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浩生版 心理学史-复习笔记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本资料使用的参考书:叶浩生主编.(1998).西方心理学的历史与体系.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1998年8月第一版)
第一章绪论
第一节西方心理学史的体系
心理学史:是研究心理学起源、产生、发展的历史及其规律的科学。

一、时限上划分
朴素心理学→哲学心理学→科学心理学
西方心理学史的发展可划分为两个时期:前科学时期/哲学心理学时期——科学心理学时期。

二者的界定是1879年冯特在德国莱比锡大学创建第一个心理学实验室。

(一)前科学心理学时期
这一时期的心理学也被称为常识心理学、朴素心理学或哲学心理学。

1.特点:(1)有丰富的心理学思想,但没有形成系统的心理学理论。

(2)心理学附属于其他学科,特别是哲学;
(3)哲学理论的建立过程中阐发了许多心理学构想。

2.发展阶段这一时期的心理学思想发展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
(1)自然哲学的心理学阶段
哲学家们把心理状态作为一种自然现象进行探索,分析灵魂的功能或作用,虽然在灵魂的探讨中有迷信或者超自然的观点,但并非服务于宗教的目的,这也使它同随后的宗教哲学心理学相区别。

代表人物:柏拉图、亚里士多德
(2)宗教哲学的心理学阶段
欧洲中世纪时期,宗教神学成为知识体系的核心,心理学思想的核心还是灵魂的作用或功能,但服务于宗教。

代表人物:奥古斯汀、阿奎那
(3)意识经验的心理学阶段
探讨的主要问题是知识经验是怎样产生的,在这个问题上,出现了两种对立的主张,经验论和唯理论,也成为经验主义心理学思想和理性主义心理学思想。

①经验论:主张感性认识是知识的唯一源泉,一切知识均来源于客观世界,在此基础上产生了联想主义心理学,以“联想”解释一切心理现象,认为各种心理元素通过联想的规律形成各种心理状态。

联想主义心理学是意识经验心理学发展的最高形式,代表了哲学向科学的过渡。

代表人物:洛克、休谟等。

②唯理论:推崇理性判断,贬低感性经验。

唯物主义唯理论主张知识的对象是客观存在的自然界,唯心主义唯理论则认为理性知识是天赋的,是先天固有的。

代表人物:斯宾诺莎、莱布尼兹。

(二)科学心理学时期
1860年,费希纳《心理物理学纲要》;1862年,冯特《对感官知觉理论的贡献》
与冯特同时期的学派有:
冯特的内容心理学;布伦塔诺的意动心理学;艾宾浩斯的实证心理学;狄尔泰的文化心理学
1.诞生
【1】两大基础:哲学&实验生理学
【2】最早使用psychology一词的人:梅兰克森,戈克列尼乌斯,沃尔夫
【3】诞生标志:版本一1860年费希纳出版《心理物理学纲要》一书
版本二1879年冯特在莱比锡大学创建第一个心理学实验室。

【4】中国心理学的萌芽
1901-1905年,心理学传入中国;1917年,陈大齐在北大哲学系建立了第一个心理学实验室;1918年,出版了第一本心理学教材《心理学大纲》。

2.心理学的任务
【1】描述:Eg:冯特
【2】解释:解释心理现象产生的机制。

Eg:艾宾浩斯
【3】说明和理解:心理学应该是对意识经验的理解与说明
(说明——布伦塔诺,理解——狄尔泰)
3.各学派的观点(详见列表)
20世纪80年代之前:构造主义,机能主义,行为主义,精神分析,人本主义,认知心理学20世纪80年代之后:超个人心理学,社会建构论,进化心理学,文化心理学,积极心理,
二、从地域上划分
西方心理学的三个故乡:古希腊,德国(实验心理学),美国(现代心理学)
1.古希腊、罗马、文艺复兴时期的心理学发展
2.17-19世纪英国与法国经验主义心理学
3.17-19世纪荷兰与德国理性主义心理学
4.德国实验主义心理学的创建
5.产生于德国,发展与美国的构造主义心理学
6.欧洲和美国的机能主义心理学(奠定了心理学的应用基础)
7.机能主义衍生:行为主义心理学和新行为主义心理学8. 德国格式塔心理学
9.奥地利精神分析学派10.瑞士日内瓦学派
11.美国人本主义心理学12.美国认知心理学
第二节西方心理学史的对象与内容
一、西方心理学史的研究对象
心理学史是研究西方心理学的起源、产生、发展的历史与规律学科,研究重点包括:(一)心理的实质:人脑对客观现实的主观映像;
(二)心身关系:不同认识→唯心/唯物,一元论/二元论,身心交感论/身心平行论
(三)研究方法
1.哲学方法论
【1】实证主义(例如构造主义、行为主义)代表人物:孔德
①线性因果论(决定论):
遗传决定论,环境决定论,生物决定论(弗洛伊德本能论;行为遗传学&习性学:刻板印象)②还原论:把高级复杂的东西还原为低级、简单的运动形式。

