黔系军阀混乱史(二)护国之战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黔系军阀混乱史(二)护国之战
响应护国
1915 年(民国四年)12 月 12 日,袁世凯称帝,宣布改中华民国为中华帝国,将民国5年改为洪宪元年。

云南首举护国义旗,王文华力劝刘显世桴鼓相应,刘不纳,谓云南一省讨袁是“以卵击石,自取灭亡,贵州万不能从井救人,同趋灭顶”。

并向袁密告王,称“文华辜负天恩,自外生存”。

王文华被激怒,对刘显世说“吾辈与共和同命,事在必行。

爵使请以第1 团兵变告北廷,杀身灭族,文华自当之。

华而有成,利仍归爵使”。

贵州各界亦强烈要求当局响应起义,宣布独立,脱离袁世凯统治。

《贵州公报》发表《卫黔即以卫滇》的文章。

知识界人士上书刘显世云: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将军巡按可欺,广大人民不可欺。

1 月 17、18 两日,省城绅、学、商、农、工各界代表两千多人,在省议会堂连续举行大会,声讨袁世凯罪行,推派数百名代表到护军使署递交上书,要求举兵护国。

王文华
1916 年 1 月24 日,戴戡率云南护国军一部抵达贵阳,顺势劝说刘显世尽快举兵。

1 月27 日,刘显世在外有云南护国军驻筑,内有全省军民的推动下,宣布贵州独立,出任贵州都督,发布讨袁檄文。

蔡锷将滇、黔两省护国军合编为“护国滇黔联军”(即护国第 1 军)。

1 月28 日,蔡锷、唐继尧、刘显世联名任命戴戡为滇黔联军右翼军司令,统辖东、北两路黔军。

北路黔军,由驻桐梓、松坎等地的熊其勋第5 团,和继圣第6 团(和继圣不愿反袁出走,由副团长胡忠相继任)合编为一个梯团,熊其勋任梯团长,共有官佐士兵两千余人。

东路黔军,由驻贵阳的王文华第1团,驻铜仁的彭文治第2 团,驻天柱的吴传声第3 团,合编为东路支队,王文华任支队长,总兵力不足4000 人。

左为戴戡,中为蔡锷,右为陈国祥。

出战川南
1916年2月3日,右翼军总司令戴戡,带炮兵、机关枪兵各一队,
从贵阳出发,经遵义于13日抵达松坎镇,就地设司令部,指挥北路黔军熊其勋梯团作战。

北洋军曹锟以重庆为据点,令川军第1师刘虎臣、阎相文、张鹏舞等团进驻川南綦江一带。

3月初,又将北洋军齐燮元旅、李炳之旅调往綦江,力阻护国军入川,严防重庆受到攻击。

綦江一线成为仅次于叙府(宜宾)、泸州的第 3战场。

2月14日,熊其勋梯团,以李雁宾为前敌指挥,分路向綦江前沿阵地发起攻击。

东路攻青羊寺,西路攻东溪,中路直取九盘子,战线宽 40 公里。

九盘子,两山壁立,中通一线,素称川边天险。

北洋军有4 营之兵,凭险扼守。

14日晨3时,中路支队向敌军前沿阵地进逼,6时发起总攻,顿时,山尾火起。

为夺占高地,士兵从悬岩攀藤附葛而上,节节仰攻,炮兵发炮击中北洋军阵地,恰时,北风骤起,大火顺风燃烧,敌营一片混乱。

追兵乘势冲入敌营,白刃格斗,激战一小时,占领九盘子金山,北洋军溃逃,晚9时,中路支队占领赶水。

中路首战告捷,遂即联络西路,两军夹击,一举攻占东溪。

青羊寺,北洋军有步兵一营,机关枪兵两排。

东路支队从14日拂晓开始攻击,一直战斗到下午3时,方将敌军击溃,占领青羊寺。

熊其勋梯团,经一天激战,取得三战皆捷的胜利,击毙北洋军连排长5名,士兵200余名,俘虏营连排长7人,士兵230人。

2月18日,熊梯团击溃敌军一个团,占领马垭口,前锋直逼距綦江城仅10公里的桥坝河、鸡公嘴。

在桥坝河谷地遭北洋军伏击,进攻受挫,北洋军得以喘息机会。

川边初战,历时4天,歼敌2000余。

护国军第3 军参议殷承瓛率赵钟奇梯团华封歌支队,改编为右翼军北路后,于2月17日抵达松坎,遂即加入北路熊其勋梯团进攻綦江的战斗。

此时,在川南的主战场—泸州、纳溪前线告急。

蔡锷为牵制北洋军向泸州增援,电令北路加速进攻綦江,进而西攻江津,截击增援泸州的北洋军。

