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机叶片防雷-邱传睿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L. & A.
雷击地面目标的选择性
雷击点选 择趋向电 场强度最 大的地方 (地表突 出物,风机 正好是地 面突出物) 雷击点选 择趋向土 雷击的选择性图 壤电阻率 低的地方
50 - 100m 多岩石土 壤 雷 - - -- - 云 - - - - - -- - - - -
++ + ++ + + + + ++ + + + ++ +(高导电 率)
松下公司在2006的研究试验
1、小叶片试验(3m长 ) 压力上升与电弧能量成正比,和体积成反比。 风机叶片内部放电,叶片内的压力将会增加,压力 上升引起叶片损坏。 2、实际叶片试验(用29.5m.叶片试验) 电荷放电可以直接进入叶片而不是通过接闪器。 正极性电荷比负极性电荷更能侵入叶片。 安装在叶尖的接闪器容易接受直接的电气放电。 叶片外表面安装碟形接闪器时,叶尖到内部的导体 间发生电气放电。
雷电造成长时间的停机
平均停机时间(天)
发电 轮 电气 变频控制 机 叶片 毂 设备 器 系统
齿 轮 箱
机械 刹车
—— 在北欧国家,每100台风力机,一年有4 至8次雷击故障。 —— 在德国,安装在低山地区的风力机,每 100台风力机,一年雷击故障多达14次。 —— 7%到10%的雷击故障与叶片损坏有关。 —— 43%到51%的雷击故障与控制系统有关。 —— 20%到32%的雷击故障与电源系统有关。 —— 和平均故障比较,雷击故障损失的能量多 40%,停机时间多20%。 —— 虽然叶片的损毁是最昂贵的损坏,但最普 遍的还是控制系统损坏。
轴承刷、鉄刷、防雷刷
减少雷电流通路的电阻
必须强调: 雷电是电流源,在通路里增加电阻,但 电流不会变小——因为雷云中有大量电 荷补充。 电阻增大只会使电流的发热增加。 雷电流的发热Q=I2Rt 转移电荷的时间变长(每次雷击要转移 足够的电荷),R和t都增加了,但I为非 变量。所以发热增加。
叶片防雷的部分考虑
大电流试验
目的:检验叶片在遭到雷击时的耐雷能力 接闪器:接闪器电荷转移能力必须合格 ,测 试用单次长持续时间(例如0.5s,600A)雷 击300C电荷。 引下线:只考虑电流而不涉及电弧,判据是 电阻热。试验时注入代表首次回击的冲击电 流。用的是典型值10/350s,200kA,比能 10MJ/Ω。后续雷击的为0.25/100s、200 kA/s、峰值为50kA的快速冲击。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风力 发电机组(WT)易遭雷击
风电机组都设置在风 力强大的地区,例如 海岸、丘陵、山脊, 而这些地区正是雷电 多发区。由于都愿意 将风电机组设置在高 于周围地区的制高 点,并且远离其它高 大物体,因此它更加 能吸引雷电。还有一 个问题是设置在丘陵 和山脊的风电机组的 接地,这些地区的土
壤导电性能相对较 差。
美国人的雷害分析
美国国家雷电研究所,2008年6月对该例的研究如下)
