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汉语名词解释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现代汉语名词解释
1.语法:是词、短语、句子等语言单位的结构规律。
一指语法规律,客观存在的语法事实,即组词造句的规则方法。
一指语法学知识或理论,即语法学者对客观语法事实的说明,带有主观性。
2.语法:语法是研究、描述和解释语法结构规律的科学。
它是对客观存在的语法系统的理解和解释。
3.语法体系:有两个含义:一个指语法系统,即客观存在的语法事实、语法规律的系统性。
(自成系统);另一个是指语法学体系,即语法学说的系统性。
4.语法的抽象性和普遍性:语法从许多特定的语法单元中抽象出如何表达语义的共同组合模式、类型和规则。
语法的任务是描述和解释形成单词、短语和句子的规则和方法。
5.语法的稳定性:语法是一个由各种抽象规则交织在一起的密切相关的系统。
拉动一根头发,移动整个身体。
因此,变化是缓慢的。
6.语法的民族性:每种语法都有明显的民族特点,不仅表现在语音和词汇上,同时也表现在语法上。
不同语言的语法有同有异,既有共性,又有个性,个性是其特点所在。
7.语素:语素是语言中最小的音义结合体。
8.单词:单词是可以独立使用的最小语言单位。
它是组成短语和句子的另一个单位。
9.短语:短语是语义上和语法上都能搭配而没有句调的一组词,是造句的备用单位。
10.句子:句子是一个有语调并能表达相对完整意义的语言单位。
句子前后都有独立的单位。
11.句法结构:由词按语法规律逐层组装成的短语里或句子里的词类系列。
指词和词按一定的语义关系和结构关系构成的结构体,包括实词跟实词的组合,也包括实词跟虚词的组合,也叫短语或词组。
12.句法成分:句法成分是句法结构的组成部分。
它是指句法结构中具有结构关系的关系项,即句法结构成分的缩写。
13.主语:主语是被陈述的对象。
分为名词性主语和谓词性主语。
14.名词主语:由名词、数词、名词代词、名词短语等名词性词语构成,主要代表人或物。
15.谓词性主语:由谓词性词语充当,包括动词、adj、谓词性的代词、动词性短语、形容词性短语。
以动作、性状或事情作陈述的对象。
16.施事主语:主语发出动作、行为的主体。
17.受事主语:主语表示承受动作、行为的客体。
18.中性短语(非施受短语):非施事非受事的人或事物。
19.谓语:谓语是陈述主语的。
主谓之间是陈述关系。
20.动语
(述语):动语在前,表示动作行为,是支配、涉及后面的宾语的成分。
由动词性词语构成。
动宾密不可分。
21.宾语:宾语在动词后面,意思是人、事或物。
它是由动作控制和参与的对象。
它
可以分为名词性宾语和谓语宾语(只能出现在代词动词之后)。
22.受事宾语:表示动作、行为直接关涉、支配的人或事物,包括动作的承受者、动
作的对象。
23.主体客体:指行为和行为的始作俑者和活跃者,可以是人或自然物。
25.中性客体:指代理人和患者以外的客体,也称为非给予和非接受客体。
26.修饰语:是描写或限制中心语的,位居中心语之前。
可分为定语和状语两种。
27.
定语:定语是名词性短语里中心语前面的修饰语。
(位居名词前)与“的”
28.限制性定语:它限制了中心语所指事物的范围,从而使中心语事物在性质和特征
上区别于相似事物。
29.描写性定语:多数在语义上对中心语事物加以描写或形容。
30.多层定语:定中短
语加上定语就形成多层定语。
状语:在谓语(动词、形容词)短语中,它是修饰语,位于词头前面。
它可以用作副词、时间名词、动词和形容词,也可以用作简短的介绍和简短的数量。
和\地点\
32.限制性状语:用来表示时间、处所、程度、否定、方式、手段、目的、范围、对象、数量、语气等。
33.描述性状语:从自然和状态两方面描述事物。
它也是语法结构中修饰谓语的一个
组成部分。
34.多层状语:状中短语整体加上状语,就形成多层定语。
35.补语:补语是动词和形容词短语中位于中心词后面的补充成分。
36.结果补语:指
由行为和行为引起的结果。
之前不要使用“de”
37.情态补语:表示由于动作、性状而呈现出来的情态。
中心语、补语中间常用‘得
\38.趋向补语:表示事物随动作而移动的方向,都由它充当。
39.数量补语:表示动量的量词短语所起的数量补语可分为各自的类别。
为简单起见,它们统称为数量短语,数量短语由表示时间的量词和加数组成。
40.时地补语:多用介词短语来表示动作发生的时间和处所,包括表示动作的终结地点。
