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代MBB网络演进的技术驱动

合集下载

华为 5G-Advanced(2021)网络技术演进白皮书

华为 5G-Advanced(2021)网络技术演进白皮书

5G-Advanced网络技术演进白皮书(2021)——面向万物智联新时代从产业发展驱动角度看,键,全球的主要经济体均明确要求将5G作为长期产业发展的重要一环。

从业务上5G将要进入千行百业,从技术上5G需要进一步融合DOICT等技术。

因此本白皮书提出需要对5G 网络的后续演进—5G-Advanced进行持续研究, 并充分考虑架构演进及功能增强。

本白皮书首先分析了5G-Advanced的网络演进架构方向,包括云原生、边缘网络和网络即服务,同时阐述了5G-Advanced的技术发展方向包括智慧、融合与使能三个特征。

其中智慧代表网络智能化,包括充分利用机器学习、数字孪生、认知网络与意图网络等关键技术提升网络的智能运维运营能力,打造内生智能网络;融合包括行业网络融合、家庭网络融合、天地一体化网络融合等,实现5G与行业网协同组网、融合发展;使能则包括对5G交互式通信和确定性通信能力的增强,以及网络切片、定位等现有技术的增强,更好赋能行业数智化转型。

,华为,爱立信(中国),上海诺基亚贝尔,中兴,中国信科,三星,亚信,vivo,联想,IPLOOK,紫光展锐,OPPO,腾讯,小米(排名不分先后)1 产业进展概述 (01)1.1 5G产业发展现状 (01)1.2 5G网络演进驱动力 (01)1.2.1 产业发展驱动力 (01)1.2.2 网络技术驱动力 (02)2 5G-Advanced网络演进架构趋势和技术方向 (04)3 5G-Advanced关键技术 (06)3.1 网络智能化 (06)3.1.1 网络智能化关键技术 (06)3.1.2 智能网络应用场景 (08)3.2 行业网融合 (08)3.3 家庭网络融合 (09)3.4 天地一体化网络融合 (10)3.5 交互式通信能力增强 (11)3.6 确定性通信能力增强 (11)3.7 用户面演进 (12)3.8 网络切片增强 (12)3.9 定位测距与感知增强 (13)3.10 组播广播增强 (13)3.11 策略控制增强 (13)4 总结和展望 (14)5G网络的全球商用部署如火如荼。

计算机网络的发展历程和未来发展趋势!

计算机网络的发展历程和未来发展趋势!

一:计算机网络的发展历程大致分为以下4个阶段1:网络雏形阶段(20世纪50年代中期至60年代中期)以单个计算机为中心的远程联机系统,构成面向终端的计算机网络,被称为第一代计算机网络。

在这个阶段,终端设备通过通信线路与中央计算机相连,用户通过终端向计算机发送指令和数据,计算机处理后将结果返回给终端。

2:网络初级阶段(20世纪60年代中期至70年代末)多个独立的主计算机通过线路互联构成计算机网络,但无网络操作系统,只是通信网,60年代后期,阿帕网(ARPAnet)出现,它是现代计算机网络诞生的标志。

阿帕网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在战争情况下,确保计算机之间能够相互通信。

这一阶段的网络主要用于军事和科研等领域。

3:标准化网络阶段(20世纪70年代末至90年代中期)以太网产生,国际标准化组织(ISO)制定了网络互连标准 OSI,遵循国际标准化协议的计算机网络迅猛发展。

具有统一的网络体系结构的网络使得不同厂商的计算机和设备能够相互连接和通信,促进了网络技术的广泛应用和发展。

4:综合高速发展阶段(20世纪90年代中期至今)计算机网络向综合化、高速化发展,出现了多媒体智能化网络。

局域网技术发展成熟,网络的传输速率不断提高,同时网络的应用范围也越来越广泛,涵盖了商业、教育、娱乐等各个领域。

此外,随着移动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等技术的兴起,计算机网络的形态和功能也在不断演变和扩展。

二:计算机网络在综合高速发展阶段的未来发展趋势1:确定性技术从单域走向多域推动未来网络向端到端确定性演进,以满足对网络延迟、抖动等有严格要求的应用场景,如工业自动化、远程医疗等。

2:网络数字孪生技术加速发展通过对物理网络的数字化建模和仿真,实现网络的可视化、监测、预测和优化,从而提升网络的数字化智能化能力。

3:算力网络热点技术落地实践加速算网基础设施智能化融合升级,实现计算资源和网络资源的协同调度与高效利用,为各种计算密集型任务提供强大的算力支持。

2023年公需科目专业技术人员当代科学技术新知识读本继续教育考试试题及答案

2023年公需科目专业技术人员当代科学技术新知识读本继续教育考试试题及答案

一、单选题二氧化硫和粉尘1.下列哪个选项是伦敦烟雾的直接因素?()繁殖2.运用放射线技术防治害虫,重要是通过放射照射杀虫,以及应用放射线干扰害虫的O来实现的。

手机上3.原生应用的应用程序运营在()合子传播4.在病毒的传播方式中,下列()不能导致病毒的横向传播。

澳洲瓢虫5.人们将1888年O自澳洲引入北美并成功防治吹绵蛇这一事件视为现代生物防治的开端。

人脑与电脑6.下列()的关系不能称为严格意义的协同进化。

35微克/立方米7.国务院新发布的《环境空气质量标准》,细颗粒物(PM2.5)年均浓度限值为多少?OoGMP8.绿色农产品认证指标体系是保证绿色农业生产的重要规范,例如现有的农药G1P认证,兽药()认证,种养殖GAP认证以及食品加工过程中的HACCP认证等。

17%9.生物多样性公约缔约方大会规定,到2023年,陆地保护区面积占各缔约方国土面积的()。

云计算10.下面咖项不是物联网应用领域。

()离线分析类任务11•并行数据解决引擎MaPRedUCe合用于解决哪类任务?()赤眼蜂12.()作为小蜂科一类微小的卵寄生蜂,是我国乃至世界上应用规模最大的生物防治天敌。

