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第讲义5~8节

合集下载

传热学讲义——第三章

传热学讲义——第三章

第三章 非稳态导热(unsteady state conduction)物体的温度随时间而变化的导热过程称非稳态导热。

0≠τ∂∂t,任何非稳态导热过程必然伴随着加热或冷却过程。

根据物体内温度随时间而变化的特征不同,非稳态导热过程可分为两类:(1)周期性导热(periodic unsteady conduction ):物体的温度按照一定的周期发生变化; 如建筑物的外墙和屋顶温度的变化。

(2)瞬态导热(transient conduction):物体的温度随时间不断升高或降低,在经历相当长时间后,物体的温度逐渐趋于周围介质的温度,最终达到热平衡。

分析非稳态导热的任务:找出温度分布和热流密度随时间和空间的变化规律。

第一节 非稳态导热的基本概念一、瞬态导热过程采暖房屋外墙墙内温度变化过程。

采暖设备开始供热前:墙内温度场是稳态、不变的。

采暖设备开始供热:室内空气温度很快升高并稳定;墙壁内温度逐渐升高;越靠近内墙升温越快;经历一段时间后墙内温度趋于稳定、新的温度分布形成。

墙外表面与墙内表面热流密度变化过程 采暖设备开始供热前:二者相等、稳定不变。

采暖设备开始供热:刚开始供热时,由于室内空气温度很快升高并稳定,内墙温度的升高相对慢些,内墙表面热流密度最大;随着内墙温度的升高,内墙表面热流密度逐渐减小;随着外墙表面的缓慢升高,外墙表面热流密度逐渐增大;最终二者相等。

上述非稳态导热过程,存在着右侧面参与换热与不参与换热的两个不同阶段。

(1)第一阶段(右侧面不参与换热)是过程开始的一段时间,特点是:物体中的一部分温度已经发生变化,而另一部分仍维持初始状态时的温度分布(未受到界面温度变化的影响),温度分布显现出部分为非稳态导热规律控制区和部分为初始温度区的混合分布,物体内各处温度随时间的变化率是不一样的,即:在此阶段物体温度分布受t分布的影响较大,此阶段称非正规状况阶段或初始阶段(initialregime)。

(2)第二阶段(右侧面参与换热)当右侧面参与换热以后,物体中的温度分布不受t影响,主要取决于边界条件及物性。

学前儿童社会教育,讲义 第三章

学前儿童社会教育,讲义 第三章

第三章学前儿童社会教育的目标与内容重点提示:学前儿童社会教育的目标与分析。

难点提示:学前儿童社会教育内容的规定与组织。

第一节学前儿童社会教育的目标一、制定学前儿童社会教育目标的依据学前儿童社会教育目标的制定要依据三个方面的内容:社会与人发展的关系、学前儿童社会性发展的特点、学前教育相关文件对社会领域的要求。

(一)社会与人发展的关系学前儿童社会教育目标要反映社会的要求和愿望,并关注社会的变化,关注社会和世界的未来。

社会现实是选择学前儿童社会性教育目标的基础。

正是通过与周围环境的相互作用,幼儿增进了社会认知,发展了社会情感,完善了社会行为,提高了对社会环境的适应能力。

另外,社会的发展、变化也是社会教育目标选择的重要依据。

(二)学前儿童社会性发展的特点学前儿童社会教育的核心在于发展学前儿童的社会性。

学前儿童社会性发展的规律决定了儿童社会学习的顺序与次第。

在不同的年龄段,儿童可能达到的发展目标与内容是有差异的,教育者在制定教育目标时,必须要考虑学前儿童社会性发展的年龄的差异性,这种差异性决定了教育目标的层次性;同时,学前儿童社会性发展还具有个体差异性,即每个儿童的发展速度与特点也是有差异的,制定具体的教育活动目标时,也要考虑到个体的差异性,尽量做到因人施教,这决定了教育目标的个别性。

(三)学前教育相关文件对社会领域的要求《幼儿园工作规程》、《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是遵循我国宪法和教育法的基本精神,根据党的教育方针制定的对全国学前儿童教育进行宏观管理和指导的法规文件,是幼儿园教育工作的统领性和指导性文件。

小结:1.识记:学前儿童社会教育目标的制定要依据三个方面:社会与人发展的关系,学前儿童社会性发展的特点、学前教育相关文件对社会领域的要求。

2.领会:学前儿童社会教育目标制定的依据。

二、学前儿童社会教育目标的层级结构学前儿童社会教育目标的结构,从纵向来看,可以分解为总目标、年龄阶段目标、单元目标和教育活动目标四个层次;从横向来看,既可以按照心理结构划分为认知、情感、行为三个方面,也可以按照内容板块划分为人际交往和社会适应两个方面。

高中化学选择性必修三 第3章 第5节 第1课时 有机合成的主要任务 讲义

高中化学选择性必修三 第3章 第5节 第1课时 有机合成的主要任务 讲义

一、有机合成 1.有机合成的概念有机合成指利用相对简单、易得的原料,通过有机化学反应来构建碳骨架和引入官能团,由此合成出具有特定结构和性质的目标分子的过程方法。

2.有机合成的任务和过程3.有机合成的原则(1)起始原料要廉价、易得、低毒、低污染。

(2)尽量选择步骤最少的合成路线,使得反应过程中副反应少、产率高。

(3)符合“绿色化学”的要求,操作简单、条件温和、能耗低、易实现、原料利用率高、污染少,尽量实现零排放。

(4)按照一定的反应顺序和规律引入官能团,不能臆造不存在的反应事实。

二、有机合成中的碳骨架的构建和官能团的引入 1.构建碳骨架 (1)增长碳链①卤代烃与NaCN 的反应CH 3CH 2Cl +NaCN―→CH 3CH 2CN(丙腈)+NaCl ; CH 3CH 2CN ―――→H 2O 、H+CH 3CH 2COOH 。

①醛、酮与氢氰酸的加成反应CH 3CHO +HCN―→;―――→H 2O 、H +。

①卤代烃与炔钠的反应2CH 3C≡CH +2Na――→液氨2CH 3C≡CNa +H 2;CH 3C≡CNa +CH 3CH 2Cl―→CH 3C≡CCH 2CH 3+NaCl 。

①羟醛缩合反应CH 3CHO +――→OH -。

(2)缩短碳链 ①脱羧反应R—COONa +NaOH――→CaO①R—H +Na 2CO 3。

①氧化反应―――――――→KMnO 4H +,aq;R—CH==CH 2―――――――→KMnO 4H +,aqRCOOH +CO 2↑。

①水解反应:主要包括酯的水解、蛋白质的水解和多糖的水解。

①烃的裂化或裂解反应C 16H 34――→高温C 8H 18+C 8H 16;C 8H 18――→高温C 4H 10+C 4H 8。

(3)成环①二烯烃成环反应(第尔斯-阿尔德反应)①形成环酯+浓硫酸①+2H 2O 。

①形成环醚①环酯水解开环①环烯烃氧化开环2.常见官能团引入或转化的方法 (1)碳碳双键 ①醇的消去反应CH 3CH 2OH―――→浓H 2SO 4170 ①CH 2==CH 2↑+H 2O 。

新教材高中地理 第三章第一节 水循环讲义 新人教版必修第一册

新教材高中地理 第三章第一节 水循环讲义 新人教版必修第一册

第三章地球上的水1.水循环包括蒸发(蒸腾)、水汽输送、降水、下渗、径流等环节。

2.根据发生的空间范围,水循环可分为海陆间循环、陆地内循环和海上内循环。

3.水循环维持了全球水的动态平衡,使得陆地淡水资源不断更新,是地球上最活跃的物质迁移和能量转换过程之一。

4.温度、盐度和密度是海水最重要的理化性质。

5.全球海洋表层海水的温度由低纬向高纬递减,盐度由副热带向两侧高低纬度递减,密度由赤道向两极递增。

6.人类可以利用海水及其溶解的化学物质。

从事渔业、航运等与海洋有关的活动时,需要关注海水温度、盐度和密度的分布特点。

7.海浪、潮汐和洋流是海水运动的基本形式。

海水的波状起伏形成海浪,海水的周期性涨落称为潮汐,海水沿一定方向的大规模流动叫作洋流。

8.掌握海水运动的规律,有利于开展海岸工程建设、渔业、航运等活动,预防并降低海啸、风暴潮等造成的危害。

学习本章内容,能够运用水文仪器、简易教具等,观察、识别、描述与水有关的自然现象;具备一定的运用考察、实验、调查等方式进行科学探究的意识和能力(地理实践力)。

能够运用水文学的基础知识,说明一些水文现象之间的关系和变化过程(综合思维)。

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合理描述和解释特定区域的自然现象,并说明其对人类的影响(区域认知、人地协调观)。

与本章知识相关的名校及专业《中国大学及学科专业评价报告(2017—2018)》水文与水资源工程和海洋科学类专业大学排名排名学校名称星级排名学校名称星级1 河海大学★★★★★ 1 中国海洋大学★★★★★2 四川大学★★★★★ 2 厦门大学★★★★★3 南京大学★★★★ 3 中山大学★★★★4 长安大学★★★★ 4 浙江海洋大学★★★★中国地质大学(武★★★★ 5 南京大学★★★★5汉)中国地质大学(北★★★★6 武汉大学★★★★ 6京)7 西安理工大学★★★★7 上海海洋大学★★★★中国地质大学(武★★★8 郑州大学★★★★8汉)9 济南大学★★★★9 淮海工学院★★★华北水利水电大★★★10 浙江大学★★★10学与本章知识相关的名人及职业第一节水循环课标内容核心素养目标运用示意图,说明水循环的过程及其地理意义1.通过水循环实验、水资源调查等方式培养科学探究的能力。

