》,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
8.韩大元:《外国宪法》,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9.朱福惠:《宪法与制度创新》,法律出版社
10.李龙:《宪法学的基本理论》,武汉大学出版社
11.许崇德主编,《中国宪法》,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12.朱福惠主编,《宪法学新编》,法律出版社
13.王世杰钱端升,《比较宪法》,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
14.张庆福主编,《宪政论丛》,法律出版社
15.董郁玉主编,《中国政治》,今日中国出版社
16.魏定仁主编,《宪法学》北京大学出版社,1999年第三版
七、课程考核办法
考试的目的是为了考核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程度与运用能力;促使学生经常地、全面地、系统地复习和巩固所学课程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检查总结教学效果。

课程的最终成绩一律以百分制评定,由“期未成绩”和“平时成绩”两个部分构成,其中期未考试成绩占70%,平时成绩占30%;
期未考试采用闭卷笔试的方式,题型主要包括选择题、简答、论述、案例分析等。

考试按教学计划规定进行,考卷的试题反映课程的基本要求,并注重考查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做到题量覆盖面、难度、区分度适当,题型多样化,属于基本概念、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技巧的基本题—般应占60%,综合运用题—般应占30%,难度较大的题目占10%。

本课程的平时成绩由平时测验、平时作业、课堂表现等几个方面构成,具体由任课教师根据情况自定。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