1 水汽和湿度、气压和温度的作用:测到内侧材料中产 生的水汽压力不同,水汽能够凝结在叶片内表面,用在 结构横梁(spar )和玻璃纤维间蜂巢栅夹层的聚氨酯泡 沫有可能改变吸收和渗透的程度。 2 湿气可能穿透叶片内部的不同位置,引起不均衡。 3 由于过去遭到雷击,湿气可能通过以前的结构裂缝穿 透叶片。 4 对叶片表面孔隙的修理导致水汽的进入。 5 雷电的高温(25000℃)和残余水汽的结合。可以使 水汽急剧膨胀,进而破坏部分或全部的叶片(压层分裂、 导流线裂断、尾缘破损、叶片分离、 纵向断裂、横梁 分离、液压油或润滑剂着火、部分或全部叶片损坏)。
日本
叶片的损坏,都和直击雷有关
下面就简单介绍雷电的机理
雷云放电
可以认为雷击是一个电流源。目 前纪录到的单次雷击电流最大值 在300kA左右。 纪录到的电荷转 移和比能的最大值分别为400C和 20MJ/Ω。在世界范围,这些最 大值发生的百分比极少。中等量 值的雷电流峰值大约为30kA,转 移电荷和比能分别为5.2C和 55kJ/Ω。此外,雷击的电气特性 随雷闪的类型和地理位置而变化。
上行先导向下行先导靠近,同时下行 先导也向上行先导靠近,若下行先导 成功“赢得这场竞赛”便在地—云之 间,形成一条高电离通道,允许大量 的电荷以毫秒传递。这是下行雷,反 之,若若上行先导成功“赢得这场竞赛” 便在地—云之间出现上行雷。 闪电过程的整个周期为0.1~ 0.5 秒, R 有的达到1秒 雷安
叶片损坏现象和机理续
4、在叶尖雷击点和导体部件之间常会形成内部电弧。 有叶尖刹车的叶片的损坏常局限在叶尖部分,而叶片主 体保持完好。当叶片主体内部形成电弧时,常可看见有 叶尖刹车的叶片主体的损坏。在控制叶尖刹车的钢丝没 有足够的截面积将雷电流从轴尖传递到轮毂时,经常会 发生叶片主体损坏的情况。对于有副翼的叶片来说,叶 片就会完全毁坏。 因此,导致风力机叶片严重损坏的现象是叶片内部的雷 电弧周围形成了压力冲击波。当雷电弧在叶片外表面形 成或当传递雷电流的金属部件的截面积足够大时,风力 机叶片的损坏会比较小
R
雷安
L. & A.
雷安防雷, 创造安全! ***
雷电袭来, 你的风力机安全吗?
风力发电机组 可靠性中最关 键的一个问题 是雷电防护。 随着风力机高 度和发电功率 的增加,雷击 风力机的概率 也会成正比增 长。风力机
部件中最危 险的是风轮 叶片。
风电机组 叶片的雷 害与防雷
邱传睿 成都兴业雷安电子公司 总工 林毅农 成都兴业雷安电子公司 副总工 2009-09-02
R
雷 安 一、风机叶片的雷害
L. & A.
现代风电机组提出了其它建筑物不曾有的防雷问题。这 些问题是: ——风电机组是高度超过150m的高大构筑物; ——风电机组常常布置在非常容易受到雷击的场地; ——风电机组的许多暴露部件,如叶片和机舱盖往往由 不能承受直击雷或传导直击雷电流的复合材料制成; ——叶片和机舱是旋转的(不利导流); ——雷电流必须通过风力机的结构传导到大地,因此, 实际上大部分雷电流将流经或靠近所有的风力机部件 (SPD要特制,必须满足电磁兼容要求)。 ——风电场中的风电机组相互电连接置往往位于接地条 件不好的区域。
雷害结论
导雷线(引下线)未按设计 规定传导雷电流。 雷电中水汽和空气 膨胀产生内部震动 波。雷电温度使内 部水汽迁移和膨胀 (变为水蒸汽)。 同时超强的压力迫 使叶片连续损坏。