对啊网会计从业资格考试会计基础重点考点讲义第三章

对啊网会计从业资格考试会计基础重点考点讲义第三章

第三章会计科目与账户第一节会计科目A会计科目的概念与分类(一)解释:会计科目丰源彩钢厂为提高生产能力贷款600万元购进一条生产线,另外用银行存款30万元购入生产屏幕的物料,新招劳务工人200人,月薪3000元/人。

会计要对此进行核算,只运用会计要素可以吗?生产线和物料都是资产,银行贷款和工人工资都是负债,如果只运用六大会计要素对该业务进行核算,那么将很难清晰地反映资产或负债内部的明细情况,为此必须对会计要素的具体内容进行进一步地细分,这些最细小的单位,我们称之为会计科目。

对啊网会计从业资格考试,财务会计培训在线视频,会计习题等配套免费资料,会计基础,财经法规,电算化三科全。

会计科目,是对会计要素的具体内容进行分类核算的项目,是进行会计核算和提供信息的基础。

而会计要素是对会计对象的基本分类。

总之,会计科目、会计要素、会计对象的关系如图3-1所示。

图3-1会计对象、要素、科目关系图例如:存放在保险柜里的现金——库存现金存放在库房备用的生产材料——原材料向银行借入的长期贷款——长期借款销售主营商品的收入——主营业务收入行政部门缴纳的电话费——管理费用……(二)对会计科目进行分类在我国,国家统一规定的科目的数量达到上百个,这些科目分别代表不同的会计要素内容,在账务处理上,也分别有着不同的使用方法。

于是为了更方便的区别和调用每一个会计科目,有必要对所有会计科目进行归类。

会计科目可按其反映的经济内容(即所属会计要素)、所提供信息的详细程度及其统驭关系分类。

具体如表3-1所示。

表3-1 会计科目的分类A会计科目的设置(一)如何设置会计科目?会计就微观上看是一个组织单位的经济管理工作,从宏观上来看也是一个国家对其经济的管理工作。

会计科目的设置首先得满足国家管理的需要,要保证提供会计信息的可比性,会计科目的设置应当符合国家的法律法规。

站在国家角度来上来指导会计科目的设置,第一原则——合法性原则。

在满足了国家需要的前提下,会计科目的设置还必须得满足组织单位自身的需要,一是内部管理和对外报告要求必须满足,要能够提供各方均需要的会计信息。

2019高中数学第三章两条直线的交点坐标、两点间的距离讲义(含解析)

2019高中数学第三章两条直线的交点坐标、两点间的距离讲义(含解析)

