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初中历史总复习提纲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2年初中历史总复习yexl@
《中国历史》七年级上册
知识点基本内容备注中国古代史历史分期及其特点:(一)中国历史上的大一统时期:秦朝、西汉、东汉;(二)政权的分立与民族融合:三国、两晋、南北朝;(三)繁荣与开放的社会:隋朝、唐朝;(四)经济中心的南移和民族关系的发展:五代、辽、宋、夏、金、元;(五) 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社会危机:明朝、清朝。
第一单元中华文明的起源
河姆渡遗址、半坡遗址河姆渡遗址:距今约七千年,浙江余姚,长江流域,河姆渡人种植水稻,我国是世界上最
早种植水稻的国家。
住着干栏式的房子。
(房屋布局和种植作物主要是由自然环境决定的。
我们的祖先在农业生产的基础上开始定居生活的。
)半坡遗址:距今约五六千年,陕西西安,
黄河流域,他们的主要粮食作物是粟,我国是世界上最早种植粟的国家。
住着半地穴式的
房屋,能制造色彩鲜艳的彩陶。
七上P7
指南P1
炎帝、黄帝和尧、舜、禹的传说距今约四五千年,黄帝和炎帝是黄河流域部落首领。
炎帝和黄帝部落结成联盟,形成日后
的华夏族。
炎帝,神农氏,原始农业和医药学的创始人。
黄帝,轩辕氏,“神州轩辕自古
传”。
炎帝、黄帝被后人尊称为“人文初祖”。
至今海外华人称自己为“炎黄子孙”。
“禅让”
制:继黄帝之后,我国黄河流域杰出的部落联盟首领是尧、舜、禹,他们是通过“禅让”
制产生的。
(大禹治水)部落联盟民主推选首领的制度叫“禅让”制。
结束禅让制度的是禹。
传说与史实:传说有夸张、神话的成分,但也含着某些比较可靠的历史资料。
被考古资料
证明的就是史实;未被考古资料证明的就是传说。
七上P12
指南P1
第二单元国家的产生和社会的变革
王位世袭制替代禅让制
约公元前2070年(前21世纪),禹建立了我国历史上第一个奴隶制国家——夏朝。
禹死后,启继承父位,成为夏朝第二代国王,从此世袭制代替了禅让制,“公天下”变
成了“家天下”。
启是第一位由世袭制产生的国王,破坏了禅让制。
七上P12
指南P1
西周分封制为了巩固统治(目的),周天子把土地和平民、奴隶,分给亲属、功臣等,封他们为诸侯;
诸侯必须服从周天子命令,向天子交纳贡品,平时镇守疆土,战时带兵随天子作战。
即“授
民授疆土”。
作用:西周通过分封,开发了边远地区,加强了统治,成为一个强盛的国家。
“封
建亲戚,以藩屏周”。
七上P28
指南P3
司母戊鼎商朝是我国青铜文化的灿烂时期。
司母戊鼎是世界现存最大的青铜器。
七上P47
指南P18
商鞅变
法★战国时期引发社会变革的最根本因素是铁器和牛耕的普遍使用。
(当时生产力发展的表现。
)
公元前356年,为了富国强兵(目的)商鞅在秦孝公支持下变法。
内容:①国家承认土地
私有(体现改革的封建性质,也是最重要的措施);②奖励生产;③编制户口;④推行县制
(县制在我国始于战国时期的秦国,对后世影响最深远);⑤统一度量衡;⑥奖励军功。
作
用:经过商鞅变法,秦国富强起来,国力大增,为以后兼并六国打下了基础。
启示:改革要
有冒险精神,有时甚至要付出重要代价。
改革是强国之路,成功的改革会促进社会进步和国
家富强,我国应该积极推进改革开放。
理解:商鞅变法反映了新兴地主阶级发展封建经济和
确立封建统治的需要,又促进了封建经济的发展和封建统治的确立。
(成功原因:符合历史
发展趋势、符合广大人民的利益。
)
七上P43
指南P3
甲骨文商朝人刻写在龟甲或兽骨上的文字,已具备汉字结构的基本形式,是一种比较成熟的文字。
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从商朝开始。
今天的汉字就是从甲骨文发展来,①甲骨文②金文③
小篆④隶书。
七上P46
指南P22
孔子★
春秋晚期,鲁国人,儒家学派的创始人,我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