Eg:华生:S-R行为反应斯金纳:心理语言→物理语言
③客观论④方法中心论
【2】现象学(eg :人本主义,格式塔)代表人物:胡塞尔
直观体现,整体把握,不分割,不还原
【3】释义学/解释学(eg:精神分析):表面现象不一定是真的
2.自然科学方法论:信息论、控制论、系统论(老三论)
二、西方心理学史的主要内容
1.前人关于心理现象的哲学观点和具体见解;
2.前人对心理学科学研究的重要发现与重大成就
3.前人对心理学基本理论的各种争论及对发展趋势的预见
4.关于心理学与基础科学、临近科学在发展上的联系
(心理学是中间学科eg:心理学各学派与其它学科的联系
构造主义——化学“元素分析”,机能主义——进化论“适者生存”
精神分析——(法国)精神医学、精神病理学19世纪三大发现(能量守恒,进化论,细胞学说)
格式塔——现象学、物理学中“场”的概念,勒温拓朴学;行为主义——(英国)动物心理学的研究、进化论;
发生认识论——生物、逻辑;认知主义——计算机、老三论;人本主义——有机整体论;联接主义——认知神经科学)5.关于西方各国的心理学在发展上的相互影响及其传统观点
(心理学史上几次重要的整合:
(1)托尔曼在行为主义基础上的整合。

提出S-O-R中的中介变量O,从格式塔中搬用情感、期待、态度等概念,主张有目的地研究整体行为。

(2)①提出团体研究的概念,并把人格、动机等引入格式塔研究中②通过打靶实验证明欲求水准与成败经验有关
③拓朴效应:未完成的事情使人处于一种紧张状态
(3)新精神分析在精神分析基础上的整合:荣格——集体潜意识;弗洛姆——社会潜意识;霍妮——基本罪恶、基本敌意)
第三节学习西方心理学史的态度及方法
一.学习西方心理学史的作用
(培根:“学史使人明智。

” 休谟:“学史可以愉悦我们的想象力,增进理解力,加强美德,获得知识。


马吉亚维利:“历史是人类智慧不可缺少的源泉。

” 龚自珍:“驭民之道,必先知史”)
1.有助于了解当代心理学的全貌
心理学史不仅是联接心理学的过去、现在和未来的纽带,也是整合当代各个心理学领域、各种取向、各理论流派的力量。

2.学习心理学史可以了解心理学的交替与变迁
3.心理学史的学习有助于理论思维的培养
4.为我们分析世事提供新的视角
5.吸收西方心理学的精华用以构建中国的心理学体系
二.学习西方心理学史的态度
1.既反对崇洋媚外,有反对闭关锁国
2.既反对无缘地拔高,有反对历史虚无主义
3.正确认识伟人说和时代精神说
4.抛弃现代主义与古代主义,即厚古说和后今说三.学习西方心理学史的方法
1.整体把握法(假设-研究对象-方法-领域-贡献-局限)
2.史论结合法
3.对比分析法(纵向比较;横向比较;同类比较,统一学派各个分支;异类比较)
4.原著阅读法
第二章心理学的建立
第一节心理学建立的科学基础
一、科学出现的标志(拓展性知识,此处略)
二、近代科学的开端
1593年,伽利略创制了温度计。