第1课时两条直线的交点坐标、两点间的距离[核心必知]1.预习教材,问题导入根据以下提纲,预习教材P102~P106,回答下列问题:(1)直线上的点与其方程Ax+By+C=0的解有什么样的关系?提示:直线l上每一个点的坐标都满足直线方程,也就是说直线上的点的坐标是其方程的解.反之直线l的方程的每一个解都表示直线上的点的坐标.(2)由两直线方程组成的方程组解的情况与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有何对应关系?提示:①若方程组无解,则l1∥l2;②若方程组有且只有一个解,则l1与l2相交;③若方程组有无数解,则l1与l2重合.(3)已知平面上两点P1(x1,y1),P2(x2,y2),如何求P1,P2的距离|P1P2|?提示:①当x1≠x2,y1=y2时,|P1P2|=|x2-x1|;②当x1=x2,y1≠y2时,|P1P2|=|y2-y1|;③当x1≠x2,y1≠y2时,|P1P2|=x2-x 12+y2-y 12.2.归纳总结,核心必记(1)两条直线的交点坐标①求法:两个直线方程联立组成方程组,此方程组的解就是这两条直线的交点坐标,因此解方程组即可.②应用:可以利用两条直线的交点个数判断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一般地,直线l1:A1x+B1y+C1=0和直线l2:A2x+B2y+C2=0的位置关系如表所示:的解(2)|P1P2|=x2-x12+y2-y12[问题思考]两点P1(x1,y1),P2(x2,y2)间的距离公式是否可以写成|P1P2|=x1-x22+y1-y22的形式?提示:可以,原因是x2-x12+y2-y12=x1-x22+y1-y22,也就是说公式中P1,P2两点的位置没有先后之分.[课前反思]通过以上预习,必须掌握的几个知识点.(1)如何求两条直线的交点坐标,怎样判断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2)两点间的距离公式是什么?怎样应用?.观察图形,思考下列问题:[思考1] 在方程组中,每一个方程都可表示为一直线,那么方程组的解说明什么?提示:两直线的公共部分,即交点.[思考2] 如何求上述两直线的交点坐标?提示:将两直线方程联立,求方程组的解即可.[思考3] 两条直线相交的条件是什么? 名师指津:两直线相交的条件:(1)将两直线方程联立,解方程组,依据解的个数判断两直线是否相交.当方程组只有一解时,两直线相交.(2)设l 1:A 1x +B 1y +C 1=0,l 2:A 2x +B 2y +C 2=0,则l 1与l 2相交的条件是A 1B 2-A 2B 1≠0或A 1A 2≠B 1B 2(A 2,B 2≠0).(3)若两直线斜率都存在,设两条直线l 1:y =k 1x +b 1,l 2:y =k 2x +b 2,则l 1与l 2相交⇔k 1≠k 2.讲一讲1.求经过两直线l 1:3x +4y -2=0和l 2:2x +y +2=0的交点且过坐标原点的直线l 的方程.(链接教材P 103-例2)[尝试解答] 法一:由方程组⎩⎪⎨⎪⎧3x +4y -2=0,2x +y +2=0,解得⎩⎪⎨⎪⎧x =-2,y =2,即l 1与l 2的交点坐标为(-2,2).∵直线过坐标原点,∴其斜率k =2-2=-1. 故直线l 的方程为y =-x ,即x +y =0. 法二:∵l 2不过原点,∴可设l 的方程为3x +4y -2+λ(2x +y +2)=0(λ∈R ),即(3+2λ)x +(4+λ)y +2λ-2=0.将原点坐标(0,0)代入上式,得λ=1, ∴直线l 的方程为5x +5y =0,即x +y =0.(1)两条直线相交的判定方法方法一:联立直线方程解方程组,若有一解,则两直线相交. 方法二:两直线斜率都存在且斜率不等. 方法三:两直线的斜率一个存在,另一个不存在. (2)过两条直线交点的直线方程的求法①常规解法(方程组法):一般是先解方程组求出交点坐标,再结合其他条件写出直线方程.②特殊解法(直线系法):先设出过两直线交点的直线方程,再结合条件利用待定系数法求出参数,最后确定直线方程.练一练1.判断下列各对直线的位置关系.若相交,求出交点坐标: (1)l 1:2x +y +3=0,l 2:x -2y -1=0; (2)l 1:x +y +2=0,l 2:2x +2y +3=0.解:(1)解方程组⎩⎪⎨⎪⎧2x +y +3=0,x -2y -1=0,得⎩⎪⎨⎪⎧x =-1,y =-1,所以直线l 1与l 2相交,交点坐标为(-1,-1).(2)解方程组⎩⎪⎨⎪⎧x +y +2=0, ①2x +2y +3=0, ②①×2-②,得1=0,矛盾,方程组无解.所以直线l 1与l 2无公共点,即l 1∥l 2. 2.(2016·潍坊高一检测)求经过直线l 1:x +3y -3=0,l 2:x -y +1=0的交点且平行于直线2x +y -3=0的直线方程.解:法一:由⎩⎪⎨⎪⎧x +3y -3=0,x -y +1=0,得⎩⎪⎨⎪⎧x =0,y =1,∴直线l 1与l 2的交点坐标为(0,1),再设平行于直线2x +y -3=0的直线方程为2x +y +c =0,把(0,1)代入所求的直线方程,得c =-1,故所求的直线方程为2x +y -1=0. 法二:设过直线l 1、l 2交点的直线方程为x +3y -3+λ(x -y +1)=0(λ∈R ), 即(λ+1)x +(3-λ)y +λ-3=0, 由题意可知,λ+1λ-3=-2,解得λ=53,所以所求直线方程为83x +43y -43=0,即2x +y -1=0.观察下面图形:图1图2[思考1] 如何求图1中A 、B 两点间的距离? 提示:|AB |=|x A -x B |.[思考2] 图2中能否用数轴上两点A ,B 间距离求出任意两点间距离? 提示:可以,构造直角三角形利用勾股定理求解. [思考3] 怎样理解两点间的距离公式? 名师指津:对两点间距离公式的理解:(1)公式与两点的先后顺序无关,也就是说公式也可以写成|P 1P 2|=x 1-x 22+y 1-y 22,利用此公式可以将几何问题代数化.(2)当直线P 1P 2平行于坐标轴时距离公式仍然可以使用,但一般我们用下列方法:①直线P 1P 2平行于x 轴时|P 1P 2|=|x 2-x 1|;②直线P 1P 2平行于y 轴时|P 1P 2|=|y 2-y 1|.讲一讲2.已知△ABC 三顶点坐标A (-3,1)、B (3,-3)、C (1,7),试判断△ABC 的形状. [尝试解答] 法一:∵|AB |=+2+-3-2=213,|AC |=+2+-2=213,又|BC |=-2++2=226,∴|AB |2+|AC |2=|BC |2,且|AB |=|AC |, ∴△ABC 是等腰直角三角形.法二:∵k AC =7-11--=32,k AB =-3-13--=-23, 则k AC ·k AB =-1,∴AC ⊥AB . 又|AC |=+2+-2=213, |AB |=+2+-3-2=213,∴|AC |=|AB |,∴△ABC 是等腰直角三角形.1.计算两点间距离的方法(1)对于任意两点P 1(x 1,y 1)和P 2(x 2,y 2),则|P 1P 2|=x 2-x 12+y 2-y 12.(2)对于两点的横坐标或纵坐标相等的情况,可直接利用距离公式的特殊情况求解. 2.解答本题还要注意构成三角形的条件. 练一练3.保持讲2条件不变,求BC 边上的中线AM 的长.解:设点M 的坐标为(x ,y ),因为点M 为BC 的中点,所以x =3+12=2,y =-3+72=2,即点M 的坐标为(2,2).由两点间的距离公式得|AM |=-3-2+-2=26,所以BC 边上的中线AM 的长为26.讲一讲3.如图,一束光线从原点O (0,0)出发,经过直线l :8x +6y =25反射后通过点P (-4,3),求反射光线的方程及光线从O 点到达P 点所走过的路程.[思路点拨] 先求出原点关于l 的对称点,然后利用反射光线的反向延长线过对称点可求方程.[尝试解答] 设原点关于l 的对称点A 的坐标为(a ,b ),由直线OA 与l 垂直和线段AO 的中点在l 上得⎩⎪⎨⎪⎧b a ·⎝ ⎛⎭⎪⎫-43=-1,8×a 2+6×b 2=25,解得⎩⎪⎨⎪⎧a =4,b =3,∴A 的坐标为(4,3).∵反射光线的反向延长线过A (4,3), 又由反射光线过P (-4,3),两点纵坐标相等. 故反射光线所在直线方程为y =3.由方程组⎩⎪⎨⎪⎧y =3,8x +6y =25,解得⎩⎪⎨⎪⎧x =78,y =3,由于反射光线为射线,故反射光线的方程为y =3⎝ ⎛⎭⎪⎫x ≤78. 由光的性质可知,光线从O 到P 的路程即为AP 的长度|AP |,由A (4,3),P (-4,3)知,|AP |=4-(-4)=8, ∴光线从O 经直线l 反射后到达P 点所走过的路程为8.光线的入射、反射的问题以及在某定直线取点,使它与两定点距离之和最小这类问题均属于点关于直线对称的问题.(1)点A (x 0,y 0)关于直线l :Ax +By +C =0的对称点M (x ,y ),可由方程组⎩⎪⎨⎪⎧y -y 0x -x 0·⎝ ⎛⎭⎪⎫-A B =-AB ≠0,A ·x +x2+B ·y +y2+C =0求得.(2)常用对称的特例有:①A (a ,b )关于x 轴的对称点为A ′(a ,-b ); ②B (a ,b )关于y 轴的对称点为B ′(-a ,b ); ③C (a ,b )关于直线y =x 的对称点为C ′(b ,a ); ④D (a ,b )关于直线y =-x 的对称点为D ′(-b ,-a ); ⑤P (a ,b )关于直线x =m 的对称点为P ′(2m -a ,b );⑥Q (a ,b )关于直线y =n 的对称点为Q ′(a,2n -b ). 练一练3.求点A (2,2)关于直线2x -4y +9=0的对称点坐标.解:设B (a ,b )是A (2,2)关于直线2x -4y +9=0的对称点,则有AB 与已知直线垂直,且线段AB 的中点在已知直线上.∴⎩⎪⎨⎪⎧12·b -2a -2=-1,2·a +22-4·b +22+9=0.解得a =1,b =4.∴所求对称点坐标为(1,4).—————————[课堂归纳·感悟提升]————————————1.本节课的重点是了解方程组的解的个数与两直线平行、相交或重合的对应关系,会用解方程组的方法求两条相交直线交点的坐标,掌握两点间距离公式并能灵活应用.难点是了解方程组的解的个数与两直线平行、相交或重合的对应关系.2.本节课要重点掌握的规律方法(1)掌握两条直线相交的判定方法,掌握过两条直线交点的直线方程的求法,见讲1. (2)计算两点间距离的方法,见讲2. (3)点关于直线对称问题的解决方法,见讲3.3.本节课的易错点是点关于直线对称问题及求两直线交点坐标计算错误,如讲1,3.课下能力提升(二十) [学业水平达标练]题组1 两条直线交点的坐标1.下列各直线中,与直线2x -y -3=0相交的是( ) A .2ax -ay +6=0(a ≠0) B .y =2x C .2x -y +5=0 D .2x +y -3=0解析:选D 直线2x -y -3=0的斜率为2,D 选项中的直线的斜率为-2,故D 选项正确.2.(2016·佛山高一检测)若两直线l 1:x +my +12=0与l 2:2x +3y +m =0的交点在y 轴上,则m 的值为( )A .6B .-24C .±6D .以上都不对解析:选C 分别令x =0,求得两直线与y 轴的交点分别为:-12m 和-m 3,由题意得-12m =-m3,解得m =±6.3.经过直线2x -y +4=0与x -y +5=0的交点,且垂直于直线x -2y =0的直线的方程是( )A .2x +y -8=0B .2x -y -8=0C .2x +y +8=0D .2x -y +8=0解析:选A 首先解得交点坐标为(1,6),再根据垂直关系得斜率为-2,可得方程y -6=-2(x -1),即2x +y -8=0.4.分别求经过两条直线2x +y -3=0和x -y =0的交点,且符合下列条件的直线方程. (1)平行于直线l 1:4x -2y -7=0; (2)垂直于直线l 2:3x -2y +4=0.解:解方程组⎩⎪⎨⎪⎧2x +y -3=0,x -y =0,得交点P (1,1).(1)若直线与l 1平行, ∵k 1=2,∴斜率k =2,∴所求直线方程为y -1=2(x -1), 即: 2x -y -1=0.(2)若直线与l 2垂直,∵k 2=32,∴斜率k =-1k 2=-23,∴所求直线方程为y -1=-23(x -1),即: 2x +3y -5=0.题组2 两点间的距离公式5.已知A (-1,0),B (5,6),C (3,4),则|AC ||CB |的值为( )A.13B.12 C .3 D .2解析:选D 由两点间的距离公式,得|AC |=[3--2+-2=42,|CB |=-2+-2=22,故|AC ||CB |=4222=2.6.已知△ABC 的顶点A (2,3),B (-1,0),C (2,0),则△ABC 的周长是( ) A .2 3 B .3+2 3 C .6+3 2 D .6+10 解析:选C |AB |=+2+32=32,|BC |=+12+0=3,|AC |=-2+32=3,则△ABC 的周长为6+3 2.7.设点A 在x 轴上,点B 在y 轴上,AB 的中点是P (2,-1),则|AB |等于________. 解析:设A (x,0),B (0,y ),∵AB 中点P (2,-1),∴x 2=2,y2=-1,∴x =4,y =-2,即A (4,0),B (0,-2),∴|AB |=42+22=2 5. 答案:2 58.求证:等腰梯形的对角线相等.证明:已知:等腰梯形ABCD .求证: AC =BD .证明:以AB 所在直线为x 轴,以AB 的中点为坐标原点建立如图平面直角坐标系. 设A (-a,0)、D (b ,c ),由等腰梯形的性质知B (a,0),C (-b ,c ). 则|AC |=-b +a2+c -2=a -b2+c 2,|BD |=b -a2+c -2=a -b 2+c 2,∴|AC |=|BD |.即等腰梯形的对角线相等. 题组3 对称问题9.与直线3x -4y +5=0关于x 轴对称的直线的方程为( ) A .3x +4y -5=0 B .3x +4y +5=0 C .3x -4y +5=0 D .3x -4y -5=0解析:选B 令x =0,解得y =54;令y =0,解得x =-53,故⎝ ⎛⎭⎪⎫0,54和⎝ ⎛⎭⎪⎫-53,0是直线3x -4y +5=0上两点,点⎝ ⎛⎭⎪⎫0,54关于x 轴的对称点为⎝ ⎛⎭⎪⎫0,-54,过两点⎝ ⎛⎭⎪⎫-53,0和⎝ ⎛⎭⎪⎫0,-54的直线即为所求,由两点式或截距式可得3x +4y +5=0.10.已知直线l :x +2y -2=0,试求:(1)点P (-2,-1)关于直线l 的对称点坐标;(2)直线l 关于点A (1,1)对称的直线方程.解:(1)设点P 关于直线l 的对称点为P ′(x 0,y 0),则线段PP ′的中点在直线l 上,且PP ′⊥l .所以⎩⎪⎨⎪⎧ y 0+1x 0+2×⎝ ⎛⎭⎪⎫-12=-1,x 0-22+2×y 0-12-2=0,解得⎩⎪⎨⎪⎧ x 0=25,y 0=195.即p ′点的坐标为⎝ ⎛⎭⎪⎫25,195. (2)设直线l 关于点A (1,1)的对称直线为l ′,则直线l 上任一点P 2(x 1,y 1)关于点A 的对称点P 2′(x ,y )一定在直线l ′上,反之也成立.由⎩⎪⎨⎪⎧ x +x 12=1,y +y 12=1,得⎩⎪⎨⎪⎧ x 1=2-x ,y 1=2-y .将(x 1,y 1)代入直线l 的方程得,x +2y -4=0,即直线l ′的方程为x +2y -4=0.[能力提升综合练]1.已知直线mx +4y -2=0与2x -5y +n =0互相垂直,垂足为(1,p ),则m -n +p 为( )A .24B .20C .0D .-4解析:选B ∵两直线互相垂直,∴k 1·k 2=-1,∴-m 4·25=-1,∴m =10.又∵垂足为(1,p ),∴代入直线10x +4y -2=0得p =-2,将(1,-2)代入直线2x -5y +n =0得n =-12,∴m -n +p =20.2.两直线3ax -y -2=0和(2a -1)x +5ay -1=0分别过定点A ,B ,则|AB |的值为( ) A.895 B.175 C.135 D.115解析:选C 直线3ax -y -2=0过定点A (0,-2),直线(2a -1)x +5ay -1=0,过定点B ⎝⎛⎭⎪⎫-1,25,由两点间的距离公式,得|AB |=135. 3.(2016·阜阳高一检测)已知点M (0,-1),点N 在直线x -y +1=0上,若直线MN 垂直于直线x +2y -3=0,则N 点的坐标是( )A .(2,3)B .(-2,-1)C .(-4,-3)D .(0,1)解析:选A 由题意知,直线MN 过点M (0,-1)且与直线x +2y -3=0垂直,其方程为2x -y -1=0.直线MN 与直线x -y +1=0的交点为N ,联立方程组⎩⎪⎨⎪⎧ 2x -y -1=0,x -y +1=0,解得⎩⎪⎨⎪⎧ x =2,y =3,即N 点坐标为(2,3).4.已知一个矩形的两边所在的直线方程分别为(m +1)x +y -2=0和4m 2x +(m +1)y -4=0,则m 的值为________.解析:由题意,可知两直线平行或垂直,则m +14m 2=1m +1≠-2-4或(m +1)·4m 2+1·(m +1)=0,解得m =-13或-1. 答案:-13或-1 5.若直线l: y =kx -3与直线2x +3y -6=0的交点位于第一象限,则直线l 的倾斜角α的取值范围是________.解析:如图,直线2x +3y -6=0过点A (3,0),B (0,2),直线l: y =kx -3必过点(0,-3).当直线l 过A 点时,两直线的交点在x 轴上;当直线l 绕C 点逆时针(由位置AC 到位置BC )旋转时,交点在第一象限.根据k AC =-3-00-3=33,得到直线l 的斜率k >33.∴倾斜角α的范围为30°<α<90°.答案:30°<α<90°6.直线l 过定点P (0,1),且与直线l 1:x -3y +10=0,l 2:2x +y -8=0分别交于A 、B 两点.若线段AB 的中点为P ,求直线l 的方程.解:法一:设A (x 0,y 0),由中点公式,有B (-x 0,2-y 0),∵A 在l 1上,B 在l 2上,∴⎩⎪⎨⎪⎧ x 0-3y 0+10=0,-2x 0+-y 0-8=0⇒⎩⎪⎨⎪⎧ x 0=-4,y 0=2,∴k AP =1-20+4=-14, 故所求直线l 的方程为: y =-14x +1,即x +4y -4=0. 法二:设所求直线l 方程为:y =kx +1,l 与l 1、l 2分别交于A 、B .解方程组⎩⎪⎨⎪⎧ y =kx +1,x -3y +10=0⇒A ⎝ ⎛⎭⎪⎫73k -1,10k -13k -1, 解方程组⎩⎪⎨⎪⎧ y =kx +1,2x +y -8=0⇒B ⎝ ⎛⎭⎪⎫7k +2,8k +2k +2. ∵A 、B 的中点为P (0,1),则有:12⎝ ⎛⎭⎪⎫73k -1+7k +2=0,∴k =-14. 故所求直线l 的方程为x +4y -4=0.法三:设所求直线l 与l 1、l 2分别交于A (x 1,y 1)、B (x 2,y 2),P (0,1)为AB 的中点,则有:⎩⎪⎨⎪⎧ x 1+x 2=0,y 1+y 2=2⇒⎩⎪⎨⎪⎧ x 2=-x 1,y 2=2-y 1.代入l 2的方程,得: 2(-x 1)+2-y 1-8=0即2x 1+y 1+6=0.解方程组⎩⎪⎨⎪⎧ x 1-3y 1+10=0,2x 1+y 1+6=0⇒A (-4,2).由两点式:所求直线l 的方程为x +4y -4=0.法四:同法一,设A (x 0,y 0),⎩⎪⎨⎪⎧ x 0-3y 0+10=0,2x 0+y 0+6=0,两式相减得x 0+4y 0-4=0,(1)观察直线x +4y -4=0,一方面由(1)知A (x 0,y 0)在该直线上;另一方面,P (0,1)也在该直线上,从而直线x +4y -4=0过点P 、A .根据两点决定一条直线知,所求直线l 的方程为: x +4y -4=0.7.求函数y =x 2-8x +20+x 2+1的最小值.解:原式可化为y =x -2+-2 +x -2+-2.考虑两点间的距离公式,如图所示,令A(4,2),B(0,1),P(x,0),则上述问题可转化为:在x轴上求一点P(x,0),使得|PA|+|PB|最小.作点A(4,2)关于x轴的对称点A′(4,-2),由图可直观得出|PA|+|PB|=|PA′|+|PB|≥|A′B|,故|PA|+|PB|的最小值为|A′B|的长度.由两点间的距离公式可得|A′B|=-2+-2-12=5,所以函数y=x2-8x+20+x2+1的最小值为5.。