丽财小蜂13.可以用来有效防治半翅目害虫烟粉虱的寄生性天敌有OoAA级14.在我国绿色食品等级划分中,通过产地环境评价,不允许使用化肥、农药及其它合成制品所生产的食品为()产品。

电信运营商的专网15.NGN是()感知层16.RFID属于物联网哪一层?()小于2公里17.按照中国气象局地面观测规范,重度霾相应的能见度等级为()。

弥散协同进化18.在协同进化过程中,每一个物种都会经历多个其它物种给它施加的选择压力,同时它也会给多个其它物种产生进化影响,这被称为()O海量数据存储19.物联网不涉及下面哪个应用模式?()可入肺颗粒物20.下列哪个选项不是对PM2.5的准确描述?()二、多选题21.生物多样性是生命系统的基本特性,存在于多个层次,涉及()。

下一代网络(NGN)标准简介

下一代网络(NGN)标准简介

●【业界新技术】下一代网络(NGN)标准简介(2003-07-17 通信世界)一、概念与定义NGN是Next Generation Network的缩写,字面意思是下一代网络。

当前所谓的下一代网络是一个很松散的概念。

因为不同的领域对下一代网络有不同的看法,所以尚没有公认的明确的定义。

此外,所谓下一代网络应当是在“这一代”网络基础上有突破性或者革命性进步才能称为“下一代”网络。

在计算机网络看来,这一代网络是以IPv4为基础的互联网,下一代网络是以高带宽以及IPv6为基础的NGI(下一代互联网)。

在传输网络看来,这一代网络是以TDM为基础,SDH以及WDM为代表的传输网络,下一代网络是ASON(自动交换光网络)以及GFP(通用帧协议)为基础。

在移动通信网络看来,这一代网络是以GSM为代表的网络,下一代网络是3G(第三代移动通信),以WCDMA以及CDMA2000为代表。

在电话网看来,这一代网络是以TDM时隙交换为基础的程控交换机组成的电话网络,下一代网络是指以分组交换和软交换为基础的电话网络。

在电信网络层以下所采用的核心技术来看,这一代网络是以TDM电路交换为基础的网络,下一代网络在网络层以下将以分组交换为基础构建。

总体来说,我们认为广义上的下一代网络是指以软交换为代表能够为公众大规模灵活提供视讯话音数据等多种通信业务,以分组交换为业务统一承载平台,传输层适应数据业务特征及带宽需求,与通信运营商相关,可运营、维护、管理的通信网络。

二、NGN分层由于通信网络庞大而复杂,网络通常分层描述。

如图1所示NGN可以分成业务层、业务承载层以及传输层。

*其中传输层主要提供点到点专线连接。

可以采用ASON等技术。

*业务承载层采用分组形式,提供寻址、复用以及路由交换功能。

*业务层基于业务承载层提供的分组服务,为用户提供实际的服务例如电话、视频会议、流媒体点播等,主要采用软交换方式提供。

三、NGN特征NGN主要特点是能够为公众大规模灵活提供以视讯业务为代表,包含话音业务互联网业务等。

下一代通信技术的发展趋势及应用

下一代通信技术的发展趋势及应用

下一代通信技术的发展趋势及应用第一章:引言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通信技术也在持续发展。

近年来,随着5G网络的正式商用,下一代通信技术正在迎来新的改革。

本文将从技术发展趋势、应用前景及面临的挑战等方面,对下一代通信技术进行分析和探讨。

第二章:技术发展趋势2.1 超高频段和超大带宽下一代通信技术将会在高频段和大带宽技术上做出重大突破,实现更快的数据传输。

目前,5G网络已经可以达到100GB的传输速度,而到2025年,预计将能够实现1000GB或更高的速度。

2.2 异构网络聚合下一代通信技术将会实现不同类型网络的聚合,包括4G、5G、Wi-Fi 等,网络之间会相互补充,从而实现更快速度和更广覆盖的通信。

2.3 MEC 和 AI 技术下一代通信技术将会在云计算技术、人工智能、边缘计算技术等方面做出重大突破,使通信技术更加智能化,实现更多的应用场景和更好的用户体验。

第三章:应用前景3.1 智慧城市下一代通信技术的大规模应用将会推动智慧城市建设,包括无人驾驶、智能交通、智慧医疗、智能家居等方面。

通过数据在城市各区域的交互,实现有效城市管理和资源利用。

3.2 工业4.0下一代通信技术将会改变工业的生产方式,实现工业自动化智能化,或者实现设备的智能维护等。

通过对工业数据进行分析,可提高企业生产效率,降低成本,最终实现更高的赢利。

3.3 虚拟现实下一代通信技术将会给虚拟现实技术带来极大的提升,提高了虚拟现实 interactiveness的感受。

应用广泛于娱乐、教育和军事等领域。

第四章:面临的挑战4.1 安全问题通信技术普及的发展在一定程度上给网络安全带来挑战,需要通过技术的提升,提高网络安全的防护和监测。

4.2 纳入可持续发展的范畴下一代通信技术的大规模应用,会带来新的能源消耗和电磁辐射等问题,需要在引入新技术的同时,采取措施保证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4.3 创新、技术话语权的把握下一代通信技术的开发需求庞大的技术和贡献。

电信5G协优考试题库(含答案)

电信5G协优考试题库(含答案)

电信5G协优考试题库(含答案)单选题1.关于BWP的应用场景,说法正确的是A、选项全正确B、UE在大小BWP间进行切换,达到省电的效果C、应用于小带宽能力UE接入大带宽网络D、不同的BWP,配置不同的Numerology,承载不同的业务答案:A2.协议中5GNR毫米波单载波支持最大的频域带宽A、200MB、400MC、800MD、1000M答案:B3.5G系统中以()为最小粒度进行QoS管理。

