横山中心小学办学效能评估自查报告2013-2014学年度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横山中心小学办学效能评估自查报告
(2013一2014学年度)
一年来,横山中心小学秉承“融乐”教育思想,以“融乐共进”为办学理念,以“塑造融乐品格,培育融乐少年”为办学目标,在县教育局和社会各界的关心和支持下,学校在教育教学等各方面均有了较长足的发展,先后被县教育局授予“2013年度国学经典教育示范校”“融乐教育特色学校”。

现就具体工作汇报如下:
一、办学方向
我校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认真实施素质教育,按课程计划开足开齐课程,着眼于学生发展,坚持面向全体学生,不编“重点班”、“快慢班”。

关心、帮扶和转化品德有缺陷、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工作有实效。

关爱留守、流动人口的子女、单亲等有特殊情况的儿童,无辍学学生。

结合学校民俗传统,开发并实施校本课程铃箫操《花样年华》、《中国龙》、《狮子王》。

学校新的三年发展规划科学、严谨,获得教代会全票通过,教师对学校发展规划知晓度和认可度较高。

学校年度计划体现发展规划,部门计划反映学校计划,执行力强。

二、学校管理
学校实行校长负责的行政例会制度,平稳扎实推进绩效工资制度和岗位设置管理制度。

坚持校务公开,每年至少召开一次教代会。

充分发挥工会、妇女等群众团体在民主管理、科学决策和群众监督等方面的作用,组织开展了教职工健康体检,成立教师社团,开展活力大
课间、篮球友谊赛、三八联欢、元旦联欢活动,为每一位教师征订一份教育期刊,着力改善教师办公条件,组织女职工积极参与市局的十字绣活动,我校陈礼兰老师的作品获得了二等奖,同时学校也获得了优秀组织奖,在丰富教师活动之余,我校教师积极参加了“两节”献爱心活动,学校在两节期间慰问了困难教师和退休教师,教职工合法权益得到了有力保障,教职工凝聚力非常强。

我校能积极、按时、保质完成县教育局布置的会议、培训和各类活动,按时上报各种县局要求的各项材料。

学校安全卫生制度健全,建立信访工作责任制和责任追究制,认真及时处理各种来信来访。

聘请法制副校长和校外法制辅导员,每学期至少组织1次法制教育活动,每年有4次以上安全卫生教育,有2次以上的预案演练。

学校为学生投保校方责任险,配备专业保安人员,按规定配置校园安全监控系统。

无安全隐患,当年出现设施、设备安全隐患的能立即上报、修缮和消除,无重大安全责任事故。

正副校长经岗位培训,持证上岗,领导班子内分工明确,团结务实,廉洁自律,执行上级决议和指示。

建立学习、议事、廉政等制度,落实党风廉政责任制。

执行教师资格任用制度,教师本科以上学历比例有所提高。

各学科教师专兼职配备较齐全,专任教师与行管人员比例合理,行管人员按学校内设机构设置方案配备。

实行全员聘用制,聘用合同签订率100%,及时办理变更手续。

学校有明确的师资队伍建设规划,教师业务档案健全,定期考评。

积极开展校本培训,完成上级布置的继续教育和派训任务,教师继续
教育课时完成率100%,全年应参训出勤率100%。

落实教师定期交流制度,本年度有四名老师进行了校际交流,两名在城关挂职学习,两名教师在辖区内进行了交流。

充分发挥专职艺体教师的专业特长,开展专兼职结对帮扶工作,进一步提升了辖区内艺体教育工作。

在教师的学历提升、信息技术、普通话培训、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和名师的培养工作等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效,本学年度我校共有5名教师在县第四批骨干教师评选中获得了“骨干教师”称号。

建立考评制度和奖励制度,有一定的经费投入。

实行校本教研和校本研修,要求每位教师上一堂公开课或达标课,听一轮公开课;加强与县内外学校教科研交流与合作,先后邀请县教研室、峨山中心小学、城关四小教师参与我校青苗奖和红枫奖教学技能大赛评选工作,承担并参与了四次以上县级及以上教学研讨活动,与峨山中心小学开展了英语同课异构活动。