教育社会学,讲义第三章 学校中的角色行为

教育社会学,讲义第三章 学校中的角色行为

第三章学校中的角色行为本章主要内容第一节教师的角色与角色行为第二节学生的角色和角色行为学习目标了解教师的多重角色及其在社会中的地位客观分析教师角色社会过过程及其存在的问题把握学生社会背景和学业成绩的关系领会学生的重要他人对学生成长的作用第一节教师的角色和角色行为教育者的角色和学习者的角色主要借用社会学中的角色理论:社会中的个体有一个特定的社会角色教师角色十分的复杂,对个体而言;对社会而言;对学校而言等等一、教师的职业角色与定位(一)历史上的教师职业先秦六艺教育——夏商西周时期——春秋时期的官学衰落和私学兴起——私学意味着教师作为一种职业拥有了社会基础的发展空间。

(二)教师的社会形象1.传统的教师社会形象摈弃对物质生活的享受2、现代的教师社会形象人格品质与职业现实的矛盾。

教师是真善美的化身;教师作为普通人的物质需求。

学生心目中教师形象的跨文化的比较(三)教师的社会地位1.教师的经济收入纵向比较、横向比较、层次比较高于体力劳动职业;收入稳定;注意地区差别;研究教师的实际收入问题2、教师的权力教师职业群体特征;教师职业角色特殊社会阶层的权力;在学校中的权力;在课堂中的权力影响因素:直接受制于社会变迁、学校科层结构影响、课堂权力相对稳定、受学校变量的影响3、教师的职业声望对教师职业的意义、价值、声誉的综合评价趋势声誉较高呈上升趋势、高评价与低选择(涉及社会、制度和个体因素)4、教师专业地位关于教师是不是一种专业的争论5、教师社会地位的判断和衡量主观判断法和客观评价法判断某种职业不同层面社会地位的高低(直接选取和所占比重)6、影响教师社会地位的因素第一、国家与政府的教师、教育政策第二、教师队伍的规模第三、教学工作中女性的比例较高第四、教师从业资格的要求相对较低第五、教师工作对象的特殊性二、教师的教育者角色与地位(一)教师所扮演的教育者角色学习指导者、文化传播者教师行为的特点教师行为的道德性、规范性和自律性(二)教师权威1.权威的来源韦伯的权威类型论:传统权威、法定权威、官方权威库利的自我优势论:以自我概念为基础说明权威与领导的关系戈弗曼印象观理论:如何在他人心目中塑造一个自己所希望的印象霍曼斯的行为交换论:个人之见进行报酬和惩罚的交换2.教师权威的源泉涂尔干强调教师的道德权威:教师个人的人格力量、坚强的意志品质。

中考数学复习第三章函数讲义

中考数学复习第三章函数讲义

第三章函数第一节函数及其图象【考点1】平面直角坐标系及点的坐标1. 在平面内两条且有公共原点的数轴组成了平面直角坐标系。

2. 建立了平面直角坐标系的平面称为坐标平面。

3.坐标平面内每一个点P都对应着一个坐标x和一个坐标y,我们称一对有序实数P(x,y),即点P的坐标。

4. 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点的特征【考点2】函数的有关概念及其表达式1. 变量:某一变化的过程中可以取不同数值的量叫做变量。