曹锟为保住綦江,调川军刘、阎、张3团,麇集綦江、江津一线。

双方在两地之间的龙台寺一带展开一场恶战。

熊其勋梯团第6团的一个排开往龙台寺,另有一排进抵高庙子,立足未稳,北洋军蜂拥而至,第6团两排陷入重围,众寡悬殊,大部
牺牲。

护国右翼军司令部,立即调集重兵进行反击。

命第5 团一部及第 6 团在东溪的 4 个连、华封歌支队第 1、第2 两营,迅速向龙台寺一带开进,以打破北洋军设置的綦江、江津防线,切断其泸州补给线。

2月23日,熊其勋亲自指挥部队向北洋军发起猛攻,一举夺回龙台寺、狮石岩要隘。

次日,北洋军由江津调步兵一团,配有大炮6门机枪2挺,经三角塘,反扑龙台寺,以优势兵力包围护国军1个连,重新夺回龙台寺。

并欲速占东溪,抄袭护国军后路,将护国军分割消灭。

梯团长熊其勋察觉北洋军的意图,命华封歌支队配合梯团,从四面围攻龙台寺北洋军,激战一昼夜,毙敌300余人,北洋军溃至三角塘,护国军复占龙台寺。

2月28日,北洋军重金收买当地土匪70余人,着便衣偷袭马垭口阵地,护国军遭暗算。

29日,北洋军又从油罗坪据点抽调部分主力,绕至护国军右侧翼,抄袭蒲河、青羊寺、扶欢坝等处。

因守在油罗坪河对岸的护国军奋起迎战,将蒲河等地北洋军各个击破,迫敌军退回油罗坪,并乘胜将其包围。

油罗坪中间是一小平坝,四周悬岩绝壁。

北洋军扼险固守,两军对阵7 昼夜,相持不下。

于3月6日,护国军诱北洋军出阵,激战于石南垭、二涂岩、上坝等处,熊其勋亲临前线指挥,大胜北洋军,占领二涂岩,追至小栅门,毙敌百余人。

10日,双方又激战于草坪垭,护国军经过血战拼搏,北洋军700余官兵被歼。

14日,护国军与北洋军5个营再战于石牛口、割草坪一带,毙伤北洋军数百名,缴获一批枪支弹药。

护国军与北洋军经过一个多月的交战,双方都需休整。

北洋军为确保重庆大营,控制长江交通线,不断向綦江增兵,总兵力约达两万之众,并把防线扩大到上至江津,下至涪陵。

护国军因战线过长,兵力分散,失去优势。

为保存实力,避免腹背受敌,改变战略,由进攻变为防御,从綦江附近的东溪、赶水等地,退回松坎。

把军队配置在川黔交界的羊角老酒店垭、温水、习水一线,作牵制敌军之势。

3月22日,袁世凯被迫宣布取消帝制,指使北洋军将领与护国军谈判。

31日,川南战场开始停火,先约定一周,后为一月,直至6月6日护国之战结束,再未开战。

鏖战湘西
湖南省是中原通向西南边疆的要道,护国军与北洋军均视湘西为战略要地。

护国军在出师方略中规定,由贵州出湖南,配合在川护国军主力,以减轻侧面受攻的威胁,进而占领湘西,沿江东下,会师武汉。

袁世凯在进攻云南的谋划中,亦以重兵进驻湖南,作为第1 路进攻路线。

故此,湘西地域成为仅次于四川的第二战场。

1916年1月,护国东路黔军分3路直逼湘西。

支队长王文华率第1团,从贵州出发,日夜兼程,于是月30日抵湘黔边界,设司令部于龙溪口;吴传声率第3团从天柱直指洪江;彭文治第2 团从铜仁向湘西麻阳挺进。

在湘西的北洋军为第1路军,由司令官马继增督率所属第6师和1 骑兵队,1炮兵队,设大本营于沅陵。

前锋汪学谦旅驻沅州(芷江);张中和旅驻麻阳;湖南陆军第1旅胡叔麟部驻洪江、黔阳。

总兵力号称10万,实为3万,且兵种齐全,武器精良。

北洋军自恃强大,前锋汪学谦致函黔军,谓“贵州兵单响绌,器械陈旧。

若是我们发起进攻,早已饮马滇池了”。

2月2日,汪旅以一混成团由沅州直上,其前锋占据晃州(新晃)。

1916年2月3日,王文华利用北洋军傲慢轻敌、官兵欢度除夕之际,命第1团胡瑛第2营偷袭晃州城。

第2营借夜色突然发起攻击,北洋军正酒酣耳热,骤遭打击,惊慌失措。

经过3个小时战斗,将城池攻破,北洋军溃逃。

王文华将司令部移至晃州城内,并令第1团乘胜追击。

袁祖铭第1营在吴公关与北洋军激战一昼夜,歼敌百余名,于4日下午占领吴公关。