1600年,吉尔伯特发表磁力学论文。

1609年,伽利略使用望远镜发现木星的卫星。

1609年,开普勒天体运行规律。

1628年,哈维提出血液循环定律。

1643年,托里切利发明气压计。

1666年,牛顿发布天体与力学定律。

1674年,列文·虎克用显微镜发现微生物。

18世纪是科学发展的高原期,19世纪,出现了与心理学密切相关的实验生理学
三、实验生理学的兴起
(一)神经生理学的研究
1.贝尔-马戎第定律
也称感觉神经与运动神经差异定律,即传到感觉刺激和运动冲动是由不同的神经纤维分担的,所以神经不是混合地传道感觉和运动冲动,而且是单向的。

意义:这一发现为神经科学的单向传导、感觉神经的特殊能说和反射弧概念奠定了科学基础。

2.神经冲动的电性质
1780年,伽伐尼发现,若用两根金属棒分别连接蛙腿神经和蛙腿,当两棒相触时便可引发蛙腿的动作。

这一发现证明神经冲动具有电性质,因而神经传导是可以测量的。

3.神经冲动的传导速度
赫尔姆霍茨利用自己发明的测量计,对神经传导速率进行了测量,结果发现神经冲动的传导速率不是无限的,而是慢于音速,这一发现使人们认识到心理过程是可以进行实验和测量的。

4.神经特殊能学说
“实验生理学之父”缪勒:神经纤维可分为五种类型,每种感觉神经都有自己的特殊性质,即“能”,感觉所反映的不是外物的性质,而是关于感觉神经自身的性质或状态的认识。

其主
要依据是:同一刺激作用于不同的感官引起不同的感觉,不同的刺激作用于同一感官引起同一的感觉。

(二)脑机能定位的研究
1.来自脑外的定位:颅相学
创立者:加尔&施普茨海姆
主要观点:大脑是心理机能的定居部位,心理特征与头颅的形状之间有一种相关关系,因而可以根据颅骨形状推测心理特点。

基本命题:①头的外部结构与脑结构相关;②心灵可以分为许多机能;③头盖骨的形状与心灵的官能有关
贡献:①承认了脑是心理的器官,使人们注意到心与脑的关系问题;②激起了脑机能定位的研究,由于要从科学上辨别颅相学的真伪,许多科学家开始研究脑机能问题。

2.弗卢龙:大脑机能统一说
利用局部切除和刺激法证实,尽管中枢神经系统可以依其性质和机能分为几个主要不同的成分,但仍然构成一个统一的整体,神经系统特别是大脑的机能是统一的,神经系统的某一部分受损,其他部分可以补偿这个部分的功能。

3.布洛卡语言中枢的发现
布洛卡通过人体解剖发现,左脑半球额下回后部受损导致患者不能清楚说话,他把这一部分称为言语运动中枢,后称为布洛卡区。

意义:言语中枢的发现对于大脑机能统一说是一个严峻的挑战,这一发现再次使人们相信脑机能有特殊的定位。

4.感觉和运动中枢的发现
弗里奇&希齐格:运动中枢位于中央前回
大脑机能定位VS机能统一争论的意义
①巩固了脑是心理的器官的概念
②使用的切除法、临床观察法、电刺激法为实验心理学提供了研究方法
(三)感觉生理学的研究(大多数在19世纪上半叶)
1.1825年,霍恩:不同味蕾掌握不同的味觉
2.1833年,惠斯顿;双眼视察
3.1833年,西贝克:色盲的种类
4.1838年,缪勒:水晶体折光作用与近视原理
5.1856年,赫尔姆霍茨:确定光的三原色为红绿蓝,视觉三色说;黑林四色说
6.1863年,赫尔姆霍茨:听觉“共鸣说”
7.1865年,奥贝特,明适应&暗适应
四、天文学中人差方程的发现
1.提出:贝塞尔发现,所有天文学家正在观察时间上都存在差异。