2. 常量:某一变化的过程中保持相同数值的量叫做常量。

3. 函数:在某一变化的过程中有两个量x和y,如果对于x的每一个值,y都有的值与它对应,那么称y是x的函数,其中x是,y是因变量。

4. 函数的表示方法有:、、。

在解决一些与函数有关的问题时,有时可以同时用两种或两种以上的方法来表示函数。

5. 画函数图象的一般步骤:列表、、。

【考点3】函数自变量的取值范围与函数值【中考试题精编】 1. 在函数中3-x =y ,自变量x 的取值范围是 ( )A. x ≠3B. x >3C. x <3D. x ≥32. 王芳同学为参加学校组织的科技知识竞赛,她周末到新华书店购买资料,如图是王芳离家的距离与时间的函数关系图象,若黑点表示王芳家的位置,则王芳走的路线可能是( )A. B. C. D.3. 函数1-x 2=y 中,自变量的取值范围是 。

4. 在函数x x y +-=31中,自变量x 的取值范围是 .5. 根据图中的程序,当输入x=2时,输出结果是 。

第二节 一次函数【考点1】一次函数的概念如果y=kx+b (k,b 为常数,且 ),那么y 叫做x 的一次函数。

当b=0时,也就是y=kx(k ≠0),这时称y 是x 的正比例函数。

【考点2】一次函数的图象和性质 的增大而减小【考点3】一次函数与一次方程和一次不等式的关系一次函数y=kx+b (k,b 为常数,k ≠0) (1)当y=0时,一元一次方程kx+b=0(2) 当y >0或y <0时,一元一次不等式kx+b >0或kx+b <0【提示】当一次函数中的一个变量的值确定时,可用一元一次方程确定另一个变量的值;当 已知一次函数中的一个变量取值的范围时,可用一元一次不等式(组)确定另一个变量的取值。

高中化学选择性必修二 同步讲义 第3章 第5节 第2课时 有机合成路线的设计与实施

高中化学选择性必修二 同步讲义   第3章 第5节 第2课时 有机合成路线的设计与实施

第2课时 有机合成路线的设计与实施[核心素养发展目标] 1.结合碳骨架的构建及官能团衍变过程中的反应规律,能利用反应规律进行有机物的推断与合成。

2.落实有机物分子结构分析的思路和方法,建立对有机反应多角度认识的模型并利用模型,进一步掌握有机合成的思路和方法。

3.体会有机合成在发展经济、提高生活质量方面的贡献及对健康、环境造成的影响,能用“绿色化学”的理念指导合成路线的选择。

一、正合成分析法有机合成路线的确定,需要在掌握碳骨架构建和官能团转化基本方法的基础上,进行合理的设计与选择,以较低的成本和较高的产率,通过简便而对环境友好的操作得到目标产物。

1.常见有机物的转化2.正合成分析法 (1)单官能团合成R —CH==CH 2――→HX 卤代烃――――――→NaOH 水溶液△醇――→[O]醛――→[O]酸――――――→醇、浓H 2SO 4△酯 (2)双官能团合成CH 2==CH 2――→X 2CH 2X —CH 2X ――――――→NaOH 水溶液△HOCH 2—CH 2OH ――→[O]OHC —CHO ――→[O]HOOC —COOH ―→链酯、环酯等 (3)芳香族化合物合成①――→Cl 2FeCl3―――――――――→①NaOH 的水溶液、△②H+②――→Cl 2光―――――→NaOH 水溶液△――→[O]――→[O]―――――――→醇,浓硫酸,△芳香酯3.合成路线的表示方法有机合成路线用反应流程图表示。

示例:原料――→试剂条件中间体(Ⅰ)――→试剂条件中间体(Ⅱ)……―→目标化合物食醋的主要成分是乙酸,主要通过发酵法由粮食制备。

工业乙酸是通过石油化学工业人工合成的。

(1)请以乙烯为原料,设计合理的路线合成乙酸,写出反应流程图。

(2)目前已经出现了将乙烯直接氧化生成乙酸的工艺。

假定该工艺涉及的反应和(1)中合成路线的每一步反应的产率均为70%,请计算并比较这两种合成路线的总产率。

提示 (1)CH 2==CH 2―――――→H 2O催化剂、△CH 3CH 2OH ―――――→O 2催化剂、△CH 3CHO ――――→O 2催化剂、△CH 3COOH 。

流体力学讲义 第三章 流体动力学基础

流体力学讲义 第三章 流体动力学基础

第三章流体动力学基础本章是流体动力学的基础。

主要阐述了流体运动的两种描述方法,运动流体的基本类别与基本概念,用欧拉法解决运动流体的连续性微分方程、欧拉运动微分方程及N-S方程。

此外,还阐述了无旋流与有旋流的判别,引出了流函数与势函数的概念,并且说明利用流网与势流叠加原理可解决流体的诸多复杂问题。

第一节流体流动的基本概念1.流线(1)流线的定义流线(stream line)是表示某一瞬时流体各点流动趋势的曲线,曲线上任一点的切线方向与该点的流速方向重合。

图3-1为流线谱中显示的流线形状。

(2)流线的作法:在流场中任取一点(如图3-2),绘出某时刻通过该点的流体质点的流速矢量u1,再画出距1点很近的2点在同一时刻通过该处的流体质点的流速矢量u2…,如此继续下去,得一折线1234 …,若各点无限接近,其极限就是某时刻的流线。

流线是欧拉法分析流动的重要概念。

图3-1 图3-2(3)流线的性质(图3-3)a.同一时刻的不同流线,不能相交。

图3-3因为根据流线定义,在交点的液体质点的流速向量应同时与这两条流线相切,即一个质点不可能同时有两个速度向量。

b.流线不能是折线,而是一条光滑的曲线。

因为流体是连续介质,各运动要素是空间的连续函数。

c.流线簇的疏密反映了速度的大小(流线密集的地方流速大,稀疏的地方流速小)。

因为对不可压缩流体,元流的流速与其过水断面面积成反比。

(4)流线的方程(图3-4)根据流线的定义,可以求得流线的微分方程:图3-4设d s为流线上A处的一微元弧长:u为流体质点在A点的流速:因为流速向量与流线相切,即没有垂直于流线的流速分量,u和d s重合。

所以即展开后得到:——流线方程(3-1)(或用它们余弦相等推得)2.迹线(1)迹线的定义迹线(path line)某一质点在某一时段内的运动轨迹线。

图3-5中烟火的轨迹为迹线。

(2)迹线的微分方程(3-2)式中,u x,u y,u z均为时空t,x,y,z的函数,且t是自变量。

高中物理讲义.必修三.第三章:电路(知识点总结+习题)

高中物理讲义.必修三.第三章:电路(知识点总结+习题)

电源和电流【引入】前面的两章我们都在学习静电场,激发静电场的是静止电荷。

那么电荷运动起来又会有什么作用呢?其实早在初中我们就学习了,电荷的定向移动产生了电流。

这一节课我们进一步思考,电荷在怎样的条件下会定向移动。

生活中比较常见的含有大量自由电荷的是导体,如何让导体内的电荷定向移动呢?如左图,导体两端连接AB两个金属球,分别带正负电荷。

导体内自由电荷(电子)在静电力作用下,沿导线定向移动,产生了电流。

随后AB之间的电势差消失,达成静电平衡,如右图。

整个过程只形成了短暂的电流。

【小结】电流的形成条件①导体内部有自由移动的电子②导体两端有电势差【思考】如何能持续形成电流呢?或者说如何维持导体两端的电势差?我们加一个装置,不断的把负电荷从A搬运到B,这样AB两球之间一直维持电势差,这样导线内就一直存在电流。

这个装置就是电源。

一、电源1.定义表述1:把电子持续的从正极搬运到负极的装置。

这个过程中在克服静电力做功,把其它能量转化为电能。

表述2:通过非静电力做功,把其它形式的能量转化为电能。

2.作用维持正负极之间的电势差,来维持电流。

在电源两极电荷、导线电荷的作用下,空间中形成了大小、方向都十分稳定的电场——恒定电场。

二、恒定电场1.定义由稳定分布的电荷激发的电场,强弱、方向都不变化。

注:(1)虽然电荷在定向移动,但是总会得到等量的补充,形成了动态稳定。

(2)恒定电场不是静电场。

但是在静电场中的电学概念同样适用。

2.导线中的恒定电场导线中的恒定电场是沿着导线方向的。

这个电场是接通电源后以光速建立的。

导线中的电荷在恒定电场的作用下形成了恒定电流。

三、恒定电流(一)概念大小和方向都不随时间变化的电流产生条件:①自由电荷②稳定的电场注:金属中自由电荷是电子;溶液中自由电荷是阴阳离子(二)电流大小单位时间内通过导线横截面的电荷量1.决定式I=qt单位:安培(A)电子定向移动速率为v、导线横截面积为s、单位体积内有电子n则,通过电荷量=通过体积*n*eq=svtne2.微观表达式I=neSv注:这里的e是电子的带电量(三)电流方向规定正电荷定向移动的方向为电流方向。

高中化学必修一 课时第3章第8节 “铝三角”的图像分析及计算20202021学年精品讲义)

高中化学必修一 课时第3章第8节 “铝三角”的图像分析及计算20202021学年精品讲义)

