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省蓝田县高中生物第三章区域产业活动第三节工业区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三节工业区位因素与工业地域联系

(第1课时工业区位因素)

【说教材】

《工业区位因素与工业地域联系》是高中地理湘教版必修Ⅱ教材第三章第三节的内容。本节教材由两部分组成。其一是工业的区位因素,其二是工业联系和工业区域。第1课时主要内容是工业的区位因素。

(一)说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高中人文地理有关人类空间活动的章节中贯穿了区位的理念,从城市、农业、工业、到交通区位,把人文地理各章节有机的联系在一起,成为人文地理部分“活动的灵魂”。而工业和农业是国民经济的最基础的物质生产部门,然而工业又因其特点在区位因素及区位选择上比农业更加复杂了,所以,工业的区位因素与区位选择是对前面知识的深化,也为后面的知识做铺垫,也是高考必考的知识点,在教材中具有重要地位,并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

(二)说教学目标

依据《课程标准》对本节课的要求:“分析工业区位因素,”我确定本课时的三维目标如下:

知识与技能目标:

1、分析影响工业区位的主要因素。

2、理解影响工业区位的因素是发展变化的。

过程与方法目标:

1、通读教材,利用建构法、分析影响工业区位的因素,形成读文建构的能力。

2、通过实例引导学生讨论分析影响工业的主导区位因素,并作出适当的评价。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培养自主探索、深入思考的钻研精神和取长补短、相互协作的团队精神,并形成积极的学习态度。

2、由环境对工业区位选择的影响,培养学生的环境意识,树立当好一个企业家(工业发展)必须坚持可持续发展的思想。

(三)说教学重点、难点

依据工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及工业的发展和布局对实现国富民强的作用,我想引导学生站在决策者(企业家)的角度分析不同工业布局的区位选择,为此,本节我确立的教学重

点是:

1、影响工业区位的主要因素。

2、运用工业区位选择的原理对工厂进行合理选址。

依据学生生活阅历浅,对工业生产实践接触少,判断某个工厂区位的主导因素及合理布局有定的难度;地图是地理学科的第二语言,分析地图是地理学习的基本技能之一,高一新生初步接触风向频率图,并有一定的难度,为此,我确定的教学难点有:

1、判断影响某个工厂合理布局的主导因素,及合理布局。

2、风向频率图的判读。

【说教学方法】

教材内容的设置给教师在教学环节的设计上很大的空间,本节课将引入一些具体的工业类型由学生自主探究完成,进而培养学生读图析图、解决问题的能力。“教无定法”,“以学定法”是新课程“以人为本”的教育思想的体现,根据课标要求及教学重、难点的确定,结合学生的实际学情确定的教法如下:

1、建构式教学法:构建知识、明确目标、把握重点。

2、自主合作学习法:自主参与,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

3、提问导学法:运用自学的方式,形成解决问题的实际能力,生成问题法。

5、读图分析法、材料分析法

【说学情】

教育理论告诉我们:“认识并非是主体(学习者)对于客观实在的简单的、被动的反映,而是一个主动建构的过程,在建构过程中,主体已有的认知结构发挥了特别重要的作用,并处于不断的发展之中”。地理科学源于生活,学生在学习本节内容之前,对工业区位因素已有所了解,但是了解的并不深入。从心理特点及学习兴趣看,对教师依赖性强,自主性弱,应激发学习兴趣。

【说学习方法】

在此,教师应充分发挥主导作用,课堂中一些重点问题应以探究形式,层层深入,以学生作为主体,自主生成问题的结论。

结合学情及教学重、难点,确定的学法如下:

1、自主建构法,学会梳理教材,把握知识点。

2、学会从生活中尝试发现地理问题,解决问题,产生兴趣。

3、小组合作学习,互帮互助,合作交流。

4、材料实例分析,读图分析,对比分析结合法:学以致用,提高知识的运用能力,分析能力,学会举一反三,触类旁通,拓展延伸。

【说教学过程】

怎样把教学方法和教学内容有机的结合起来,关键就要看教学环节的安排,接下来我将重点说说教学过程:

1.创设情境,激发兴趣,导入新课,假如你是一个创业者,你会选择建一个什么工厂,你

会考虑哪些因素?

2.新课教学,主要包括四个主要内容,不同工业的主导区位因素、工业区位因素的变化以及工业区位的环境因素。主要通过引导-读图-讨论原因-分析案例-解决问题。整体的思路是导学结合、图文练习、活动探究来生成问题,进而解决问题。

(1)不同工业的主导区位因素:多媒体展示相关图片与资料,安排学生分组探究和讨论制糖厂、饮料厂、炼铝厂、制鞋厂、美国硅谷和北京中关村工业的主导区位因素。并通过连线和填表练习题,巩固工业的主导区位因素。

(2)工业的主要区位因素:通过分析一系列问题:日本工业带为什么主要沿太平洋分布,以及我国陇海-兰新沿线工业地带和长江沿岸工业地带的实例。考虑土地因素,首饰加工厂、钢铁厂的区位有何不同?为什么会集中了众多的石油化工企业?而数千家电子工业企业却集中在右图区域(美国“硅谷”)?其影响因素是什么?使学生清楚不同的工业部门在区位选择时需要考虑的主导因素各不相同,但是,他们也有共同的影响因素,主要有三大因素:运输、土地、集聚。

(3)工业区位因素的变化:思考问题:同一种工业类型的他们的主导因素一定相同吗?以及展示:鞍钢和宝钢的资料培养学生用动态的发展的观点来看待问题,用发展的眼光研究工业的区位变化。

(4)工业区位的环境因素:通过分析北京首都钢铁厂要拆迁到河北省唐山市以及不同污染企业的区位不同,不仅使学生明确工业的区位因素中还要考虑环境因素,而且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可持续发展的意识。

设计意图:使学生通过读图和资料,在了解和研究客观事实的基础上进行分析归纳,建立知识间的联系,从中学会合作,学会学习。同时,通过分析实例和典型案例,提高学生对地理问题的分析能力、归纳能力,以及学以致用的能力。并且层层递进、步步深入,使学生体会到地理学习的乐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