R
雷安
L. & A.
2、日本拍摄的风机叶片引雷
照片是一台 600kW的风力机 被雷击中,后来检 测发现雷击点在叶 尖的接闪器处,这 次雷击没有造成叶 片损坏。另一处的 1000kW风力机, 虽然接闪器的电荷 达到739C,也未 遭到损坏。
根据叶片雷害的机理,看两个例子:
1、美国Texas南风场雷害 该地雷闪密度为每年每平方公里五至六 个,2006到2008年3年中,该场5%的风 力机叶片被雷击损坏,2008年4月6日发 生的雷害击坏的155号机的4608号叶 片,美国国家雷电监测网报道当时 (08.36.38)记录的该地雷电电流为 10kA。
导流系统(引下线)、接地系统与 叶片雷击损坏的关系
风力机的接地和导流系统 (引下线)对叶片的雷击损 坏有相当的影响:雷电流最 终要流向大地,由叶片-轮 毂-转轴-塔基-地网入地。叶 片和机舱是旋转的 ,即使叶 片设计的很好,但传导电流 的系统(导流线、连接器和 转动部分的各类防雷连接刷) 和接地系统的电阻过大也会 使导流不畅,并在叶片上产 生过热。
下行雷与上行雷
国外研究,风场叶片上发 生的上行雷为多,其原因 就是建筑物或地面突出物 将有先导向上发展,成为 雷闪的主流
由下向上的闪击(上行雷)
雷云中的电荷引起与地表面电场增强,但通常不足以发 出向上移动的先导。然而山顶、高于地面的物体、高大 建筑物顶部和风力机的叶片等处,电场强度会明显增加。 这些地区,电场可以强到促使地面向雷云发出向上运动 的先导。高度超出地表面100m的 现代风力机,明显地 暴露在向上闪击中
原因研究 叶片无截雷器 (接闪器)时, 叶片截雷58%, 机舱截雷42%。 但有截雷器(接 闪器)后,叶片 截雷100%
日本风机雷电流实测
1、4%的雷击电流 电荷超过300C‘ 2、 1%的雷击电流 超过IEC规定的Ⅰ类 试验值(200kA、 300C 、比能 10MJ/Ω )
3、2006年12月6日 在一台1000kW风机 测得的最大电荷为 739C,但风机未坏。
在实验室对叶片作高压大电 流试验(日本松下)
长度为29.5m, 叶尖装有几个碟 形接闪器和棒型 接闪器。在叶片 中部也装有几个 碟形接闪器,接 闪器与导流线 (引下线)连接 后接到高压冲击 发生器上。
日本试验结果
施加正冲击电压时,接闪器的放电率为 100%,然而,施加负冲击电压时,接闪器的 放电率为70%,其余的电流直接流向引下线。 所以要做叶片大电流试验
雷击的连续性: 一次雷击多次放电
直击雷的危害 直击雷的破坏 作用主要是: 电效应破坏、 热效应破坏和 机械效应 破坏。
R
雷安
L. & A.
叶片损坏现象和机理
雷击点出现的典型损坏是 1、叶片表面复合材料开裂和灰化,以及雷击点的金属部 件烧毁或熔化(开裂-机械损坏、灰化—热效应的结 果)。 2、雷电在叶片内部形成电弧(风力机叶片的损坏最为严 重,空气中的电弧会存在于叶片内的空洞和叶片表面) (电气损坏)。 3、另一种损坏是雷电流传到复合材料层之间时,因为层 间有些潮气,内部电弧加热潮气引起压力冲击使叶片 爆裂或使叶片表面沿着前后缘和叶片承载梁处撕裂损 坏(小至叶片表面发生裂纹,大到叶片完全碎裂)。 有时,压力波会通过轮毂从受雷击的叶片传到其它的 叶片上而引起损坏。(热效应和机械损坏)
电荷消散
第一次回击时的电荷消散 第一次回击冲击电流能量大、幅值高、持续时间长。 电荷消散量大。 后续雷击时的电荷消散 第一次回击后,雷云中的其他电荷必须跟随消散, 因此出现后续雷击或连续电流。 后续雷击与首次雷击比较,持续时间短、幅值低、 能量少。然而,由于电流梯度(di/dt)高,后续雷击 的感应电压降高同时侧击叶片的风险大。持续 电流 转移了大部分电荷。后续雷击期间,有几百库伦的 电荷通过闪电道转移到接闪器(叶片上的接闪器)。 起到损坏叶片表面接闪器的作用。
先导入侵试验
先导入侵试验的目的是确定叶片上雷击可能发生的点 。 试验在高压实验室里将部分叶片(一般是叶尖)放置 在接地的平台上。接地平台模拟在平板与雷电先导和 叶尖间的等电位(下行雷)或上行雷之前的静电场。
确定接闪点(先导入侵点)
叶尖可能的3个角度30、60、 90和表示叶尖可能的4个方 向。 每个位置和每一种极性注 入3次冲击,每个叶片经受 了至少54次闪电。为了通 过试验,所有注入的冲击 都要对接闪器(雷电接收 器),有的在叶片的别处放 电,并穿透到叶片内部夹 层。 若先导入侵试验通 过,叶尖可以继续用大电 流设备做全部试验。