A、E-RABbearerB、PDUSessionC、QoSflowD、以上都不是答案:C4.5G用于下行数据辅助解调的信号是哪项A、DMRSB、PT-RSC、ssD、CSI-RS答案:A5.56单站验证时,传输带宽的要求是?A、500MB、800MC、900MD、2G答案:B6.以下5GNRslotformat的说法对的有A、SCS=60KHz时,支持配置Periodic=0.625msB、Cell-specific的单周期配置中,单个配置周期内只支持一个转换点C、对DL/UL分配的修改以slot为单位答案:B7.在5G中,PUSCH支持的波形有A、DFT-S-OFDMB、DFT-a-OFDMC、DFT-OFDMD、S-OFDM答案:A8.电信选择的帧结构为()A、2ms单周期B、2.5ms单周期C、2.5ms双周期D、5ms单周期答案:C9.以下哪个参数用于指示对于SpCell,是否上报PHRtype2A、phr-Type2SpCellB、phr-Type2OtherCellC、phr-ModeOtherCGD、dualConnectivityPHR答案:A10.5G支持的新业务类型不包括A、eMBBB、URLLCC、eMTCD、mMTC答案:C11.你预计中国的5G将会在什么时候规模商用A、2018到2019.B、2020到2022C、2023到2025D、2025到2030答案:B12.一般情况下,NR基站的RSRP信号低于多少时,用户观看1080P视频开始出现缓冲和卡顿?A、-112dBmB、-107dBmC、-102dBmD、-117dBm答案:D13.IT服务台是一种:A、流程B、设备C、职能D、职称答案:C14.SN添加的事件为A、A2B、A3C、B1D、B2答案:C15.以下SSB的测量中,那些测量标识中只可以在连接态得到:A、SS-RSRPB、SS-RSRQC、SS-SINRD、SINR答案:C16.哪个docker镜像用于配置数据生效及查询?A、oambsB、nfoamC、brsD、ccm答案:B17.5G中,sub-6GHz频段能支持的最大带宽是A、60MHzB、80MHzC、100MHzD、200MHz答案:C18.eLTEeNB和gNB之间的接口称为()接口A、X1B、X2C、XnD、Xx答案:C19.ShortTTI子载波间隔为A、110KHzB、120KHzC、130KHzD、140KHz答案:B20.NR核心网中用于会话管理的模块是A、AMFB、SMFC、UDMD、PCF答案:B21.中移选择的帧结构为()A、2ms单周期B、2.5ms单周期C、2.5ms双周期D、5ms单周期答案:D22.ZXRAN室外宏站楼顶安装天线抱杆直径要求需满足?A、60mm~120mmB、40mm~60mmC、20mm~40mmD、10mm~20mm答案:A23.关于自包含帧说法错误的:A、同一子帧内包含DL、UL和GPB、同一子帧内包含对DL数据和相应的HARQ反馈C、采用自包含帧可以降低对发射机和接收机的硬件要求D、同一子帧内传输UL的调度信息和对应的数据信息答案:C24.属于LPWAN技术的是A、LTEB、EVDOC、CDMAD、NB-IOT答案:D25.5G天线下倾角调整的优先级是以下哪项?A、调整机械下倾>调整可调电下倾一>预置电下傾B、预置电下倾つ调整机械下傾->调整可调电下倾C、调整可调电下倾一>预置电下倾→调整机械下傾D、预置电下倾一>调整可调电下倾调整机械下倾答案:D26.5G的无线接入技术特性将(5GRATfeatures)会分阶段进行,即phase1和p hase2.请问5G的phase2是哪个版本?A、R13B、R14C、R15D、R16答案:D27.5GNR网管服务器时钟同步失败的可能原因有?A、网络连接不正常B、主备板数据库不一致C、EMS小区数目超限D、SBCX备板不在位答案:A28.以下对5GNR切换优化问题分析不正确的是?A、是否漏配邻区B、测试点覆盖是否合理C、小区上行是否存在干扰D、后台查询是否有用户答案:D29.5G系统中,1个CCE包含了多少个REG?A、2B、6C、4D、8答案:B30.NR网络中,PRACH信道不同的序列格式对应不同的小区半径,小区半径最大支持多少KMA、110B、89C、78D、100答案:D31.协议已经定义5G基站可支持CU和DU分离部署架构,在()之间分离A、RRC和PDCPB、PDCP和RLCC、RLC和MACD、MAC和PHY答案:B32.AAU倾角调整优先级正确描述为以下哪项?A、调整可调电下倾->调整机械下倾->数字下倾->设计合理的预置电下倾B、设计合理的预置电下倾->调整可调电下倾->调整机械下倾->数字下倾C、调整可调电下倾->调整机械下倾->设计合理的预置电下倾->数字下倾D、调整可调电下倾->设计合理的预置电下倾->调整机械下倾->数字下倾答案:B33.5G的基站和4G的基站的主要差异在A、RRUB、BBUC、CPRID、接口答案:B34.UE最多监听多少个不同的DCIFormatSizePerSlotA、2B、3C、4D、5答案:C35.仅支持FR1的UE在连接态下完成配置了TRS,TRS与SSB可能存在下面哪个QCL关系A、QCL-TypeAB、QCL-TypeBC、QCL-TypeCD、QCL-TypeD答案:C36.5G网络中,回传承载的是和之间的流量A、DU、CUB、AAU、DUC、CU、核心网D、AAU、CU答案:C37.不属于5G网络的信道或信号是()A、PDSCHB、PUSCHC、PDCCHD、PCFICH答案:D38.5G的愿景是A、一切皆有可能B、高速率,高可靠C、万物互联D、信息随心至,万物触手及答案:D39.关于MeasurementGap描述错误的是A、EN-DC下,网络可以配置Per-UEmeasurementgap,也可以配置Per-FRmeasur ementgap;B、EN-DC下,LTE服务小区和NR服务小区(FR1)的同属于perFR1measurementg ap;C、EN-DC下,gap4~gap11可以用于支持Per-FR1measurementgap的UE;D、EN-DC下,支持per-UEmeasurementgap的UE,若同时用于NR和非NR邻区测量,可以用gap0~11。