2.两个结论:【1】天文学家不得不考虑观察者的特性,因为个人的特质和个人的知觉将不可避免的影响报告的结果。

【2】如果天文学家不得不考虑观察者的作用,那么其他依赖于观察的学科也无法避免这一问题。

3.意义:人差方程的发现刺激了人们对反应时研究的兴趣,给早期的实验心理学提供了直接的研究课题,如复合实验(包括两种以上的感觉过程)和反应实验。

五、心理物理学
心理物理学把实验法同心理学的研究联系起来,是心理学有了精确的测量方法,这对心理学的独立有着重要意义。

(一)韦伯
应用生理学的实验方法研究了心理学性质的问题,证明了阈限的概念,且探讨了一个新的领域,即触觉。

1.研究历程
重量的最小可觉察→皮肤两点阈限→线的长短&声音的高低
2.结论(韦伯定律)
物理刺激同它引起的知觉之间不存在直接的对应关系,但是两者之间具有相互依存的关系,且这种关系可以用数学关系加以表示:K=△I/I
3.意义
1】刺激和感觉之间存在依存关系,且这种关系可以用科学的方法加以研究;
2】刺激和感觉之间的依存关系可以用数量化的方式来表示,开创了心理学中数量方法先河。

(二)费希纳
1.基本观点
1】对人的每一种感觉来说,刺激的某种相对增加总是导致感觉强度上可以观察到的变化,因此,感觉(心理品质)和刺激(身体或物质品质)是可以测量的,即我们可以用数量化的关系把心理感觉同物质刺激联系起来。

2】刺激强度的增加不会导致感觉上的强度一对一的变化,两者的关系是,刺激以几何级数增长,感觉以对数级数增长:S=K log R
2.意义
若要测量感觉的变化,就必须测量刺激的变化。

因此,形成心理世界和物理世界之间的数量化或数字间关系是可能的。

这样一来,费希纳从经验上把心灵和身体联系起来,跨越了身体和心灵之间的障碍,使得对心灵的实验成为可能。

第二节心理学建立的哲学基础
一、古希腊、古罗马时期的哲学心理学思想
二、中世纪时期的哲学心理学思想
三、文艺复兴时期与近代资产阶级哲学思想
文艺复兴时期(14-16世纪)学说和发现的共同特点:来源于经验的方法,观察的事件,而不是仅仅依赖理性的推理。

研究问题:①身心关系问题:出现了交感论和平行论两种学说
②经验主义&理性主义
③白板说&天赋说
④联想主义心理学:以联想解释一切心理现象,讨论联想的机制和规律
(一)笛卡尔(法国哲学家、科学家、数学家)主要观点
1.理性主义的哲学观
【1】对神学的真理提出了挑战,提出了两种获得真理的方法:
①经验归纳法(培根)
②经验演绎法(笛卡尔):首先凭借直觉确立若干不证自明的公理,然后从这些公理出发,推演出其它命题和定理,以构成一个知识系统。

【2】贬低感觉经验的作用,认为感觉经验常常欺骗我们,只有通过理性推理的知识才可靠。

【3】由于生活在一个宗教影响仍十分强大的历史时期,因此不得不提出二重真理论,信仰的真理和科学的真理。

2.我思故我在
从理性注意的认知论出发,主张对以往的一切知识都要进行清理,置于理性天平上进行衡量,也就是要怀疑一切,只有一点是不容置疑的,即“我在怀疑”,怀疑是一种思想,思想总有一个主体,这个主题就是“我”,所以,它使用的是一种内省的方法。

3.二元论
通过怀疑,笛卡尔确立了“自我”,亦即心理或精神的存在,而在我之外还有一个物质的世界,这就确立了两个独立存在的实体:物质和精神。

即肉体和灵魂二元论。

4.身心交感论
物质和精神或心灵和身体在人类有机体内是相互作用的,身体影响心灵,心灵影响身体,二者通过“松果腺”相互影响。

5.天赋观念论
不学而能、不证自明、与生俱来、毋庸置疑的观念叫天赋观念。

如至善至美的观念、上帝的观念、自我的观念等,即认为人的知识不是来源于感觉经验,而是来源于理性,知识和能力是先天具有的。

6.反射学说
笛卡尔以血液循环的模式解释神经运动过程,从机械原理出发,把人和动物看作是一部机器,尽管他没有提出“反射”这个词,但是勾画出了反射弧的基本机制。

(二)洛克(英国哲学家,教育家,著有《教育漫话》——(*^__^*) 父母必读,在此隆重推荐)
1.白板说
洛克反对笛卡尔的天赋观念论,认为人的心灵犹如一块白板,人的一切知识都是从后天的经验得到的,全部知识来源于经验,且都是建立在感觉的基础上,没有什么天赋的观念或原则。