孔子创立的
儒家学说后来成为封建社会的正统思想,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占有重要地位,对后世影响极大。
政治思想:主要思想是“仁”和;“仁”就是“爱人”,自己不愿意做的事情,不应强加于人。
“礼”就是要求人们能够约束自己,加强个人修养,使自己的言行举止符合社会规范。
政治
方面孔子提倡“为政以德”,主张以德教化人民,以礼治国。
教育思想(成就):①主张“有
教无类”,兴办私学,广收门徒;②教学方法:注意“因材施教”;③学习方法:教育学生要
有老老实实的学习态度,要谦虚好学;要“温故而知新”。
《论语》是由其弟子整理,记载孔子言论。
七上
P50指
南P22
战国“百
家争鸣”的主要派别及代表儒家
孟
子
“施仁政与民”,民贵君轻;主张保持自然资源可持续利用。
(环保意
识)
荀
子
“制天命而用之”,认为人能认识自然规律,并要按自然规律办事。
道家
庄
子
道法自然,顺其自然、“无为而治”,人应该与自然和谐发展。
(和谐思
想)
墨家
墨
子
“兼爱”:希望人们互助互爱。
“非攻”:反对侵略战争、支持正义战争。
(和平主义)
法家
韩
非
主张改革;提倡法治;提出建立君主专制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
(对秦
影响最大)
七上
P51指
南P23 第三单元统一国家的建立
秦的统一公元前221年,秦王嬴政统一六国,建立起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
—秦朝,定都咸阳。
七上
P64指
南P5
秦朝巩固统治的措施、评价秦始皇★积极作用:①秦始皇灭六国,统一中国,建立起我国第一个统一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国家。
顺应历史潮流,结束了诸侯长期割据混战的局面,符合广大人民的愿望。
②采取了一系列巩
固统一积极措施:政治上:创立了封建专制主义的中央集权制度,最高统治者称皇帝,总揽
全国一切军政大权;中央政府设丞相、太尉、御史大夫,分管行政、军事和监察,最后由皇
帝决断;地方上,推行郡县制。
奠定了两千多年来中国封建社会政治制度的基本格局,在我
国历史上影响深远。
经济上:统一货币、度量衡等,巩固了统一,促进了各地区各民族之间
的经济文化交流,对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
文化上:统一文字(货币统一为圆形方孔钱;以小
篆作为标准文字),对我国以后文化发展和维护国家的统一,有极为重要的影响。
军事上:北
筑长城;开发南疆;兴修灵渠,沟通长江和珠江水系。
对多民族国家的形成和巩固起到积极
的促进作用,对后世产生积极深远影响。
消极作用:他又是统治残暴的封建皇帝。
①滥用民力,繁重的徭役负担。
②秦朝赋税负
担沉重;③制定严刑酷法;④焚书坑儒,钳制了思想,摧残了文化。
秦始皇没有能处理好统
治者和被统治者之间的关系,实行暴政,激化了阶级矛盾和社会矛盾。
但从长远的历史发展来看,秦始皇是对我国历史发展做出过巨大贡献,产生过巨大影响
的皇帝。
七上
P64指
南P5
张骞通西域
公元前138年和公元前119年,汉武帝两派张骞出使西域。
作用:加强了汉朝与西域的经
济文化交流,密切了中原地区和西域地区经济文化的联系。
公元前60年,西汉王朝在西域设
置西域都护,这是今新疆地区正式归属中央统辖的开始。
七上
P81指
南P5
丝绸之路★
中国的丝和丝织品,从长安经过河西走廊,今新疆地区,通往中亚、西亚,直到欧洲,因
此有了“丝绸之路”的美称。
作用:丝绸之路成为东西方经济文化交流的桥梁。
丝绸之路是贸易、友谊、和平、文明之
路。
七上
P83指
南P5
汉武帝的大一统、评价汉武帝★
积极:政治上:接受主父偃建议,颁行“推恩令”。
作用:解决了王国问题,削除了地方诸侯对中央的威胁,加强了中央集权,实现了政治上的大一统。
汉武帝大力加强监察制度。
在中央,设立司隶校尉,在地方,将全国分为13个监察区域,称为“十三州部”,每个州部派刺史一人,负责监督地方官员。
