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省哈尔滨市第三中学学年高一物理上学期第一学段考试期中试卷含解析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黑龙江省哈尔滨市第三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物理上学期第一学段考试(期中)试卷(含分析)
一、选择题
1.以下说法中正确的选项是
A. 体积小的物体必然能够看作质点
B. 不选定参照系,就无法研究某一物体是怎样运动的
C. 位移用来描述直线运动,而行程用来描述曲线运动
D. 物体的加速度越大,速度就越大,加速度减小时,速度也减小
【答案】B
【分析】
【详解】原子核很小,但研究原子核内部结构时,不能够将原子核看做质点,A 错误;参照系是在描述物体的运动时,被选定做为参照、假设为不动的其他物体,不选定参照系,就无法研究某一物体是怎样运动的,B正确;位移与行程均可描述直线与曲线运动,C错误;加速度越大,速度变化越快,但速度不用然大(如火箭升空瞬时,加速度很大,但速度很小),加速度减小,若加速度方向和速度方向相同,则速度增大,D错误.
2.以下列图,A、B、C中为两个完好相同的小球,D中为圆滑斜面,为小球。

各图中绳为轻质细绳,接触面均圆滑。

若均处于静止状态,则两小球间有弹力的是
A. B.
C. D.
【答案】B
【分析】
【详解】两球若受水平方向的弹力,则两球在水平方向上合力不为零,不会竖直
静止,故A错误;两物体相互挤压,故两物体间必然有弹力,B正确;地面圆滑,两物体保持静止,若有挤压,则b将运动,C错误;b竖直悬挂,假设两球间有弹力,则b受力不平衡,故ab间无弹力,D错误.
【点睛】怎样判断弹力的有无?
(1)关于形变明显的情况(如弹簧)可由形变直接判断.
(2)关于接触处的形变不明显,判断其弹力的有无可用以下方法.
①拆掉法:即清除所研究处的接触,看物体的运动状态可否改变.若不变,则说明无弹力;若改变,则说明有弹力.
②分析主动力和运动状态来判断可否有弹力:分析主动力就是分析沿弹力所在方向上,除弹力以外其他力的合力.看该合力可否满足给定的运动状态,若不满足,则存在弹力;若满足,则不存在弹力.
3.东汉时期的《考工记》中记录:“假令弓力胜三石,引之中三尺,每加物一石,则张一尺。

