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辩证法】学习指导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导论
学习要点
1.自然辩证法的研究内容
“自然辩证法”一词是恩格斯首先提出来的。

1873年5月,恩格斯开始构思撰写《自然辩证法》一书,在以后的十多年时间里,他断断续续撰写该书,但直到1995年去世时都未能完成全书。

1925年苏联出版了恩格斯的《自然辩证法》遗著,在西方科学史界引起强烈反响。

自然辩证法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关于自然界和科学技术发展的一般规律以及人类认识和改造自然的一般方法的科学。

它是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类认识和改造自然的已有成果的概括和总结,是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而不断丰富和发展着的开放的理论体系。

自然辩证法的基本内容有三大块:自然观、科学观和方法论。

辩证唯物主义的自然观。

自然观是人们对自然界的总体看法。

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是马克思主义关于自然界的本质及其发展规律的根本观点。

它旨在对自然界的存在方式、演化发展以及人和自然的关系,做出唯物的同时又是辩证的说明。

辩证唯物主义的科学技术观。

科学技术观是人们对科学技术的总体看法。

辩证唯物主义科学技术观是马克思主义关于科学技术的本质及其发展规律的根本观点。

按照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辩证法既是人类认识和改造自然必须遵循的规律,也是发展科学技术必须遵循的规律,科学和技术无论是作为一种认识现象或者是作为一种社会现象,其自身的发展规律,都是唯物辩证法的普遍规律在科学技术发展中具体、生动的表现。

辩证唯物主义的科学技术方法论。

科学技术方法论是人们对自己从事科学技术研究所运用的认识和实践方法的哲学概括。

辩证唯物主义的科学技术方法论是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类认识自然和改造自然的一般方法的理论。

它以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为指导,在现代科学技术发展的水平上对各门科学技术的研究方法做出概括和总结,来阐明科学问题与科学事实、科学抽象与科学思维、科学假说与科学理论、技术研究与技术开发以及现代系统科学的方法论,并揭示各种科学方法之间的联系和过渡。

2.自然辩证法的作用
关于自然辩证法的作用问题,可从三个方面理解:
(1)自然辩证法可以为马克思主义哲学提供理论证据和基础。

辩证唯物主义哲学原理是自然界和人类社会共同的发展变化规律,它需要自然科学提供事实证据和基础。

自然辩证法把自然科学给出的这种证据和基础系统化、理论化。

(2)自然辩证法可为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输送养分,丰富和增添它的内容。

马克思主义哲学需要发展,它不应该是一个封闭体系。

它的一个重要源泉是自然科学,但自然科学概念无法一下子直接变成哲学概念,需要进行中间转换,这个转换站就是自然辩证法。

(3)自然辩证法有利于发挥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对自然科学的指导作用。

3.如何学习自然辩证法
(1)要掌握好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

(2)在学习自然辩证法时应重点掌握理论。

(3)要学好自然辩证法,既要掌握哲学原理,也需要掌握自然科学知识,
应该把二者有机结合起来。

(4)学习自然辩证法的目的在于应用,如果能应用自然辩证法的基本原理解决一两个实际问题,那就证明学习有了成效。

思考题
2.自然辩证法的基本内容有哪些?
3.如何学习自然辩证法?
第一章科学发展和物质观的演化
学习要点
1.物质观的历史演化
物质观是自然观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古代对世界本原的探讨。

泰勒斯认为万物的本原是“水”;阿那克西米尼认为是“气”;毕达哥拉斯认为是“数”;亚里士多德认为是“干、热、湿、冷”;中国的老子认为是“道”;“五行学说”认为是“金、木、水、火、土”。

“原子论”是古希腊哲学对物质观探讨的最高成就,与后来科学的发展关系甚大。

伽利略、伽桑狄、波义耳、牛顿等都是原子论的继承者,道尔顿提出化学的原子论,使原子论从哲学学说发展为科学理论。

形而上学的唯物主义物质观,认为物质的最基本单元是原子,原子的基本性质,如有一定质量、运动和广延性,也被认为是物质的基本性质。

辩证唯物主义物质观。

列宁的物质定义:“物质是标志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这种客观实在是人通过感觉感知的,它不依赖于我们的感觉而存在,为我们的感觉所复写、摄影、反映。