思想文化上:接受董仲舒建议,“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大力推行儒学教育,在长安设太学,以儒家的五经为主要教材,不学习其他各家学说。
作用:把儒家学说作为封建社会正统思想,实现了思想上的大一统。
民族关系上:汉武帝两次派张骞出使西域。
作用:加强了汉朝与西域的经济文化交流,密切了中原和西域的经济文化的联系。
对外关系上:丝绸之路的开通。
作用:沟通了东西方交通,促进了中外经济文化交流。
消极:“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不利于多样性文化的发展;好大喜功,对匈奴的战争,虽然使匈奴再不能与西汉抗衡,但巨额的军费,增加老百姓的负担。
总之,汉武帝是一位有作为的皇帝,汉武帝的大一统使我国多民族国家得到进一步的统一和巩固。
七上P74指南P5
华佗、张仲景和《伤寒杂病论》 东汉华佗制成全身麻醉药剂“麻沸散”,是世界医学史上的创举;被尊称为“神医”。
东汉张仲景著有《伤寒杂病论》,全面阐述了中医理论和治病原则,后世尊称他为“医圣”。
七上P87指
南P19
佛教的传入、道教的兴起 佛教:①西汉末年(公元前1世纪末)佛教传入我国中原地区(张骞通西域,佛教沿丝绸之路逐步传到中国);东汉明帝时兴建了中国第一座佛教寺院白马寺(洛阳)。
(泉州开元寺)
②教义:人死后能转生来世,人的今生能忍受苦难,虔诚地信佛,来世就可以得到幸福。
(因
果报应)
道教是我国土生土长的宗教,东汉时期,道教在民间兴起,道教尊老子为教主,称他为“太上老君”。
(泉州老君岩为道教遗址) 七上
P91指
南P23
司马迁和《史记》、司马光和《资治通鉴》 西汉汉武帝时,著名史学家司马迁编写出《史记》。
它记述了从黄帝到汉武帝时期的史事,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又是一部优秀的文学著作,成为后世纪传体史书的典范。
鲁迅对《史记》的评价: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七上P93指南P23 北宋司马光主持编写的《资治通鉴》,是一部编年体的通史巨著。
这部书按年代顺序,叙述了从战国到五代的历史,对研究古代历史有重要参考价值。
七下P86指南P23
第四单元 政权分立与民族融合
官渡之战 200年,曹操以少胜多,大败袁绍。
奠定了曹操统一北方的基础。
七上P102指
南P7 赤壁之战 208年,曹操和孙权、刘备联军在长江沿岸的赤壁一带对峙,孙刘联军以少胜多大败曹操。
赤壁之战奠定了三国鼎立的基础。
三国鼎立的形成
国号 时间 建立者 都城 魏 220年 曹丕 洛阳
汉(史称蜀) 221年 刘备 成都 吴
222年
孙权
建业
江南的
开发
原因:①江南地区雨量充沛,气候较热,土地肥沃,具有发展农业优越条件;②从东汉末年开始起,许多人为躲避战乱,逃往江南地区。
西晋后期以来,更多的北方人迁到江南,给江南地区带来了劳动力和先进生产技术。
(根本原因)③江南地区战争相对较少,社会秩序比较安定。
④统治者重视农业生产。
⑤劳动人民的辛勤努力,修建了许多水利工程,大片的荒地被开垦。
影响:对我国古代经济格局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为经济重心的南移奠定了基础。
七上P107指南P7
使我国经济格局中心开始发生变化,使经济南北差距缩小,趋向平衡。
北魏孝文帝的改革★内容:①迁都洛阳。
(目的:为了接受汉族的先进文化,加强对黄河流域的控制)
②推行汉化政策。
采用汉姓,学说汉话,改穿汉服,提倡同汉族人通婚。
作用:北魏孝文帝改革,有利于北方经济的恢复与发展,加速了北方各族封建化进程,
促进了北方民族大融合。
(孝文帝是我国古代杰出的少数民族(鲜卑族)政治改革家。
)
七上
P114指
南P7
《中国历史》七年级下册
第一单元繁荣与开放的社会
“贞观之治”与“贞观”是唐太宗李世民的年号。
在他统治时期,政治比较清明,经济发展较快,国
