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好安全工作的几点思考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做好安全工作的几点思考
姓名:李新洛职务:三分公司书记
单位:洛阳市公共交通集团有限公司
近几年,随着城市框架的拉大,为解决百姓出生问题,公交行业快速发展,企业人员、车辆增加较快,道路环境也发生了很大变化。

随之而来的是如何做好安全营运这个重大话题,安全工作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安全工作如何做才能不出问题,是每一个公交员工必须认真面对的问题。

在基层工作几十年了,深感安全工作的重要,下面是几点对安全工作的思考。

一、安全意识必须更加强化。

人的行为是靠良好的素质和习惯养成来规范的。

形成了思维定式后,便知道了什么事能做,什么事不能做,这就是意识的养成。

让全体员工,特别是一线驾驶员时时刻刻把安全工作放在心上,养成牢固的安全意识,自觉的在日常营运工作中体现出来,这样安全工作才能从要我安全,变成我要安全、我会安全,安全工作才有主动性。

近年来,一线驾驶员队伍不但增长很快,而且结构复杂,造成驾驶员队伍不稳定,质量不高,这是事故多发最主要的原因。

如何做好安全意识的培养,显的尤为重要。

安全工作最重要的环节就是对人的控制,因此各级安全管理人员,特别是主管领导,一定要高度重视安全意识的培养,推动安全宣传教育工作常态
化,培训手段多样化,把安全意识培养工作抓紧、抓实、抓好、抓出成效。

切忌走过场、形式化,起不到明显效果,只能是害人害己。

二、路队安全管理职能必须发挥
路队做为最基层的营运组织,直接面对的是一线驾驶员,管营运的必须管安全,这一安全方针必须落实。

因此,必须发挥路队的安全管理职能,这样关口前移,重心下移,才能打好安全工作的基础。

首先,必须配备强有力的车队安全管理机构,从车队长到安全员到线路检查人员等安全管理人员。

把一批有能力的人员充实到一线管理机构,只有这样才能在一线发现问题,在一线解决问题,发挥最基层,最基础的作用。

其次,车队的工作考核一定要和安全挂钩,在个人收入上不管是车队管理人员还是一线驾驶员,一定要体现安全工作的成绩,做到奖罚分明,而且是重奖重罚。

要让员工明白,安全生产关系到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关系到企业利益,关系到社会稳定大局。

比如:
1、车队管理人员要签定安全考核责任目标,把安全工作具体落实到责任人身上,做到责、权、利相结合。

2、设立安全公里奖励基金,充分调动驾驶员安全工作的主动性、积极性、责任感。

三、安全工作重点必须突出
有的企业对于安全工作虽然抓了,但没有抓到点子上,抓的
不严,江泽民总书记曾经有句老话“抓而不紧等于不抓”。

安全工作,不是盲人摸象,更不是摸石头过河,必须有工作重点,必须突出工作重点。

首先,必须控制重点人。

什么是重点人?如何控制?安全管理人员必须清楚。

安全工作的“木桶原理”告诉我们,安全工作是否成功,不在于最长的那块板子,而在于最短的那块板子。

安全工作的重点人,就是这块短板,如何做好对这些重点人的控制,是对我们安全管理能力的考验,需要我们多想办法,多动脑筋。

比如:通过这几年连续发生的恶性事故的分析,三年以下的新驾驶员成为恶性事故发生的重点人员。

这类驾驶员存在驾龄短、驾驶水平低、安全处置能力弱、安全意识差、年轻气盛等不安全因素,如何做好对这类人的控制,显得急迫而重要。

其次,必须加强车辆安检。

良好的车辆技术状况是安全营运的基础,特别是刹车、方向、油箱等要害部位,对安全行车至关重要。

因此,车辆安全检查,一定要做实、做细,才能消除事故隐患。

检查哪些项目、谁去查、是否有问题、如何排除、谁去复检、出了问题追究谁,这些问题,都要明明白白。

让员工知道,自己的是干什么的,如何干,干不好怎么办?只有这样,车辆检查才能落实到位。

总之,检查的要害是一是落实,二是真实,不去做,隐患不会自动消除;不真实,检查不如不检查。

3、必须加强线路监管。

拥有一个良好的营运秩序是安全营运的保证,指望驾驶员100%自律无疑是幻想,线路监管非常重要。

可现状是首先安检人员素质不高,老弱病残都有,有些人员
甚至不具备路检的起码资格。

其次检查的方式、手段落后。

路检的手段落后,造成违章事实不清,没有说服力,驾驶员不满意,路检人员为难,软弱无力。

再次违章处理避重就轻,不按规章处罚。

安全工作不能说起来重要,做起来次要,忙起来不要。

因此,在人员、设备配备上,要舍得投入,不然营运线路处于失控状态,隐患不能及时发现,安全工作能不出现问题吗?企业作为安全生产的责任主体,应该充分认识到安全生产既是“大义”又是“大利”。