R
雷安
L. & A.
室内试验结论
试验后的 叶片改进: 叶尖装有几个碟形接闪器和棒型接闪器。 在叶片中部也装有几个碟形接闪器。碟形接闪器的 面积较大。此外导流线承载了全部电流。所以叶片 安全
LM公司叶片大电流雷击试验
雷电在叶尖周围电场极强 ,这种强电场出现 在雷电先导从云中向叶片接近的时候(下行 雷)或地面尖锐物(叶片) 周围与云间电场 変强,叶片处在雷云下的强静电场下(若电 场高到可以产生向上的先导,则形成上行 雷)。 随着有叶片向上的先导形成,先导向上去拦 截云中的先导,云中的先导与叶片向上的先 导(该点为雷击点)汇合,最后传导云中雷 电流,经风机有关部位 至大地消散。
美国在Texas南风场拍摄的叶片雷击损坏照片 雷击叶尖部位
美国在Texas南风场拍摄的2008年4月6日雷害叶片雷击损坏照片 照片看出内杆和导雷的导体都被击断
美国在Texas南风场拍摄的叶片雷击损坏后将损坏叶 片由风机取下的照片 损坏原因 分析:导 雷线未达 到设计水 平,叶片 内部的空 气和水气 在大雷电 流流过时 气化和膨 胀产生机 械力。
雷云的放电过程
地闪的发生和发展可分 为3个阶段 先导放电阶段; 回击阶段; 余辉阶段; 这里强调回击阶段的重 要性
闪电
沿着同一电离路径的整个放电过程称为闪电,其持续时 间可以达到1s以上。单个的闪电被称为雷击。云中先 导与风机迎面先导汇合形成完整的雷击
雷闪,一般打在 叶片的接闪器 receptor)处
雷击地面目标的选择性
雷击点选 择趋向电 场强度最 大的地方 (地表突 出物,风机 正好是地 面突出物) 雷击点选 择趋向土 雷击的选择性图 壤电阻率 低的地方
50 - 100m 多岩石土 壤 雷 - - -- - 云 - - - - - -- - - - -
++ + ++ + + + + ++ + + + ++ +(高导电 率)
松下公司在2006的研究试验
1、小叶片试验(3m长 ) 压力上升与电弧能量成正比,和体积成反比。 风机叶片内部放电,叶片内的压力将会增加,压力 上升引起叶片损坏。 2、实际叶片试验(用29.5m.叶片试验) 电荷放电可以直接进入叶片而不是通过接闪器。 正极性电荷比负极性电荷更能侵入叶片。 安装在叶尖的接闪器容易接受直接的电气放电。 叶片外表面安装碟形接闪器时,叶尖到内部的导体 间发生电气放电。
雷电造成长时间的停机
平均停机时间(天)
发电 轮 电气 变频控制 机 叶片 毂 设备 器 系统
齿 轮 箱
机械 刹车
—— 在北欧国家,每100台风力机,一年有4 至8次雷击故障。 —— 在德国,安装在低山地区的风力机,每 100台风力机,一年雷击故障多达14次。 —— 7%到10%的雷击故障与叶片损坏有关。 —— 43%到51%的雷击故障与控制系统有关。 —— 20%到32%的雷击故障与电源系统有关。 —— 和平均故障比较,雷击故障损失的能量多 40%,停机时间多20%。 —— 虽然叶片的损毁是最昂贵的损坏,但最普 遍的还是控制系统损坏。
轴承刷、鉄刷、防雷刷
减少雷电流通路的电阻
必须强调: 雷电是电流源,在通路里增加电阻,但 电流不会变小——因为雷云中有大量电 荷补充。 电阻增大只会使电流的发热增加。 雷电流的发热Q=I2Rt 转移电荷的时间变长(每次雷击要转移 足够的电荷),R和t都增加了,但I为非 变量。所以发热增加。