”明显地揭穿了弹力和形变的关系,这个发现比胡克定律早1500年。

假设一轻弹簧原长为10cm,竖直悬挂重为10N的重物,静止时(未高出弹性限度),弹簧伸长了lcm,则该弹簧的劲度系数为
A. 100N/m
B. 1000N/m
C. 150N/m
D. 1500N/m
【答案】B
【分析】
【分析】
依照题意分析弹力和形变的关系.当竖直悬挂重为10N的重物时,弹簧的弹力等于10N,由胡克定律求弹簧的劲度系数.
【详解】当竖直悬挂重为10N的重物时,弹簧的弹力为,弹簧伸长的长度为,由胡克定律得:,B正确.
【点睛】知道公式F=kx中x是指弹簧伸长的长度或压缩的长度,不是弹簧的长度.4.一小球做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加速度a=10m/s2,则小球在第7秒内的位移大小为
A. 55m
B. 60m
C. 65m
D. 70m
【答案】C
【分析】
【详解】第7s内的位移等于前7s内的位移与前6s内的位移之差,故
,C正确.
【点睛】求第n秒内的位移时,一般用前n秒内的位移减去前(n-1)秒内的位移.5.甲、乙两车在平直公路上行驶,其v-t图象以下列图,对图象解读正确的选项是
A. 4s末,甲、乙两车相遇
B. 在0~8s内,甲车的加速度先变小后变大
C. 甲车在0~4s内的位移大于乙车在4~8s内的位移
D. 在4~8s内,甲车的平均速度大于30m/s
【答案】D
【分析】
【详解】4s末两者的速度相等,但由于两者初始地址未知,因此无法判断在4s 末两者可否相遇,A错误;图像的斜率表示加速度,故在0~8s内甲的加速度先增大后减小,B错误;图像与时间轴围成的面积表示位移,甲车在0~4s内与时间轴围成的面积小于乙车在4~8s内的与时间轴围成的面积,即甲车在0~4s内的位移小于乙车在4~8s内的位移,C错误;若甲在4~8s内做匀变速直线运动,则图像围成的面积以下列图,即位移大小为,平均速度为,而甲做变加速直线运动,图像面积大于匀变速直线运动时的面积,即平均速度大于30m/s,D正确.
【点睛】在速度时间图像中,需要掌握三点,
一、速度的正负表示运动方向,看运动方向可否发生变化,只要考虑速度的正负可否发生变化,二、图像的斜率表示物体运动的加速度,三、图像与坐标轴围成的面积表示位移,在坐标轴上方表示正方向位移,在坐标轴下方表示负方向位移.6.一物体从一栋15层高的楼房顶部自由下落至地面(每层楼约高3m,g=10m/s2),依照所学可估计出
A. 物体约经4s落地
B. 物体落地时的速度大小约为30m/s
C. 物体在落地前最后1s内的位移大小约为20m
D. 物体在整个下落过程中的平均速度大小约为10m/s
【答案】B
【分析】
【详解】物体下落的高度为,故下落的时间为,A 错误;落地时的速度为,B正确;落地前最后1s的位移为,C错误;整个过程中的平均速度为,D错误.
7.以v0=30m/s的速度竖直上抛一小球(可看作质点),1s后以相同的初速度在同一点竖直上抛另一小球,g取10m/s2,两球相碰处离出发点的高度是
A. 30m
B. 40m
C. 43.75m
D. 44m
【答案】C
【分析】
【分析】
竖直上抛运动能够看作匀减速直线运动,相遇要求同一时辰达到同一地址,而两
球从同一地址抛出,故位移相同,依照匀减速直线运动位移速度公式列式即可解.【详解】设经过时间t两小球相遇,依照匀减速直线运动的位移时间公式有:
,解得,故两球相碰处离出发点的高度:
,C正确
8.力是物理学基础的看法,以下关于力的认识正确的有
A. 物体所受重力的大小与物体运动状态没关
B. 站在地面上的人碰到的弹力是人脚形变后欲恢复原状而产生的
C. 地面上的物体碰到的重力方向竖直向下
D. 重心是物体碰到重力的等效作用点,故重心必然在物体上
【答案】AC
【分析】
【详解】物体所受重力,只和物体的质量以及所处空间地址的重力加速度有关,与其运动状态没关,A正确;站在地面上的人碰到的弹力是地面发生形变要恢复形变对人产生的力,B错误;重力的方向竖直向下,C正确;重心是物体碰到重力的等效作用点,但重心不用然在物体上,如质量分别平均的篮球,其重心在其几何中心上,不在球上,D错误.
9.如图甲、乙所示为某物体在0~t时间内运动的x-t图线和v-t图线,由图可知,在0~t时间内
A. 物体做的是曲线运动
B. 物体做加速度越来越小的运动
C. 图甲中t1/2时辰,图线的斜率为v0/2
D.
【答案】CD
【分析】
x-t图线和v-t图线只能用来描述直线运动,故A错误.由乙图可知,物体做加速度恒定的直线运动,故B错误.图甲中图象的斜率表示物体运动的速度,由乙图可知,甲图中时辰,图线的斜率为.故C正确.乙图所围面积表示物体运动的位移,即x1-x0=t.故D错误.应选C.
点睛:关于位移-时间图象要抓住斜率等于速度,速度-时间图象要抓住两个数学意义来理解其物理意义:斜率等于加速度,“面积”等于位移.
10.在一斜面的顶端,由静止开始每隔1秒钟释放1个小球,当第一个小球滚终究端时,第6个小球正好刚要释放,且在此时第二个小球与第四个小球之间的距离为24m,假设小球做匀变速直线运动,则有
A. 此时,第二个小球与第四个小球的瞬时速率之比为2:1
B. 此时,第三个小球与第五个小球之间的距离为12m
