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传播学论文—论如何加强新闻作品的可读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论如何加强报纸新闻作品的可读性
于洋湖北大学知行学院人文系新闻0902班 0911110045
内容摘要:本文通过对如何加强报纸新闻作品可读性的分析和探讨,在大量查找资料专著和阅读新闻作品的基础上,从新闻语言、受众兴趣、民意及受众心理的角度具体详细地研究了如何加强报纸新闻作品可读性的问题,并找出了相应的方式方法。
关键词:报纸新闻作品可读性方法
序论:
随着信息化时代的到来,人们对新闻信息的需求量日益增加,新闻信息充斥了各个媒体,因此人们对新闻信息的选择也就增多了。
在这种时代背影下,作为平面媒体的报纸便必须加强新闻作品的可读性,以赢得大众对报纸新闻信息的关注。
本文旨在探讨如何加强新闻作品可读性,并为报纸加强新闻作品可读性提供可行性方法和依据。
一、从新闻语言的角度谈加强报纸新闻作品可读性
1、报纸新闻作品语言应更加具体
具体主要是指新闻作品要用事实说话,而且多用形象的可感性事实说话。
读者对这样的事实容易产生兴趣,接受和理解得也快。
若只有抽象的、概括性的材料,读者阅读起来会感动吃力,也就谈不上可读性了。
这就要求在写作时选题角度、报道内容要具体,叙述以及情节、细节也要具体。
例如在报道公民素质问题的新闻中,记者选择了雨天公共雨伞有借无还这个具体的事件进行采写,并且内容具体到了某个公共场所、某个时间,文章中情节细节均比较具体。
虽然说这是个老话题,但在记者的这番工作下,新闻就有很大的可读性,并吸引了读者的眼球。
2、报纸新闻作品语言应更加生动
生动,通常是指把新闻写活,即要求新闻报道富有感染力。
要做到生动,首先是尽量要见“人”,这是让新闻活起来的一个关键。
在绝大多数新闻事件中,人是最活跃的因素,或者说人是新闻事件的主体。
人和人的生活对受众来说,往往具有最高的心理上的接近性。
因此往往在通讯中比较容易体现“见人”,消息也同样要注意这点。
1966年2月7日,《人民日报》发表了大通讯《县委书记的榜样——焦裕禄》,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播音员那充满深情的浑厚的声音,如在中国上空,爆裂了一颗精神原子弹,震动了中国亿万群众,感动了中国的广大干部。
焦裕禄复活了,他走进了人民的心中。
之所以这篇通讯能够深入人心,产生这么大的影响,就是因为他以人为主,写的生动,增强了可读性。
3、报纸新闻作品语言应更加通俗
通俗,就是要把新闻报道写得深入浅出,明白如话。
英国报业之父笛福在谈到他的写作原则时说,假设对500个不同职业的群众讲话,要使每一个人都听得懂。
西方新闻界也十分重视新闻的通俗化。
20世纪40年代美国的有关专家曾研
究出岗宁公式和德尔与崔尔公式来解决可读性问题,在两个公式中都有对通俗化的要求。
具体来说,要做到通俗首先应该解决“新闻官腔”的问题;其次要学会“第二种翻译”即用浅显的文字、生动的比喻或者老百姓熟悉语言来讲述、表达或说明新闻报道中的内容;最后要巧妙地处理新闻报道中的数字。
二、从受众兴趣和民意的角度谈加强报纸新闻作品的可读性
1、报纸新闻作品应充分考虑受众兴趣
受众是指新闻信息的接受者,是新闻报道的最终评价者。
要增强新闻作品的可读性首先应该极大满足受众的兴趣,做到关注受众兴趣的系统性、集中性、层次性和运动性,其次积极地引导受众兴趣,树立样板,设置议题,因势利导。
报纸新闻作品满足和引导受众兴趣可以从以下这个例子中看出:第十九届金鸡百花电影节于2010年10月12日-16日在江苏江阴举行,第三十届大众电影百花奖也在10月16日的闭幕式上同时揭晓,作为中国电影界的盛大节日,广大受众对此表现出了极大的关注,因此在最近几日的报纸上,各大新闻媒体都抢占报纸的重要版面对电影节进行报道,尽最大程度满足受众兴趣,同时报纸新闻作品还积极引导广大受众兴趣,对电影节中出现的插曲和故事进行大批报道,这样报纸新闻作品的可读性便提高了。