叶片防雷的部分考虑
大电流试验
目的:检验叶片在遭到雷击时的耐雷能力 接闪器:接闪器电荷转移能力必须合格 ,测 试用单次长持续时间(例如0.5s,600A)雷 击300C电荷。 引下线:只考虑电流而不涉及电弧,判据是 电阻热。试验时注入代表首次回击的冲击电 流。用的是典型值10/350s,200kA,比能 10MJ/Ω。后续雷击的为0.25/100s、200 kA/s、峰值为50kA的快速冲击。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风力 发电机组(WT)易遭雷击
风电机组都设置在风 力强大的地区,例如 海岸、丘陵、山脊, 而这些地区正是雷电 多发区。由于都愿意 将风电机组设置在高 于周围地区的制高 点,并且远离其它高 大物体,因此它更加 能吸引雷电。还有一 个问题是设置在丘陵 和山脊的风电机组的 接地,这些地区的土
壤导电性能相对较 差。
美国人的雷害分析
美国国家雷电研究所,2008年6月对该例的研究如下)
1 水汽和湿度、气压和温度的作用:测到内侧材料中产 生的水汽压力不同,水汽能够凝结在叶片内表面,用在 结构横梁(spar )和玻璃纤维间蜂巢栅夹层的聚氨酯泡 沫有可能改变吸收和渗透的程度。 2 湿气可能穿透叶片内部的不同位置,引起不均衡。 3 由于过去遭到雷击,湿气可能通过以前的结构裂缝穿 透叶片。 4 对叶片表面孔隙的修理导致水汽的进入。 5 雷电的高温(25000℃)和残余水汽的结合。可以使 水汽急剧膨胀,进而破坏部分或全部的叶片(压层分裂、 导流线裂断、尾缘破损、叶片分离、 纵向断裂、横梁 分离、液压油或润滑剂着火、部分或全部叶片损坏)。
日本
叶片的损坏,都和直击雷有关
下面就简单介绍雷电的机理
雷云放电
可以认为雷击是一个电流源。目 前纪录到的单次雷击电流最大值 在300kA左右。 纪录到的电荷转 移和比能的最大值分别为400C和 20MJ/Ω。在世界范围,这些最 大值发生的百分比极少。中等量 值的雷电流峰值大约为30kA,转 移电荷和比能分别为5.2C和 55kJ/Ω。此外,雷击的电气特性 随雷闪的类型和地理位置而变化。
上行先导向下行先导靠近,同时下行 先导也向上行先导靠近,若下行先导 成功“赢得这场竞赛”便在地—云之 间,形成一条高电离通道,允许大量 的电荷以毫秒传递。这是下行雷,反 之,若若上行先导成功“赢得这场竞赛” 便在地—云之间出现上行雷。 闪电过程的整个周期为0.1~ 0.5 秒, R 有的达到1秒 雷安
叶片损坏现象和机理续
4、在叶尖雷击点和导体部件之间常会形成内部电弧。 有叶尖刹车的叶片的损坏常局限在叶尖部分,而叶片主 体保持完好。当叶片主体内部形成电弧时,常可看见有 叶尖刹车的叶片主体的损坏。在控制叶尖刹车的钢丝没 有足够的截面积将雷电流从轴尖传递到轮毂时,经常会 发生叶片主体损坏的情况。对于有副翼的叶片来说,叶 片就会完全毁坏。 因此,导致风力机叶片严重损坏的现象是叶片内部的雷 电弧周围形成了压力冲击波。当雷电弧在叶片外表面形 成或当传递雷电流的金属部件的截面积足够大时,风力 机叶片的损坏会比较小
R
雷安
L. & A.
雷安防雷, 创造安全! ***
雷电袭来, 你的风力机安全吗?