C. 小球的加速度为2m/s2
D. 斜面的总长度为50m
【答案】AD
【分析】
【详解】依照题意可知第1个小球运动了5s,第2个小球运动了4s,第3个小球运动了3s,第4个小球运动了2s,第5个小球运动了1s,由于都是从静止开始做匀加速直线运动,故,解得,第1个小球的位移等于斜面的总长度,故,C错误D正确;第二个小球与第四个小球的瞬时速率之比为,A正确;第三个小球与第五个小球之间的距离为
,B错误.
【点睛】本题要点球的运动规律,获取时间间隔,尔后结合位移时间关系公式列式求解.
11.在平直公路上,自行车与同方向行驶的一辆汽车在t=0时辰同时经过一路标,它们的位移x(m)随时间(s)变化的规律:汽车为x=20t-t2,自行车为x=8t,则正确的说法是
A. 汽车做匀减速直线运动,自行车做匀速直线运动
B. 汽车、自行车相遇前最大距离为36m
C. 自行车追上汽车需用时12s
D. 当自行车追上汽车时,它们距路标100m
【答案】ABD
【分析】
【详解】比较公式可知汽车做初速度为,加速度为的匀减速直线运动,比较公式可知自行车做8m/s的匀速直线运动,A正确;由于经过路标时汽车速度大于自行车速度,故自行车在后追赶汽车,当两者速度相等时,两者之间的距离最大,经过的时间为,故此时汽车的位移为,自行车的位移为,故两者间最大距离为,B正确;汽车经过时间停止运动,汽车静止时的位移为,自行车的位移为,此时还未追上汽车,还需运动20m,即还需时间追上,故自行车总功需要10s+2.5s=12.5s时间追上汽车,两者相遇时,距路标100m,C错误D正确.【点睛】本题注意理解位移时间关系公式的各个量的含义,依照追及相遇问题求解追及距离时要注意判断追上前汽车可否已经停止.
12.一个小球由静止开始向北做匀加速直线运动,经时间1.5s后速度为20m/s(以向北为正方向),紧接着做匀减速直线运动,若再经时间1.5s恰好回到出发点,则
A. 小球回到出发点时的速度为20m/s
B. 小球回到出发点时的速度为-40m/s
C. 小球匀减速的加速度为-40m/s2
D. 小球匀减速的加速度为-30m/s2
【答案】BC
【分析】
【分析】
质点在加速过程和减速过程中,位移大小相等,方向相反,据此依照运动学位移公式可正确求解.依照速度时间公式求出匀加速和匀减速运动的末速度之比.
【详解】加速阶段的加速度,在加速阶段有,减速阶段的位移为,其中,,,即
,解得,小球回到出发点时的速度为
,BC正确.
二、实验题
13.关于用打点计时器研究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实验:
(1)以下说法中正确的选项是_________
A.应先让小车运动,尔后马上接通电源
B.小车应从凑近打点计时器一端释放
C.电磁打点计时器使用的是4V~6V的直流电源
D.作v-t图象时,关于偏离直线较远的点应舍去
(2)某同学在该实验中获取了几条较为理想的纸带,他已在每条纸带上按每5个点取一个计数点的规律按次编上0、1、2、3、4、5,由于不小心,几条纸带都被撕断了,以以下列图所示,请在B、C、D三段纸带中选出从纸带A上撕下的那段,应为
________.
【答案】(1). (1)BD;(2). (2)C
【分析】
【详解】(1)实验中为了在纸带上打出更多的点,为了打点的牢固,详尽操作中要求先启动打点计时器尔后释放小车,A错误;在释放小车前,小车应尽量凑近打点计时器,以能在纸带上打出更多的点,有利于实验数据的办理和误差的减小,B 正确;电磁打点计时器使用的是4V~6V的交流电源,C错误;要画出一条直线经过多数点,不在直线上的点平均分布在直线的两侧,偏离较远的点要舍去,D正确.
(2)依照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特点(相邻的时间间隔位移之差相等)得出
,故45两点间距等于54mm,因此属于纸带A的是C图.
14.在用打点计时器研究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实验中,打点计时器所用电源的频率为50Hz,以下列图,在随小车一起做匀加速直线运动的纸带上采用了6个相邻计数点A、B、C、D、E、F,且相邻计数点间还有4个点未画出,用米尺量出A到B、C、D、E的距离分别是5.77cm,12.78cm,21.03cm,30.52cm(计算结果保留三位有效数字).
(1)打计数点D时小车的速度为v D=_____m/s;
(2)小车运动的加速度a=_____m/s2;
(3)利用数据推测打计数点F时小车的速度为v F=_____m/s;
(4)若电源频率由50Hz变为60Hz,但该同学其实不知道,则加速度的计算结果比真实值_____(选填“偏大”、“偏小”或“不变”).
【答案】(1). (1)0.887;(2). (2)1.24;(3). (3)1.14;(4). (4)偏小
【分析】
【详解】(1)相邻计数点间的时间间隔为,依照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中间速度推论可得;
(2)依照题意可知,依照逐差公
式可得,故,代入数据解得