第12章 下一代网络概述

第12章 下一代网络概述
(7) 无线网关:负责移动通信网到分组数据网络的协 议转换。
17
下一代网络的网络结构(四)
(8) 软交换:通过提供基本的呼叫控制和信令处理功 能,对网络中的传输和交换资源进行分配和管 理,在这些网关之间建立起呼叫或是已定义的复 杂的处理,同时产生这次处理的详细记录。
(9) 应用服务器:提供了执行、管理、生成业务的平 台,负责处理与控制层中软交换的信令接口,提 供开放的API用于生成和管理业务。
14
下一代网络的网络结构(一)
业务应用层 业务生成服务
媒体服务器
应用服务器
策略服务器
控制层 软交换
软交换
软交换
软交换
传输 服务层
核心传输层
媒体接入层 媒体 网关
无线 接入 媒体 7号信 网关 服务器 网关 令网关
公共交换 IP/ATM/FR/X.25 移动网 用户终端 信令网
7号 信令网
图12-1 下一代网15络的分层结构
9
下一代网络产生背景(八)
(3) 通常意义上讲,NGN指基于软交换技术的NGN 语音和多媒体解决方案。
NGN是业务驱动的网络,通过业务与呼叫控制分离 以及呼叫与承载分离实现相对独立的业务体系,使 业务真正独立于网络,灵活有效地实现业务的提 供。软交换技术作为业务/控制与传送接入分离思想 的体现,是下一代体系结构中的关键技术,其核心 思想是硬件软件化,通过软件的方式来实现原来交 换机的控制、接续和业务处理等功能,各实体之间 通过标准的协议进行连接和通信,便于在NGN中, 更快地实现各类复杂的协议及更方便地提供业务。
20
软交换概述
软交换(Softswitch)技术是下一代交换网络的控制核 心、是现代网络向下一代网络演进的关键技术。由 于它实现了业务提供和控制分开、呼叫控制与承载 连接分开,并能提供开放的接口,便于第三方业务 的提供,因此为话音、数据、视频和多媒体业务应 用提供了统一的平台,从而得到了业界普遍关注。 软交换将摒弃传统交换机结构上的不足,具有网络 层次和结构简单、建网成本低、网络升级快、业务 生成容易和占地面积小等特点。基于软交换的网络 系统结构如图12-2所示。

5G网络下的无线接入技术

5G网络下的无线接入技术

5G网络下的无线接入技术随着5G网络的到来,人们的生活正在迎来新的变革,5G网络将能提供更快的网速、更稳定的网络连接以及更广泛的覆盖范围,而无线接入技术也将因此得到大幅度的提升。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详细地探讨5G网络下的无线接入技术的新变革和发展。

1. 5G网络的基础架构首先,我们需要了解5G网络的基础架构。

5G网络的基础架构是基于前几代移动通信技术的基础上不断发展而来的。

它采用了新一代的Mobile Broadband(MBB)技术,配合千兆光纤、云计算、网络智能化、物联网等技术,构成了一个全新的、开放式、高可扩展性、高可靠性、超低时延、超高带宽的5G网络架构。

在5G网络的技术架构中,有三个关键的部分:用户终端设备、无线接入网和核心网。

用户终端设备包括智能手机、平板电脑、可穿戴设备等;无线接入网指无线基站和无线网关,旨在提供高效的无线传输和接入服务;核心网则是网络语音、数据等服务的中心,通常位于网络的中心,负责维护网络中的各种功能、连接、流量管理和资源配置等服务。

2. 5G无线接入技术的重要性在5G网络中,无线接入技术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它承担着许多重要的任务,如连接设备、提供高速数据传输、保持网络连接稳定等。

无线接入技术也是用户接入网络的第一步,同时还要保证短距离的无线连接和长距离的流量传输。

与4G网络相比,5G网络的无线接入技术有许多改进。

5G网络下的无线接入技术,采用了更广泛的频谱资源,使用更先进的天线技术,用更高的带宽来传输数据,由此实现更高的数据吞吐量和更低的网络延迟。

3. 5G无线接入技术的新变革与4G网络相比,5G网络的无线接入技术有许多新的变革。

其中最显著的一个是毫米波技术(mmWave),这种技术通过使用更高的频率和更薄的波长来传输数据,达到更高的速度和更低的延迟。

由于毫米波技术使用的频率非常高,它可以提供更高的数据传输速度。

同时由于这些频段已经申请获得执照,因此不会与现有的电信服务产生干扰。

IP RAN构筑LTE网络发展之基石

IP RAN构筑LTE网络发展之基石

C ommun icatio ns World Weekly承载传送I P R A N 构筑L T E 网络发展之基石L T E 承载网络的IP 化已经成为必然,运营商在移动承载网建设中除了考虑IP化和大带宽的需求外还需要考虑诸如组网、同步、安全等方面的要求。