风力发电机组 可靠性中最关 键的一个问题 是雷电防护。 随着风力机高 度和发电功率 的增加,雷击 风力机的概率 也会成正比增 长。风力机
部件中最危 险的是风轮 叶片。
风电机组 叶片的雷 害与防雷
邱传睿 成都兴业雷安电子公司 总工 林毅农 成都兴业雷安电子公司 副总工 2009-09-02
R
雷 安 一、风机叶片的雷害
L. & A.
现代风电机组提出了其它建筑物不曾有的防雷问题。这 些问题是: ——风电机组是高度超过150m的高大构筑物; ——风电机组常常布置在非常容易受到雷击的场地; ——风电机组的许多暴露部件,如叶片和机舱盖往往由 不能承受直击雷或传导直击雷电流的复合材料制成; ——叶片和机舱是旋转的(不利导流); ——雷电流必须通过风力机的结构传导到大地,因此, 实际上大部分雷电流将流经或靠近所有的风力机部件 (SPD要特制,必须满足电磁兼容要求)。 ——风电场中的风电机组相互电连接置往往位于接地条 件不好的区域。
雷害结论
导雷线(引下线)未按设计 规定传导雷电流。 雷电中水汽和空气 膨胀产生内部震动 波。雷电温度使内 部水汽迁移和膨胀 (变为水蒸汽)。 同时超强的压力迫 使叶片连续损坏。
R
雷安
L. & A.
2、日本拍摄的风机叶片引雷
照片是一台 600kW的风力机 被雷击中,后来检 测发现雷击点在叶 尖的接闪器处,这 次雷击没有造成叶 片损坏。另一处的 1000kW风力机, 虽然接闪器的电荷 达到739C,也未 遭到损坏。
根据叶片雷害的机理,看两个例子:
1、美国Texas南风场雷害 该地雷闪密度为每年每平方公里五至六 个,2006到2008年3年中,该场5%的风 力机叶片被雷击损坏,2008年4月6日发 生的雷害击坏的155号机的4608号叶 片,美国国家雷电监测网报道当时 (08.36.38)记录的该地雷电电流为 10kA。
导流系统(引下线)、接地系统与 叶片雷击损坏的关系
风力机的接地和导流系统 (引下线)对叶片的雷击损 坏有相当的影响:雷电流最 终要流向大地,由叶片-轮 毂-转轴-塔基-地网入地。叶 片和机舱是旋转的 ,即使叶 片设计的很好,但传导电流 的系统(导流线、连接器和 转动部分的各类防雷连接刷) 和接地系统的电阻过大也会 使导流不畅,并在叶片上产 生过热。
下行雷与上行雷
国外研究,风场叶片上发 生的上行雷为多,其原因 就是建筑物或地面突出物 将有先导向上发展,成为 雷闪的主流
由下向上的闪击(上行雷)
雷云中的电荷引起与地表面电场增强,但通常不足以发 出向上移动的先导。然而山顶、高于地面的物体、高大 建筑物顶部和风力机的叶片等处,电场强度会明显增加。 这些地区,电场可以强到促使地面向雷云发出向上运动 的先导。高度超出地表面100m的 现代风力机,明显地 暴露在向上闪击中
原因研究 叶片无截雷器 (接闪器)时, 叶片截雷58%, 机舱截雷42%。 但有截雷器(接 闪器)后,叶片 截雷100%
日本风机雷电流实测
1、4%的雷击电流 电荷超过300C‘ 2、 1%的雷击电流 超过IEC规定的Ⅰ类 试验值(200kA、 300C 、比能 10MJ/Ω )
3、2006年12月6日 在一台1000kW风机 测得的最大电荷为 739C,但风机未坏。
在实验室对叶片作高压大电 流试验(日本松下)