”2.自然界物质的系统性
系统的定义:系统是由若干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要素构成并具有一定功能的有机整体。

系统的基本特征:第一,系统都是由若干要素构成的。

第二,系统的各要素之间存在着特定的关系和联系,它们相互作用相互联系的方式就是该系统的结构。

第三,系统的本质特征在于它的整体性。

第四,系统的整体性来自于整体与要素之间的相互联系和相互作用,是各要素属性和功能的耦合和共同作用。

第五系统的功能是在与环境的相互作用中表现出来的。

3.自然界物质系统的层次性
物质系统的层次性,是物质系统相互联系的重要形式。

自然界任何物质形态都是一个系统,或是一个系统的组成要素。

物质系统的层次是极多的。

自然界物质系统的基本层次。

在非生命世界,微观领域的物质结构层次:夸克、基本粒子、原子核、原子、分子;宏观领域的物质结构层次:各种物体、卫星、行星、恒星、星系、星系团和部星系。

在生命界,生物大分子、细胞器、细胞、生物组织、器官、生理功能系统、生物个体、生物种群、生物群落、生态系统、生物圈。

物质系统层次的无限性。

宇宙有限与无限,是辩证的统一。

思考题
1.辩证唯物主义物质观有何意义?
2.什么是系统?系统有哪些基本特征?
3.物质是否无限可分?
第二章科学发展与自然观的演化
学习要点
1.自然观及其历史形态
自然观就是对自然本性的理性把握和哲学提升,属人类认识的一种形态。

自然观有对自然的本原、构成、演化过程和人与自然之间关系的科学解、哲学解和历史解三层含义。

自然观的历史形态:(1)朴素自然观;(2)信仰自然观;(3)机械自然观;(4)科学自然观。

2.科学自然观的基本内容
(1)作为客观实在的自然是永恒运动和不断变化的,在运动中体现出自然界的有序结构与
普遍联系,勾画了一幅整体网状的自然图景。

(2)作为与人合一的自然是劳动对象化的产物,凭借人类劳动及其扬弃,自然界成了人化自然与自然人化相统一的实体,从而肯定了源于自然又高于自然的人的价值、地位和目的。

(3)作为动态历史中的自然有其自身的生成过程,是人类从主体需要和劳动实践出发,不断认识和干预的过程,它体现了人类科学地认识、适应和利用自然的主观辩证法同在自然生成过程的历史长河中内含着的客观辩证法达到了真正意义上的统一。

思考题
1.什么是自然观?马克思主义产生以前有过哪些形态的自然观?
2.马克思主义的科学自然观的基本内容是什么?
第三章自然界的演化
学习要点
1.自然界的演化过程
根据目前已确认的科学事实和公认的科学假说,可以对自然界的演化过程做出一些描述:宇宙增大和大量最基础的基本粒子的产生,标志着宇宙的形成。