由于移动智能终端的成熟、HSPA 的规模商用和无线数据业务资费的下降,移动对固定业务的替代也从语音蔓延到宽带领域,现在是全球无线宽带市场的快速发展期。

无线宽带的快速发展加剧了运营商的竞争,也加速了L TE 的商用节奏。

分析认为,2010年~2011年为全球移动市场L TE T rail 期,2012年L TE 将会有一定规模商用。

MBB (移动宽带)从技术上可以分为传统式、跳跃式、替换式与中国特定式四类技术演进路线,最终都会使用LTE 无线技术进行MBB 部署。

从承载网络的容量上看,无线接入容量要求随着L TE 的部署将成倍增加,2012年承载网络容量将是目前的3倍。

承载网络的建设是一个长期的规划,必须考虑3~5年。

移动宽带是全球运营商发展的主旋律,宽带化过程中运营商面临的主要压力在于承载网络带宽和收益的矛盾。

急需高传输资源利用率、低维护成本、支持大带宽的网络承载解决方案,以满足LTE 部署建设的承载要求,确保运营商在新一轮MBB 发展高潮中获得有利地位。

大带宽需求与IP 化改造O vu m 最新分析认为,“预计到2012年,全球手机用户总数将达到49.9亿”。

从目前的第二代数字移动通信系统向第三代和第四代移动通信系统发展是必然的趋势。

移动终端用户对移动数据业务的需求日益强烈,运营商也希望能提供更多的移动话音之外的增值服务。

移动互联网将会成为未来移动网发展的主流。

沃达丰研究指出,移动互联网将对移动网络承载带来巨大带宽冲击。

向移动用户提供多媒体业务,将是未来十年内移动通信发展的主要潮流。

手持终端的功能将不断完善和增强,为多种移动应用的发展开辟了广阔空间。

中国电信EPC核心网解决方案介绍

中国电信EPC核心网解决方案介绍
S1建立时,MME将权重下发给eNodeB,eNodeB 根据权重建立负荷分担策略;
MME可以通过配置更新消息更新权证,eNode根据 新的权证调整负荷分担策略;
稳态网络,权重不应经常调整。
MME MME1 MME2 MME3
Weight 1 1 2
Distribution rate 25% 25% 50%
Page 9
MME POOL_负载均衡原理
MME 1 Weight=1
MME 2 Weight=1
MME 3 Weight=2
1
2
34
SGW 1 SGW 2
MME weight factor
eNB
1:1:2
12
3
4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根据POOL内各MME的容量,在MME上配置本局的 权重(Weight);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Page 3
LTE/EPC产业链基本成熟 步入规模商用时代
• 3GPP关于 LTE/EPC 的标准已经完备 • LSTI宣布目前已经进入到用户测试阶段 • NGMN 已经确认LTE为下一代网络标准
全球LTE 用户数发展趋势:
• 截止2012年8月中旬,美国CDMA运营商Verizon无线已在全 国371个市场开通了LTE服务,相当于覆盖美国四分之三的人 口,而Verizon的目标是到2012年底开通LTE服务的市场达到 400个.
德国TO2:2011年7月1日正式商用LTE,现网GU PS由华 为提供。德国政府要求所用运营商在建设LTE网络时,必 须向网络覆盖区域提供语音业务,华为助力TO2升级现 网PS设备,采用CSFB技术部署了世界首个VoLTE网络。

现代通信网络技术(李铮)章 (8)

现代通信网络技术(李铮)章 (8)

第8章 下一代网络
3. 接口标准化、部件独立化 部件之间采用标准协议,如媒体网关控制器(或软交换)与 媒体网关之间采用MGCP、H.248、H.323或SIP协议。 媒体网关 控制器(或软交换)之间采用BICC、H.323或SIP-T协议等。接口 标准化是部件独立化的前提和要求,部件独立化是接口标准化 的目的和结果。部件独立化,可以简化系统、促进专业化社会 分工和充分竞争,优化资源配置,并进而降低社会成本。 另外,接口标准化可以降低部件之间的耦合,各部件可以 独立演进,而网络形态可以保持相对稳定,业务的延续性有一 定保障。
第8章 下一代网络
(2)呼叫控制功能。呼叫控制功能是软交换的重要功能 之一,它完成基本呼叫的建立、维持和释放提供控制功能,包 括呼叫处理、翻译和选路、连接控制、智能呼叫触发检出和资 源控制等,可以说,Softswitch是整个NGN网络的灵魂。
(3)业务提供功能。由于软交换在网络从电路交换网向 分组网演进的过程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因此软交换应能够 提供CLASS 4和CLASS 5交换机提供的全部业务,包括基本业务 和补充业务;同时还应该可以与现有智能网配合提供现有智能 网提供的业务。
从实际应用来讲,软交换就是指软交换设备。像概念所描 述的,软交换与一般交换机的区别也就在于外部的接口不一样, 内部的交换方式也不一样,软交换与一般交换机都是包交换的。
第8章 下一代网络
我国信息产业部对软交换的定义为:“软交换是网络演进 以及下一代分组网络的核心设备之一,它独立于传送网络,主 要完成呼叫控制、资源分配、协议处理、路由、认证、计费等 主要功能,同时可以向用户提供现有电路交换机所能提供的所 有业务,并向第三方提供可编程能力。”从广义上讲,软交换 是指以软交换设备为控制核心的软交换网络。它包含4个功能 层面:接入层、传送层、控制层和应用层。从狭义上讲,软交 换特指位于控制层的软交换设备。

中兴调研报告

中兴调研报告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调研分析报告小组成员调研时间:调研原因:近几年来大学生数量越来越多,直接造成每年毕业进入社会找工作的大学生数量巨大而且还在逐年增加。

除此之外,现在社会整体就业形势日益严峻,在这样的背景下,对于一个合适的企业事先进行调研就变得至关重要。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对于电子专业的大学生来说是一个非常理想的企业,因为这个公司不仅对口,而且待遇还好,所以我们小组这次的调研对象就是中兴股份有限公司。

调研内容:小组这次分别从该公司的发展历程、产品服务、企业文化和人才招聘四方面进行调研。

公司简介: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简称中兴通讯(ZTE)。

总部位于广东省深圳市,于1985年成立。

是全球第四大手机生产制造商,为全球16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电信运营商提供创新技术与产品解决方案,通过全系列的无线、有线、业务、终端产品和专业通信服务,满足全球不同运营商的差异化需求。