注重教师学习共同体建设,加强教研组建设和管理,发挥骨干教师的示范和引领作用。

集体课题体现教改方向,教师个人课题研究达50%以上。

5名教职工本学年度获得县级及以上政府或教育行政部门正式表彰。

建立健全学校“全员、全程、全方位”的德育工作机制和责任制,德育队伍健全,每学期至少召开2次德育专题研究会议。

开展班主任培训并考核。

每学期不少于1次培训,《班主任实录》填写规范及时、定期召开班主任工作例会、有鲜活的工作案例。

开展校级优秀班主任经验交流、评选表彰,开展德育论文评选,教师参与率高。

坚持升降国旗制度,少先队工作正常开展、举行入队仪式、开学和毕业典礼等工作常态化。

根据《中、小学生守则》、《中、小学生行为规范》的要求,学校和班级有具体的校规班约,着重开展了“融乐班级”“融乐少年”评选活动,现在学校师生礼仪规范,路队整齐,就餐文明。

大力实施国学经典教育。

建有“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德育工作平台,本年度至少开展4次以上与社区、家长学校互动活动。

认真开展“千名教师访万家”活动。

有心理咨询室,学生心理健康阅读资料丰富,咨询室每周开放时间不少于5小时。

有1名以上专职教师,并已取得培训结业证书。

开展具有特色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定期对学生开展咨询辅导活动有较为翔实的活动记录,有较为完整的心理健康档案。

留守儿童之家定人管理,设备使用正常。

关爱留守儿童工作有计划和活动安排,活动内容较丰富。

校园文化活动丰富多彩,开设了13个社团,定期开展3个全体性活动(经典诵读、铃箫操、耕乐园),组织开展“金年华”艺术节;“金太阳”体育节;“金点子”科技节;“金丝语”阅读节等全校性艺术活动,不断推进书香校园建设,2013年学校被县教育局授予“经典诵读”示范学校。

学校积极推广普通话,做到用字用语规范,2014年3月份我校向芜湖市教育局、芜湖市语委申请了语言文字示范校评选工作,并受到市语委的高度好评,板报橱窗及时更新。

形成了切合实际的“一训三风”,校园文化氛围浓郁,主题突出,效果明显。

坚持免试就近入学,无违规招生行为。

加强学籍管理,无空挂学籍、重复学籍和借读现象。

学校承担的监考、阅卷等考试工作无失误、舞弊现象。

教师按照《中小学各学科教学规范》和素质教育要求,进行备课、上课、作业布置与批改、辅导、考核等教学活动。

课堂教学注重差异,因材施教,激发学生自主参与、自主探究,培养兴趣,发展能力,实行有效教学。

教师参加课堂教学比赛获奖,本学年度共有14名教师获得了县级级以上课堂教学比赛奖项。

体育课、艺术教育课开设正常规范。

规范“两操”,保证学生每天有1小时体育活动时间。

组织大课间活动,活动开展正常。

开展健康教育,每年组织一次学生体验,有预防近视眼及其它常见病的措施。

推进“体艺2+1”活动。

建立体育、艺术教育质量监测制度。

每年举办一次校运动会,积极组队参加县运动会和文艺竞赛。

有日常巡课、随机听课、教学视导等教学评价和质量监控制度。

定期开展“评教评学”活动,每学期不少于1次。

专任教师每人每学期校内公开课至少1次,教师“达标课”超过标准。

落实听、评课制度。

常态课随机听课范围覆盖各年级及各学科。

校长和其他教学管理人员每学期听课和教师听课符合标准。

实施教学质量抽测,学校和学科教师有期末教学质量分析报告,制定了学校改革考试、考核和评价办法,加强平时考查,控制考试次数。

按程序要求进行小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手续完备,资料健全。

控制学生在校集中教学活动时间,遵守上级规定的作息时间和课时安排,不占用学生课外活动、节假日、双休日和休息时间组织集体补课、上新课。

教材教辅选用符合规范要求。

执行学校财务内部控制制度,经费支出审批程序规范。

财务人员按时参加会计业务学习、培训和继续教育。

执行固定资产管理和维护制度,固定资产台账健全,账实、账账相符。

及时完成上级安排的财务和统计工作任务,财务和统计资料保管完整、规范。

执行教育收费公示制度,无乱收费,推进财务公开,实行民主理财。

所有收入纳入政府非税管理。

落实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规范使用公用经费,教师培训费超过公用经费预算总额的5%,艺体和图书经费有保障。