41.可能补语:由动词、形容词充当。
可能补语有两种,一是用“得”或“不得”充当,表示有无可能进行;一种在结果状语或趋向补语和中心语之间插进“得/不”,表示
动作的结果、趋向可能不可能实现。
42.程度补语:less,仅限于使用“pole/very”和“transparent,panic,death,bad,many”,具有虚拟意义,表示达到极点或非常高的程度,或者量词短语“some,a little”也可用于表示非常轻的程度。
43.中补短语:由中心语和补语两个成分组成的动词性或形容词性的短语。
44.中心词:它是部分肯定短语和中间补语短语的中心成分。
根据与之相对的成分不同,它可以分为三种类型:定语中心词、状语中心词和补语中心词。
45.定语中心语:指与定语配对的中心语,通常由名词性词语充当。
46.状语中心语:
指与状语配对的中心语,通常由谓词性词语充当
47.补语中心词:指与补语配对的中心词,通常由动词或形容词充当。
48.独立语:句子里某个实词或短语,跟它前后别的词语或语法成分没有结构关系,
即不互为句法成分,但又是表达上有作用的成分,这种没有配对成分的特殊成分叫做独立语。
49.插入语:插入语的作用是使句子表意严密化,补足句意,包括说话者对话语的态度,或引起听话者的注意。
(肯定强调、推测估计、消息来源、引起注意、总括意义、注
释举例、附带说明)
50.陈虎玉:过去经常互相打电话,引起注意。
感叹号:用感叹号表达感情的声音。
52.拟声语:由拟声词构成,模拟事物的声音,给人以真实感,以加强表达效果。
53.词性:词性是对单词语法性质的分类。
分类的基础是词的语法功能、形式和意义。
在汉语中,语法功能是主要的基础,形式和意义是指称的基础。
这三者统称为词性。
54.词的语法功能:即词的分布功能,主要是指实词在语句里充当句法成分的能力,
即词的职位。
它也指单词的组合能力。
55.词的形态:分为两种,即构词形态和够形形态。
56.词义:指语法中相似词的一般意义和意义范畴。
57.实词:能够单独充当句法成分,意义实在,即有词汇意义和语法意义的词。
有名词、动词、形容词、区别词、数词、量词、副词、代词及特殊实词拟声词、叹词。
58.名词:名词指人或物的名称、时间和地点。
有专有名词、普通名词、时间名词、
地点名词和地点名词。
59.动词:动词表示动作、行为、心理活动或存在、变化、消失等。
还有有判断动词“是“、能愿动词、趋向动词。
60.能愿动词(助动词):能用在动词、形容词前边表示
客观的可能性、必要性和人的主观意愿的词叫能愿动词。
61.方向动词:表示动作倾向的词叫方向动词。
62.形容词:形容词是表示形状、性质和状态等的词。
63.区别词:区别词是表达人和事物属性并具有区别事物功能的词。
通常两人一组。
64.数词:数词是表示数目或次序的词。
分基数词和序数词。
65.量词:量词是表示计算单位的词。
它可以分为名词量词和动量词。
66.副词:副词是常限制、修饰动词、形容词性词语,表示程度、范围、时间等意义
的词。
(还有频率、处所、肯定或否定、方式、语气和关联)
67.代词:代词是具有替代和指示功能的词。
有代词、代词、代数词、代词、副词、
反身代词、指示代词和疑问代词(任何指称和虚拟指称)。
68.拟声词(象声词):拟声词是模拟声音的词。
可做状、定、谓、补、独立语,也可
单独成句。
69.感叹词:感叹词是表示感叹、呼唤和回应的词。
70.虚词:不能充当句法成分、只有语法意义的词。
细分为介词、连词、助词和语气词。
71.介词:起标记作用,依附在实词或短语前面共同构成“介词短语”的词叫做介词。
主要用于修饰、补充谓词性词语。
常常充当语义成分的标记,标明跟动性状有关的时间、
处所、方式、原因、目的、施事、受事、对象等。
72.连词:连词、短语、从句和句子。
表达并列关系、选择关系、进行关系、过渡关系、条件关系、因果关系等的词称为连词。
73.助词:依附在实词、短语或句子上面表示结构关系或动态等语法意义的词叫助词。
有时间、尝试、比况、动态、结构、约数还有“所”“连”“给”。
74.结构质点:表示附加成分和中心词之间的结构关系的词称为结构质点。
75.动态助词:动态指的是动作或性状在变化过程中的情况,是处在哪一点或哪一段上。
76.比况助词:附着在名词性、动词性、形容词性词语后面,表示比喻的词叫比况助词。
77.语气词:表达某种语气的词叫语气词。
主要用于句末或句中主语、状语的后面有
停顿的地方。