发展历程:1985年中兴通讯前身深圳市中兴半导体有限公司成立。

在第二年就成立了深圳研究所,从这开始中兴通讯开始自主研发。

通过4年的努力在1990年自主研发的第一台数据数字用户交换机ZX500成功面市。

接下来中兴的发展就一发不可收,在1996年获得孟加拉交换总承包项目,深圳中兴新通讯设备有限公司成立,首创“国有民营”经营机制。

1998年设立美国研究所,获巴基斯坦交换总承包项目,金额为9700万美元,是当时中国通信制造企业在海外获得的最大一个通信“交钥匙”工程项目。

1999年推出ZTE189全中文双频手机。

2000年中兴通讯销售额突破100亿元人民币,成立韩国研究所,致力于CDMA产品研发;1999年中兴自主研发的全套GSM900/1800双频移动通信系统获得信息产业部颁发的六张电信设备进网许可证,与南斯拉夫BK集团签订总额为2.25亿美元的GSM移动通信设备供货合同,中国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GSM移动通信产品首次出口。

2001年中兴通讯香港公司成立,加入3GPP2,中兴通讯CDMA服务中国联通,中国自主知识产权的通信设备厂商获得的首个大规模移动通信网络建设项目。

第1章 移动通信概论-移动通信原理(第2版)-陈威兵-清华大学出版社

第1章 移动通信概论-移动通信原理(第2版)-陈威兵-清华大学出版社
清华大学出版社
第1章 移动通信概论
1.1.3 移动通信的发展趋势
通常,每10年将发展并更新一代移动通信系统。 从市场需求来看,移动互联网和物联网是下一代 移动通信系统发展的两大主要驱动力,其中移动 互联网颠覆了传统移动通信业务模式,而物联网 则扩展了移动通信的服务范围。和现有的4G系统 相比,5G系统的性能将在3个方面提高1000倍: 一是传输速度提高1000倍,平均传输速率将达到 100Mbps~1Gbps;其次是总的数据流量提高 1000倍;再就是频谱效率和能耗效率提高1000倍。
C
B
E
A
G
C
F
D
A
E
F
D
E
图1-1 频率复用的几何模型,N=7
清华大学出版社
第1章 移动通信概论
小区几何形状必须符合的两个条件
①能在整个覆盖区域内完成无缝连接而没 有重叠 。 ②每一个小区能进行分裂,以扩展系统容 量,也就是能用更小的相同几何形状的小 区完成区域覆盖,而不影响系统的结构。
第1章 移动通信概论
清华大学出版社
第1章 移动通信概论
1.1 移动通信的历史、现状与发展趋势
1.1.1 移动通信的历史、现状
现在,人们普遍认为1897年是人类移动通信 的元年。这一年,意大利人M.G.马可尼在一个 固定站和一艘拖船之间完成了一项无线电通信实 验,也就是说,移动通信几乎伴随着无线通信的 出现而诞生了,也由此揭开了移动通信辉煌发展 的序幕。
清华大学出版社
第1章 移动通信概论
第四阶段的蜂窝移动通信系统又可以划分为几个发 展阶段。如按多址方式来分,则模拟频分多址 (FDMA)系统是第一代移动通信系统(1G);使 用电路交换的数字时分多址(TDMA)或码分多址 (CDMA)系统是第二代移动通信系统(2G);使 用分组/电路交换的CDMA系统是第三代移动通信系 统(3G);将使用了不同的高级接入技术并采用 全IP(互联网协议)网络结构的系统称为第四代移 动通信系统(4G)。如按系统的典型技术来划分, 则模拟系统是1G;数字话音系统是2G;数字话音/ 数据系统是超二代移动通信系统(B2G);宽带数 字系统是3G;而极高速数据速率系统是4G。

(最新整理)联通边缘计算技术白皮书

(最新整理)联通边缘计算技术白皮书

(完整)中国联通边缘计算技术白皮书编辑整理:尊敬的读者朋友们: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完整)中国联通边缘计算技术白皮书)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完整)中国联通边缘计算技术白皮书的全部内容。

目录1概述 (1)1.1 白皮书愿景及目标 (1)1。

2 白皮书状态 (2)2MEC驱动力及挑战分析 (3)2.1 行业及市场发展需求 (3)2.1.1......................................... 业务及技术驱动 32。

1.2 ........................................ 商业及产业驱动 4 2。

2 电信运营商网络挑战分析. (6)2.2.1...................... 竖井式网络架构难以满足业务发展需求 62。

2.2 ............... ICT融合驱动运营商改变“哑管道运营”格局 6 3中国联通MEC平台能力和应用需求. (8)3。

1 MEC平台能力需求 (8)3。

1.1 ................................................ 业务域 83。

1。

2 ............................................... 管理域 93.2 MEC典型应用需求 (10)4中国联通LTE网络MEC部署策略 (14)4。

1 LTE网络MEC组网架构 (14)4。

2 中国联通LTE网络MEC部署方案 (14)4.2。

1 .............................................. 部署位置 144。

机会和挑战并存,降低OPEX是运营商最大挑战

机会和挑战并存,降低OPEX是运营商最大挑战

机会和挑战并存,降低OPEX是运营商最大挑战
 今天,移动互联网已经进入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成为人们与世界交互的主要界面,驱动移动产业的蓬勃发展,人人皆移动、万物皆互联、无线重塑全行业的美好愿景正逐步成为现实。

 无线连接一切,这是产业的最好时代
 全球运营商流量经营已经转正。

过去三年,随着用户MBB流量需求的释放,全球平均DOU增长了三倍,支撑运营商收入有效增长。

大带宽、多天
线等多种5G创新技术引入,大幅提升频谱效率、降低每比特成本,运营商
流量经营将持续变好。

 新连接、新商业机会不断涌现。

WTTx成为家庭宽带优选接入方式。

根据OVUM预测,2018年WTTx将新增1800万用户,首次超越FTTx,成为移动运营商重要收入来源之一。

NB-IoT进入规模商用阶段,全球已部署39张
商用网络,实现1000万联接,全球领先运营商纷纷推出相关NB-IoT套餐,加速新业务试水,为5G新商业储备能力。

 展望未来,蜂窝车联网市场巨大,全球将有11亿台汽车联接的产业机会,。

《新一代信息技术概述》课程教学大纲(2020社招)

