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的倍数教学反思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的倍数教学反思
篇一:3的倍数教学反思
在学习3的倍数中,刚开始,通过复习2,5的倍数,孩子们都能对数快速做出判断,适时的给出3、4、5三个数拼出2的倍数和5
的倍数的数,在给出让孩子们猜想3的倍数的特征?孩子们的定势思维是个位为3的倍数,在此基础上,让孩子们进行判断,涌现认知冲突,迫使孩子们继续查找新的途径去解决。

在百数图上,由孩子们找出3
的倍数的数,并观测3的倍数有什么特征。

孩子们在汇报特征时,涌现“我发觉每个斜排个位上的数都减削一”“我还发觉每个斜排十位上的数都减一”适时的引导孩子们观测一个加一一个减一那么也就是说每个斜排的数的各位加起来都是相同的?这时孩子们还发觉“第一个斜排加起来都是3”“第一个斜排加起来都是6”“第一个斜排加起来都是9”……这时候,离教学目标更为接近,让孩子们观测每个斜排这些3的倍数特征,得出都是3的倍数的猜想,并进行验证,得出3的倍数特征。

再孩子们通过自己的观测发觉3的倍数的特征后,让孩子们对于3的倍数特征有更深的认识。

孩子们可以发觉我们老师在备课中忽视的知识,让孩子们充分发言,并从中提取有价值的信息,才能引导出孩子们对于他们来说更为径直的认知方式。

篇二:3的倍数教学反思
爱好是一种带有情感色调的认识倾向。

它以认识和探究某种事物的需要为基础,是推动人去认识事物,探求真理的一种重要动机,是同学学习中最活跃的因素。

有了学习爱好,同学在学习中产生很大的积极性,从而产生某种确定的、积极的情感体验。

下面,就在学校数学教学中如何结合同学的年龄及思维特点,培育同学的学习爱好,谈几点体会。

一、创设探究性情境,激发学习爱好
现代教育理论曾提出过“三主”的观点:即课堂教学应以同学的进展为主线,以同学探究性的学为主体,以老师制造性的教为主导。

所以,在课堂教学中,老师应创设一个探究性的学习情境,引导同学从多种角度,各个侧面不同方向去思索问题,以激发同学的学习爱好,变“要我学”为“我要学”。

例如,在教学“平行四边形面积的计算”时,平行四边形面积的计算公式是教学重点,而平行四边形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又是教学的难点。

如何突破难点,我们在课堂教学中做了这样的设计。

我先出示长方形框架并告知同学长方形长3分米,宽2分米,请同学说出它的面积,然后老师捏住长方形框架的一组对角向外拉,长方形变成了平行四边形。

这时我提问:同学们能说出它的面积有没有改变吗?同学l回答:它的面积不变,还是6平方分米。

同学2回答:它的面积变了,比5平方分米小。

此刻,老师不必急于确定或否定这两位同学的回答,给同学留一个悬念,这个平行四边形的面积究竟是多少?怎样求得呢?依据学校生心理特点,他们肯定会探究其中的缘由,而老师就应当给同学创设这种情境,放手让同学自己动手动脑去探究,自己得出结论。

这样,同学求知欲望就被有力地激发出来,这种学习效果要比老师硬塞现成公式要好得多。

二、创设竞争性情境,引发学习爱好
教育家夸美纽斯曾说“应当用一切可能的方式把孩子们的求知与求学的欲望激发起来”。

我们既然处在一个大的竞争环境中,不妨也在我们的小课堂中设置一个竞争的情境,老师在课堂上引入竞争机制,教学中做到“低起点,突重点,散难点,重过程,慢半拍,多鼓舞。

”为同学制造展示自我,表现自我的机会,促进全部同学比、学、赶、超。

例如,在一次数学教研活动中,一位老师就依据教学内容并针对学校生心理特点设计了这样一种情境。

讲授“8的认识”,在做课堂练习时,老师拿出两组0至8的数字卡片,指定一名男生和一名女生各代表男队,女队进行竞赛。

虽然此刻老师还没宣布竞赛的规章
和要求,可是全体同学已进入了老师所设置的情境之中,暗中为自己的队加油,全体同学的学习爱好一下子被引发出来了。

三、创设游戏性情境,提高学习爱好
依据数学学科特点和学校生好动、好新、新奇、好胜的思维特点,设置游戏性情境,把新知识寓于游戏活动之中,通过游戏使同学产生对新知识的求知欲望,让同学的留意力处于高度集中状态,在游戏中得到知识,进展技能,提高学习爱好。