2.经验论
人的经验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来自感觉,一类来自反省。

感觉是外物刺激人的感官引起的,是外部经验;反省是人观察自己内心的活动而得来的。

是内部经验。

3.观念论
【1】从观念的来源上,将观念分为两类:
①第一性的质的观念:同自己的原型相似,是事物的肖像,是对客观性质的反映,如关于物体的体积、广延、形状、运动、静止等等的观念。

②第二性的质的观念:没有与之符合的原型,只有引起这种观念的诱因,不是客观事物的影响,只是一种主观感受。

【2】从观念的形成过程来看,将观念分为:
①简单观念:由感觉或反省得到的观念,是观念的基本元素;
②复杂观念:简单观念经过不同的结合构成复杂的观念,如朋友。

因此,简单观念是消极被动的,而复杂观念是主动生成的。

4.联想论
复杂观念赖以形成的重要机制之一就是联想,联想把简单观念进行结合,组成复杂观念,联想可以分为两类:
1】自然联想:观念之间因相似、接近等因素自然而然地结合;
2】习惯联想:通过多次使用而形成的联想。

5.总评:洛克的经验论和联想论使他被称为联想主义心理学的先驱,而联想主义心理学为科学心理学的诞生奠定了理论基础。

经验主义对心理学的贡献
1】经验主义产生后,许多哲学家抛弃了以往探索知识的方法,尽管所关心的问题没有太大变化,但是他们考察这些问题的方法变成了原子论、机械论和实证主义的。

2】经验主义的原则:
①强调感觉经验的根本作用;②把意识经验分解成元素
③通过联想过程把元素综合成复杂的心理经验④关注的焦点为意识过程
(三)斯宾诺莎(荷兰)的哲学心理学思想
1.整体论思想
所有事物都是一个庞大的整体中极其有限的部分,先认识整体,才能了解部分。

2.冷观自然的伦理观
宇宙有其永恒不变的秩序,人作为其中微小的一部分,应放低自己的姿态,对大自然的一切,都要以冷静的态度来面对。

3.身心同一论
世界上只有一个实体,即无限的和永恒的自然界,人只认识这无限属性中的两种,即心与物。

心是这个实体的思维属性,物是其广延属性。

心与物属于同一实体,二者的变式都只是这同一实体的变式。

4.无神论
上帝就是无限和永恒的自然界。

神就是自然规律和自然法则,是万物的内因,而非外因。

(四)莱布尼兹(德国)的哲学心理学思想
1.单子论
单子是能动的客观精神实体,是真正不可分的单元,它不是物质而又具有一定的质,它是精神性的,可以称之为灵魂的。

其特点包括:
1】密不可分,所以无法通过可部分的组合而产生,也不能以自然方式消亡,其产生和消亡是一个奇迹。

2】单子没有供其他事物进入的窗口,任何单子之间没有相互作用
3】无广延属性和量的属性,但在质的方面有差别
4】内因是单子发生变化的根源。

2.天赋观念论的恢复
人具有天赋的理性能力和理性原则,感觉经验不是知识的来源,而只是起到媒介的作用,通过它使人类觉察出先天固有的理性原则,使心中不清晰的知觉变成清晰的观念。

3.预定和谐说
对心身关系提出了“预定和谐”的身心平行论,即灵魂单子和身体单子是互不影响的,其间没有因果关系,它们按各自的内部规律活动。

但由于上帝实现的安排,整个世界的单子在发展过程中协调一致。

4.微观统觉说
认知是一个发展的过程,由于产生知识的单子具有知觉的特性,因而可以根据知觉的明晰程度将单子划分为不同等级,也用于划分观念的等级。

最无意识的观念叫做微觉,最有意识的观念叫做统觉。

微觉:几乎相当于无知觉。

统觉:对感觉自身内在状态的意识或反思,即自我意识。

第三章西方心理学的建立
哲学:提供概念体系和理论框架。

自然科学:准备了科学的基础知识和方法。

第一节冯特与实验心理学的创立
一、冯特生平及其贡献
1862年,出版《对感官知觉理论的贡献》一书,第一次表达了实验心理学的思想
1874年,出版《生理心理学原理》,是第一部有系统体系的心理科学专著;
1881年,创办《哲学研究杂志》,是实验心理学的第一杂志;
1896年,出版《心理学大纲》,标志着他的心理学体系完全建立。