(3)依照公式可得打计数点F时小车的速度为

(4)频率变大,时间间隔减小,但仍按0.1s计算,则代入计算的时间偏大,依照可知加速度偏小
【点睛】做分析匀变速直线运动情况时,其两个推论能使我们更为方便解决问题,一、在相等时间内走过的位移差是一个定值,即,二、在选定的某一过程中,中间时辰瞬时速度等于该过程中的平均速度.
三、计算题
15.一起落机从矿井底部由静止开始匀加速上升,经4s速度达到8m/s,紧接着以此速度匀速上升6s,尔后匀减速上升,又经10s恰停在井口。

求此矿井的深度。

【答案】104m
【分析】
【详解】从静止开始匀加速的位移为:;
匀速运动的位移为:;
匀减速运动的位移为:;
矿井的深度为:.
16.某人驾驶汽车在平直公路上以108km/h的速度匀速行驶,某时辰,看到前面路上有阻挡物,经反应时间t1开始制动刹车,此后匀减速t2时间停止运动。

此过程中,汽车的位移随速度变化的关系以下列图,图象由一段平行于x轴的直线与一段曲线组成。

求:
(1)该人的反应时间t1;
(2)刹车的加速度大小a及刹车的时间t2.
【答案】(1)0.65s;(2);3s
【分析】
【分析】
与纵轴平行的一段图像,表示汽车做匀速直线运动过程,曲线阶段表示汽车做匀
减速运动过程,且在反应时间内做匀速直线运动,据此分析
【详解】(1);
在反应时间内做匀速直线运动,从图中可知匀速位移为19.5m,故;(2)刹车过程的位移为,刹车过程中初速度为,末速度为零,
依照位移速度公式可得,解得,即加速度大小为;
刹车时间为.
17.一骑手在送餐途中需经过一段长为L=218m的水平直轨道,尔后驶入一段半圆
形的弯轨道。

为赶忙送餐,骑手需在最短时间经过直轨道。

为了防备发生危险,直轨道上限速v1=144km/h,弯轨道上车速不得高出v2=72km/h,骑手电动车的启动加速度为a1=4m/s2制动加速度为a2=8m/s2,求骑手在直轨道上所用的最短时间。

某同学解法以下:v1=144km/h=40m/s,v2=72km/h=20m/s,为赶忙经过直轨道,骑手
应先由静止加速到最大速度v1=40m/s,尔后再减速到v2=20m/s.
加速时间为
减速时间为
故所用最短时间为
你认为这位同学的解法合不合理,请完成计算;若不合理,请说明原由并用你自己的方法计算。

【答案】不合理.
【分析】
【详解】加速到速度达最大经过的位移
再减速到弯道赞同的速度时经过的位移
,因此,若是按这种方式运动,电动车在弯道上行驶的速度将大于72km/h.
故这位同学的解法不合理.
正确解法:
电动车在直轨道上应从静止开始加速,当速度达到某一值(小于轨道赞同的最大速度)时开始减速,恰幸好运动直轨道尾端时速度减为20m/s.
电动车匀加速运动的位移
匀减速运动的位移
得:
解得:或(舍去)
【点睛】解决本题的要点知道电动车先加速某一速度,在减速到20m/s,所用时间最短,结合速度位移公式和速度时间公式进行求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