地球由形成太阳系的原始星云分化而产生,并经历了一个漫长的演化过程。

地球上的原始大气圈和水圈的出现,为生命的诞生创造了条件。

生命起源大体经历了三个阶段:(1)从无机分子到有机小分子;(2)从有机小分子到生物大分子;(3)从生物大分子到原始生命的诞生。

原始生命在进化过程中,完成了由非细胞向细胞的过渡。

原始细胞发展成为原核细胞,再发展到真核细胞。

在真核细胞产生后,生物界分化成两大支,出现了植物和动物。

动物沿着无脊椎动物→脊椎动物→鱼类→爬行类的方向进化,由爬行类发展为鸟类和哺乳类。

哺乳动物进化中产生了猿类,最后从猿类演变出具有意识和思维活动能力的人类。

2.自然界的演化方式
自然界存在多种具体的演化方式,但抽象概括,可以划分为两种最基本的演化方式,即渐变和突变。

在自然界中,当某一具体自然物的演化表现为缓慢、逐渐和连续的形式,这种演化就称为渐变;若某一具体的演变时间短暂、变化迅速激烈、呈现间断性,则这种演变就称为突变。

在自然界演化中,渐变和突变是一对矛盾的两个方面,它们既相互对立,又相互统一。

3.自然界的演化方向及其周期性
自然界存在从无序到有序、从有序到无序的两个演化方向。

一般地说,进化是指自然物演化中由无序到有序、由低序到高序的趋势和过程。

退化是指自然物演化中由有序到无序、由高序到低序的趋势和过程。

进化和退化是自然界普遍存在的两种演化趋势。

在自然界演化中同时存在从无序到有序、从有序到无序两种演化过程。

两种演化过程的不断转化、不断交替,使自然界演化呈现出循环过程,即周期性。

思考题
1.什么是自然界演化的渐变方式和突变方式?渐变和突变的关系怎样?
2.自然界演化的两个方向是什么?
第四章科学技术前沿的哲学问题
学习要点
1.对自然科学基本概念的哲学探讨
自然科学前沿哲学问题的一个重要领域是对一些基本的科学概念,尤其是对新科学概念基本涵义的阐释。

这种阐释往往要提到哲学的高度来进行分析,进而也促进了哲学的发展。

对自然科学基本概念的阐释和理解又往往随着自然科学理论的变革而发生重大的变化,也会引起
世界观的变化。

2.对科学理论基础的哲学分析
任何科学理论都是和与之相应的哲学观念相联系的。

任何一次科学革命并不单纯是科学理论的变更,而是一定伴随着世界观和方法论的变化,即范式整体的更替。

因此,一种新的科学理论诞生以后,创立这个理论的科学家们,以及许多对此感兴趣的哲学家们就会对这种理论的哲学基础进行探讨,从而也往往引起激烈的哲学争论。

3.对科学未知领域的哲学探索
一个新的科学理论产生以后,往往会遇到许多当时无法解决的问题。

一般有如下两种情况:一是人们会寻求建立新的科学理论来取代旧的科学理论,而一个新的科学理论的建立就有可能是科学家受到某种哲学观念启发的结果。

二是有些问题的解答已远远超出了当时科学研究所能认识的水平,或是涉及一些有关宇宙起源、宇宙终极的大问题,这时就需要人们从哲学上给予预测或解答。

4.科学技术前沿的伦理问题
科学技术的发展必然会促进人类社会关系的变化,最终也将使人们的思想观念,包括道德观念在内的社会意识形态发生相应的变化。

科学和技术在给人类带来巨大福利的同时,也可能造成严重的危害,科学技术的二重性也表现在对社会道德观念的影响上。

计算机网络技术和生命科学技术产生的伦理问题,是当前最受关注的科学技术伦理问题。

思考题
1.对科学技术前沿的哲学问题探讨,这对哲学的发展有何意义?
2.网络技术会给社会带来哪些伦理问题?这些问题如何在法律和道德范围内解决?
3.你对将会诞生的“克隆人”有何看法?
第五章人和自然
学习要点
1.人和自然的分化
人是自然界演化的产物。

在人类的产生过程中,劳动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

人作为自然界的存在物,必须依赖于自然界。

人类参与了自然界的物质循环和能量转化过程,是自然有机锁链中的一环。

人类出现以后,又进入新的进化过程。

人的新进化是在社会发展的基础上,通过人的社会属性改变来推动人的生物属性进化。

人的进化包括体外和体内进化两个部分。

2.人工自然的产生和发展
人工自然是相对于天然自然而言的自然界,是社会化的人为了从自然界获得维持自己生存所必要的生活资料和生产资料,有目的地应用科学技术和各种物质手段,在改造大自然过程中所创造的属于人的自然。

人工自然是在人类社会的发展过程中,特别是在科学技术的发展过程中产生和发展起来的。

一部人类文明史,代表了人工自然发展史。

3.当前人和自然关系方面的严重问题
工业化虽然为人类创造了灿烂的物质文明,但导致了人与自然的紧张关系,威胁到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当前,人与自然的紧张关系突出表现为资源枯竭和环境问题。

20世纪以来,由于世界人口的迅速增长和对资源的过度开发,自然资源呈现出日益短缺、供不应求的状况,从而危及到人类的生产和生活。

环境问题的全球性是举世公认的,其中对人类社会的生存和发展构成严重威胁集中表现在大气污染、水污染和固体污染三个方面。

4.人和自然的协调发展
人和自然协调发展的重要性。

第一,自然资源和环境容量的有限性,说明了经济活动应充分合理利用自然资源,保护环境,把开发环境、发展生产与环境可容性统一起来。

第二,自然
界生态平衡的脆弱性,说明人类活动的因素影响使生态系统的稳定状态很难达到,因此人类活动不应该破坏到生态系统的平衡。

实现人和自然的协调发展,关键有两条:一是在认识方面重建人和自然是相互依存的有机统一体的观念;二是在实践方面合理组织人类改造自然的活动。

思考题
1.什么是人的新进化?
2.我国在走新型工业化道路中,如何才能避免西方工业化过程中出现的人与自然关系紧张的问题?
3.如何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
第六章自然科学发展的模式
学习要点
1.科学累积发展模式
这种模式认为科学的发展是一个不断累积的过程,人们从经验认识开始,逐步抛弃错误、片面性,上升到理性认识,达到比较完全的真理性。