二、冯特的心理学体系
1.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参考课本P80)
一切科学都研究经验,但心理学研究的是直接经验,其他学科研究间接经验。

2.心理学的研究方法——实验内省法(课本P81)
冯特反对传统哲学心理学的内省法,认为内省法不可靠。

但是他认为心理学不能完全抛弃内省法,因为个人的直接经验只能为自己所察觉。

主张在实验控制的条件下观察自我的心理过程。

【1】冯特为实验内省法制定了几条规则:
①让被试了解自我观察开始的时间;②观察自我的过程开始后,被试必须集中于内部的心理活动,避免各种无关刺激的影响;③必须控制实验条件,使自我观察的过程能重复进行并便于验证;④经常变换刺激条件,如增加或减少刺激,或调整刺激强度,使被试能把刺激和自己的心理过程分开。

【2】评价
贡献:把生理学和心理物理学的方法引进心理学,将经验内省法改造为实验内省法,这在研究方法上是一个很大的进步。

同时确立了心理学的科学地位。

局限:冯特把实验内省法限制在只能用于简单的心理现象,如感觉、联想、反应时,而反对把实验内省法应用于复杂的心理过程,如记忆、思维等。

这不仅是一大局限,也引起了与冯特同时代的人对他不满。

3.元素分析
【1】基本观点:心理是可以且必须进行分析的,心理被分析到最终不可再分解的部分或成分,成为“心理元素”,它是一切复合观念、复杂经验的独立要素,这种分析叫元素分析。

【2】心理学研究的基本问题
①把意识过程分解为基本要素;②搞清楚这些要素是如何联系和组合的;③确定这些联系的基本规律【3】最基本的心理元素有两个:感觉和情感(课本P83内容)
①感觉:由作用于感觉的刺激引起的,具有强度和性质两种特性。

不同感觉的复合构成知觉和观念,对于外在客体的感觉总是以知觉的形式而不是以纯感觉的形式出现在意识中的。

感知同外部世界相联系,它们代表直接经验的客观方面。

②情感:直接经验的主观方面,它伴随感觉产生,是感觉的主观补充,但情感并非像感觉那样同外部世界发生关系,它仅仅是感觉的伴随物。

冯特的情感理论
三个维度:愉快——不愉快;紧张——松弛;兴奋——沉静
情感的这三个维度是彼此独立而不同的。

每一特定的情感都是这三个维度以不同的方式组合而成的。

三维说曾激起广泛的研究,推动了情绪研究的进展。

4.经验的结合
任何复杂的心理现象都是心理元素结合而成的,心理元素结合而成的产物称为心理复合体,这一过程通过联想、统觉和几种心理复合的规律形成。

【1】联想
心理元素被动、消极的结合方式。

其方式包括:
a同化:由当前的感觉联想到先前的印象(EG:当不熟悉的事物出现,我们通过联想找出与之相似的事物)b融合:把若干不同的心理元素结合成一个紧密的复合体,从中很难再辨认出个别元素。

c相继联想:也就是记忆的联想,即把过去的感觉、情感回忆起来,并与现在心理元素相结合。

d合并/联觉:不同种类的感觉和情感共同组成一个复合体。

(例如:听到枪声产生恐惧)
【2】统觉
①联想是一种被动的消极的过程,是一种低水平的心理组合方式,而只有通过一个更为积极主动的心理过程,使进入意识的内容得到清晰的注意,才有可能理解这一内容与意义,这一过程叫做统觉。

②意识有一定的范围,任何心理内容只有进入这个范围才有可能得到理解,意识的范围内又有一个较小范围的中心区域,即“注意的焦点”。

统觉就是把特定的心里内容由意识的范围提升到注意焦点的过程;
③总之,统觉具有心理组合的功能,且这种组合功能具有创造性综合的作用,各种心理元素通过统觉形成与原来成分不同的具有新的性质的复合体。

【3】心理复合的规律
①创造性结合原则:由各种不同的心理元素的心理复合体并非原有元素的简单相加,实质上,元素的组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