力逐步加强,出现了繁荣的局面,史称“贞观之治”。
①唐太宗认真吸取隋亡教训,勤
于政事,轻徭薄赋,发展生产。
②唐太宗善于用人。
③重视纳谏。
重用敢于直言的魏
征(前后进谏二百多次)。
魏征死后,唐太宗悲伤地说:“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
人为镜,可以明得失。
”④沿用和完善隋朝的三省六部制。
“三省六部制”中的三省是
指中书省、尚书省、门下省。
三省的职责:中书省替皇帝起草政令,门下省负责审核,
最后交尚书省执行。
尚书省下设有六部,分管具体政务。
⑤修改法令,编纂《唐律疏
议》。
(《唐律疏议》是中国现存最早的一部完备的法典。
)⑥完善科举制。
增加了考试
科目,以进士科最为重要。
“太宗皇帝真长策,赚得英雄尽白头。
”这是说唐太宗重视
科举取士。
七下P10
指南P9
评价唐太宗★
唐太宗李世民是我国古代杰出的政治家,他亲历了隋末农民战争的洗礼,深刻认
识到国家要长治久安,帝王必须勤于政事,大臣要廉洁奉公,政府要轻徭薄赋,要处
理好君与民的关系。
因此他在位期间,经济上减免租税,给农民以土地并保证其生产
时间,提倡节俭;政治上知人善任,重视纳谏,实行三省六部制;文化上完善科举制,
大兴学校。
因而形成了政治清明、经济发展、国力强盛的“贞观之治”。
但作为封建帝
王,唐太宗同样对人民进行剥削和压迫,在晚年,他的骄矜情绪和享乐思想逐渐滋长。
唐太宗对我国的历史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是我国历史上一位的杰出君主。
七下P10
指南P9
武则天的政绩武则天继续实行唐太宗发展农业生产、选拔贤才的政策,使唐朝社会经济进一步发展,
国力不断增强。
她是我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
史称她的统治有贞观遗风。
“政启开元,
治宏贞观。
”
七下P13
指南P9
“开元盛世”唐玄宗统治前期的年号叫“开元”,这一时期政治清明,经济空前繁荣,仓库充实,人
口明显增加,史称“开元盛世”。
标志着唐朝进入全盛时期,也是中国封建社会发展的
全盛时期。
七下P15
指南P7
隋唐科举制度的主要内容隋文帝:开始用分科考试的方法选拔官员;隋炀帝:正式设进士科,科举制度正式诞
生;唐太宗:扩充国学规模,重视人才培养和选拔;武则天:开始殿试和武举;唐玄
宗:把诗赋作为进士科主要考试内容。
七下P20
指南P9
文成公主入藏吐蕃是今天藏族的祖先。
松赞干布是吐蕃历史上杰出的政治家。
唐太宗把文成公主嫁
给松赞干布。
文成公主入藏,奠定了汉藏密切交往的基础。
七下P27
指南P10
遣唐使、玄奘西行、鉴真东渡——唐朝中外文化交流的发展★
从唐朝贞观年间开始,日本派出大批遣唐使,吸收唐朝文化。
遣唐使回国后,以
隋唐制度为模式,进行政治改革。
(大化改新)
唐太宗贞观年间,高僧玄奘从长安前往天竺,学习佛法。
后携带大量佛经回国并
翻译,还写成《大唐西域记》。
该书成为研究中亚、印度半岛以及我国新疆地区历史和
佛学的重要典籍。
唐玄宗时,高僧鉴真第六次东渡日本才成功,他设计的唐招提寺被日本视为艺术
明珠。
作用:密切了唐朝和日本、印度等国的文化交流。
表明唐朝对外交往的开明、
开放政策。
唐朝对外政策的特点:对外开放、双向交流。
七下P32
指南P10
辽、宋、西夏、金等政权的并立国号民族时间建立者国都
契丹国(辽)契丹族916年(10世纪初)阿保机上京
宋(北宋)汉族960年赵匡胤东京
大夏(西夏)党项族1038年(11世纪前
期)
元昊兴庆
金女真族1115年(12世纪初
期)
阿骨打会宁
宋(南宋)汉族1127年赵构临安
七下P10
指南P13
宋代南方经济的发展和中国古代经济重心的南移农业:江南地区推广占城稻,“苏湖熟,天下足”,太湖流域成为重要粮仓,全国经济
重心转移到长江流域,政府的财政收入,主要来自于东南地区。
(从唐朝中后期开始的
经济重心南移,到南宋最后完成。
)棉花种植扩展到长江流域。
手工业:棉织业发展到东南沿海(南宋);宋代是中国瓷器史上的辉煌时代:北宋的景德镇后来发展为瓷都;造船业居世界首位(广州、泉州)。