这样,整个科学史就是科学不断进步的历史。

主要代表人物有亚里士多德、惠威尔、内格尔、卡尔纳普、费耶阿本德等。

2.波普尔的不断革命模式
波普尔的发展模式是:P1→TT→EE→P2
P1是问题,科学从问题开始,问题促使科学家思考;TT是试探性理论,针对问题,科学家进行各种大胆的尝试性猜测,即提出假设或理论;EE表示用证伪消除错误,各种理论之间激烈竞争、互相批判,并经受观察和实验的严格检验,从而消除错误,筛选出逼真度较高的新理论;P2表示下一个新问题,新理论被科学技术的进一步发展所证伪,又出现新的问题,开始科学的下一个发展过程。

3.库恩的范式转换模式
库恩的范式转换模式是:前科学时期→常规科学时期→危机时期→科学革命时期→新的常规科学时期。

前科学时期,就是共同的范式没有形成之前的时期;常规科学时期,经过一段较长时期的争论后,由于一些著名的科学成就的出现,学派数目就大量减少,逐渐形成统一的基本理论、观点和方法,这就是范式的出现;危机时期,当反常情况出现时,人们会对范式产生怀疑,对范式的信念逐渐动摇,从而使反常发展到危机;科学革命时期,危机的发展必然出现新范式,新范式的出现也是危机终结的标志,使科学发展进入科学革命时期;新的常规科学时期,经过科学革命,新范式最终取代了旧范式,科学发展进入了新的常规科学时期。

4.拉卡托斯的科学研究纲领竞争模式
拉卡托斯的科学研究纲领由三个互相联系的部分组成:(1)硬核。

由最基本的理论、观点构成,其中包括形而上学的内容。

(2)保护带。

硬核之所以具有相对稳定性,不轻易受到反驳,那是因为硬核受到保护带的保护。

保护带具有柔韧多变性,它是由许多辅助性假说构成的。

(3)方法论规则。

科学研究纲领为科学研究提供了方法论规则,具体而言,它由正、反启示法组成。

思考题
1.波普尔的“不断革命模式”倡导什么科学精神?
2.什么是“证伪原则”?
3.什么是“范式”?库恩的“范式转换模式”有哪些阶段?
4.拉卡托斯的“科学研究纲领竞争模式”由哪些部分构成
第七章科学技术发展的社会条件
学习要点
1.科学技术的发展与社会环境的作用
科学技术是社会的产物,其发生和发展只能在社会背景中才能得到说明。

任何一个社会的科学技术都是在一定的社会历史条件下发展变化,始终与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及社会整体科学能力等因素相互联系、交互作用、互为因果。

现代科学技术不仅是一种知识和技能的体系,而且是一种社会文化活动和社会事业,一种社会建制。

2.社会经济对科学技术发展的作用
(1)生产实践是科技发展的基础;(2)社会经济状况决定科技发展的水平、规模和速度。

3.社会政治对科学技术发展的作用
(1)社会政治制度对科技发展的作用:一方面,科学技术的自由探索、自由讨论,要由民主政治来保证,政治上的民主程度影响着科学技术的发展。

另一方面,政治上的专制和独裁总是妨碍和摧残科学技术的发展。

(2)科技政策对科技发展的作用:在现代社会中,政治对科学技术的调控主要依靠国家科技政策的制定和实施来实现,这些政策同时也调节、控制和制约着整个社会对科学技术、科技工作者的态度,以及社会整体科学能力的发展。