“铝三角”的图像分析及计算一、氢氧化铝沉淀的图象分析1、可溶性铝盐溶液与NaOH溶液反应的图像操作可溶性铝盐溶液中逐滴加入NaOH溶液至过量NaOH溶液中逐滴加入可溶性铝盐溶液至过量现象立即产生白色沉淀→渐多→最多→渐少→消失无沉淀(有但即溶)→出现沉淀→渐多→最多→沉淀不消失图像离子方程式A→B:Al3++3OH-===Al(OH)3↓B→D:Al(OH)3+OH-===AlO-2+2H2OA→B:Al3++4OH-===AlO-2+2H2OB→C:Al3++3AlO-2+6H2O===4Al(OH)3↓2、偏铝酸盐溶液与盐酸反应的图像操作偏铝酸盐溶液中逐滴加稀盐酸至过量稀盐酸中逐滴加偏铝酸盐溶液至过量现象立即产生白色沉淀→渐多→最多→渐少→消失无沉淀→出现沉淀→渐多→最多→沉淀不消失图像离子方程式A→B:AlO-2+H++H2O===Al(OH)3↓B→D:Al(OH)3+3H+===Al3++3H2OA→B:4H++AlO-2===Al3++2H2OB→C:Al3++3AlO-2+6H2O===4Al(OH)3↓3、可溶性铝盐溶液与弱碱(氨水)溶液反应的图像、偏铝酸盐溶液与弱酸(CO2)反应的图像操作向AlCl3溶液中逐滴滴入氨水或NaAlO2溶液至过量向NaAlO2溶液中通入CO2至过量现象立即产生白色沉淀→渐多→最多→沉淀不消失立即产生白色沉淀→渐多→最多→沉淀不消失图像离子方程式Al3++3NH3·H2O===Al(OH)3↓+3NH+4Al3++3AlO-2+6H2O===4Al(OH)3↓AlO-2+CO2+2H2O===Al(OH)3↓+HCO-34、可溶性铝盐、镁盐混合液与NaOH 溶液反应的图像操作往等物质的量的AlCl3、MgCl2混合溶液中加入NaOH溶液至过量向MgCl2、AlCl3和盐酸的混合溶液(即将Mg、Al溶于过量盐酸所得的溶液)中逐滴滴入NaOH溶液至过量现象开始出现白色沉淀,后沉淀量增多,最后沉淀部分溶解先无沉淀,后出现白色沉淀,然后沉淀量增多,最后沉淀部分溶解图像离子方程式O→A:Al3++3OH-===Al(OH)3↓Mg2++2OH-===Mg(OH)2↓A→B:Al(OH)3+OH-===AlO-2+2H2OO→A:H++OH-===H2OA→B:Al3++3OH-===Al(OH)3↓Mg2++2OH-===Mg(OH)2↓A→B:Al(OH)3+OH-===AlO-2+2H2O5、含不同阳离子的混合盐(或复盐)与碱的反应(1)向含MgCl2、AlCl3、盐酸、NH4Cl的混合溶液中,逐滴加入NaOH溶液至过量图像离子方程式O→A:H++OH-===H2OA→B:Al3++3OH-===Al(OH)3↓,Mg2++2OH-===Mg(OH)2↓B→C:NH+4+OH-===NH3·H2OC→D:Al(OH)3+OH-===AlO-2+2H2O(2)把Ba(OH)2溶液逐滴加入到明矾溶液中至过量图像离子方程式O→A:2KAl(SO4)2+3Ba(OH)2===2Al(OH)3↓+3BaSO4↓+K2SO4 A→B:2Al(OH)3+K2SO4+Ba(OH)2===BaSO4↓+2KAlO2+4H2O二、常见题型类型一图像认识1、向含有盐酸的AlCl3 溶液中慢慢滴入NaOH 溶液,生成沉淀W(g)与所加NaOH 溶液体积V的关系如下图,其中正确的是( )2、如图表示AlCl3溶液与NaOH溶液相互滴加过程中微粒的量的关系曲线,下列判断错误的是()A.①线表示Al3+的物质的量的变化B.x表示AlCl3的物质的量C.③线表示Al(OH)3的物质的量的变化D.④线表示AlO-2的物质的量的变化3、下列实验操作对应的图像不正确的是()选项实验操作图像A 向MgCl2、AlCl3溶液中(各1 mol),逐滴加入NaOH溶液B 向HCl、MgCl2、AlCl3、NH4Cl溶液中(各1 mol),逐滴加入NaOH溶液C 向NaOH、NaAlO2溶液中(各1 mol),逐滴加入HCl溶液D 向NaOH、Na2CO3混合溶液中(各1 mol)滴加稀盐酸类型二有关图像的计算1、向30mL1mol·L-1的AlCl3溶液中逐渐加入浓度为4mol·L-1的NaOH溶液,若产生0.78g白色沉淀,则加入的NaOH溶液的体积可能为()A.3mL B.7.5mL C.15mL D.17.5mL2、现有AlCl3和MgSO4混合溶液,向其中不断加入NaOH溶液,得到沉淀的量与加入NaOH溶液的体积如下图所示,原溶液中Cl-与SO2-4的物质的量之比为()A.1∶3 B.2∶3 C.6∶1 D.3∶13、向混有一定量盐酸的硫酸铝和硫酸镁混合溶液中,逐滴加入2mol/L的NaOH 溶液,所生成沉淀W g 与加入NaOH 溶液的体积V( mL)如图所示,则原混合溶液中c(Cl-)、c(Al3+)、c(Mg2+)之比为 ()A.1:3:1 B.1:2:1 C.1:1:2 D.1:1 :14、某溶液中可能含有H+、NH+4、Mg2+、Al3+、Fe3+、CO2-3、SO2-4、NO-3中的几种。

学前儿童发展,讲义第三章 学前儿童感知觉的发展

学前儿童发展,讲义第三章  学前儿童感知觉的发展

学前儿童发展(课程代码:12340)第三章学前儿童感知觉的发展本章主要内容第一节感知觉的作用及其研究方法第二节学前儿童感觉的发展第三节学前儿童知觉的发展第四节感知规律在学前儿童活动中的运用第一节感知觉的作用及其研究方法感觉是指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刺激物的个别属性的反映,包括视觉,听觉嗅觉、味觉、触觉动觉和平衡觉等。

知觉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事物的整体反映。

一、感知觉在学前儿童发展中的作用(一)感知觉是人生最早出现的认识过程,是其他心理现象产生的基础无论从比较心理学发生的角度,还是人类个体心理发展的角度,感知觉都是最早出现的认知过程。

感觉和知觉是一切比较复杂、高级心理活动的基础,是人类认识世界的开端。

(二)感知觉是儿童认识世界的基本手段感知觉是2岁以前儿童认知结构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

在幼儿期,儿童对于世界的认识处于感性认识阶段。

二、研究婴儿感知觉经验的方法(一)视觉偏好法视觉偏好法采用一个很简单的测验程序:研究者给婴儿同时呈现至少两种制激,观察婴儿是否对其中的一种更感兴趣。

视觉偏好实验一个很大的缺点在于,如果婴儿没有表现出对某一个图案有明显的偏好,研究者便无法确认婴儿是不能分辨图案的不同,还是对所有图案都同样感兴趣。

(二)习惯化方法习惯化方法是测量婴儿感知觉能力最普遍的方法,它是对婴儿反复呈现刺激物,使得婴儿对刺激物越来越熟悉,直到不再对刺激物做出反应的方法。

习惯化的研究提供了三方面的信息:一是婴儿的认知知觉识别能力;二是婴儿注意的倾向性;三是婴儿对刺激物的再认能力。

(三)诱发电位法诱发电位法是给婴儿呈现一种刺激,记录他们看到刺激时脑电波的变化。

具体的做法是对应处理不同刺激的脑区,在婴儿的头部接上一些微电极。

(四)高振幅吮吸法高振幅吮吸法,即让婴儿吮吸一个里边镶嵌有电路的特殊奶嘴,研究者通过分析婴儿的吸吮动作,研究他们对感知环境的反应。

第二节学前儿童感觉的发展一、视觉的发展(一)视觉集中视觉集中是指通过两眼肌肉的协调,能够把视线集中在适当的位置观察物体。

第三章 水溶液中的离子反应与平衡 章末总结讲义--高二上学期化学人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1

第三章 水溶液中的离子反应与平衡  章末总结讲义--高二上学期化学人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1

班级: 姓名:请同学们认真看完复习总结后再做针对性例题。

第三章:水溶液中的离子平衡 章末总结第一节 电离平衡(只有弱电解质才有电离平衡)1.先区分强弱电解质:电解质:在水溶液中或熔化状态下能导电的化合物。

非电解质:在水溶液中和熔化状态下都不能导电的化合物。

强电解质: 在水溶液里全部电离成离子的电解质 。

弱电解质: 在水溶液里只有一部分分子电离成离子的电解质 。

注意:①电解质、非电解质都是化合物 ②SO 2、NH 3、CO 2等属于非电解质③电解质的强弱与溶解性无关。

某些盐如BaSO 4、CaCO 3等,虽难溶于水却是强电解质;而如CH 3COOH 、NH 3·H 2O 尽管易溶于水,却部分电离,是弱电解质。

④电解质的强弱与溶液的导电性没有必然联系。

溶液导电能力的强弱由溶液中自由离子的浓度和离子所带电荷多少决定,很稀的强电解质溶液导电性很弱,浓度较大的弱电解质溶液导电性可能较强,弱电解质溶液的导电能力不一定弱。