《新一代信息技术概述》课程教学大纲(2020社招)

《新一代信息技术概述》课程教学大纲课程编号:适用专业:信息技术类专业课程类型:专业群基础课课程性质:必修课课程学时:16 课程学分:1一、课程定位《新一代信息技术概述》课程是高职高专电子信息大类计算机和通信类专业群必修公共基础课程,是加强学生对信息和通信行业技术认知的入门课程,影响力大、受益面广。

本课程以信息和通信技术基础知识为主线,选择与计算机应用和现代通信技术密切相关和必要的基础性知识,特别侧重于最近涌现出来的新概念、新技术的介绍,让学生了解现代信息和通信技术发展的重要内容,理解信息和通信技术解决各类自然与社会问题的基本思想和方法,获得当代信息技术前沿的相关专题知识,扩展专业视野,提高科学文化素质和应用文理知识的综合能力。

二、课程目标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加强学生信息技术的应用意识,培养学生的综合信息素养,掌握信息技术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操作技能,能根据教师的要求使用常见搜索引擎进行信息的检索;掌握常见的系统技术、器件技术、部件技术和组装技术等计算机技术;了解通信技术,建立起现代通信系统全程全网的概念,了解现代通信系统构成、关键技术;熟悉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5G、移动互联、人工智能等新兴技术。

为后续课程的学习做好必要的知识准备,在今后的专业学习中能够有意识地借鉴、引入本课程中所学的新理念、技术和方法。

(一)能力目标(1)能列举学习和生活中的常见信息,并说明信息的一般特征,阐述信息与信息技术、信息社会的关系,全面认识“信息”。

能使用常见搜索引擎进行信息的检索。

(2)能列举常见的系统技术、器件技术、部件技术和组装技术等计算机技术。

(3)认识数据库技术和网络存储技术并能列举常见的数据库。

(4)能熟练掌握软件生命周期的6个阶段;(5)能列举常见的通信业务和当前主流无线通信技术。

能对具体通信需求进行业务指标提炼,针对需求进行通信指标定制。

(6)能列举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移动互联网、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的应用。

生产方式演变及发展趋势

生产方式演变及发展趋势

八种生产方式形态
作坊生产 工场式生产
批量生产 流水生产
&1820年奥斯特发现电流磁效应 &安培提出电流相互作用定律 &1831年法拉第提出电磁感应定律 &1864年麦克斯韦尔电磁场理论的建立 &电气化改变了机器结构 &机器在动力学、运动学上的无可比拟 优越性 &产品的批量也得到了提高 &企业也从批量生产中获得了“规模效益 &“造得多”取代“能制造”开始成为最重 要策略。
八种生产方式形态
大量生产 高质量生产
快速生产 大规模定制
& 微电子、计算机技术的发展,为设计、制造和 营销过程的信息管理与计算机辅助设计制造创造 了前所未有的条件 & 近代制造技术及其自动化的发展,为先进制造 技术积累了现代工艺和管理文明 & 运筹学、专家系统、仿真技术和人工智能等发 展,为制造技术走向智能化创造了技术前提 & 先进的工艺如精密成型,超精密加工、精细焊 接、表面技术和在线检测技术的发展为制造技术 提供了新的工艺基础。 & 通过企业严格的内部分工和高度专业化操作、 塔形多层次的垂直领导以及严格的生产节拍控制 &“有人要”已成为新的生产策略
精益生产模式的发展和特征
在以福特公司为代表的福特制生产组织市场份额下 降、利润率减少时, 日本汽车公司的生产率、市场占 率和利润水平却在不断上升, 并在1980年突破1000万 大关, 成为世界汽车第一制造大国。
1985年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的Danie l Ross教授等 资500万美元, 用了近5年的时间对90多家汽车厂进行 考察, 将福特制与丰田生产方式进行了对比分析, 提 精益生产的生产组织概念 。
精益生产与日本制造业的兴盛

mbb是什么意思

mbb是什么意思

mbb是什么意思
MBB:MobileBroadBand,移动宽带。

目前公网运营商将MBB作为主要的数据增长点之一,对现有网络进行改造建设。

主要技术手段是WI-FI。

移动网络(Mobileweb)指的是使用移动设备,如手机,掌上电脑或其它便携式工具连接到公共网络,实现互联网访问的方式。

移动网络不需要固定的设备进行访问。

移动网络主要指的是基于浏览器的Web服务,如万维网,WAP和i-mode (日本)。

名词解释:
移动网络指基于浏览器的Web服务,如万维网,WAP和i-mode(日本)使用移动设备,如手机,掌上电脑或其它便携式工具连接到公共网络:不需要台式电脑,也没有一个固定的固定连接。

然而,移动网络接入今天仍然存在着互操作性和可用性问题。

这是由于不兼容格式的大量信息在互联网上提供的移动设备和部分是由于物理尺寸的小屏幕的移动设备和其他设备的限制等多种原因造成。

1。

5G发展历程及优势

5G发展历程及优势

5G发展历程及优势在3G、4G和5G等名词中,G是英文单词“generation”(第x 代)的缩写。

因此,5G就是第五代移动通信技术。

一、5G的发展历程关键点在移动通信领域:第一代是模拟技术;第二代实现了数字化语音通信;第三代是人们熟知的3g技术,以多媒体通信为特征;第四代是正在铺开的4g技术,其通信速率大大提高,标志着进入无线宽带时代。

简单来看,5G的速度将会更快,而功耗将低于4G,从而带来一系列新的无线产品。

中移动副总裁李正茂曾经发言要求5G时代的电信设备大幅度降价:“4G到5G时代,单位比特的传输成本降低了1000倍,那么我们也希望电信设备价格也降低1000倍,成本是决定运营商在数据时代能否盈利的关键。