2、报纸新闻作品应充分考虑民意
民意即人民群众的共同的、普遍的思想或意愿。
从定义上可以看出来民意是人民的想法,然而在当今传媒充斥社会和生活的情况下,民意其实也就是广大受众的意愿,所以研究报纸新闻作品可读性则必须从民意这一角度进行探悉。
民意有两个方面,第一方面是民情民生,其实也就是受众身边的事情、受众所在生活环境的情况。
例如《南方日报》从2009年2月11日开始,对广东列入国家级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系列报道,我们都知道《南方日报》是中国共产党广东省委机关报,面对广东省,这点贴近广东省民众的做法增强了报纸新闻作品的可读性,使得更多的受众去关注和阅读《南方日报》。
第二方面则是民声即广大受众的共同舆论、共同意见、共同心声。
在全国传媒中,南方报业传媒集团的民意是做的最好的,它倾听群众声音,认真深入探讨群众意见,真正的做到深度报道,表达受众民意。
《南方都市报》对“沈玉娇案的报道”使得“沈玉娇案”成为了全国瞩目的带有强烈法律争议、道德审视和行政问责的大事件。
在这个事件中众多媒体把民意表现的淋漓尽致,最后推动了事件走向民意的方向。
我们在这里着重提的就是因为报纸新闻作品表现民意,发表民声,才得以增强了可读性,吸引了受众的关注。
三、从受众心理角度加强报纸新闻作品的可读性
1、报纸新闻作品应考虑受众个性化心理
受众的个性化心理是指受众在参与传播的过程中,更加强调个性,更加注重自我需要和精神生活的实现和满足;在对媒介信息进行接触、理解和批判时,更多地依据自我的标准;并且希望主动地参与到传播过程中去,自由地发表自己的个人见解和主张。
受众的个性化心理,要求报纸新闻作品在采写时应向多元化发展,尽可能满足受众个性化需要。
以《楚天都市报》为例,报纸上的新闻作品分为了追问新闻、体验新闻、重点新闻、综合新闻、民生新闻、经济新闻、本地新闻、热线新闻、社会新闻、法治新闻、娱乐财经新闻、人文新闻、教育新闻、体育新闻等十几种新闻类型,这就最大限度了实现了新闻作品的多元化,满足了受众的个性化心理,增强了新闻作品的可读性。
2、报纸新闻作品应考虑受众务实心理
凡是在时空距离和心理距离上同受众接近的信息内容,都容易引起受众情绪情感上的共鸣,引起更多的关注,这就是受众的务实心理。
要增强报纸新闻作品
的可读性,就必须要考虑满足受众的务实心理,从受众身边入手,从受众心理入手。
当今各个地方报纸,均设有本地新闻专栏,专门采写报纸所在地区的新闻,当新闻中出现受众熟悉的地方或人时,受众便会表现出极大的兴趣,会对新闻作品表现出极大的关注,这点就是增强了新闻作品的可读性。
3、报纸新闻作品应考虑受众的获益心理
受众往往带有一点功利性目的主动地参与传播过程,自觉地维持传播关系,例如为了获得新知识、新经验、能帮助进行决策的信息以及建立或维持有利的人际关系等。
受众在阅读新闻作品时往往想要从新闻作品获得自己需要的信息,获得对自己有益的内容,这时报纸新闻作品如果考虑受众的获益心理,无疑会增强报纸新闻作品的可读性。
近期报纸关于蜱虫的新闻报道,为广大受众提供了蜱虫的防治方法,有利于广大受众的身体健康,在这则新闻报道中受众可以从中获得有益于自己的信息,于是更多的关注新闻作品。
本文从新闻语言的具体、生动、通俗的角度,受众兴趣民意的角度,受众个性化、务实、获益的心理的角度探讨了如何加强报纸新闻作品可读性的问题,最终得出了一些增强报纸新闻作品可读性的方法,相信这些探讨与分析能够带给报纸传媒一些帮助,带给新闻采写者一些帮助。
参考文献:
[1].刘明华徐泓张征:《新闻写作教程》,2002年3月第1版,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南方报业传媒集团新闻研究所:《南方传媒研究》第十九辑,2009年8月第1版,广州,南方日报出版社。
[3].董璐:《传播学核心理论与概念》,2008年9月第1版,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