髋关节置换者实施腰麻—硬膜外联合麻醉效果的评价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髋关节置换者实施腰麻—硬膜外联合麻醉效果的评价
【摘要】目的探讨腰麻联合硬膜外麻醉在髋关节置换手术中的效果。

方法80例拟行髋关节置换手术患者随机分为腰硬膜麻醉组(CSEA)和硬膜外麻醉组(EA),各40例。

观察两组麻醉起效时间、镇痛和肌松效果以及局麻药物的辅助应用、SpO2的变化。

结果CSEA组较EA组起效快、镇痛及肌松弛效果优良,术中辅助局麻和静脉麻醉药物用量少(P<001)。

结论CSEA在髋关节置换中具有良好的麻醉效果,术后不良反应较少,值得临床推广,
【关键词】置换;髋关节;麻醉;脊柱
股骨胫骨骨折是临床常见的骨科疾病,目前多用髋关节置换术进行治疗。

麻醉方案的选择在手术操作、患者体征、术后恢复等方面均有较为重大的影响。

为进一步探讨腰硬膜外联合麻醉在髋关节置换手术中效果,现选择2010年1月至2012年3月期间在湖北民族学院附属医院拟行髋关节置换手术的80例患者行CSEA,效果较为满意,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择2010年1月至2012年3月在本院拟行髋关节手术的8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男39例,女41例,年龄28~86岁,体重455~755 kg。

ASA 分级:Ⅱ~Ⅲ级。

包括股骨颈骨折27例,粗隆间骨折21例,股骨头无菌坏死18例,骨性关节炎14例。

术前常规检查,血红蛋白水平低于100 g/L者占20%,心电图异常者占89%,伴有心脑血管病史者9%。

随机将所有患者分为腰硬膜外联合麻醉组(CSEA组)和硬膜外麻醉(EA组),各40例。

12麻醉方法所有患者术前禁止饮食,肌肉注射01 g鲁米那,留置尿管。

进入手术室后建立留置针静脉通道,输注晶体液200 ml,椎管内穿刺,严格检测患者ECG、无创血压(BP)以及血氧饱和度(SpO2)。

CSEA组采用腰麻硬膜外联合麻醉穿刺包,取侧卧位,患侧向上,选择L23或L34椎间间隙为穿刺点,穿刺成功后采用25 g腰穿针经18 g硬膜外穿针刺入蛛网膜下腔。

穿刺成功后20~30 s内以1%罗哌卡因混合10%葡萄糖比重液,按照2:1注入20~22 ml。

头端置入硬膜外导管,留置3~4 cm,调整麻醉平面。

硬膜外腔注入2%利多卡因3~5 ml,将麻醉平面控制在T10以下。

EA组患者取侧卧位,患侧向上,选择L23椎间间隙为穿刺点。

用18 g腰穿针刺入硬膜外腔,穿刺成功后向头端置入导管,留置3~4 cm。

平卧位,给予2%利多卡因3 ml试验剂量,出现阶段性平面后继续给予2%利多卡因5~10 ml,将麻醉平面控制在T10~L5节段。

术中每隔1 h追加一次4~5 ml,2%利多卡因以维持麻醉效果。

手术过程中持续面罩吸氧,静脉输注复方氯化钠注射液,根据出血量的多少
输注200~400 ml的红细胞悬浮液。

13麻醉效果测定镇痛效果:优:切皮时无痛觉,未用任何辅助药物;良:切皮时有感觉但无痛觉,需要应用安定类药物;中:切皮时有轻微疼痛,必须静脉输注安定类和阿片类药物辅助;差:镇痛效果不能满足手术需要,要改行全身麻醉。

肌松效果评定标准为:优:肌肉松弛,手术操作顺利;良:肌肉较紧,手术尚可进行;差:肌肉紧张,手术无法进行。

术中监测SBP、DBP、HR、SpO2变化,血压下降<20%者不用特殊处理,下降>20%者应用降压药物;心率下降<20%者无需特殊处理,心率下降>20%且<50次/min时,静脉输注阿托品;以SpO2<90%或呼吸频率<10次/min为呼吸抑制,需要辅助呼吸。

术后2 h内观察患者有无恶心、呕吐、尿潴留、皮肤瘙痒、头痛等情况。

14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 110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

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患者麻醉情况
22术中辅助药物应用情况CSEA组15例(375%)患者术中应用杜冷丁或咪唑安定,EA组31例(775%)患者使用杜冷丁、芬太尼或咪唑安定等,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1)。

CSEA组术中18例(450%)辅助应用局麻药物,EA 组39例(975%)应用,有显著性差异(P<001)。

23麻醉前后SpO2变化情况
24术后随访情况术后对所有患者进行72 h随访,CSEA组1例患者出现头痛、呕吐,EA组2例有轻微的腰痛,其他患者均未出现不良反应。

两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目前,我国临床上对于髋关节置换手术主要采用硬膜外阻滞麻醉,主要依赖于其阻滞平面容易控制、对血流动力学影响较小等优点。

硬膜外麻醉具有感觉阻滞与运动阻滞分离的特点,侧入法穿刺成功率较高,尤其是在L2~3和L3~4间隙穿刺更顺利,硬膜外麻对呼吸循环系统影响较少,术中用药极易控制,术后恢复快、镇痛效果好。

但硬膜外阻滞麻醉诱导时间长,往往存在麻醉不完善的情况。

腰麻联合硬膜外麻醉比单纯硬膜外麻醉起效迅速,效果优良,本组中CSEA 组患者麻醉起效时间较EA组显著缩短(P<001),同时术中镇痛优良率、肌肉松弛情况显著优于EA组(P<001)。

临床证明,CSEA能够充分发挥腰麻与硬膜外麻醉的双重优势,弥补单纯腰麻带来的头痛、头晕等症状,同时能够减少术中辅助用药,减轻对患者心脑血管循环的影响,从而降低麻醉后不良反应的发生。

参考文献
[1]袁文华腰麻硬膜外联合麻醉在老年人髋关节置换术中的应用中国医药导报,2009,6(36):180181.
[2]杨安波,杜玲腰麻硬膜外联合麻醉用于髋关节置换术中的观察应用分析中国社区医师,2011,10:69.
[3]毛剑霞,许靖腰麻硬膜外联合麻醉在老年患者应用临床麻醉学杂志,2009,25(4):359359.
[4]盛卓人,王俊科实用临床麻醉学第4版北京:科学出版社,2009:742745.
[5]许文军腰硬联合麻醉应用于老年全髋关节置换术35例效果观察广西医科大学学报,2011,28(2):320321.·短篇论著·。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