四、责任必须更加明确。

安全工作,责任重于泰山,这个道理大家都明白,可为什么安全工作仍出了很多问题?
鲁迅先生说:“中国的事情,往往是招牌一挂就算成功了”。

我们的安全工作是否也像鲁迅先生说的那样可以对号入座?
原因究竟在那里,我个人认为最主要的原因就是责任心的缺失。

首先是我们有些干部,特别是一些从事安全管理的干部,安全意识淡薄,安全责任缺失。

对安全工作心中无数,安全工作抓什么?怎么抓?抓到什么程度?不清楚,不明白、工作能力差,处置问题能力更差。

还有一些干部安全工作浮漂,习惯以文件落实文件、以会议落实会议,不到线路调研,不坐公交车辆,怎能了解营运中存在的突出问题。

还有一些干部为已私利,在线路调整、车辆调配、定车定人、事故处理等一些和安全工作紧密相联
的问题上,不坚持原则、不以有利于安全为准绳,无安全责任心可言,给安全工作埋下隐患。

要想做好安全工作,干部是关键,把一些能干事,会干事,干成事的干部,充实到安全管理岗位至关重要。

其次,要让每一名一线驾驶员明白安全责任重大。

安全管理上有一个警告性原则“热炉原理”:热炉外观火红,不能用手摸。

企业经常进行规章制度教育和宣传,不要违犯,说明罚款和数额,事先告诉游戏规则,以警告劝戒员工不要触犯规章制度。

“验证性原则”:用手摸毫无疑问会被烧伤,严格执行规定,明知企业有规章制度还要以身试法者,要进行惩处以明纪律。

“及时性原则”:碰到立即灼伤,不能拖泥带水,达到及时改正错误行为为目地。

“公平性原则”:不管谁碰到热炉都会被体现公平、公开、公正原则。

总之要让每个驾驶员的责任心构成一条责任链,这样安全工作的链条才不会断裂。

五、安全管理必须创新。

安全管理因人员素质高低、方式方法不同,存在管理水平差异,传统的安全管理方式已导致安全管理不能产生效益最大化,更跟不上公交的发展和安全管理的需要。

比如:
1、如何作好驾驶员的源头化管理。

首先,现在企业新上岗的驾驶员绝大部分来自公交驾校,基本上都是A3照驾驶员,这些新手,经过驾校的“应试考试”就来到了基层营运单位,可这些单位真正有能力担负起实习任务吗?学员培训没有统一的实习教练资格认证,没有统一的实习教
学大纲,谁可以担任教练谁不能担任教练,没有明确标准。

更有甚者,把一些老弱病残和事故人员安排教练岗位。

谁去负责对教练和学员的监管,培训质量如何都是跟时间走,没有统一的监管考核部门。

培训什么、如何培训完全跟着教练个人水平走,教练称职了还可以,不称职只能是兵熊一个,将熊一窝。

其次,A3驾照,年满21周岁即可报名学习,因为年龄因素,自制能力差,加之大部分都是独生子,性格任性,对公交行业不能有一个全面的理解认识,他们对公交的选择只是一个工作岗位,而不是一个职业。

稍有不顺心、不如意的事情绪就来了,不上班的不上班,辞职的辞职,流动性大,管理困难,这就是我们必须面对的现实。

近几年,通过对发生的恶性事故的分析,大部分都是3年以下驾龄的新驾驶员,这些不成熟、不符合标准的人员上岗,给安全工作带来了最大的隐患。

营运单位需要的是合格的驾驶员,而不是实习学校,更不是日后安全生产的“地雷”。

如何把关、如何改变现状、如何培训新驾驶人员,是摆在我们面前的关键问题,解决好这个问题,可以说就解决了安全工作的第一道关。

这就要求我们必须开动脑筋,在管理上有所创新,有所突破。

2、转变安全工作中重结果、重处理,轻过程、轻预防、轻投入的局面。

在安全经济学上,预防性的“投入产出”高于事故整改的“产出比”。

安全保障措施的预防性投入效果与事故整改费用大概是
1:5。

可我们有一些安全管理人员,可以说只重“结果”。

安全了,皆大欢喜,一俊遮百丑;出事故了,从重从快处理,从上到下,连带遭秧。

事实上,安全生产是一个“过程”,是否“安全生产”要由“过程来证明”,而不能由“结果”来证明。

安全生产“最直接的目的”是要避免事故发生的“可能”,而不是避免事故。

平时管理不严格,制度不落实,奖罚不分明,对安全生产过程不严格监控,那么出事故也就是必然的。

正如安全生产领域的“海恩法则”告诉我们,每起严重事故背后,必然有29次轻微事故和300起未遂先兆,以及1000起事故隐患。

3、转变安全工作的传统管理模式。

近几年,公交车辆的科技含量越来越高,比如:
1、智能公交车辆的主动安全防范新技术,在公交车上大量应用,给我们做好安全工作硬件添了许多砝码。

2、智能公交现场管理的及时监控,在安全方面的应用越来越先进,作用越来越大等等,都说明我们的传统安全管理模式在发生根本变化,向科技要安全效益,应该成为共识。

因此,要大力发展科技公交、智能公交。

同时,我们现在一些安全管理人员,因为年龄、知识结构等原因,还是老一套思维,还是老一套做法,和现代化的管理相差甚远,观念不更新,科技不投入,安全管理就不能见成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