商业:最大都市为开封(东京)和杭州(临安);“瓦舍”是城中的娱乐贸易场所,那里有戏曲、杂技和武术表演,还有许多贩货的摊位。
广州、泉州等主要港口设
立市舶司,管理海外贸易;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反映的是北宋的社会生活
风貌(汴京)。
北宋前期四川地区出现了世界上最早的纸币——交子。
七下P54
指南P12
成吉思汗统一蒙古
1206年,铁木真统一蒙古,召开蒙古贵族大会,被推举为大汗,尊称为“成吉思
汗”,蒙古国建立。
成吉思汗被毛泽东成为“一代天骄”。
七下P57
指南P13
忽必烈建立元朝元世祖忽必烈于1271年定国号为元,定都大都(今北京)。
忽必烈仿效中原王朝的政
治体制,建立行省制度。
中央设“中书省”,作为全国最高行政机构,地方设“行中书
省”,派遣官吏,征收赋税。
省级行政机构开始于元朝。
郡县制开始于秦朝。
县制开始
于战国时期的秦国(商鞅变法)。
七下P79
指南P13
元朝的民族融合
表现:许多汉族人来到边疆,为那里的开发做出了贡献。
边疆各族包括蒙古族,
大量迁入中原和江南,同汉族等杂居相处。
原先进入黄河流域的契丹、女真等族,已
同汉族没有差别。
元朝时形成了一个新的民族——回族。
作用:元朝境内大规模的人口流动,促进了各民族经济、文化的交流与融合。
七下P79
指南P13 第三单元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社会的危机
明初加强专制统治的主要措施明太祖:(1)政治上,在中央,废除丞相;
(2)设立特务机构锦衣卫,兼管对臣民的监视、侦查;
(3)思想文化上,实行八股取士,规定科举考试只许在四书五经范围内命题,
考生只能根据指定的观点答卷,不准发挥自己的见解。
答卷的文体,必须分成八个部
分,成为“八股文”。
科举制到明清时期演变成朝廷钳制人们思想的工具。
明成祖:(1)
七下P98
指南P15
1421年迁都北京,加强中央对北方的控制;
(2)增设特务机构东厂,加强对臣民的监视和侦查
郑和下西洋★ 1405年,明成祖派遣郑和第一次出使西洋。
到1433年,郑和七下西洋,到过亚
非三十多个国家和地区,最远到达红海沿岸和非洲东海岸,比欧洲航海家的远航早半
个多世纪。
郑和下西洋的目的:主要是宣扬国威和到西洋“取宝”。
郑和下西洋的条件:①社会安定,国力强盛;②造船技术发达;③航海技术发达
郑和下西洋的意义:加强了中国与亚非各国的友好往来和经济交流,而且推动华
侨移居南洋,促进了南洋地区社会经济发展。
七下
P127指
南15
戚继光抗倭明朝中期,民族英雄戚继光率领戚家军在东南沿海抗倭,平息了倭患,其抗倭业绩永
远载人史册。
戚继光:封侯非我意,但愿海波平。
(俞大猷是泉州抗倭英雄。
)
七下
P104指
南P16
清朝强化君权措施雍正帝时设立军机处,标志着我国的君主专制发展到顶峰。
康熙、雍正和乾隆三朝,制造大批“文字狱”,从思想领域严密控制知识分子。
七下
P102指
南P15
郑成功收复台湾1661年,郑成功率领将士,从金门横渡台湾海峡,向占领台湾的荷兰殖民军发动进攻。
1662年初,荷兰殖民者被迫投降。
台湾回归祖国,郑成功是我国历史上的民族英雄。
七下
P104指
南P16
清朝设立台湾府1684年,清朝设置台湾府,隶属福建省。
作用:台湾府的设置,加强了台湾同祖国内
地的联系,巩固了祖国的东南海防。
七下
P104指
南P16
雅克萨之战为保卫祖国疆土,康熙帝命令清军两次围攻盘踞东北雅克萨的沙俄侵略军。
俄军大败,
同意和谈。
1689年,中俄代表在尼布楚谈判,经平等协商,签订了第一个平等的边界
条约《尼布楚条约》。
这个条约,从法律上肯定了黑龙江和乌苏里江流域包括库页岛
在内的广大地区,都是中国的领土。
七下
P108指
南P16
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
清朝顺治帝正式赐予西藏佛教首领达赖五世“达赖喇嘛”的封号;康熙帝赐予另
一位西藏佛教首领“班禅额尔德尼”的封号。
达赖、班禅的转世灵童的选择,实行金
瓶擎签制。