对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有减免制度、措施和实效。

有合理的学校内部考核分配制度,教职工认可度高。

严格执行年度预算批复,预算批复资金和专项资金专款专用,完成财政预算年度任务。

三、设施装备
校园环境达到净化、绿化、美化要求,教学和办公区域整洁有序校舍基建维修程序规范,资料规范完整。

学校建有图书阅览、实验室、计算机、音乐、多媒体、电子备课、卫生室、美术室等专用教室以及体育器材专用室。

2013年下半年学校在原有运动场的基础上,中心小学和甑山小学分别建起了200米的塑胶体育运动场地和篮球、乒乓球球场地。

实验仪器按省标准化建设要求配备,实验材料及其它消耗性器材及时得到添置,保证教学需要;班班通装备均按省标准化建设要求配
备,并及时维修,确保完好率。

学校电教软件资源充足,体、卫、艺、劳器材按省标准化建设要求基本配齐,电子图书作用能够充分发挥。

生均图书20册以上,科学实验(包括演示实验和分组实验)开出率达100%;,音乐、美术、劳技、科技、信息技术等专用教室和器材、设备使用效率高。

信息技术使用从实际出发使用各类媒体进行教学,且使用面广,效果明显,充分发挥“班班通”装备作用,并实现管理制度化、规范化。

信息技术开课率符合要求,充分利用校园网及各种电教资源,积极运用远程研训平台、专题学习网站等课程整合平台,开展电教资源与学科整合。

积极参与电子备课、电教课题研究;参加各类电教活动,并获得了较好成绩,其中项华老师在第十一届全国中小学信息技术创新与实践活动决赛中获得二等奖。

电子政务平台文件做到及时收发。

四、办学质量
学生日常行为习惯良好,无违法犯罪行为或犯罪事件
学校重视素质教育,活动丰富多彩,本学年度在13个社团的基础上,利用学校自身资源,开发开放了“耕乐园”劳动实践基地,学校教育质量稳步提升。

实施学生体质健康标准,合格率达标。

学生养成良好的体育锻炼习惯和卫生习惯,学校积极组织学生参加且应参加的各级政府和教育行政部门开展的体育运动和竞赛,学生音乐、美术知识和能力达到教学要求。

小学多数学生具有声乐、器乐、舞蹈、美术、书法、摄影等方面的兴趣爱好,具有健康的审美情趣和初步的审美能力。

学生积极参加各级政府和教育行政部门开展的艺术活动和竞赛。

小学免试入学率达100%。

重视宣传工作,积极向党报党刊、教育报刊、电视台等投稿,宣传学校教育改革与发展成就。

每月上报县教育网的宣传稿件不少于4篇。

中国文明网、中国教育新闻网、安徽电视台、安徽青年报、芜湖日报、繁昌电视台本学年度分别从不同侧面报道宣传了我校办学理念和工作成效。

五、特色创新
学校在“融乐共进”的办学理念指导下,以“塑造融乐品格,培育融乐少年”为办学目标。

加强校园文化建设,打造融乐校园;以评选“融乐班级”“融乐少年”为载体,浸润学生心灵,铸就学生人格,努力形成一个人格健全、自主自信、和谐发展的学生群体;传承民俗艺术教育和国学教育;开展丰富多彩的社团活动、体育大课间、体艺2+1活动,促使学生的综合素质不断提高;构建“以学生为本,具有融洽、融通、乐学性质”的融乐课堂,分科、分学段进行融乐高效课堂的研究,加强课题研究,提高师资水平和教学质量,丰富了校园文化内涵。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