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塞通软胶囊治疗腔隙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血塞通软胶囊治疗腔隙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
卢淑玲
【摘要】目的探讨血塞通软胶囊治疗腔隙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纳
入长安医院神经内科收治的120例腔隙性脑梗死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
(n=60例)患者采用一般综合治疗,包括降颅压、维持水电解质平衡、抗感染、抗凝、抗血小板凝聚等疗法.治疗组(n=60例)在一般综合治疗的基础上加用血塞通软胶囊,每次3粒,2次/d,口服治疗.观察两组患者临床疗效、血液流变学指标变化及药物不良反应.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5.0%,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8.3%,两组总有效率比
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血液流变学指标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治疗后两组血液流变学指标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两组患者均未见明显不良反应.结论血塞通软胶囊治疗腔隙性脑梗死临床疗效显著,用药安全有效,
值得临床广泛推广应用.
【期刊名称】《中国医药指南》
【年(卷),期】2010(008)033
【总页数】2页(P216-217)
【关键词】腔隙性脑梗死;血塞通;临床疗效
【作者】卢淑玲
【作者单位】广东省东莞市长安医院内科,523850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743.33
腔隙性脑梗死为目前脑血管疾病中的多发病,其发病率占脑梗死的19%,多是由于脑动脉支梗死引起脑组织深部<10mm的梗死灶,是一种特殊类型的缺血性脑血管疾病,主要是脑内小血管动脉发生病变,所以患者症状往往相对较轻,并且极不典型,致死率很低,但易反复发作,最终有可能发展成痴呆,以老年人多见。长安医院神经内科自2009年1月至2010年8月对腔隙性脑梗死的患者采用血塞通软胶囊口服疗法,取得满意疗效,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纳入长安医院神经内科自2009年1月至2010年8月间住院治疗的120例腔隙性脑梗死患者,均符合1993年制定发布的《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中脑梗死的诊断标准,全部病例均经头颅CT或MRI检查确诊。其中男性68例,女性52例,年龄39~80岁,平均年龄(65.2±11.6)岁。伴有高血压症62例,糖尿病32例,高脂血症18例,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8例。梗死病灶数目为每例2~8个,平均5.1个。其中高血压病患者平均梗死数目5.4个,糖尿病患者平均梗死灶数目4.8个,高脂血症患者4.5个,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患者平均梗死灶数目5.2个。将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60例,两组患者年龄、性别、伴发疾病、血液流变学指标等一般情况比较,差异不显著(P>0.05),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两组患者均采用一般综合治疗,包括降颅压、调整血压,控制脑水肿、维持水电解质平衡、抗感染、抗凝、抗血小板凝聚、神经营养保护剂的应用等疗法。治疗组在一般综合治疗的基础上加用血塞通软胶囊,每次3粒,2次/d,口服治疗。观察两组患者临床疗效、血液流变学指标变化及药物不良反应。
1.3 疗效评定
①基本痊愈:治疗后肢体功能、语言功能恢复正常。②显效:治疗后肢体功能、语言功能基本恢复正常。③有效:治疗后肢体功能、语言功能部分恢复。④无效:治疗前后无变化。总有效率=基本痊愈+显效+有效。
1.4 统计学处理
所得数据应用SPSS13.0统计学软件处理,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卡方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两组患者均未见明显不良反应。
2.1 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
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5.0%,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8.3%,两组总有效率比较有统计
学意义(P<0.05)。提示治疗组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表1)。
2.2 两组患者血液流变学指标变化比较
治疗前两组患者血液流变学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血液流变学指标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见表2。
表1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例)组别 n 基本治愈显效有效无效总有效率治疗组 60 28 16 13 3 95.0%对照组 60 20 19 8 13 78.3%
3 讨论
Fisher将高血压伴发的小卒中称之为腔梗或腔隙卒中,临床上由于梗死部位不同,其表现不一,因而某些腔梗临床诊断较为困难,常误诊为脑动脉硬化症或脑萎缩等。目前流行病学已确认高血压、糖尿病、吸烟是腔梗危险因素,大量临床研究腔隙梗死的病因,高血压占60%~80%,血脂异常能引起以心脏和大血管动脉粥样硬化
性心脏病,但与脑血管关系尚未明确。
腔隙性脑梗死的发病中以伴有高血压病为最多见,说明高血压病是发生腔梗的主要
原因,其机制可能由于长时间持续高血压引起小动脉(口径100~500um)病变[1,2],长期高血压的血流对血管壁的机械性压力和冲击作用会损坏动脉内膜,使
动脉结构破坏,血管坏死伴微动脉瘤形成,小量的红细胞渗出,纤维素坏死,进而使管腔闭塞形成软化灶所致,这是脑梗死的主要病变基础。糖尿病患者红细胞变形能力降低,在血液黏稠度增高的情况下,易形成微小凝集物,引起毛细血管闭塞。糖尿病可引起脂肪代谢的障碍,促进胆固醇合成,从而加速和加重动脉粥样硬化,糖尿病患者血糖纤维蛋白高于正常人,血黏度高,血液凝固性强,血小板易黏着于血管壁,而且血小板相互间凝集性强,这些血液成分的变化是引起脑梗死的原因。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患者常合并心房纤颤,进而使心房丧失协调的收缩功能,形成房内血栓,栓自脱落,梗死于脑部血管。同时,房颤易致快速心律失常,引起心力衰竭,心排血量减少,致脑血流量减少,诱发脑血栓形成。
腔隙性脑梗死的基本药理作用是改善血液流变学,使全血黏度、血浆黏度明显降低,红细胞电泳时间加快,对抗红细胞聚集;抑制纤维蛋白原变成纤维蛋白;改善脑循环,增加脑血流量,缓解脑缺血。血塞通的主要成分是三七总皂苷,能够活血化瘀,降低外周血管阻力,抑制血小板聚集,降低血液黏稠度,扩张血管,改善血液流变学状态,改善微循环增加脑血流量,延长动物耐缺氧时间,对局部脑缺血有保护作用,能降低缺血脑细胞钙含量及缩小梗死面积[3],故可治疗脑梗死。其作用机制
是[4,5]:①抑制血小板聚集和释放反应,提高血小板内环磷酸腺苷(cAMP)水平,降低血栓素(TXA)的合成;抑制脑血栓形成,降低血液黏稠度、改善患者血液的高凝状态、改善梗死区的血液供应;②具有扩血管作用,对缺血缺氧引起的脑血管缩舒功能障碍有良好的改善作用;③具有抗血栓作用,并具有较强的溶栓作用;改善卒中症状,抑制缺血后脑组织内啡肽(β-EP)的升高,改善脑组织营养代谢,
炎症及水肿,促进神经功能恢复;④有研究认为三七总皂苷还有抑制血管平滑肌细胞增殖及阻断Ca2+通道作用,阻断去甲肾上腺素所致的钙离子内流,阻断细胞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