长度为29.5m, 叶尖装有几个碟 形接闪器和棒型 接闪器。在叶片 中部也装有几个 碟形接闪器,接 闪器与导流线 (引下线)连接 后接到高压冲击 发生器上。
日本试验结果
施加正冲击电压时,接闪器的放电率为 100%,然而,施加负冲击电压时,接闪器的 放电率为70%,其余的电流直接流向引下线。 所以要做叶片大电流试验
雷击的连续性: 一次雷击多次放电
直击雷的危害 直击雷的破坏 作用主要是: 电效应破坏、 热效应破坏和 机械效应 破坏。
R
雷安
L. & A.
叶片损坏现象和机理
雷击点出现的典型损坏是 1、叶片表面复合材料开裂和灰化,以及雷击点的金属部 件烧毁或熔化(开裂-机械损坏、灰化—热效应的结 果)。 2、雷电在叶片内部形成电弧(风力机叶片的损坏最为严 重,空气中的电弧会存在于叶片内的空洞和叶片表面) (电气损坏)。 3、另一种损坏是雷电流传到复合材料层之间时,因为层 间有些潮气,内部电弧加热潮气引起压力冲击使叶片 爆裂或使叶片表面沿着前后缘和叶片承载梁处撕裂损 坏(小至叶片表面发生裂纹,大到叶片完全碎裂)。 有时,压力波会通过轮毂从受雷击的叶片传到其它的 叶片上而引起损坏。(热效应和机械损坏)
电荷消散
第一次回击时的电荷消散 第一次回击冲击电流能量大、幅值高、持续时间长。 电荷消散量大。 后续雷击时的电荷消散 第一次回击后,雷云中的其他电荷必须跟随消散, 因此出现后续雷击或连续电流。 后续雷击与首次雷击比较,持续时间短、幅值低、 能量少。然而,由于电流梯度(di/dt)高,后续雷击 的感应电压降高同时侧击叶片的风险大。持续 电流 转移了大部分电荷。后续雷击期间,有几百库伦的 电荷通过闪电道转移到接闪器(叶片上的接闪器)。 起到损坏叶片表面接闪器的作用。
先导入侵试验
先导入侵试验的目的是确定叶片上雷击可能发生的点 。 试验在高压实验室里将部分叶片(一般是叶尖)放置 在接地的平台上。接地平台模拟在平板与雷电先导和 叶尖间的等电位(下行雷)或上行雷之前的静电场。
确定接闪点(先导入侵点)
叶尖可能的3个角度30、60、 90和表示叶尖可能的4个方 向。 每个位置和每一种极性注 入3次冲击,每个叶片经受 了至少54次闪电。为了通 过试验,所有注入的冲击 都要对接闪器(雷电接收 器),有的在叶片的别处放 电,并穿透到叶片内部夹 层。 若先导入侵试验通 过,叶尖可以继续用大电 流设备做全部试验。
R
雷安
L. & A.
室内试验结论
试验后的 叶片改进: 叶尖装有几个碟形接闪器和棒型接闪器。 在叶片中部也装有几个碟形接闪器。碟形接闪器的 面积较大。此外导流线承载了全部电流。所以叶片 安全
LM公司叶片大电流雷击试验
雷电在叶尖周围电场极强 ,这种强电场出现 在雷电先导从云中向叶片接近的时候(下行 雷)或地面尖锐物(叶片) 周围与云间电场 変强,叶片处在雷云下的强静电场下(若电 场高到可以产生向上的先导,则形成上行 雷)。 随着有叶片向上的先导形成,先导向上去拦 截云中的先导,云中的先导与叶片向上的先 导(该点为雷击点)汇合,最后传导云中雷 电流,经风机有关部位 至大地消散。
美国在Texas南风场拍摄的叶片雷击损坏照片 雷击叶尖部位
美国在Texas南风场拍摄的2008年4月6日雷害叶片雷击损坏照片 照片看出内杆和导雷的导体都被击断
美国在Texas南风场拍摄的叶片雷击损坏后将损坏叶 片由风机取下的照片 损坏原因 分析:导 雷线未达 到设计水 平,叶片 内部的空 气和水气 在大雷电 流流过时 气化和膨 胀产生机 械力。
雷云的放电过程
地闪的发生和发展可分 为3个阶段 先导放电阶段; 回击阶段; 余辉阶段; 这里强调回击阶段的重 要性
闪电
沿着同一电离路径的整个放电过程称为闪电,其持续时 间可以达到1s以上。单个的闪电被称为雷击。云中先 导与风机迎面先导汇合形成完整的雷击
雷闪,一般打在 叶片的接闪器 receptor)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