【例题1】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能溶于水的盐是强电解质,不溶于水的盐是非电解质B .强电解质溶液中存在溶质分子;弱电解质溶液中也必存在溶质分子C .在熔融状态下能导电的化合物一定是离子化合物,也一定是电解质D .Na 2O 2和SO 2溶液于水后所得溶液均能导电,故两者均是电解质【例题2】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A.非电解质一定是共价化合物B.强电解质的水溶液一定能导电;非电解质的水溶液一定不导电C.浓度相同时,强电解质的水溶液的导电性一定比弱电解质强D.相同条件下,pH 相同的盐酸和醋酸的导电性相同【例题1】 C 【例题2】 B2.电离方程式的书写连接符号:强电解质用“”,弱电解质用“”。

多元弱酸分步写,多元弱碱一步。

写出在水溶液中下列物质的电离方程式HCl NaOHCH 3COOH NH 3·H 2OH 2SO 4 Fe (OH )3H 2S NaHSO 4H 3PO 4 NaHCO 3(1)温度:电离一般吸热,升温有利于电离。

2018年初级第三章讲义

2018年初级第三章讲义

第三章支付结算法律制度第一节支付结算概述必会点一、支付结算工具的分类【考题·多选题】根据支付结算法律制度的规定,下列非现金支付工具中,属于结算方式的有()。

A.票据B.银行卡C.汇兑D.委托收款必会点二、办理支付结算的基本要求【考题·单选题】根据支付结算法律制度的规定,下列票据欺诈行为中,属于伪造票据的是()。

A.假冒出票人在票据上签章B.涂改票据号码C.对票据金额进行挖补篡改D.修改票据密押【考题·单选题】某票据的出票日期为“2011年3月15日”,其规范写法是()。

A.贰零壹壹年零叁月壹拾伍日B.贰零壹壹年叁月壹拾伍日C.贰零壹壹年零叁月拾伍日D.贰零壹壹年叁月拾伍日【考题·单选题】根据支付结算法律制度的规定,下列关于票据填写要求的表述中,不正确的是()。

A.单位名称应当记载全称或者规范化简称B.银行名称应当记载全称或者规范化简称C.出票日期可以选择使用中文大写或阿拉伯数码D.金额以中文大写和阿拉伯数码同时记载,二者必须一致总结性题目:【例题·多选题】根据支付结算法律制度的规定,下列各项中,属于无效票据的有()。

A.更改出票金额的票据B.更改出票日期及收款人名称的票据C.出票日期使用小写填写的票据D.中文大写金额和阿拉伯数码不一致的票据第二节银行结算账户管理必会点一、银行结算账户的分类【例题·多选题】单位银行结算账户按用途分为()。

A.基本存款账户B.一般存款账户C.专业存款账户D.临时存款账户必会点二、银行结算账户的开立、变更和撤销【考题·单选题】甲公司因结算需要,向W银行申请开立一般存款账户。

W银行为该账户办理付款业务的起始时间是()。

A.正式开立该账户之日起B.向中国人民银行当地分支行备案之日起C.正式开立该账户之日起3个工作日后D.向中国人民银行当地分支行备案之日起5个工作日后【例题·单选题】根据支付结算法律制度的规定,存款人更改名称,但不更改开户银行及账号的,应于一定期限向其开户银行提出银行结算账户更改申请,该期限为()。

教育学原理,讲义 第三章

教育学原理,讲义 第三章

教育原理(课程代码:00405)第三章教育是什么本章主要内容第一节教育的概念第二节教育的构成要素第三节教育的形态第一节教育的概念一、教育的词源含义(一)汉语中“教育”一词的词源含义1.“教”和“育”的字源2.中国古代典籍中关于“教”和“育”的论述(1)在中国古代典籍中,多有关于“教”的论述,概括起来主要有六种:第一,教育;第二,教导,指点;第三,告诉;第四,教练,训练;第五,政教,教化;第六,通“效”,相仿。

(2)“育”字的含义有四种:第一,生育;第二,抚养;第三,培养,教育;第四,生长,成长。

(3)在中国古代社会里,最早把“教”和“育”二字合为一体,连起来使用的是孟子。

(二)西文中“教育”一词的词源含义从辞源上说,西文中“教育”一词含有“内发”之意,强调教育是一种顺其自然的消极活动,旨在把自然人固有的或潜在的素质自内而外引发出来,成为现实的发展状态。

“教育”的用法存在三种特别明显的国别差异:中文“教育”有外烁的意向,西文的“教育”有内发的意向,德语、俄语中把传授知识和技能的活动称作“教养”,不称之为“教育”。

二、教育的本质(一)外国教育家对“教育”一词的解说1.在西方教育思想史上具有长远影响的第一位教育家是苏格拉底。

苏格拉底认为,教育是“使人得到改进”。

2.亚里士多德认为,教育是“形成人的理性”,从而“使天性、习惯和理性协调统一”。

他把人的灵魂分成三种:植物性灵魂、动物性灵魂和理性灵魂,必须使灵魂的三个部分在理性的领导下和谐共存,人才能成为人。

3.柏拉图作为古希腊哲学的理念论者认为,教育的过程,就是理智控制欲望的过程。

4.捷克著名教育思想家夸美纽斯提出,教育是“使人有效率地从事现世生活并为来世生活做准备。

”5.法国教育家爱弥儿涂尔干,教育是成人一代对那些不能成熟地应付社会生活的年轻一代所施加的影响。

6.19世纪英国教育家斯宾塞认为教育是“为我们的完美生活做好准备”。

7.美国教育家杜威提出“教育是生活的过程,是生长,是经验的改造与改组”。

宪法学讲义—第三章

宪法学讲义—第三章
2014-8-28 2
宪法的基本原则有四:人民 主权原则、基本人权原则、权力 制约原则和法治原则。其构成宪 法内在精神的统一体,成为现代 民主宪政体制的基本支柱,人民 主权是逻辑起点,基本人权是终 极目的,权力制约是基本手段, 法治是根本保障。
2014-8-28
3
第二节 人民主权原则
一、人民主权学说的历史发展

2014-8-28
4
种最高权力的特质,即在其不受任何人为的法律的限
制,而只受上帝的法律或自然的法律的限制
在欧洲中世纪内,封建制度盛行,教权又与君主争雄,
城市以及基尔特(职业团体)则往往享有极大的自主 权;所以政权分裂,在同一地域内,往往有数种相互 抗衡的机关或权力所在
2014-8-28
5
2014-8-28
15
法国1789年《人权宣言》 (Declaration of the Rights of Man and of the Citizen) :在权利方面, 人们生来是并且始终是自由平等的。 任何政治结合的目的都在于保存人的 自然的和不可动摇的权利。这些权利 就是自由、财产、安全和反抗压迫。 凡权利无保障……的地方,就没有宪 法。
2014-8-28
12
第三节
基本人权原则
一、人权理论的历史发展
人权(human rights ; rights of man)是指作 为一个人所应该享有的权利,是一 个人为满足其生存 和发展需要而应当享有的权利。 就人权最原始的意义而言,它在本质上属于应有 权利、道德权利。 人权口号是由17、18世纪西方资产阶级启蒙思想 家最先提出的。“天赋人权”学说强调人人生而享有 自由、平等、追求幸福和财产的权利。
但也有学说认为:“国民”一般被理解为有别于具体

化工分离第三章教案讲义

化工分离第三章教案讲义

第三章 多组分精馏主要教学目标:通过本章的学习,使学生正确理解设计变量,掌握装置的设计变量计算,以及多组分简单精馏塔的计算等。

教学方法及教学手段:采用板书和教学课件及多媒体课件相结合,课堂上师生互动,采用启发式和提问式的教学方式,并且课堂上学习的表现记入学生的平时成绩。

教学重点及难点:多组分简单精馏塔的计算,设计变量,单元的设计变量,装置的设计变量。

在化工原理课程中,对双组分精馏和单组分吸收等简单传质过程进行过较详尽的讨论。

然而,在化工生产实际中,遇到更多的是含有较多组分或复杂物系的分离与提纯问题。

在设计多组分多级分离问题时,必须用联立或迭代法严格地解数目较多的方程,这就是说必须规定足够多的设计变量,使得未知变量的数目正好等于独立方程数,因此在各种设计的分离过程中,首先就涉及过程条件或独立变量的规定问题。

多组分多级分离问题,由于组分数增多而增加了过程的复杂性。

解这类问题,严格的该用精确的计算机算法,但简捷计算常用于过程设计的初始阶段,是对操作进行粗略分析的常用算法。

第一节 分离系统的变量分析设计分离装置就是要求确定各个物理量的数值,但设计的第一步还不是选择变量的具体数值,而是要知道在设计时所需要指定的独立变量的数目,即设计变量。

一、设计变量1. 设计变量⎩⎨⎧-=:可调设计变量固定设计变量a x c v i N N N N N :v N :描述系统所需的独立变量总数。

c N :各独立变量之间可以列出的方程式数和给定的条件,为约束关系数。

要确定i N ,需正确确定v N 和c N ,一般采用郭慕孙发表在AIchE J (美国化学工程师学会),1956(2):240-248的方法,该法的特点是简单、方便,不易出错,因而一直沿用至今。

郭氏法的基本原则是将一个装置分解为若干进行简单过程的单元,由每一单元的独立变量数e v N 和约束数e c N 求出每一单元的设计变量数e i N ,然后再由单元的设计变量数计算出装置的设计变量数E i N 。

消费行为学-消费者购买动机(第三讲)讲义.