2月3日,吴传声第3团由天柱出发,一举攻克泸平,乘胜出兵金厂,抄间道于5日袭占黔阳。

6日又攻克湘西军事要地洪江,守军胡叔麟退到武冈。

东路护国黔军连克湘西3城后,决定进攻北洋军重点扼守的沅江。

2月7日,王文华率部进击,途中在大关与北洋军遭遇,激战4昼夜,毙敌百余人,将北洋军击溃。

12日占领小关,13 日逼近沅州。

同时,吴传声第3团由洪江分兵斜出,向沅州疾进。

从2月13日起,第1团
攻东南门,第3团攻西北门,两团夹击,经过一昼夜战斗,将守军压缩到城内,遂即焚烧民房、民船、抢劫民财,弃城东窜。

吴传声率部断其去路,将敌军包围。

北洋军组织人员、火力,冒死突围。

团长吴传声,身先士卒,冲向敌阵,激战中身亡。

第3团官兵奋不顾身,同敌军拼杀,歼其大部,终将沅州占领。

北洋军旅长汪学谦只身化装逃遁。

担任北路进攻麻阳的黔军第2团团长彭文治,反对讨袁,弃职潜逃。

副团长卢焘升任团长,两次进攻黔阳,均未成功。

沅州大捷后,再次兵分3路进击麻阳:一路出漾头,一路出小坡,一路出大兴。

北洋军不断向麻阳增兵,第2团多次攻城不下,支队长王文华率第1团一部增援。

2月16日拂晓,敌对双方在麻阳城下展开激战。

10余小时胜败难分。

黔军组成敢死队,胡刚任大队长,令狐配任分队长,率队翻越城墙而入,实施内外夹击战术,战斗直至深夜,北洋军伤亡数百名,夺路向凤凰厅逃窜,黔军遂即占领麻阳。

在东路护国黔军进攻沅州期间,接受黔军指挥的地方游击军统带王华裔,联合湘南步兵统带周则范,于2月12日进攻靖县。

靖县是湘西南重镇,西通贵州镇远,南达广西柳州,东与邵阳相邻,北接辰溪、沅州。

北洋军以两营兵力固守。

游击军与北洋军激战一昼夜,守军不敢恋战,弃城逃跑。

游击军乘胜追击,连克通道、绥宁诸城。

卢焘
东路护国黔军,入湘作战,不过两周,连胜11仗,占领湘西8 县,歼北洋军3个混成团,击溃、毙伤敌军约万人。

长江下游诸省为之震动,袁世凯统治集团上下不安。

第一路司令官马继增屡遭袁的申斥,于2月16 日“暴死’’在前线。

袁世凯为稳定军心,立即任命马之下属第10旅旅长周文炳继任第一路司令。

并将原调往四川已抵达湖北宜昌的第3师之一部改调湘西,又命驻岳州的北洋军兼程疾进湘西。

一时间,在湘西的北洋军又增加4个混成旅。

袁世凯还以饷银枪械援助湘西镇守使田应诏,命其牵制护国黔军。

又在宝庆(邵阳)招募退伍兵2000 余人,到湘西前线。

东路护国黔军亦相应加紧战略部署。

护国第3军参谋长韩凤楼率
部分护国滇军抵达湘西前线,韩与王共同负责指挥战事。

黔军以3营兵力在左翼,固守麻阳,截断北洋军南北联系;以3营兵力在右翼,固守沅江,派兵由洪江攻击溆浦,同时联络与策动湘军反袁,作护国军的应援;以驻洪江的游击军王华裔部进攻武冈,牵制敌军。

王文华率领新配备的炮兵、机关枪队,转赴铜仁统筹指挥并策应各部的攻守战。

3月初,北洋军在湘西一线大举反扑,司令官周文炳率部向黔阳;3月8日,刘跃龙向武冈;中旬胡叔麟向绥宁;汪学谦旅向洪江、黔阳等地进攻。

3 月9日,进犯绥宁的北洋军与王华裔的游击军、湖南步兵统带周则范部交战,双方激战4昼夜,击毙北洋军连长及士兵数十人,迫敌军退回原地,闭地死守。

北洋军避开护国军主力,绕道偷袭洪江得手。

北洋军卢金山混成旅全力围攻沅州,护国军奋战 3 昼夜,终因弹尽动撤出沅州。

在麻阳、黔阳一线,北洋军集结优势兵力反扑,护国军在游击队的配合下尽力反击。

袁世凯撤销帝制后,蔡锷于4月6日命令东路护国军停止战斗。

6月6日,袁世凯死,黎元洪继任大总统,护国战争宣告结束。

湘西之战,黔军阵亡团长1名,官长60余员,士兵 300 余名。

7 月5 日,王文华率部自龙溪口凯旋返黔,沿途受到热烈欢迎,16日抵达贵阳。

北路护国黔军亦于同月26日护卫戴戡进入重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