”1、5G其实并不是全新科技关于5G的两种不同观点:有一种观点认为,5G将会是全新技术。

这个观点的代表者为华为无线网络产品线CMO杨超斌,在他看来,4G再怎么演变也不会变成5G,5G将会是一个全新技术。

5G不只是一次技术的更新,更是非常大的跳跃性发展、是一个变革,这也意味着网络架构必须提升,5G对网路的需求将与4G截然不同;虽然现在使用的4GLTE技术仍会不断演进,但4G再怎么演变也不会成为5G,5G将会是全新技术。

但大多数技术专家更倾向于以下观点:5G就是4G技术的必然演进——既要演进也要革命。

虽然任何一代技术发展,都不可能是上一代技术的重复,如果新一代的技术和上一代技术是一样,那还什么新一代,所以3G技术不同于2G,4G不同于3G,它的技术原理、解决问题的方式、部署的办法,实现的能力都不同,但是没有上一代技术的根基,或者说下一代没有对上一代的技术传承,实现革命性的升级也是空中楼阁。

5G不是横空出世个令人惊异的新技术,5G技术是现有技术的新组合,是4G技术的再演进。

为什么要强调“再”?因为4GLTE的后三个字母就是长期演进的意思,5G应是在4G基础上的再演进。

关于技术演进的观点,科学松鼠会会员通信专业教师奥卡姆剃刀有个通俗的双驼峰理论,能很清晰解释5G仅仅是一种技术演进的观点。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NFV: Key to next generation MBB network
Cui Jinglong
VP of Packet Core Product Line Huawei Wireless
Mobile Network Enter Service Oriented Era
50 Million APPs 10Gbps 100Billion IOT
2016+
Maturity
Business
Mass Market
Operation
Manual
Manual
Automation
Orchestration
Technology
Scalability
Resilience
Feature Parity
Performance
NFV Driving Force: Not Only Cost Saving
Award
Huawei Alcatel-Lucent Cisco Juniper
Analyst
48% 49% 76% 69% 74% 63% 68% 62% 59% 24% 37% 29% 32% 38% 32% 21% 27% 36% 25% 28% 0% 20% 40% 60%
Nokia
Ericsson
Year
2018+
cap1..x cap2.. y ) ... capn..z
2G
3G
4G
2015
2016
2017
app1 app 2 Telco Services after 2015 = Pipe Capabilities = (user1 ... appn
Less TTM
100% 90% 80% 70% 60% 50% 40% 30% 20% 10% 0% OpEx Saving CapEx Saving Service Agile
Less TCO
Agile
Innovation
Fast Using COTS Enhance OM Multi-Tenant Real-Time Power Saving Involve More Promotion of Efficiency Network Vendor New service Optimization
2 APPs 12.2Kbps Feature Phone
1K APPs 3.6Mbps Smart Phone
5 Million Apps 300Mbps 2Billion Smart Phone
2025
2015
2007
Network
Voice Oriented
Data Oriented
Service Oriented
Always-online 99.999% fault tolerance
Ultra low Latency
10s to 1ms
Massive Service Era is Coming
Industry Maturity
Voice Data Video
Multiple Service
Throughput
vEPC
vMSE
CloudOS
Smartphone
Traditional
MME Smartphone
RAN
2015 - 2018 NFV & Cloud-Formation Distributed Gateway & In-Line Service Network Capability Openness
Multi-Vendor Inter-Operation
Germany Nurture LAB Xi’An Integration LAB
Many Industry Services
Industry Defined Network Slicing
One Infrastructure for Multiple Architecture
Many Network Slices
Next Generation Network Vision: Better Connected World
• Few Understanding on MBB
• How to enable more services • How to save user’s energy
NFV Timeline
Feasibility
2013
PoCs
2014
Lab/Field Trials
2015
Vertical Market
Shared resource to dedicated resource
Extreme Mobile Broadband
(10Gbps Throughput)
Extreme Broadband
10Mbps to 10Gbps
Mission Critical
(1ms Latency)
Ultra High Reliability
MME
vS/P-GW
CloudOS
<
SOA Framework
CloudOS
Bondage of DB, service logic and load balancer • 50% hardware efficiency • Single-point failure resilience
Separate DB, service logic and load balancer
• Graceful Scalability for always online sessions
Full Scalability Performance
• Load Balancer is the bottleneck
• Distributed Load Balancer
CSDB: Cloud Session DB
Orchestrated Capability per Service More Innovative Services
The Way to the Target Network
Service Oriented Core
IoT
UP CP CP
Application
Metro
Central
SEF CCF
Active/Standby Availability
• N-M/N hardware efficiency • Multi-points failure resilience
N-way Availability
• Not applicable for always online sessions
Limited Scalability Performance
S/PGW
Until 2014
Phase1
CloudEdge – the First Step of SOC
NFV & Cloud-Formation Distributed Gateway & In-Line Service Network Capability Exposure
GSM UMTS Location LTE WiFi
MANO
UP
Video
UP UP
Metro
UP
Central
CP
SPF
Metro Central
DC
Smartphone
Infrastructure
CloudEdge
Video
RAN
vUIC
MANO
2018+ Separation of C/U Plane Atom Capability Orchestration Dynamic Network Slicing with Big data analysis
cap1..x app1 app cap 2.. y 2 ... userm ... ... cap n..z appn
app: application
cap: capability
Telecom Industry’s Challenge in MBB Era
UMTS
Car APP
Charging
Mobility Acceleration
LTE
Conferenc e + emated Slicing per User Better User Experience
Plug & Play Optimized Network Efficiency
• No guaranteed user experience
• Poor battery capability
User
• Security risk
Telco Vendors Service Innovation
Operator
OTT
• Few successful service
• Long TTM for new APP requirement • How to Cooperate with OTT
SGSN/MME PCRF
CloudEdge
Open Mobile Foundry
vUIC
Open to 3rd part CP/SP/OTT
Interne t
Charging
Service Awareness. Service Opt.
vEPC
HSS SGW/PGW
vMSE
PCEF TCPOpt. Video Opt. URL Filter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