78.多类别词:多类别词是指一个词通常具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类别词的主要语法功能。
多类别词必须具有相同的发音,并与词义有关联。
79.短语(短语):短语是一组在意义
和语法上可以匹配而没有句子语气的单词,所以它也被称为短语。
它比语言更伟大
而又不成句的语法单位。
80.主谓短语:它由两个具有陈述关系的成分组成。
要陈述的第一部分是主题,指明
要说的人或内容;陈述的最后一部分是谓词,它解释了主语是如何或什么。
使用词序来表
达没有虚词的语句之间的关系。
(使用谓词描述主语的短语称为主谓短语)。
81.动宾短语:由有支配、涉及关系的两个成分组成,前头起支配作用的部分是动语,表示动作行为;后头被动做支配的部分是宾语,表示做什么、是什么。
支配关系用语序。
82.部分肯定短语:由两部分组成,具有修饰关系。
前面的修改部分称为修改器,后
面的修改部分称为中心。
(定心和定心)
83.定中短语:由定语和名词性中心语组成,其修饰关系常以“的”作定语的标记。
84.状语短语:由状语、动词和形容词组成。
其修饰关系常以“地”作为状语。
85.中
间补语短语:由两个具有补充关系的成分组成。
前面的补充部分是中心,谓语充当中心;
后一个补充部分是补语,它也由谓语充当,可以回答“如何”的问题。
86.联合短语:由语法地位平等的两项或几项组成,其间是联合关系,可细分为并列、递进、选择等关系。
87.连谓短语:由多项谓词性成分连用,谓词性成分之间没有语音停
顿的短语叫连谓短语。
(由谓词性成分按一定规律组合起来的短语叫连谓短语―王世凯)
88.并列短语:前一个动词的宾语也是后一个谓语的主语,即动宾短语的宾语和主谓
短语的主语重叠,形成一个宾语和主语双重身份的“并列”短语。
89.同位短语:多由两项组成,前项和后项的词语不同,所指是同一事物的短语叫同
位短语。
90.方位短语:由方位词直接附在名词性或动词性词语后面组成,主要表示处所、范围或时间,具有名词性的短语叫做方位短语。
量词短语:由数字或指示代词加量词组成的短语称为量词短语。
有量词短语(数词加
量词)和量词短语(指示代词或疑问代词加量词)。
92.介词短语:由介词附着在名词等词语前面组成的短语叫介词短语。
93.助词:由附加在单词后面的助词组成的短语称为助词。
包括“得”字词、比较字
词和“所”字词。
94.“的”字短语:由助词“的”字附着在实词或短语后面组成,指称人或事物,属
于名词性短语,能做主语、宾语。
95.比较短语:由比较助词“like”、“like”、“general”组成,附加在名词和其
他词之后,表示隐喻或推测。
它可以用作定语、状语和补语。
它属于形容词短语。
96.“所”字短语:由助词“所”加在动词前面组成,指称动作所支配或关涉的对象。
97.短语的语法功能:短语有两方面的功能,作句法成分和成句。
98.单义短语:只有一个
意义的短语叫单义短语。
99.多义短语:不止一个意义的短语叫多义短语。
100.单句:单句是由一个短语或词所作用的、具有特定语调并能独立表达一定意义的
语言单位101主谓句:由主语和谓语组成的单句称为主谓句。
102.动词谓语句:一个动词
词充当谓语的句子称为动词谓语句。
103.形容词谓语句:形容词性词语充当谓语的句子叫形容词谓语句。
104.名词谓语句:名词性词语充当谓语的句子叫名词谓语句。
105.非主谓句:分不出主语和谓语的单句叫非
主谓句。
106.主谓句:主谓短语充当谓语的句子称为主谓句。
主谓句中的主语是次主语。
全聚
德学科是一门大学科。
107.“把”字句:又叫处置式,是在谓语动词前头用介词“把”引出受事,对受事加
以处置的一种主动句。
108.“被”字句:它是一个被动句,在谓语动词前面使用介词“被”来引出事实,或
单独使用“被”字句。
109.连续谓语句:指以连续动词短语为谓语的句子,形成“名词+
动词1+动词2”结构。
连续动词短语指两个或多个句子
动词性词语连用,且它们之间没有主谓、述宾、述补、偏正、联合等关系的那种短语。
110.兼语句:由兼语短语充当谓语的句子叫兼语句。
兼语短语中有前后两个动词,前一个
动词后面的名词
为了形成一种谓宾关系,这个名词与后一个谓语有主谓关系,即短语中有宾语和主语。
112.双宾语:在谓语中心之后,有两种表示人和物的句子。
113.存现句:是表示什么地方存在、出现或消失了什么人或物的一种句型,分为存在
句和隐
现在的句子。
其基本结构是:位置词或时间词+动词+名词
114.变式句:是为了强调、突出等语用目的而颠倒原有语序的句子,分为主谓倒置和定、状语后置两种情况。