1727年,清朝开始设置驻藏大臣。
后来,清朝明确规定驻藏大臣代表中央政府,
与达赖、班禅共同管理西藏事务。
七下P10
指南P16
清朝乾隆帝出兵平定了回部上层贵族小和卓和大和卓发动的反清叛乱。
清朝为此设置
伊犁将军,管辖包括巴尔喀什湖在内的整个新疆地区,从而加强了对西北地区的管辖。
七下P10
指南P16
“闭关锁国”★原因:①根本原因:自给自足的封建经济的封闭性和保守性,清朝统治者认为无需同
外国进行经济交流;②现实的原因:担心开放会使国家的领土主权受到外国侵犯;害
怕沿海人民同外国人交往,会危及自己的统治。
含义:闭关并不是完全断绝同外国的
贸易往来,而是严格限制对外贸易。
影响:积极:对西方殖民者的侵略活动,起过一定的自卫作用。
消极:清政府闭关锁国,与世隔绝,既看不到世界形势的变化,也未能适时地
向西方学习先进的科学知识和生产技术,使中国在世界上逐渐落伍了。
消极作用是主
要作用。
七下
P129指
南P16
都江堰战国时期,秦国蜀郡太守李冰在岷江中游修建的都江堰,是闻名世界的防洪灌溉工程,
使成都平原成为“天府之国”。
(是我国古代规模最大,效益最好,历史最悠久的水利
工程。
)
七上P54
指南P19
长城为了抵御匈奴,秦朝派大将蒙恬负责修筑了西起临洮,东到辽东的城防,蜿蜒万余里。
七上P71
这就是“万里长城”。
明朝为了抵御蒙古,明朝长城东起鸭绿江,西至嘉峪关,六千多千米,气势宏伟,是世界上的一个奇迹。
象征意义:长城是中国人民勇敢、坚韧、智慧、顽强抗敌、不屈精神的象征。
在今天,长城更注入了自信、进取和创新,向世人展示了我们开放的胸怀,勇于参与世界竞争。
七下P117指南P20
隋大运河的开通及作用605年起,隋炀帝为了加强南北交通,巩固隋王朝对全国的统治。
隋大运河,一个中
心:洛阳;两端:北达涿郡(今北京),南至余杭(今杭州),四段(永济渠、通济渠、
邗沟、江南河),连接的五大水系(海河、黄河、淮河、长江、钱塘江),全长两千多
公里,是古代世界最长的运河。
作用:它的开通,不仅成为南北政治、经济、文化联
系的纽带,也成为沟通亚洲内陆“丝绸之路”和海上“丝绸之路”的枢纽。
(唐朝人
赞颂大运河说:“尽道隋亡为此河,至今千里赖通波。
”)
七下P4
指南P8
赵州桥由隋朝李春设计并主持建造,是世界上现存最古老的一座石拱桥,比欧洲早七百多年。
七下P41指南P19
北京故宫和明长城故宫是我国现存规模最大、最完整的古建筑群,体现了我国古代城市建筑和宫殿建筑
的典型风格,是东方艺术的结晶。
七下
P115指
南P19
造纸术的发明和蔡伦改进造纸术;西汉早期用麻做纸,是目前世界上已知最早的纸;东汉蔡伦用树皮、破布、麻头和旧
渔网做原料造纸,改进了造纸术(蔡侯纸)。
造纸术的发明是我国人民对世界文化的
巨大贡献,是我国人民对世界文化的巨大贡献,促进了文化的交流和教育的普及,深
刻影响了世界文明的发展进程。
七上P86
指南P19
雕版印刷术隋唐时已有雕版印刷品。
唐朝印制的《金刚经》是世界上现存最早的、标有确切日期
的雕版印刷品。
七下P40
指南P20
活字印刷术北宋毕昇发明活字印刷术,比欧洲早了约四百年。
活字印刷术的发明,大大促进了文
化的传播。
七下P40
指南P20
指南针和火药
战国时期,已能制成世界上最早的指南仪器“司南”。
北宋时,制成了指南针,并
开始用于航海;南宋时广泛用于航海,还由阿拉伯人传入欧洲。
作用:指南针的发明,
促进了中国航海事业的发展,为后来欧洲航海家的航海活动(包括新航路的开辟、地
理大发现)提供了条件。
火药是我国古代炼丹家发明的。
唐朝末年开始用于军事。
最初用火药制造的武器叫
“火箭”。
宋元时期,火药武器广泛用于战争。
作用:为欧洲近代资产阶级战胜封建
主义提供了条件。
四大发明是中华民族对世界文明发展的重大贡献,是中国被誉为世界文明古国的重
要标志。
七下P81
指南P20
李时珍明朝医药学家李时珍写出一部具有总结性的药物学巨著《本草纲目》,被称为“东方
医学巨典”。
七下P10
指南P7
《中国历史》八年级上册知识要点
第一单元侵略与反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