例如,在课堂训练时,组织60秒抢答游戏。

老师预备假设干组数学口答题,把全班同学分为几组,每组选3名同学作代表。

然后由老师提出问题,让每组参赛的同学抢答,以积分多为优胜,或每答对一题嘉奖一面小红旗,多得为优胜。

同学在游戏中大脑处于高度兴奋状态,精神高度集中,在不知不觉中学到不少有用的知识,并受到正确的数学思想方法的熏陶,有力地提高了同学的学习爱好。

四、创设故事性情境,唤起学习爱好
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事而在于激励、唤醒和鼓舞“。

我们认为这正是教学的本质所在。

我们在数学教学中适当地给同学营造一个故事情境,不仅可以吸引同学的留意力,并会使同学在不知不觉中获得知识。

例如,在教学”比的应用“一节内容时,在练习当中我为同学们讲了一个故事:中秋节,江西巡抚派人向乾隆皇帝送来贡品——芋头,共3筐,每筐都装大小匀称的芋头180个,乾隆皇帝很兴奋,决断把其中的一筐赏赐给文武大臣和后宫主管,并要求按人均安排。

军机大臣和|了立刻讨好,忙出班跪倒”启奏陛下,臣认为此一筐芋头共180个,先分别赐予文武大臣90个,后宫主管90个,然后再自行安排“。

还没等和|说完宰相刘墉出班跪倒”启奏万岁,刚才和大人所说不妥。

这在朝的文官武将现有56位,分90个芋头,每人不足两个,而后宫主管34人,分90个芋头,每人不足三个,这怎么能符合皇上的人均数一样多“。

皇上听后点点头”刘爱卿说的有理,那依卿之见如何分好?“此时,同学都被故事内容所吸引,然后让同学替刘墉说
出方法,这个故事把数学知识寓于故事情节之中,从而唤起同学学习爱好。

五、创设操作性情境,调动学习爱好
依据学校生好动、新奇的心理特点,在学校数学课堂教学中,老师可以组织一些以同学活动为主,对一些实际问题通过自己动手测量、演示或操作,使同学通过动手动脑获得学习成效,既能巩固和敏捷运用所学知识,又能提高操作技能,培育制造精神。

例如,在讲”轴对称图形“内容时,老师提前让同学预备长方形、正方形、圆、平行四边形和几种三角形的纸片。

让同学试做每个图形的对折,使图形对折后能完全重合。

同学通过操作后发觉有些图形能完全重合有些图形不能完全重合。

同学通过亲自动手操作,自己发觉问题、解决问题,而且有力地调动了同学的学习爱好。

通过多种形式的教学情境设计,不但使同学对学习数学产生乐趣,而且有助于培育同学勇于探究,大胆创新的精神。

篇三:3的倍数教学反思
在教学3的倍数的时候,先复习2的倍数和5的倍数的特征,然后出示1——100的数,让同学找出3的倍数,然后让同学观测这些数有什么特征。

涌现的状况有:1.3的倍数跟个位有关;2.这些3的倍数都相差3;3.这些3的倍数排列时是斜着的,几乎没有人考虑到各个数位和。

看到这三个涌现的状况,我有些发晕。

分析可能有这样缘由,一是同学受2和5的倍数的特征的影响,由于2和5的倍数的特征都只考虑个位,所以3的倍数也就考虑个位了;二是同学受1——100这些数排列的影响,只看整体排列的规律和所在位置的特征或者这一列数的特征,没有考虑个体数的特征。

只有张靖晨说了12就看1+2=3,3是3的倍数,所以12就是3的倍数,她的回答就像救命稻草,我抓住她的话让同学去验证她说的是不是适合每个3的倍数,验证的结果证明了张靖晨的想法是对的。

这是特征是在两位数范围内验证的那么三位数以外的数3的倍数是不是也有这样的特征,继续找几个数验证一下,结果适用于全部的数。

这样3的倍数的特征就自然总结出来了。

其实假如张靖晨不说这规律,我也是要提示同学往这方面想的。

同学不会或者想不到的时候,老师适当的给与指导和提示,为同学的学习和讨论指引一条正确的路是需要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