115.省略号:在某种语境下,在没有误解的情况下,一些不言而喻的成分在说话时往
往被省略。
这种句子被称为省略,可以分为对话省略和语境省略。
116.倒装句:汉语句法结构中成分的位置比较固定,可是在一定条件下,句中有的句
法成分的位置可以倒过来,如变成谓语在前主语在后、宾语在动词前等,而且原来的主谓
关系、述宾关系不变,这就是倒装现象,有这种现象的句子就是倒装句。
117.简缩法:先
检查句子的“主干”,后检查句子的“枝叶”的方法。
118.复句:一个复句由两个或多个意义相关、结构独立的从句组成。
从句是一种语法
单位,在结构上类似于一个没有完整句子语气的句子。
复句中的从句之间通常有停顿,用
逗号、分号或冒号表示;复句前后有一个孤立的停顿,用句号或问号和感叹号书面表达。
在语法上,它指的是一个句子,可以被分成两个或多个相当于一个句子的部分。
复句只有
一个语调,这与几个连续的单句不同。
119.关联法:复句中分句之间的关系有时用关联词来表示,这种关联组合的方法叫关
联法。
120.意合法:有时不用或不能用关联词语表示,这种直接联合的方法叫意合法。
121.联合复句:意思相同、主从五位的句子称为联合复句。
也叫等待复句。
它可以分
为并置、继承、阐释、选择和推进。
122.并列复句:前后分句分别叙述或描写有关联的几件事情或同一事物的几个方面。
分句之间是平列关系或对举关系。
123.平行关系:分句之间表达的几个事物或方面的共存。
124.对举关系:又称对待关系,就是前后分句的意义相反相对,表示两种情况或两件
事情对比对立,也就是用肯定和否定两个方面对照来说明情况或表达所要肯定的意思。
125.顺序复句:前后分句表示时间、空间或逻辑顺序上的连续动作或相关情况,分句
之间有顺序关系。
连续复句又称连贯复句和连续复句。
126.解说复句:分句间有解释和总分两种关系。
解释关系的后头分句对前头分句进行
解释。
一般不常用关联词语。
127.选择复句:分句之间有选择关系。
有的分别说出两种或
几种可能的情况,让人从中选择,这叫未定选择。
有的说出选定一种,舍弃另一种,这叫
已定选择。
128.可选关系:在未确定的选项中,选择一个数字或这个或彼得的意思,即可选关系。
129.限制选择关系:在未确定选择中,两种选择中的一种表示或,即限制选择关系。
130.递进复句:后面分句的意思比前面分句的意思更进一层,分句之间是层进关系。
一般由少到多,由小到达、由轻到重、由浅到深、由易到难,反之亦可。
131.定语从句:前置从句是后置从句的定语,后置从句的意义提升一级。
132.偏正复句:复句内各分句间意义有主有从,也就是有正句有偏句之分的叫偏正复句。
可分为条件、假设、因果、目的、转折。
133.条件复句:部分句提出条件,肯定句表示条件满足时的结果。
条件关系分为条件
关系(充分必要条件)和无条件关系。
134.假设复句:偏句提出假设,正句表示假设实现后所产生的结果。
假设关系分为一
致关系和相背关系。
135.相反的假设复句:也就是说,让步假设复句使用相反的相关词。
部分句和主句的
语义相反,假设与结果不一致。
表示未实现的事实#对比↓ #136让步过渡复句:它的部分句子表明它已经实现。
137.因果复句:偏句说出原因或理由,正句表示结果。
因果关系分说明因果关系和推
论因关
它属于两类。
138.目的复句:偏句表示行为,正句表示行为的目的。
关联词都单用。
目的关系可分
为求得什么和求免什么两类。
139.转折复句:前后分句的意思是相反的或相对的,即后一分句不遵循前一分句的意思,而是突然变成与前一分句意思相同或相对的陈述。
后一个从句是说话者的正确意思。
转向关系分为三种类型:重、轻和弱。
140.混合关系复句:并列和进行
条件、假设、因果等关系的复句在后一分句加上“但(却)”就带有转折复句的性质,形成混合关系复句。
141.多重重复句:结构上有两个或两个以上层次的复杂句子称为多重重复句。
多个重
复的句子由一个重复的句子扩展而来。
符号法和框架图法可以用来分析多个重复句。
142.紧缩句:是由复句紧缩而成,它是分句间没有语音停顿的特殊复句,又叫紧缩复句。
143.同形:指同音同形,句法功能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词汇意义之间没有明显的联系。
144.不及物动词:不能带宾语的动词和能带施事宾语的动词。
145.及物动词:能带受
事宾语或关系宾语的动词。
146.连词:连词、副词和短语用于连接从句,并表示复杂句子中从句之间的关系,统
称为连词。