消费行为学-消费者购买动机(第三讲)讲义.

工具性价值
注意的焦点
心理结果
其他人把我看 得与众不同 解渴、防晒等
产品使用的心理(我怎样感觉)和社会 (别人怎样看我)结果 产品使用的直接、可见的结果,这种 产品的用途是什么,它执行什么功能 代表若干种更具体属性的抽象意念, 主观的、不可直接测度的、不能通过 感官直接觉察 产品物理特性的认知表达,可被直接 觉察,可见的
消费者透视:
消费者在购物中心很愉快
由于邮购、网络购物能更方便消费者对效 用的需要,因此传统零售商需要研究购物的享 乐动机以及相关的营销策略。近期的一项研究 发现了与麦圭尔的动机理论类型有关的六种购 物享乐动机。
1.冒险购物:为了快乐探险而购物(求新猎奇)-----“我喜 欢购物,它带给我兴奋和关于我将会发现什么的悬念” 2.社交购物:为了从购物过程中的社会交往和与他人的联系 中获得快乐(人际关系)---“我购物是因为它使我能与朋 友和家人共度时光” 3.犒劳购物:为了减轻压力或为了对自我进行犒赏(缓解紧 张)----“我喜欢购物,因为它是我缓解压力的最好方式” 4.观念购物:为了跟上潮流和时尚(归类)-----“我喜欢新 的小玩意和新的技术,喜欢看那里的新事物” 5.角色购物:消费者从为他人买东西的过程中获得愉快(身 份认同)---“我喜欢为别人买礼物。如果他们喜欢我买给 他们的东西,我会感到很开心” 6.价值购物:涉及到折扣(果断)-----“它很让人兴奋,因 为你会觉得自己是赢家”
补充资料
迪希特的动机理论
动机
1.地位 2.奖励 3.个性 4.为社会所接受 5.爱和情感 6.男性气质 7.女性气质 8.解除孤独感
消费决策实例
苏格兰威士忌、凯迪拉克 为自己买礼物 纹身 加入团队、与他人一起喝茶 给孩子买玩具 玩玩具 、传沉重的鞋子 用有质感的材料做装饰品、香水 网上聊天、给朋友打电话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射流偏压环节对Ieo的变化起负反馈作用。
Ieo Eb IeoRe (相当于有效激励增大)
Ie0
⒉ 基极电流自给偏压环节
1) 电路
图3-16基极电流自给偏压环节
2) 工作原理
基极直流成分Ibo 通过Rb 造成的电压Ibo Rb ,对 基极是个反偏压。调整 Rb可以改变偏压的大小, 故Eb 应根据所需的偏压来选取,即
Re
Eb Ie0
Ce 对交流旁路,为了保证偏压不随交流波动, 其放电时间常数应足够大,要求
f 是放大器的工作频率。
ReCe
5 f
4)信号源有无直流通路
如果信号源无直流通路,则应加一个高频 扼流圈ZL如图3-15(b)所示,ZL的作用是 将射极偏压引向基极,同时也为基极直流 提供通路。
5) 使用—— 欠压
(b)是晶体管输出端的等效回路图。
• 由于调谐功率放大器的晶体管工作在非线 性状态,匹配的概念与线性电路完全不相 同。由调谐功率放大器的负载特性知道, 放大器工作在临界状态输出功率最大,效 率也较高。因此,放大器工作在临界状态 的等效电阻,就是放大器阻抗匹配所需的 最佳负载电阻,以Rcp 表示。
图3-17 单谐振变压器耦合匹配回路
(3-38)
xL2(2~2)0Rc (3-39)
以上各经验公式的系数主要为不同使用条 件而设的。高扼圈的电感量,原则上是大 一些好,但太大线圈圈数过多,分布电容 增大,影响扼流作用。因此当工作频率较 高时,系数应取下限,即5~10为宜,当工 作频率较低时系数应取上限或更大一些如 20~100。
二、自给偏压环节
例如,串馈电路集电极电路旁路电容C1的电抗可 按下式计算,即
xc1 5~120Rc (3-36)
式中Rc是输出回路的有载等效阻抗。 扼流圈ZL的电抗应比 Rc 大,即
xL1(5~2)0Rc
(3-37)
对于并馈电路,隔直电容C2 的容抗对工作频率应近
似短路,即 而扼流圈,则应为
xc2
2~120Rc
同时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为基极直流提供通路。 5)使用
⒈ 射极电流自给偏压环节
1) 电路
图3-15 射极电流自给偏压环节
2)工作原理
射极电流的直流成分Ie0 通过偏置电阻Re 形
成Ie0 Re ,其极性对晶体管是一个反偏压,偏
压的大小可通过调节Re 来达到。如所需的偏
压为Eb ,则Eb 由下式确定,即
3)参数选取
图3-14 直流馈电电路
图3-14 直流馈电电路
串馈电路中,由于谐振回路通过旁路电容 直接接地,所以馈电支路的分布参数不会影响 谐振回路的工作频率。串馈电路适于工作在频 率较高的情况。但串馈电路的缺点是谐振回路 处于直流高电位上,谐振回路元件不能直接接 地,调谐时外部参数影响较大,调整不便。
由于丙类放大器,电流脉冲中含有各次谐 波分布,当它们通过具有一定内阻的电源 时,就会在电源两端叠加上高频电压,对 其他线路造成影响。所以,串、并馈电路 中都有高频扼流圈和旁电容。高频扼流圈 对高频有“扼制”作用。而旁路电容对高 频有短路作用。扼流圈和旁路电容的选取 原则是,扼流圈阻抗应比相应支路的阻抗 大一个数量级(即大10倍),而旁路电容 应比相应支路阻抗小一个数量级。这样, 就算有扼制和短路作用了。
• 可以完成这两种作用的匹配电路形式有多 种,但归纳起来有两种类型,即具有并联 谐振回路形式的匹配电路和具有滤波器形 式的匹配电路。前者多用于前级、中间级 放大器以及某些需要可调电路的输出级, 后者多用于大功率、低阻抗宽带输出级, 如无线电发射机多用此种电路。
⒈ 并联谐振回路匹配电路
• 图3-17是一个具有单谐振的变压器耦合匹 配电路,其中(a)为电路原理图。
RcpU 2P c2om(Ec
Uce)s2 2Po
(3-45)
在实际电路中,如何达到集电极等效负载 Rc Rcp
N0
Rcp
N1 QLL
(3-46)
N2 Q0QLRL TRL
N1
Q0QL L QLL
(3-47)
式中,
T
Q0 QL Q0
是槽路效率。
⒉ 滤波器型匹配网络
• 在甚高频或大功率输出级,广泛利用L、C
b
o
Eb
IboRb
过 压
(相当于有效激励减小)
三 、输入、输出匹配网络
• 为了使功率放大器具有最大的输出功率, 除了正确设计晶体管的工作状态外,还必 须具有良好的输入、输出匹配电路。输入 匹配电路的作用是实现信号源输出阻抗与 放大器输入阻抗之间的匹配,以期获得最 大的激励功率。输出匹配电路的作用是将 负载RL变换为放大器所需的最佳负载电阻, 以保证放大器输出功率最大。
• 丙类放大器电路的电源Eb ,很少使用独立 电源,而多采用射极或基极电流的直流成 分,通过一定数值的电阻而造成的压降作 为放大器的自给偏压。这种方法叫自给偏 压法。
• 自给偏压可分为射极电流自给偏压和基极 电流自给偏压。
射极电流自给偏压环节和基极电流自给 偏压环节均可从以下5个方面进行分析
1) 电路 2)工作原理 3)参数选取 4)信号源有无直流通路——高频扼流圈? 高频扼流圈的作用是将射极偏压引向基极,
变换网络来实现调谐和阻抗匹配。这种电
路形式很多,就其结构来看,可概括为L型、
T 型、 型三种类型。典型电路如图3-18所
示。图中RL 是负载电阻,RS 是信号源输出 电阻。当电路用作级间匹配网络时,RL 是 下一级放大器的输入电阻,RS 是前一级放 大器的输出电阻。当电路用在输入级或输
第三章第5~8节
精品
串馈和并馈电路各有不同的优缺点,并馈 电路中由于有C2 隔断直流,谐振回路处于 直流地电位上,因而滤波元件可以直接接 地,这样它们在电路板上的安装比串馈电 路方便。但高频扼流圈ZL、隔直电容C2又 都处在高频电压下,对调谐回路又有不利 影响。特别是馈电支路与谐振回路并联, 馈电支路的分布电容,将使放大器c-e端总 电容增大,限制了放大器在更高频段工作。
Rb
Eb I b0
3)参数选取
同理为了减小电压Eb 随交流电流波动,Cb Rb 的
时间常数应满足
5 CbRb f
4)信号源有无直流通路 如果信号源无直流通路,则应加一个高频扼流 圈 ZL如图3-16(b)所示。
5) 使用—— 过压 射流偏压环节对Ib0 的变化起负反馈作用。
RC

压 I I
bmax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