(3)战争对科技发展的双重影响:一方面,战争刺激了与军事相关的科技部门飞跃发展;另一方面,战争又对科学技术的发展产生很大的破坏作用。

4.社会意识形态对科技发展的作用
各种社会意识形态,包括政治思想、法律思想、艺术、宗教、哲学、道德、文化传统等等,对科学技术的发展都有重要的影响。

5.社会整体科学能力对科技发展的作用
社会整体科学能力是一定社会中与科技发展相关的各种要素相互作用的整体效应。

作为科学社会化的产物,社会整体科学能力不仅是人类认识和改造自然的巨大力量,而且也是一个国家或地区科技发展水平的主要标志之一。

思考题
1.如何理解科学技术与社会环境的交互作用关系?
2.哲学对科技发展有哪些影响?
3.提高我国社会整体科学能力对于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有何重要意义?
第八章科学技术的社会功能
学习要点
1.科学技术的生产力功能
(1)科技进步是社会生产力发生质的飞跃的重要标志。

科学技术的每一次重大突破,必然带来生产力的发展,其结果是新型生产力对旧有生产力的取代和超越。

(2)科学技术是生产力,而且是第一生产力。

2.科学技术的经济功能
(1)科学技术对国家经济实力的影响。

第一,技术创新是经济增长的原动力,科学技术促进了经济的量的增长。

第二,科技进步促进了经济的质的改善。

第三,科技进步是推动产业结构合理化、高级化的决定性因素。

(2)科学技术对世界经济发展的影响。

科技发展促进了生产的专业化与国际劳动分工的发展,加强了世界各国的经济协作和相互依赖,技术贸易也成为一种重要的国际贸易。

(3)科学技术推动社会经济发展的主要途径:科学——技术——生产;理论——认识——应用;科学理论——管理模式——经济效益。

3.科学技术的政治功能
科学技术是推动人类历史发展的有力杠杆,是社会革命的催生剂,有着重要的政治功能。

4.科学技术的军事功能
科学技术对军事实力的影响是:第一,科学技术包含军事科学技术,而军事科技是军事实力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第二,在高科技时代,军、民技术互相通用、转化的可能性大大增强,许多民用目的开发的高科技可以很容易地转为军用。

第三,电子信息技术的发展不仅促进单项武器装备的电子化、信息化,而且推动作战指挥系统的电子化、信息化。

5.科学技术的文化功能
科学技术是文化的组成部分。

科学技术的文化功能主要表现在:第一,科学技术为精神文明建设提供了必要的物质条件和设施;第二,科学技术知识体系是精神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第三,科学技术的发展改变了人们的精神风貌和道德面貌;第四科学技术的发展改变着教育的内容、手段和方式,促进了人类智能状况的改善;第五,科学技术的发展开创出崭新的艺术形式。

思考题
1.如何理解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2.科学技术对国家经济实力的影响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
3.科学技术文化功能有哪些主要表现?
第九章科技与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
学习要点
1.马克思主义的发展观
马克思的发展理论的主要特征:第一,以科学的发展为基础,突出生产力是社会进步、发展的最终动因;第二,发展理论的核心是社会发展,而社会发展又是以人的全面发展为基础;第三,把无产阶级革命、社会变革和全人类的解放作为达到人类理想社会——共产主义社会的手段;第四,具有强烈的历史感,认为社会发展具有历史继承性的特点
2.现代发展理论:(1)以经济增长为核心的“传统发展观”;(2)以社会的全面发展为基础的“持续发展观”;(3)人与环境协调发展的“综合发展观”;(4)以人为核心的“新发展观”。

3.科技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重要意义
(1)社会发展需要协调,其根源在于人类社会是自然界的一个特殊部分,是人们彼此交互作用的产物,是由各种社会关系总合起来构成的有机整体。

(2)科技与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是大科学时代的本质要求。

大科学的本质特征是科学社会化与社会科学化。

(3)科技发展失调给人类造成危害。

如科技负功能的危害、对科学技术管理失控的危害、高技术犯罪等。

4.科技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基本原则
(1)科技与经济的发展必须服从社会发展目标;(2)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必须依靠科学技术;(3)科技工作必须面向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

思考题
1.马克思的发展理论有哪些突出特征?
2.什么是可持续发展理论?
3.科技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基本原则是什么?
第十章科学问题与科研选题
学习要点
1.科学从问题开始
“科学从问题开始”可以从两个方面去看:一是从科学的“系统发育”去看;二是从科学的“个体发育”去看。

2.科学问题的定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